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嶽全傳 第五二回 嚴成方較錘結義 戚統制暗箭報仇

關燈
星萬點,一個使出瑞彩千條。

    戰到八十餘合,不分勝負。

    嶽雲賣個破綻,跳出圈子,叫道:“果然好錘,戰你不過,饒你去罷!”詐敗落荒而走。

    嚴成方道:“往那裡走?若不拿你下馬,也算不得好漢。

    ”拍馬追來。

    趕下十餘裡路,嶽雲使個“流星趕月”的解數,回馬一錘,照着嚴成方的錘上打去,将嚴成方虎口震開,把錘打落于地。

    嚴成方跳落下馬,便把那柄錘也棄了,跪下道:“公子英雄,名不虛傳!小弟情願歸降,望公子收錄!”嶽雲也跳下馬來,雙手扶起道:“久聞嚴公子大名,今日幸得相會。

    公子若肯歸降,共扶社稷,小弟情願與公子結為兄弟。

    不知尊意允否?”嚴成方道:“小弟亦有此心,隻是不敢仰攀。

    ”嶽雲道:“既同心意,何必過謙?”兩個就在地下撮士為香。

    嶽雲年長一歲為兄,成方為弟,誓同骨肉。

    對拜已畢,各自上馬回營。

     成方來至東耳木寨,見了王佐,将與嶽雲結拜之事說明。

    王佐大喜,随同嚴成方來至西耳木寨見了嚴奇,暗暗各自同心計議,不提。

    那嶽公子回城,也将前事說了一遍,嶽爺喜之不勝。

    忽見小校來報:“有長沙王羅延慶在城外讨戰。

    ”楊再興便上前來禀道:“羅延慶同小将最是相好,待我去說他來歸降。

    ”嶽爺就令再興出馬。

    再興領令,上馬提槍,領兵出城來,到陣前大叫一聲:“楊再興在此,誰人敢來會我!”忽聽對陣隻一聲炮響,門旗開處,一将出馬,見是楊再興,便把眼色一丢,喝道:“來将休得逞能,俺羅延慶來也!”擺動錾金槍,當胸就刺。

    楊再興舉起滾銀槍,劈面相交。

     兩個在戰場之上假戰了十餘合,楊再興賣個破綻,回馬敗下,落荒而走。

    延慶拍馬趕來。

    有四五裡遠近,到一茂林之間,再興看四下無人,便回馬叫聲:“兄弟,久不相見,卻原來在這裡。

    為兄的已歸順了嶽元帥,聖上親封我為禦前都統制。

    與嶽元帥結為兄弟,蒙他十分義氣相待。

    兄弟何不棄邪歸正,投順宋朝?日後立功,決不失封侯之位也!”羅延慶道:“兄長之言,敢不如命?小弟情願做個内應,待交兵之日,小弟殺賊立功,以作進見之禮便了。

    ”再興大喜道:“既如此,愚兄仍舊敗回,好掩人耳目。

    ”說罷,便轉馬奔回,延慶在後追至戰場上,又假戰了四五合。

    再興假敗,逃回城去,延慶也鳴金收軍回營。

    再興進城,見了嶽元帥,将羅延慶歸降内助之事細細禀明。

    嶽元帥大喜,記了功勞簿,不提。

     且說那屈原公調齊各路人馬,演習五方陣勢,要與嶽飛決戰。

    這裡探子報知嶽元帥。

    嶽元帥到了晚間,命張保跟随,私自出城來探看。

    到一樹林中,嶽爺爬上樹頂,偷看賊營動靜。

    正看之間,隻聽得弓弦響處,不知那裡一箭射将上來。

    元帥叫聲:“不好!”肋上早中了一箭,幸得把樹枝抱住,不曾跌下。

    張保連忙上樹扶下,隻見嶽爺面如白紙。

    張保慌慌的背了元帥,黑暗之中,不辨高低,如飛進城。

    到了帥府放下,卧在床上,人事不醒。

    吓得嶽雲魂魄俱無,連忙将箭頭取出來。

    衆将士聞知。

    齊集大營來看。

    但見箭眼中流出黑血,口吐白沫,箭傷甚重,命在頃刻。

    公子與衆将俱各大哭。

    牛臯道:“你們不要哭,一哭,我就沒有了主意了。

    我是有仙丹救得元帥的。

    ”衆将聽了,俱各拭幹了眼淚,來問牛臯。

    牛臯道:“不要慌,可取些滾水來。

    ”旁邊家将忙忙的倒了一碗滾水來。

     牛臯在身邊左摸右摸,摸出一粒丹藥來,将滾水調和,灌在元帥口中。

    不多一會,隻見元帥大叫一聲:“痛死我也!”這顆仙丹,果然有起死回生這妙,頃刻之間,嶽元帥一翻身坐起,衆将好不歡喜。

    牛臯道:“這箭不是敵人所射,乃是本營将官放的。

    且看箭上可有記号。

    ”元帥把箭一看道:“沒有記号。

    ”牛臯道:“把衆将的箭都拿來比看。

    若有那個的箭,與此箭一般樣的,就是此人射的。

    ”衆将齊稱:“有理。

    ”元帥就将箭來折為兩段,插在靴統内,說道:“你們不必窮究,待他悔過自新便了。

    ”衆将道:“元帥如此仁德待人,但此賊的心腸太狠,便宜了他!”牛臯氣忿忿的,又摸出這丸丹藥來道:“元帥收着,倘日後再被他射一箭,還好醫治。

    第三回,卻沒有了!”元帥道:“凡事總由天命,賢弟何必着惱,賢弟們請各自回營,準備與朝廷出力便了。

    ”衆将辭别,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元帥自進後堂來,公子問道:“爹爹,孩兒已明知此人,何不将他正法?”嶽爺道:“我兒,你那裡曉得?他道我賞罰不明,因而懷恨,至有此舉。

    我但以仁德化之,彼必然追悔也。

    ”嶽雲伏侍元帥安寝,不提。

     且說楊幺一日升殿,對屈原公道:“各路大兵雖到,但勝敗亦未可遽定,當作何萬全之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