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八

關燈
山谷中 《後山詩話》雲:“黃詞雲:‘斷生一生惟有,破除萬事無過。

    ’蓋韓詩有雲:‘斷送一生惟有酒’,‘破除萬事無過酒’,才去一字,遂為切對,而語益峻。

    又雲:‘杯行到手莫留殘,不道月明人散。

    ’謂思相離之憂,則不得不盡,而俗士改為‘留連’,遂使兩句相失,正如論詩雲‘一方明月可中庭’,‘可’不如‘滿’也。

    ” 王直方《詩話》雲:“宗室大年名令穰,喜微行,而善畫小景,山谷贈之以詩雲:‘揮毫不作小池塘,蘆荻江邊落雁行,雖有珠簾籠翡翠,不忘煙雨罩鴛鴦。

    ’蓋有所譏也。

    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秦少遊《責雷州詩》曰:‘南土四時都熱,愁人日夜俱長,安得此身如石,一時忘了家鄉。

    ’黃魯直《責宜州詩》曰:‘老色日上面,歡悰日去心,今既不如昔,後當不如今。

    ’‘輕紗一幅巾,小簟六尺床,無客盡日靜,有風終夜涼。

    ’少遊情鐘,故詩酸楚,魯直學道,故詩閑暇。

    至東坡則雲:‘平生萬事足,所欠唯一死。

    ’英特邁往之氣,可畏而仰哉。

    ”苕溪漁隐曰:“‘老色日上面,歡悰日去心,今既不如昔,後當不如今’,乃白樂天《東城尋春詩》也。

    ‘輕紗一幅巾,小簟六尺床,無客盡日靜,有風終夜涼。

    ’亦白樂天《竹窗詩》也。

    二詩既非魯直所作,《冷齋》何妄有一學道閑暇’之語邪?” 苕溪漁隐曰:“荊公詩:‘祇向貧家促機杼,幾家能有一鈎絲。

    ’山谷詩雲:‘莫作秋蟲促機杼,貧家能有幾鈎絲。

    ’荊公又有‘小立伫幽香’之句,山谷亦有‘小立近幽香’之句,語意全然相類,二公豈竊詩者?王直方雲:‘當是暗合。

    ’亶其然乎!” 《後山詩話》雲:“唐人不學杜詩,惟唐彥謙與今黃庶、謝景初學之。

    魯直,黃之子,謝之婿,其于二父,猶子美之于審言也,然過于出奇,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。

    (“如”原作“知”,今據元本、徐鈔本,明鈔本校改。

    )三江五湖,平漫千裡,因風石而奇耳。

    ” 《隐居詩話》雲:“黃庭堅喜作詩得名,好用南朝人語,專求古人未使之一二奇字,綴葺而成詩,自以為工,其實所見之僻也,故句雖新奇,而氣乏渾厚。

    吾嘗作詩題其編後,略曰:‘端求古人遺,琢削手不停,方其得玑羽,往往失鵬鲸。

    ’蓋謂是也。

    ” 苕溪漁隐曰:“呂居仁近時以詩得名,自言傳衣江西,嘗作《宗派圖》,自豫章以降,列陳師道、潘大臨、謝逸、洪刍、僥節、僧祖可、徐俯、洪朋、林敏修、洪炎、汪革、李錞、韓駒、李彭、晁沖之、江端本、楊符、謝薖、夏傀、林敏功、潘大觀、何觊、王直方、僧善權、高荷,合二十五人以為法嗣,謂其源流皆出豫章也。

    其《宗派圖序》數百言,大略雲:‘唐自李杜之出,焜耀一世,後之言詩者,皆莫能及。

    至韓、柳、孟郊、張籍諸人,激昂奮厲,終不能與前作者并。

    元和以後至國朝,歌詩之作或傳者,多依效舊文,未盡所越。

    惟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,抑揚反複,盡兼衆體,而後學者同作并和,雖體制或異,要皆所傳者一,予故鋒其名字,以遺來者。

    ’餘竊謂豫章自出機杼,别成一家,清新奇巧,是其所長,若言‘抑揚反複,盡兼衆體’,則非也。

    元和至今,騷翁墨客,代不乏人,觀其英詞傑句,真能發明古人不到處,卓然成立者甚衆,若言‘多依效舊文,未盡所趣’,又非也。

    所列二十五人,其間知名之士,有詩句傳于世,為時所稱道者,止數人而已,其餘無聞焉,亦濫登其列。

    居仁此圖之作,選擇弗精,議論不公,餘是以辨之。

    ” 《呂氏童蒙訓》雲:“學古人文字,須得其短處。

    如杜子美詩,頗有近質野處,如《封主簿親事不合詩》之類是也,東坡詩有汗漫處,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,皆不可不知。

    東坡詩如‘成都畫手開十眉’,‘楚山固多猿,青者黠而壽’,皆窮極思緻,出新意于法度,表前賢所未到;然學者專力于此,則亦失古人作詩之意。

    ”苕溪漁隐曰:“《童蒙訓》乃居仁所撰,譏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,無乃與《江西宗派圖》所雲‘抑揚反複,盡兼衆體’之語背馳乎?” 《冷齋夜話》雲:“山谷南遷,與餘會于長沙,留碧湘門一月,李子光以官舟借之,為憎疾者腹诽,因攜十六口買小舟,餘以舟迫窄為言,山谷笑曰:‘煙波萬頃,水宿小舟,與大廈千楹,醉眠一榻何所異,道人缪矣。

    ’即解繂去。

    聞留衡陽作詩寫字,因作長短句寄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