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
關燈
小
中
大
秦少遊
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少遊嘗以真字題‘月團新碾瀹花甆,飲罷呼兒課《楚詞》,風定小軒無落葉,青蟲相對吐秋絲’一絕于邢敦夫扇上,山谷見之,乃于扇背複作小草題‘黃葉委庭觀九州島,小蟲催女獻功裘,金錢滿地無人費,百斛明珠薏苡秋’一絕,皆自所作詩也。
少遊後見之,複雲:‘逼我太甚。
’” 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山谷避暑城西李氏園,題詩于壁雲:‘荷氣竹風宜永日,冰壺涼簟不能回,題詩未有驚人句,會喚谪仙蘇二來。
’少遊言于東坡曰:‘以先生為蘇二,大似相薄。
’少遊極怨山谷《和寄寂齋詩》雲:‘志大略細謹。
’言蔡州事少人知者,因此句使人吹毛耳。
” 《高齋詩話》雲:“少遊在蔡州,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甚密,贈之詞雲‘小樓連苑橫空’,又雲‘玉佩丁東别後’者是也。
又《贈陶心兒詞》雲:‘天外一鈎橫月,帶三星。
’謂心字也。
葉緻遠屢對荊公稱秦少遊詩,公嘗有别紙雲:‘秦君之詩,清新婉麗,鮑、謝似之。
’又雲:‘公愛秦君數口之,今得其詩,手之而不釋,然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,無乃笑吾二人嗜好異乎?’蓋少遊嘗為道土書符咒水,故公有是語。
”苕溪漁隐曰:“東坡嘗有書薦少遊于荊公雲:‘向屢言高郵進士秦觀太虛,公亦粗知其人,今得其詩文數十首拜呈,詞格高下,固已無逃于左右;此外博綜史傳,通曉佛書,若此類未易一一數也。
’荊公答書雲:‘示及秦君詩,适葉緻遠一見,亦以謂清新妩麗,鮑、謝似之。
公奇秦君,口之而不置,我得其詩,手之而不釋。
又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,無乃笑我與公嗜好異乎?’二書所雲如此,《高齋》以謂葉緻遠屢對荊公稱秦少遊詩,嘗有别紙,真誤也。
東坡謂少遊通曉佛書,故荊公有‘秦君嘗學至言妙道’之語,《高齋》以謂‘少遊嘗為道士書符咒水’,又誣也。
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少遊到郴州,作長短句雲:‘霧失樓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斷無尋處,可堪孤館閉春寒,杜鵑聲裡斜陽暮。
驿寄梅花,魚傳尺素,砌成此恨無重數,郴江幸自繞郴山,為誰流下潇湘去。
’東坡絕愛其尾兩句,自書于扇曰:‘少遊已矣,雖萬人何贖。
’” 《詩眼》雲:“或問餘,東坡有言:‘詩至于杜子美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
’老杜之前,人固未有如老杜,後世安知無過老杜者?餘曰:‘如一片花飛減卻春,若詠落花,則語意皆盡,所以古人既未到,決知後人更無好語。
如《畫馬詩》雲:玉花卻在禦榻上,榻上庭前屹相向。
則曹将軍能事與造化之功,皆不可以有加矣。
至其它吟詠人情,模寫景物,皆如是也。
老杜《謝嚴武詩》雲:雨映行宮辱贈詩。
’山谷雲:‘隻此雨映兩字,寫出一時景物,此句便雅健。
’餘然後曉句中當無虛字。
後誦淮海小詞雲:‘杜鵑聲裡斜陽暮。
’公曰:‘此詞高絕。
但既雲斜陽,又雲暮,則重出也。
欲改斜陽作簾栊。
’餘曰:‘既言孤館閉春寒,似無簾栊。
’公曰:‘亭傳雖未必有簾栊,有亦無害。
’餘曰:‘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,若曰簾栊,恐損初意。
’先生曰:‘極難得好字,當徐思之。
’然餘因此曉句法,不當重疊。
” 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少遊為黃本,錢穆父為戶書,皆居東華門之堆垛場.少遊春日嘗有詩遺穆父雲:‘三年京國鬓如絲,又見新花發故枝,日典春衣非為酒,家貧貪粥已多時。
’穆父以米二石送之。
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東坡初未識少遊,少遊知其将複過維揚,作坡筆語,題壁于一山寺中。
東坡果不能辨,大驚。
及見孫莘老,出少遊詩詞數十篇,讀之,乃歎曰:‘向書壁者,定此郎也。
’後與少遊維揚飲别,作《虞美人》曰:‘波聲拍枕長淮曉,隙月窺人小,無情汴水自東流,隻載一船離恨向西州。
竹陰花圃曾同醉,酒未多于淚,誰敵風鑒在塵埃,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。
’世傳此詞,是賀方回所作,雖山谷亦雲:‘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
少遊後見之,複雲:‘逼我太甚。
’” 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山谷避暑城西李氏園,題詩于壁雲:‘荷氣竹風宜永日,冰壺涼簟不能回,題詩未有驚人句,會喚谪仙蘇二來。
’少遊言于東坡曰:‘以先生為蘇二,大似相薄。
’少遊極怨山谷《和寄寂齋詩》雲:‘志大略細謹。
’言蔡州事少人知者,因此句使人吹毛耳。
” 《高齋詩話》雲:“少遊在蔡州,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甚密,贈之詞雲‘小樓連苑橫空’,又雲‘玉佩丁東别後’者是也。
又《贈陶心兒詞》雲:‘天外一鈎橫月,帶三星。
’謂心字也。
葉緻遠屢對荊公稱秦少遊詩,公嘗有别紙雲:‘秦君之詩,清新婉麗,鮑、謝似之。
’又雲:‘公愛秦君數口之,今得其詩,手之而不釋,然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,無乃笑吾二人嗜好異乎?’蓋少遊嘗為道土書符咒水,故公有是語。
”苕溪漁隐曰:“東坡嘗有書薦少遊于荊公雲:‘向屢言高郵進士秦觀太虛,公亦粗知其人,今得其詩文數十首拜呈,詞格高下,固已無逃于左右;此外博綜史傳,通曉佛書,若此類未易一一數也。
’荊公答書雲:‘示及秦君詩,适葉緻遠一見,亦以謂清新妩麗,鮑、謝似之。
公奇秦君,口之而不置,我得其詩,手之而不釋。
又聞秦君嘗學至言妙道,無乃笑我與公嗜好異乎?’二書所雲如此,《高齋》以謂葉緻遠屢對荊公稱秦少遊詩,嘗有别紙,真誤也。
東坡謂少遊通曉佛書,故荊公有‘秦君嘗學至言妙道’之語,《高齋》以謂‘少遊嘗為道士書符咒水’,又誣也。
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少遊到郴州,作長短句雲:‘霧失樓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斷無尋處,可堪孤館閉春寒,杜鵑聲裡斜陽暮。
驿寄梅花,魚傳尺素,砌成此恨無重數,郴江幸自繞郴山,為誰流下潇湘去。
’東坡絕愛其尾兩句,自書于扇曰:‘少遊已矣,雖萬人何贖。
’” 《詩眼》雲:“或問餘,東坡有言:‘詩至于杜子美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
’老杜之前,人固未有如老杜,後世安知無過老杜者?餘曰:‘如一片花飛減卻春,若詠落花,則語意皆盡,所以古人既未到,決知後人更無好語。
如《畫馬詩》雲:玉花卻在禦榻上,榻上庭前屹相向。
則曹将軍能事與造化之功,皆不可以有加矣。
至其它吟詠人情,模寫景物,皆如是也。
老杜《謝嚴武詩》雲:雨映行宮辱贈詩。
’山谷雲:‘隻此雨映兩字,寫出一時景物,此句便雅健。
’餘然後曉句中當無虛字。
後誦淮海小詞雲:‘杜鵑聲裡斜陽暮。
’公曰:‘此詞高絕。
但既雲斜陽,又雲暮,則重出也。
欲改斜陽作簾栊。
’餘曰:‘既言孤館閉春寒,似無簾栊。
’公曰:‘亭傳雖未必有簾栊,有亦無害。
’餘曰:‘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,若曰簾栊,恐損初意。
’先生曰:‘極難得好字,當徐思之。
’然餘因此曉句法,不當重疊。
” 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少遊為黃本,錢穆父為戶書,皆居東華門之堆垛場.少遊春日嘗有詩遺穆父雲:‘三年京國鬓如絲,又見新花發故枝,日典春衣非為酒,家貧貪粥已多時。
’穆父以米二石送之。
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東坡初未識少遊,少遊知其将複過維揚,作坡筆語,題壁于一山寺中。
東坡果不能辨,大驚。
及見孫莘老,出少遊詩詞數十篇,讀之,乃歎曰:‘向書壁者,定此郎也。
’後與少遊維揚飲别,作《虞美人》曰:‘波聲拍枕長淮曉,隙月窺人小,無情汴水自東流,隻載一船離恨向西州。
竹陰花圃曾同醉,酒未多于淚,誰敵風鑒在塵埃,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。
’世傳此詞,是賀方回所作,雖山谷亦雲:‘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