說嶽全傳 第三四回 掘陷坑吉青被獲 認兄弟張用獻關
關燈
小
中
大
個本事高強。
又見那破衣大漢十分骁勇,況且吉青未曾遭害,心下好生歡喜,遂催馬上前,高聲喝問:“爾乃何等之人,擅敢攔阻本帥人馬,放走番兵?”四人聽見了,忙叫:“各人且慢動手!”八個各跳出圈子外來。
諸葛英問道:“你們卻是何處兵馬?來與俺們交戰麼?”牛臯道:“你眼睛又不瞎,不見嶽元帥的旗号麼?”四個人聽見,慌忙跳下馬來道:“你這個青臉将軍,口也不開;又遇着這位好漢,身上褴褴樓樓,叫我那裡曉得?”吉青不覺大笑起來。
那四位就走到嶽爺馬前跪下道:“小将諸葛英,兄弟公孫郎、劉國紳、陳君佑,共是四人,在此猿鶴山落草。
因見番兵敗下來,在此截殺。
不想遇着這位将軍,誤認他是番将,故此冒犯了元帥。
”元帥道:“将軍們請起!我想綠林生理,終無了局。
目今正在用人之際,何不歸降朝廷,共扶社稷,列公意下如何?”四人道:“若得元帥收錄,我等當效犬馬之勞。
”元帥道:“既是情願歸降,請上山收拾人馬,同本帥回關。
”四人大喜,一齊回山收拾。
嶽元帥見那破衣大漢站在路旁呆着,便問道:“你是何人?緣何幫了我将與他們交戰?”張立兩眼流淚,向前跪下道:“小人乃河間節度張叔夜之子,名喚張立。
因兀術初進中原,兵臨河間,小人不知父親是詐降,我弟兄兩個不肯做奸臣,遂瞞了父親,逃出家門,欲打番兵。
因他人馬衆多,不能取勝。
弟兄分散,流落江湖。
後來問得二聖蒙塵,父親盡節,母親又亡。
小人無奈,隻得求乞度日。
近來聞得康王即位,拜老爺為帥,幾次要投奔帥爺,誰知小人大病起來。
等得病好,帥爺兵到這裡藕塘關來,小人乃趕到此處。
卻見都是番兵營寨,隻得走上土山,将就歇息一回,去打番營。
不意睡眼朦胧,錯打了元帥的糧草營頭,懼罪逃走。
看見這一位青臉将軍囚在囚車内,小人打散了番兵,救出囚車。
他不謝一聲,竟自往前追殺番兵。
到這裡,又遇見他與那四位将軍交戰,看來招架不住,恐誤失了性命,一時激忿,故此又來助戰。
”嶽元帥聽了這一番言語,便道:“原來是位公子,且有此功勞,待本帥寫本進京,請旨授職便了。
”張立道:“多謝大老爺提拔!” 元帥喚過吉青喝道:“你受人救命大恩,不知作謝,是何道理?”吉青連忙過來,謝了張公子。
元帥又道:“你未奉本帥将令,私自開兵,本當斬首,今站從寬。
以後若再犯令,決不輕恕!”吉青叩頭講了。
正在發放,那諸葛英等四人帶了山寨大小兒郎已到。
元帥即命将山寨降兵并作一隊,一齊發炮回關,原在大營前紮好屯營。
又與那四人拜了朋友。
隻有張立乃是晚輩,不便與他結拜。
又報:“謝昆解送糧草候令。
”元帥命照數查收,記功訖。
一日,又有聖旨來,命嶽元帥征汝南曹成、曹亮。
元帥接過了旨,送了欽差出營,即時升帳。
命牛臯帶領本部人馬,前往茶陵關,候本帥到來,然後開兵。
牛臯領令去了。
元帥又命湯懷、孟邦傑兩人,送糧草到軍前應用。
二人領令去了。
又命謝昆再去催糧接應。
謝昆領令去了。
隔了兩日,元帥諸事安排停當,命金總兵好生把守藕塘關。
金總兵唯唯聽命。
三聲炮響,大兵拔賽起行,一路威風,按下不表。
且說那牛臯兵至茶陵關,紮下營寨,天色尚早,吩咐兒郎:“搶了他的關,進去吃飯。
”衆兵答應,一聲呐喊,到關前讨戰。
隻見關裡一聲炮響,關門大開,沖出一技人馬,隻有五百多人。
為首一員步将,身長丈二,使條鐵棍,飛舞而來。
牛臯見他滿面烏黑,就哈哈的笑道:“你這個人,好象我的兒子。
”那将大怒,也不回言,提棍就打。
牛臯舉锏招架。
馬步相交,锏棍并舉。
戰不到十幾個回合,牛臯招架不住,回馬便走,叫:“孩兒們快些照舊!”三軍呐喊一聲,一齊開弓上來射住陣腳。
那将見了,也不追趕,就領兵進關。
牛臯回頭一看,且喜三軍俱在,連忙轉來,移營在旁側紮祝過了兩日,嶽元帥大兵已到。
牛臯上前迎接。
元帥問道:“你先到此,可曾會戰?”
又見那破衣大漢十分骁勇,況且吉青未曾遭害,心下好生歡喜,遂催馬上前,高聲喝問:“爾乃何等之人,擅敢攔阻本帥人馬,放走番兵?”四人聽見了,忙叫:“各人且慢動手!”八個各跳出圈子外來。
諸葛英問道:“你們卻是何處兵馬?來與俺們交戰麼?”牛臯道:“你眼睛又不瞎,不見嶽元帥的旗号麼?”四個人聽見,慌忙跳下馬來道:“你這個青臉将軍,口也不開;又遇着這位好漢,身上褴褴樓樓,叫我那裡曉得?”吉青不覺大笑起來。
那四位就走到嶽爺馬前跪下道:“小将諸葛英,兄弟公孫郎、劉國紳、陳君佑,共是四人,在此猿鶴山落草。
因見番兵敗下來,在此截殺。
不想遇着這位将軍,誤認他是番将,故此冒犯了元帥。
”元帥道:“将軍們請起!我想綠林生理,終無了局。
目今正在用人之際,何不歸降朝廷,共扶社稷,列公意下如何?”四人道:“若得元帥收錄,我等當效犬馬之勞。
”元帥道:“既是情願歸降,請上山收拾人馬,同本帥回關。
”四人大喜,一齊回山收拾。
嶽元帥見那破衣大漢站在路旁呆着,便問道:“你是何人?緣何幫了我将與他們交戰?”張立兩眼流淚,向前跪下道:“小人乃河間節度張叔夜之子,名喚張立。
因兀術初進中原,兵臨河間,小人不知父親是詐降,我弟兄兩個不肯做奸臣,遂瞞了父親,逃出家門,欲打番兵。
因他人馬衆多,不能取勝。
弟兄分散,流落江湖。
後來問得二聖蒙塵,父親盡節,母親又亡。
小人無奈,隻得求乞度日。
近來聞得康王即位,拜老爺為帥,幾次要投奔帥爺,誰知小人大病起來。
等得病好,帥爺兵到這裡藕塘關來,小人乃趕到此處。
卻見都是番兵營寨,隻得走上土山,将就歇息一回,去打番營。
不意睡眼朦胧,錯打了元帥的糧草營頭,懼罪逃走。
看見這一位青臉将軍囚在囚車内,小人打散了番兵,救出囚車。
他不謝一聲,竟自往前追殺番兵。
到這裡,又遇見他與那四位将軍交戰,看來招架不住,恐誤失了性命,一時激忿,故此又來助戰。
”嶽元帥聽了這一番言語,便道:“原來是位公子,且有此功勞,待本帥寫本進京,請旨授職便了。
”張立道:“多謝大老爺提拔!” 元帥喚過吉青喝道:“你受人救命大恩,不知作謝,是何道理?”吉青連忙過來,謝了張公子。
元帥又道:“你未奉本帥将令,私自開兵,本當斬首,今站從寬。
以後若再犯令,決不輕恕!”吉青叩頭講了。
正在發放,那諸葛英等四人帶了山寨大小兒郎已到。
元帥即命将山寨降兵并作一隊,一齊發炮回關,原在大營前紮好屯營。
又與那四人拜了朋友。
隻有張立乃是晚輩,不便與他結拜。
又報:“謝昆解送糧草候令。
”元帥命照數查收,記功訖。
一日,又有聖旨來,命嶽元帥征汝南曹成、曹亮。
元帥接過了旨,送了欽差出營,即時升帳。
命牛臯帶領本部人馬,前往茶陵關,候本帥到來,然後開兵。
牛臯領令去了。
元帥又命湯懷、孟邦傑兩人,送糧草到軍前應用。
二人領令去了。
又命謝昆再去催糧接應。
謝昆領令去了。
隔了兩日,元帥諸事安排停當,命金總兵好生把守藕塘關。
金總兵唯唯聽命。
三聲炮響,大兵拔賽起行,一路威風,按下不表。
且說那牛臯兵至茶陵關,紮下營寨,天色尚早,吩咐兒郎:“搶了他的關,進去吃飯。
”衆兵答應,一聲呐喊,到關前讨戰。
隻見關裡一聲炮響,關門大開,沖出一技人馬,隻有五百多人。
為首一員步将,身長丈二,使條鐵棍,飛舞而來。
牛臯見他滿面烏黑,就哈哈的笑道:“你這個人,好象我的兒子。
”那将大怒,也不回言,提棍就打。
牛臯舉锏招架。
馬步相交,锏棍并舉。
戰不到十幾個回合,牛臯招架不住,回馬便走,叫:“孩兒們快些照舊!”三軍呐喊一聲,一齊開弓上來射住陣腳。
那将見了,也不追趕,就領兵進關。
牛臯回頭一看,且喜三軍俱在,連忙轉來,移營在旁側紮祝過了兩日,嶽元帥大兵已到。
牛臯上前迎接。
元帥問道:“你先到此,可曾會戰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