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遇類
關燈
小
中
大
,國勢遂以不振。
朕撫圖增惕,形諸篇什,以為考鏡得失之林。
又如《雞雛待飼圖》之鑒切民依,凡有撫綏之責者,各應顧名思義。
至於《仙蝶詩》,亦因太常署中,實有其物,朕曾目覩,於幾餘學詠,藉記事實,遂以分賞各督撫,何必紛紛用駢體鋪張。
玩物喪志,帝王所戒,朕豈肯以玩好禨祥,啟導臣工,流傳後世耶!」 方勤襄三大榮遇 方勤襄公維甸初入京,賜舉人、內閣中書、軍機處行走。
其始生時,父恪敏公方總制畿輔。
彌月之辰,恪敏適扈從行在,面陳後,攜抱入覲,賞賚駢蕃,一也。
未弱冠,賜中書,所聘雲南裴撫軍女,猶未娶也,會引見,垂詢,命金壇于相國傳示裴中丞,早為畢姻;嗣裴夫人歸寧滇南,又有旨下直隸制軍,沿途促返,二也。
勤襄督閩浙,以太夫人年逾八旬,拜疏歸養,後有詔召贊樞務,勤襄奏稱「臣母不能頃刻離臣,臣又不能奉母就道」,懇辭新命。
上聞,憫而許之,乃輟詔,復加賜珍物,以遂其孝養之私,三也。
高宗釋董文恭婦翁 董文恭公誥夫人秦氏,為禮部郎雄褒女。
雄褒先緣事遣戍,及秦夫人卒,高宗以文恭故釋歸裡。
雄褒至京,詣文恭言謝,門者述文恭語曰:「此恩出自上。
」且諭令回籍,至京何為者,終不見。
陳傑以勤樸受知高宗 乾隆己巳,高宗命工部侍郎三和修靜漪園別館,中有複道,可通西苑,萬幾之餘,嘗乘小輿,由複道往監工,外廷未知也。
時陳提督傑為中營千總,日夕危坐宮門側,督率工匠,初無怠容。
上心識其人,諭傳文忠公曰:「汝中營有偉髯千總,其人勤樸可任事。
」因詢其名姓,命文忠保薦之,不數載,至專閫。
任啟運受研窮經學之褒 荊溪任釣臺宗丞,以雍正癸醜通籍,年六十四矣。
殿試之明日,以能通性理八人奉旨引見,世宗反覆下詢,奏對詳盡,蒙恩獎人甚聰明,即授檢討,上書房行走。
逾年抱疾,上廑聖懷,賜藥賜醫,院使院員,更疊前往,以口傳天語。
越月疾愈,趨謝,特諭繞廊而進,再四慰安,務自保愛,並命侍臣扶掖以出,憑禦座遙望之。
高宗登極,仍直上書房,充講官,擢中允,由左僉都禦史洊升卿貳。
偶遭傾跌,賜藥賜金,服食寢興,時降清問,而且官翰詹,即免其考試,佐憲職,不責以糾彈。
迨乾隆己巳,宗丞棄世久矣,詔舉經學士,聖諭猶舉以為勸,有「故宗人府府丞任啟運研窮經學,整樸可嘉」之褒。
裘文達賜禦衣冠 裘曰修字叔度,江西新建人。
乾隆丙辰,以廩生薦博學鴻詞,己未,中進士,大考,遷侍讀學士,任九卿者三十餘年。
貌清整,眉有濃翠,顧盼間精神淵映。
居恆喜賓客,工諧謔,而遇事神解超釋,每詣一曹,受一職,手文書,嘿然,數日後,判決如流。
丙子,征伊犂,面奏軍務機宜。
高宗大悅,以其才似舒文襄公,賜禦衣冠,乘傳至巴裡坤,傳宣聖意。
會逆酋莽阿裡克遣其弟詭稱押送諸番,探信卡倫,裘與哈密鎮臣祖雲龍縛畀總督,發其奸。
哈密兵少,有赴巴裡坤種地者七百人,裘請暫留為衛,撥河州五衛麥石,添備支放,餘者分散各塘路站平糶之,上皆獎許。
凡有事四方,與大學士劉文正公先後奔走,前命未復,後命又至,雖侍內廷領六部,而足跡常周全國,讞決無苛,亦無縱。
尤善治水,常奏:「治水當先審其受病之由,再論治病之法,就一縣一府而言,病有其處,合一省而言,則不然;就一省言,病有其處,合數省而言,則又不然。
若僅於一處受病處治之,而下流之去路未清,則為患滋甚。
」上深然之。
所治黃、淮、淝、濟、伊、洛、沁、氾等,凡九十三河,疏排濬瀹,貫穿原委,可為後法。
遇事有犯無隱。
上鑒其誠,雖忤旨,時加嚴訓,不逾時,恩禮如初,亦與舒文襄公相似。
年六十二,病噎。
上賦詩存問,醫藥不絕於道,加太子少傅。
薨,賜諡文達,入賢良祠。
高宗賜裘文達繼母生母匾額 裘文達自乾隆丁醜戊寅,周歷山東、河南、安徽三省,疏濬修築,河患粗已。
高宗深嘉之,明年,特旨賜其繼母郝氏「八旬衍慶」、生母王氏「七袠連祺」匾額。
賜錦堂 趙谷林徵君昱家藏側理紙,蓋南越人以海苔為之,質堅而膩,世不輕有。
高宗南巡,獻之行在,拜賜官錦四端,沈椒園觀察以賜錦名其堂。
五徵君 乾隆癸巳,四庫館初開,以翰林官纂輯不敷,劉文正公保進士邵晉涵、周永年,裘文達公保進士餘集、舉人戴震,王文莊公保舉人楊昌霖,同典祕籍,後皆改入翰林,時稱五徵君。
高宗獎江右兩名士 蔣心餘初入京師,才名藉甚,裘文達以心餘與彭文勤並薦。
及文勤召見,高宗屢問蔣某何在,文勤以母老對。
上賜文勤詩,兼及心餘,有江右兩名士之目。
高宗嘉惠梁詩正父 梁薌林相國詩正為戶部侍郎時,值封翁七十壽,高宗諭賜官誥,及五言近體一首,「傳經介祉」四大字。
相國兄蔎林,方以庶常侍養家居,特旨免其散館,授編修。
及相國參大政,一日,上忽語之曰:「汝父明年八十矣。
」即日賜以閣部之封。
乾隆辛巳南巡,封翁迎駕吳江。
上停舟勞問,召見行幄,令二子扶掖上殿,稱其多福,賜貂賜幣賜資餌,及七言近體一首,「湖山養福」四大字。
封翁既退,偕浙東西士大夫為太後祝釐於淨慈寺,上復賜燕湖上。
瀕行,又賜相國「台階愛日」四大字,及白金三百兩,為封翁頤養之資。
高宗賜陳文勤予告詩 海寧陳文勤公世倌,乾隆丁醜以首揆予告,陛辭,賜銀五千兩,命在家食俸,並禦製詩賜之,有「老成歸告能無惜,皇祖朝臣有幾人」之句。
高宗褒賞劉文正送行詩 劉文正統勳不以詩名,然偶有作,必出人頭地。
乾隆中,桐城張文和公廷玉予告歸裡,奉敕撰送行詩,門下士如趙編修翼等舊客於文正,並令擬作,卒莫有稱意者。
文正在樞廷,自握管為之,中一聯雲:「住憐夢裏雲山繞,去惜天邊雨露多。
」恭繕進呈,高宗大加褒賞,一時送行詩,遂無有出文正右者。
阮文達以眼鏡詩受知高宗 儀徵阮文達公元以文學侍從受知於乾、嘉兩朝,任封圻,正揆席,當時著述,蔚為一家。
然當其進身之始,亦阿附權門也。
初入史館,適和坤掌院事,執弟子禮甚恭,和收之門下。
未幾,大考翰詹,高宗以眼鏡命題。
和知上高年不用鏡,先洩意於元,故元詩雲:「四目何須此,重瞳不用他。
」高宗以押他字脫空,議論又暗合己意,遂置高等,尋開坊。
畢秋帆以廷對屯田事拔第一 畢秋帆尚書為軍機章京,代友直班,適陝督黃廷桂疏至,言新疆屯田事,熟讀之。
及廷對,問屯田,條對精核,高宗拔為第一。
其侍藉田,亦代友值班,上詢布穀、戴勝是二是一,畢言布穀即戴勝,上稱善。
楊瑞蓮以誠實受知高宗 梁詩正有戚楊瑞蓮者,工篆隸書。
乾隆中,開西清古鑑館,楊充寫官。
八月十三日午後,一偉人徐步至,楊漫揖之,既就坐,問館中人何往,曰:「悉入闈就試矣。
」問胡不往,曰:「所以留者,恐內廷有傳寫事件耳。
」遂問姓名籍貫,楊具以對。
索觀所為書,極稱賞。
忽數內侍聞聲至,方悟,亟蒲伏叩頭。
高宗笑頷之,明日,語梁曰:「汝戚楊瑞蓮,甚誠實,篆隸亦佳,惜不得預試,可賞給舉人。
」梁頓首謝。
楊旋以修書敘績,選湘潭令。
以自矜重其書,忤撫軍,被劾。
上曰:「楊瑞蓮老實人,朕所深知,所參不準。
」乃擲還原奏焉。
漢命婦榮遇 乾隆庚寅,太後八旬萬壽,凡六十以上齊眉命婦,均得邀綵緞珍品之賜。
漢臣中同時受賞者,有吏部尚書程景伊妻金氏,禮部尚書蔡新妻何氏,吏部侍郎曹秀先妻劉氏三人。
香山九老 乾隆辛巳,孝聖後七旬萬壽,賜三班九老宴於香山。
在朝王大臣九人,武職九人,緻仕諸臣九人。
有《香山九老圖》,為貝子弘旿所繪。
迨孝聖八旬萬壽,【即乾隆辛卯。
】仍賜宴香山,命齊赴乾清門,令畫苑艾啟蒙繪圖。
文職九老為顯親王衍潢,恆親王弘晊,大學士劉統勳,協辦大學士官保,吏部尚書託庸,刑部尚書楊廷璋,理藩院尚書素爾訥,刑部侍郎吳紹詩,工部侍郎三和;武職九老為都統四格、曹瑞,散秩大臣國多、歡甘都,副都統伊松阿、薩哈岱、李生輝、福僧阿、色端察;緻仕九老為刑部尚書錢陳羣,內大臣福祿,禮部尚書陳德華,兵部尚書彭啟豐,禮部侍郎鄒一桂,左都禦史呂熾,內閣學士陸宗楷,詹事陳浩,國子監司業王世芳。
高宗目錢文端為江浙大老 嘉興錢文端公陳羣,幼貧甚,隆冬,早起讀書,竈無宿薪,汲井水盥手,膚為之坼。
未弱冠,依人京師,傭書餬口。
冬無裘,入市,以三百錢買皮袖,自綴於袍,鈔纂益力。
踰數年,旋裡,課兩弟讀書於南樓,去梯級,縋繩送飲食。
歲除,始一下樓。
如是者二年,學大進,遂以文字邀異遇。
高宗南巡,扶杖迎鑾,禦製詩有江浙大老之目。
高宗賜王大臣曲宴 乾隆中,元旦後三日,欽點王大臣之能詩者,曲宴於重華宮,演劇賜茶,命仿柏梁體聯句,以紀其盛。
復當席禦製詩二章,命諸臣和之,歲以為常。
賜外官花翎 定制,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。
乾隆中,方敏恪公觀承官直隸總督,聖眷頗優,以古北口大閱,乞賜花翎,遂邀特賞。
嗣後外任督撫屢有蒙恩賜者。
惟劉文正公督陝時,特賜花翎,回京繳還,上亦優容,不加責也。
盧明楷以精樂律受知 寧都盧詹事明楷,於樂律有宿悟,審辨律呂,清濁高下,不失絫黍。
為貢生,已預內廷修書之役。
會和碩莊親王、尚書張文敏公奉詔編次《律呂正義》,即薦盧為纂修官,時猶未通籍也。
樂部向以王大臣兼領,盧官侍讀時,特旨令撰擬樂章,兼樂部行走。
凡所撰進,皆播之管絃,列於法部。
高宗禦題南樓老人畫冊 錢文端公母陳太夫人,節藝雙絕,鬻畫養親,世所稱南樓老人也。
文端既貴,嘗以其畫冊十幀,進呈禦覽。
一畫一魚一黑犬,一畫一蜨未入花叢時,一畫一蝦一蟹一小魚,一畫花籃,一畫大柏,一畫梅花仙女,一畫修篁茂林,一畫楊梅枇杷二桃,一畫喜雀,一畫蘿蔔白菜,皆清華名貴,秀溢人寰。
每幀有其夫綸光題詩二句。
乾隆丁亥,高宗於每幀題七絕一首,并禦題一跋於後發還。
文端及其子侍郎汝誠,各作十詩,恭和元韻,而侍郎詳跋於後,以詳慶幸。
逮乾隆壬寅,文端父子皆沒,高宗因閱錢選所畫犬鳥,偶憶陳太夫人原冊,遣人至浙,取至京師,再呈乙覽,復禦製七律一首,長跋一幀,仍歸錢氏。
陳文肅一日數召見 祁陽陳文肅公大受未達時,家貧甚,耕於山麓,同舍漁者每夜出捕魚,文肅為候門,則讀書以為常。
後以大考受上知,拜協揆,直軍機。
值金川用兵,高宗憂勤方略,軍書如織,雖夜分必達,一日數召見。
或夜宿直廬,倐臥倐起,出入常見星。
偶歸邸,則閣部公牘積數寸,刻燭披覽,不覺其勞。
巴延三以直宿受知高宗 巴延三制府初任軍機司員,無他能,人鄙之。
嘗值宿,夜有西域用兵飛報至,大臣俱散出,高宗問值宿者,以巴對,因呼至窗下,立降機宜,凡數百語。
巴小臣,初覲龍顏,戰慄應命,出後,一字不復記憶。
有小侍臣鄂羅哩,素聰黠,頗解上意,遂代起草。
上閱之,稱善者再,問其名,默誌之。
數日,語傅文忠公恆曰:「汝軍機處有若等良材,奚不早登薦牘。
」立放潼商道。
不數歲,至兩廣總督,毫無建樹,終以貪黷罷。
惟感鄂切骨,常以恩人呼之。
寧壽宮賜宴功臣 乾隆丙申,平定兩金川,孝聖後禦寧壽宮,高宗侍膳,賜將軍阿桂、豐昇額等功績最著者三十六人宴於階下,為歷來未有之盛典。
福文襄異數十三 福文襄公康安,初以領隊大臣隨征金川,攻克得楞山,賞嘉勇巴圖魯,後即以嘉勇二字疊為封爵佳號,異數一也。
索諾木就縛,金川平,封三等嘉勇男。
班師,上幸良鄉,行郊勞禮,賜禦用鞍轡一。
旋禦紫光閣,飲至,詔圖形閣中,上親製贊,異數二也。
甘肅逆回田五等滋事,授參贊大臣,擒賊首張文慶等,晉封嘉勇侯,異數三也。
台灣逆賊林爽文圍嘉義,詔以為將軍,馳驛往剿,立解縣圍,捷聞,封一等嘉義公,賜寶石頂四團龍服,異數四也。
生擒林爽文檻送京師,台灣平,賜金黃帶,紫繮,金黃辮,珊瑚朝珠,又命於台灣郡城及嘉義縣各建生祠,再圖形紫光閣,上製贊如初,異數五也。
廓爾喀賊匪竄後藏,詔以為將軍,疊克賊寨,奏入,禦製《誌喜》詩,書箑以賜,佐以禦用佩囊,異數六也。
甲爾古拉集寨之捷,酋懼乞降,詔許班師,晉大學士,加封忠銳嘉勇公。
會十五功臣圖像成,上復親為製贊。
時大學士阿文成以未臨行陣,奏讓首功,異數七也。
尋賞一等輕車都尉,命照王公親軍校例,給六品藍翎三缺,賞其僕從,異數八也。
由川督移雲貴,會黔苗石柳鄧圍大營,嗅腦營,松桃廳三城,楚苗石三保圍永綏廳,逆渠吳半生附之,有旨命督師進剿,末月,立解三圍,賞戴三眼花翎,異數九也。
屢燬賊營,奪賊卡,降七十餘寨,詔晉封貝子銜,仍帯四字佳號,照宗室貝子例給護衛,異數十也。
吳半生降,賞其子德麟副都統銜,授禦前侍衞,異數十一也。
積功無可加,賞晉其父文忠公貝子爵,異數十二也。
逮薨,特旨賞郡王銜,賞庫銀萬兩治喪,並於家廟旁特建專祠,以時緻祭,其父傅恆追贈郡王銜,子德麟襲貝勒。
喪入城,親往賜奠,禦製詩哭之,配饗太廟,並入祀賢良、昭忠二祠,復奉諭德麟承襲貝勒後,其子襲貝子,孫鎮國公罔替,異數十三也。
尹均與千叟宴 內閣典籍尹均,雲南蒙自人,內閣學士壯圖父也。
乾隆乙巳,以就養京邸,特旨入千叟宴,賜賚珍異,與一品大臣列坐丹墀東。
宗室公賜紫 舊制,親郡王用金黃輿服,貝勒貝子用紫色輿服,宗室公與大臣同。
乾隆丁未,特賜宗室鎮國公輔國公紫色輿服,其未入八分公者仍舊制。
繪功臣像三次 乾隆間,詔繪功臣像,凡三次。
一,丙申平金川五十功臣;一,戊申平臺灣三十功臣;一,癸醜平廓爾喀十五功臣。
高宗皆親灑宸翰,製贊褒美。
高宗加恩百歲翁 高宗八旬萬壽,各省奏請加恩耆老,百歲者多至數百人,慶源藍祥一百六十六歲,賞六品頂戴。
王文莊受二十四福之賜 錢唐王文莊公,賜第在京城護國寺西。
文莊內直二十四年,以除夕蒙賜福字二十四懸其間,曰二十四福堂,外無餘地。
其子請曰:「此後拜賜,何以置之?」文莊曰:「別置一軒,可名曰餘福。
」而文莊不久捐館,語竟不遂。
鄒小山以崑曲受知高宗 無錫鄒小山侍郎一桂,工畫花卉,嘗作百花卷,各賦詩一絕進呈。
高宗亦賜題百首,並賜額四字,曰「黃華知己」。
錢文端公陳羣嘗遊盤山,時杏花盛放,文端出藏紙,索寫《盤山杏花圖》,侍郎即於花下點染,屋宇頹垣,山嵐花氣,一一入妙。
人皆知花草之工,而不知山水之佳著之也。
侍郎有《題盤山天成山》詩雲:「天遣垂虹掛作泉,更留盤石坐人便。
平分遠岫雙蛾翠,獨立孤峯一指彈。
麂伏自來經座側,鴿馴時下飯鐘前。
是花色相誰能辨,繞澗山花爛欲然。
」侍郎微時,好狹邪遊,喜擫篴。
封翁性嚴正,屢戒勿悛,逐之出,不承為子。
侍郎困甚,丐人哀其父,不為動。
時已為諸生,因以攜資應試請,封翁曰:「汝果賢,貧賤何害;不賢,即富且貴者,寧遂免若敖氏之餒耶!」乃隻身北上,僅攜一布被。
途間,去被中絮,乘夜,實草根敗葉於內,壓背隆然,詣旅邸求宿。
翌晨,傾被中物於地,置被懷袖間,悄然扃門出。
邸中人意負物在室中,必無他慮,不知已得膳宿一夕,垂橐而去矣。
長途轉徙,悉用此術以抵都。
維時崑曲盛行,好事者率自置鞠部。
一日,高宗傳旨進樂,酒酣,自演《李三郎羯鼓催花》劇。
主器者苦不能稱旨,侍郎獨能隨其意為節奏,抑揚頓挫,無不合拍。
高宗大悅,亟使納監入北闈,獲雋,
朕撫圖增惕,形諸篇什,以為考鏡得失之林。
又如《雞雛待飼圖》之鑒切民依,凡有撫綏之責者,各應顧名思義。
至於《仙蝶詩》,亦因太常署中,實有其物,朕曾目覩,於幾餘學詠,藉記事實,遂以分賞各督撫,何必紛紛用駢體鋪張。
玩物喪志,帝王所戒,朕豈肯以玩好禨祥,啟導臣工,流傳後世耶!」 方勤襄三大榮遇 方勤襄公維甸初入京,賜舉人、內閣中書、軍機處行走。
其始生時,父恪敏公方總制畿輔。
彌月之辰,恪敏適扈從行在,面陳後,攜抱入覲,賞賚駢蕃,一也。
未弱冠,賜中書,所聘雲南裴撫軍女,猶未娶也,會引見,垂詢,命金壇于相國傳示裴中丞,早為畢姻;嗣裴夫人歸寧滇南,又有旨下直隸制軍,沿途促返,二也。
勤襄督閩浙,以太夫人年逾八旬,拜疏歸養,後有詔召贊樞務,勤襄奏稱「臣母不能頃刻離臣,臣又不能奉母就道」,懇辭新命。
上聞,憫而許之,乃輟詔,復加賜珍物,以遂其孝養之私,三也。
高宗釋董文恭婦翁 董文恭公誥夫人秦氏,為禮部郎雄褒女。
雄褒先緣事遣戍,及秦夫人卒,高宗以文恭故釋歸裡。
雄褒至京,詣文恭言謝,門者述文恭語曰:「此恩出自上。
」且諭令回籍,至京何為者,終不見。
陳傑以勤樸受知高宗 乾隆己巳,高宗命工部侍郎三和修靜漪園別館,中有複道,可通西苑,萬幾之餘,嘗乘小輿,由複道往監工,外廷未知也。
時陳提督傑為中營千總,日夕危坐宮門側,督率工匠,初無怠容。
上心識其人,諭傳文忠公曰:「汝中營有偉髯千總,其人勤樸可任事。
」因詢其名姓,命文忠保薦之,不數載,至專閫。
任啟運受研窮經學之褒 荊溪任釣臺宗丞,以雍正癸醜通籍,年六十四矣。
殿試之明日,以能通性理八人奉旨引見,世宗反覆下詢,奏對詳盡,蒙恩獎人甚聰明,即授檢討,上書房行走。
逾年抱疾,上廑聖懷,賜藥賜醫,院使院員,更疊前往,以口傳天語。
越月疾愈,趨謝,特諭繞廊而進,再四慰安,務自保愛,並命侍臣扶掖以出,憑禦座遙望之。
高宗登極,仍直上書房,充講官,擢中允,由左僉都禦史洊升卿貳。
偶遭傾跌,賜藥賜金,服食寢興,時降清問,而且官翰詹,即免其考試,佐憲職,不責以糾彈。
迨乾隆己巳,宗丞棄世久矣,詔舉經學士,聖諭猶舉以為勸,有「故宗人府府丞任啟運研窮經學,整樸可嘉」之褒。
裘文達賜禦衣冠 裘曰修字叔度,江西新建人。
乾隆丙辰,以廩生薦博學鴻詞,己未,中進士,大考,遷侍讀學士,任九卿者三十餘年。
貌清整,眉有濃翠,顧盼間精神淵映。
居恆喜賓客,工諧謔,而遇事神解超釋,每詣一曹,受一職,手文書,嘿然,數日後,判決如流。
丙子,征伊犂,面奏軍務機宜。
高宗大悅,以其才似舒文襄公,賜禦衣冠,乘傳至巴裡坤,傳宣聖意。
會逆酋莽阿裡克遣其弟詭稱押送諸番,探信卡倫,裘與哈密鎮臣祖雲龍縛畀總督,發其奸。
哈密兵少,有赴巴裡坤種地者七百人,裘請暫留為衛,撥河州五衛麥石,添備支放,餘者分散各塘路站平糶之,上皆獎許。
凡有事四方,與大學士劉文正公先後奔走,前命未復,後命又至,雖侍內廷領六部,而足跡常周全國,讞決無苛,亦無縱。
尤善治水,常奏:「治水當先審其受病之由,再論治病之法,就一縣一府而言,病有其處,合一省而言,則不然;就一省言,病有其處,合數省而言,則又不然。
若僅於一處受病處治之,而下流之去路未清,則為患滋甚。
」上深然之。
所治黃、淮、淝、濟、伊、洛、沁、氾等,凡九十三河,疏排濬瀹,貫穿原委,可為後法。
遇事有犯無隱。
上鑒其誠,雖忤旨,時加嚴訓,不逾時,恩禮如初,亦與舒文襄公相似。
年六十二,病噎。
上賦詩存問,醫藥不絕於道,加太子少傅。
薨,賜諡文達,入賢良祠。
高宗賜裘文達繼母生母匾額 裘文達自乾隆丁醜戊寅,周歷山東、河南、安徽三省,疏濬修築,河患粗已。
高宗深嘉之,明年,特旨賜其繼母郝氏「八旬衍慶」、生母王氏「七袠連祺」匾額。
賜錦堂 趙谷林徵君昱家藏側理紙,蓋南越人以海苔為之,質堅而膩,世不輕有。
高宗南巡,獻之行在,拜賜官錦四端,沈椒園觀察以賜錦名其堂。
五徵君 乾隆癸巳,四庫館初開,以翰林官纂輯不敷,劉文正公保進士邵晉涵、周永年,裘文達公保進士餘集、舉人戴震,王文莊公保舉人楊昌霖,同典祕籍,後皆改入翰林,時稱五徵君。
高宗獎江右兩名士 蔣心餘初入京師,才名藉甚,裘文達以心餘與彭文勤並薦。
及文勤召見,高宗屢問蔣某何在,文勤以母老對。
上賜文勤詩,兼及心餘,有江右兩名士之目。
高宗嘉惠梁詩正父 梁薌林相國詩正為戶部侍郎時,值封翁七十壽,高宗諭賜官誥,及五言近體一首,「傳經介祉」四大字。
相國兄蔎林,方以庶常侍養家居,特旨免其散館,授編修。
及相國參大政,一日,上忽語之曰:「汝父明年八十矣。
」即日賜以閣部之封。
乾隆辛巳南巡,封翁迎駕吳江。
上停舟勞問,召見行幄,令二子扶掖上殿,稱其多福,賜貂賜幣賜資餌,及七言近體一首,「湖山養福」四大字。
封翁既退,偕浙東西士大夫為太後祝釐於淨慈寺,上復賜燕湖上。
瀕行,又賜相國「台階愛日」四大字,及白金三百兩,為封翁頤養之資。
高宗賜陳文勤予告詩 海寧陳文勤公世倌,乾隆丁醜以首揆予告,陛辭,賜銀五千兩,命在家食俸,並禦製詩賜之,有「老成歸告能無惜,皇祖朝臣有幾人」之句。
高宗褒賞劉文正送行詩 劉文正統勳不以詩名,然偶有作,必出人頭地。
乾隆中,桐城張文和公廷玉予告歸裡,奉敕撰送行詩,門下士如趙編修翼等舊客於文正,並令擬作,卒莫有稱意者。
文正在樞廷,自握管為之,中一聯雲:「住憐夢裏雲山繞,去惜天邊雨露多。
」恭繕進呈,高宗大加褒賞,一時送行詩,遂無有出文正右者。
阮文達以眼鏡詩受知高宗 儀徵阮文達公元以文學侍從受知於乾、嘉兩朝,任封圻,正揆席,當時著述,蔚為一家。
然當其進身之始,亦阿附權門也。
初入史館,適和坤掌院事,執弟子禮甚恭,和收之門下。
未幾,大考翰詹,高宗以眼鏡命題。
和知上高年不用鏡,先洩意於元,故元詩雲:「四目何須此,重瞳不用他。
」高宗以押他字脫空,議論又暗合己意,遂置高等,尋開坊。
畢秋帆以廷對屯田事拔第一 畢秋帆尚書為軍機章京,代友直班,適陝督黃廷桂疏至,言新疆屯田事,熟讀之。
及廷對,問屯田,條對精核,高宗拔為第一。
其侍藉田,亦代友值班,上詢布穀、戴勝是二是一,畢言布穀即戴勝,上稱善。
楊瑞蓮以誠實受知高宗 梁詩正有戚楊瑞蓮者,工篆隸書。
乾隆中,開西清古鑑館,楊充寫官。
八月十三日午後,一偉人徐步至,楊漫揖之,既就坐,問館中人何往,曰:「悉入闈就試矣。
」問胡不往,曰:「所以留者,恐內廷有傳寫事件耳。
」遂問姓名籍貫,楊具以對。
索觀所為書,極稱賞。
忽數內侍聞聲至,方悟,亟蒲伏叩頭。
高宗笑頷之,明日,語梁曰:「汝戚楊瑞蓮,甚誠實,篆隸亦佳,惜不得預試,可賞給舉人。
」梁頓首謝。
楊旋以修書敘績,選湘潭令。
以自矜重其書,忤撫軍,被劾。
上曰:「楊瑞蓮老實人,朕所深知,所參不準。
」乃擲還原奏焉。
漢命婦榮遇 乾隆庚寅,太後八旬萬壽,凡六十以上齊眉命婦,均得邀綵緞珍品之賜。
漢臣中同時受賞者,有吏部尚書程景伊妻金氏,禮部尚書蔡新妻何氏,吏部侍郎曹秀先妻劉氏三人。
香山九老 乾隆辛巳,孝聖後七旬萬壽,賜三班九老宴於香山。
在朝王大臣九人,武職九人,緻仕諸臣九人。
有《香山九老圖》,為貝子弘旿所繪。
迨孝聖八旬萬壽,【即乾隆辛卯。
】仍賜宴香山,命齊赴乾清門,令畫苑艾啟蒙繪圖。
文職九老為顯親王衍潢,恆親王弘晊,大學士劉統勳,協辦大學士官保,吏部尚書託庸,刑部尚書楊廷璋,理藩院尚書素爾訥,刑部侍郎吳紹詩,工部侍郎三和;武職九老為都統四格、曹瑞,散秩大臣國多、歡甘都,副都統伊松阿、薩哈岱、李生輝、福僧阿、色端察;緻仕九老為刑部尚書錢陳羣,內大臣福祿,禮部尚書陳德華,兵部尚書彭啟豐,禮部侍郎鄒一桂,左都禦史呂熾,內閣學士陸宗楷,詹事陳浩,國子監司業王世芳。
高宗目錢文端為江浙大老 嘉興錢文端公陳羣,幼貧甚,隆冬,早起讀書,竈無宿薪,汲井水盥手,膚為之坼。
未弱冠,依人京師,傭書餬口。
冬無裘,入市,以三百錢買皮袖,自綴於袍,鈔纂益力。
踰數年,旋裡,課兩弟讀書於南樓,去梯級,縋繩送飲食。
歲除,始一下樓。
如是者二年,學大進,遂以文字邀異遇。
高宗南巡,扶杖迎鑾,禦製詩有江浙大老之目。
高宗賜王大臣曲宴 乾隆中,元旦後三日,欽點王大臣之能詩者,曲宴於重華宮,演劇賜茶,命仿柏梁體聯句,以紀其盛。
復當席禦製詩二章,命諸臣和之,歲以為常。
賜外官花翎 定制,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。
乾隆中,方敏恪公觀承官直隸總督,聖眷頗優,以古北口大閱,乞賜花翎,遂邀特賞。
嗣後外任督撫屢有蒙恩賜者。
惟劉文正公督陝時,特賜花翎,回京繳還,上亦優容,不加責也。
盧明楷以精樂律受知 寧都盧詹事明楷,於樂律有宿悟,審辨律呂,清濁高下,不失絫黍。
為貢生,已預內廷修書之役。
會和碩莊親王、尚書張文敏公奉詔編次《律呂正義》,即薦盧為纂修官,時猶未通籍也。
樂部向以王大臣兼領,盧官侍讀時,特旨令撰擬樂章,兼樂部行走。
凡所撰進,皆播之管絃,列於法部。
高宗禦題南樓老人畫冊 錢文端公母陳太夫人,節藝雙絕,鬻畫養親,世所稱南樓老人也。
文端既貴,嘗以其畫冊十幀,進呈禦覽。
一畫一魚一黑犬,一畫一蜨未入花叢時,一畫一蝦一蟹一小魚,一畫花籃,一畫大柏,一畫梅花仙女,一畫修篁茂林,一畫楊梅枇杷二桃,一畫喜雀,一畫蘿蔔白菜,皆清華名貴,秀溢人寰。
每幀有其夫綸光題詩二句。
乾隆丁亥,高宗於每幀題七絕一首,并禦題一跋於後發還。
文端及其子侍郎汝誠,各作十詩,恭和元韻,而侍郎詳跋於後,以詳慶幸。
逮乾隆壬寅,文端父子皆沒,高宗因閱錢選所畫犬鳥,偶憶陳太夫人原冊,遣人至浙,取至京師,再呈乙覽,復禦製七律一首,長跋一幀,仍歸錢氏。
陳文肅一日數召見 祁陽陳文肅公大受未達時,家貧甚,耕於山麓,同舍漁者每夜出捕魚,文肅為候門,則讀書以為常。
後以大考受上知,拜協揆,直軍機。
值金川用兵,高宗憂勤方略,軍書如織,雖夜分必達,一日數召見。
或夜宿直廬,倐臥倐起,出入常見星。
偶歸邸,則閣部公牘積數寸,刻燭披覽,不覺其勞。
巴延三以直宿受知高宗 巴延三制府初任軍機司員,無他能,人鄙之。
嘗值宿,夜有西域用兵飛報至,大臣俱散出,高宗問值宿者,以巴對,因呼至窗下,立降機宜,凡數百語。
巴小臣,初覲龍顏,戰慄應命,出後,一字不復記憶。
有小侍臣鄂羅哩,素聰黠,頗解上意,遂代起草。
上閱之,稱善者再,問其名,默誌之。
數日,語傅文忠公恆曰:「汝軍機處有若等良材,奚不早登薦牘。
」立放潼商道。
不數歲,至兩廣總督,毫無建樹,終以貪黷罷。
惟感鄂切骨,常以恩人呼之。
寧壽宮賜宴功臣 乾隆丙申,平定兩金川,孝聖後禦寧壽宮,高宗侍膳,賜將軍阿桂、豐昇額等功績最著者三十六人宴於階下,為歷來未有之盛典。
福文襄異數十三 福文襄公康安,初以領隊大臣隨征金川,攻克得楞山,賞嘉勇巴圖魯,後即以嘉勇二字疊為封爵佳號,異數一也。
索諾木就縛,金川平,封三等嘉勇男。
班師,上幸良鄉,行郊勞禮,賜禦用鞍轡一。
旋禦紫光閣,飲至,詔圖形閣中,上親製贊,異數二也。
甘肅逆回田五等滋事,授參贊大臣,擒賊首張文慶等,晉封嘉勇侯,異數三也。
台灣逆賊林爽文圍嘉義,詔以為將軍,馳驛往剿,立解縣圍,捷聞,封一等嘉義公,賜寶石頂四團龍服,異數四也。
生擒林爽文檻送京師,台灣平,賜金黃帶,紫繮,金黃辮,珊瑚朝珠,又命於台灣郡城及嘉義縣各建生祠,再圖形紫光閣,上製贊如初,異數五也。
廓爾喀賊匪竄後藏,詔以為將軍,疊克賊寨,奏入,禦製《誌喜》詩,書箑以賜,佐以禦用佩囊,異數六也。
甲爾古拉集寨之捷,酋懼乞降,詔許班師,晉大學士,加封忠銳嘉勇公。
會十五功臣圖像成,上復親為製贊。
時大學士阿文成以未臨行陣,奏讓首功,異數七也。
尋賞一等輕車都尉,命照王公親軍校例,給六品藍翎三缺,賞其僕從,異數八也。
由川督移雲貴,會黔苗石柳鄧圍大營,嗅腦營,松桃廳三城,楚苗石三保圍永綏廳,逆渠吳半生附之,有旨命督師進剿,末月,立解三圍,賞戴三眼花翎,異數九也。
屢燬賊營,奪賊卡,降七十餘寨,詔晉封貝子銜,仍帯四字佳號,照宗室貝子例給護衛,異數十也。
吳半生降,賞其子德麟副都統銜,授禦前侍衞,異數十一也。
積功無可加,賞晉其父文忠公貝子爵,異數十二也。
逮薨,特旨賞郡王銜,賞庫銀萬兩治喪,並於家廟旁特建專祠,以時緻祭,其父傅恆追贈郡王銜,子德麟襲貝勒。
喪入城,親往賜奠,禦製詩哭之,配饗太廟,並入祀賢良、昭忠二祠,復奉諭德麟承襲貝勒後,其子襲貝子,孫鎮國公罔替,異數十三也。
尹均與千叟宴 內閣典籍尹均,雲南蒙自人,內閣學士壯圖父也。
乾隆乙巳,以就養京邸,特旨入千叟宴,賜賚珍異,與一品大臣列坐丹墀東。
宗室公賜紫 舊制,親郡王用金黃輿服,貝勒貝子用紫色輿服,宗室公與大臣同。
乾隆丁未,特賜宗室鎮國公輔國公紫色輿服,其未入八分公者仍舊制。
繪功臣像三次 乾隆間,詔繪功臣像,凡三次。
一,丙申平金川五十功臣;一,戊申平臺灣三十功臣;一,癸醜平廓爾喀十五功臣。
高宗皆親灑宸翰,製贊褒美。
高宗加恩百歲翁 高宗八旬萬壽,各省奏請加恩耆老,百歲者多至數百人,慶源藍祥一百六十六歲,賞六品頂戴。
王文莊受二十四福之賜 錢唐王文莊公,賜第在京城護國寺西。
文莊內直二十四年,以除夕蒙賜福字二十四懸其間,曰二十四福堂,外無餘地。
其子請曰:「此後拜賜,何以置之?」文莊曰:「別置一軒,可名曰餘福。
」而文莊不久捐館,語竟不遂。
鄒小山以崑曲受知高宗 無錫鄒小山侍郎一桂,工畫花卉,嘗作百花卷,各賦詩一絕進呈。
高宗亦賜題百首,並賜額四字,曰「黃華知己」。
錢文端公陳羣嘗遊盤山,時杏花盛放,文端出藏紙,索寫《盤山杏花圖》,侍郎即於花下點染,屋宇頹垣,山嵐花氣,一一入妙。
人皆知花草之工,而不知山水之佳著之也。
侍郎有《題盤山天成山》詩雲:「天遣垂虹掛作泉,更留盤石坐人便。
平分遠岫雙蛾翠,獨立孤峯一指彈。
麂伏自來經座側,鴿馴時下飯鐘前。
是花色相誰能辨,繞澗山花爛欲然。
」侍郎微時,好狹邪遊,喜擫篴。
封翁性嚴正,屢戒勿悛,逐之出,不承為子。
侍郎困甚,丐人哀其父,不為動。
時已為諸生,因以攜資應試請,封翁曰:「汝果賢,貧賤何害;不賢,即富且貴者,寧遂免若敖氏之餒耶!」乃隻身北上,僅攜一布被。
途間,去被中絮,乘夜,實草根敗葉於內,壓背隆然,詣旅邸求宿。
翌晨,傾被中物於地,置被懷袖間,悄然扃門出。
邸中人意負物在室中,必無他慮,不知已得膳宿一夕,垂橐而去矣。
長途轉徙,悉用此術以抵都。
維時崑曲盛行,好事者率自置鞠部。
一日,高宗傳旨進樂,酒酣,自演《李三郎羯鼓催花》劇。
主器者苦不能稱旨,侍郎獨能隨其意為節奏,抑揚頓挫,無不合拍。
高宗大悅,亟使納監入北闈,獲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