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遇類
關燈
小
中
大
三十金入山販筍,至崑山王彥修家賣之。
居數日,彥修語之曰:「天氣蒸熱,筍包宣開矣。
」開則筍已腐爛。
囊餘二金,乃販時憲書數十本,賣以度日。
既而鬻字於蘇州閶門,為扇肆寫扇。
一日,有滿洲大員奉旨封王至海外者,方南下,泊舟閶關外,令家人買扇,筠為書之。
滿洲大員閱之稱善,酬白金一兩,邀至舟。
茶罷對弈,歡若平生,謂筠曰:「我奉旨航海,倘不棄,與我同行,則幸甚。
」筠諾之。
餽三十金為安家資,筠以十金奉母,十金製衣,更以十金買肴饌,徧款同舟之人。
既而舟至琉球、安南諸國,其王尊天使,並及同來之客,所至分庭抗禮,各求其字,一小字酬一小銀錢,一大字酬一大銀錢。
舟至高麗,高麗王太子好音律,與筠鼓琴,乃授以新聲數曲。
太子喜,謂其侍官曰:「我國僻處海中,得陳先生至此,天賜也,宜厚贈之。
」於是所贈金銀珍寶象犀珠玉之物,不可數計。
歸舟至大洋,舟重不能行,柁工命以所載金銀撒入海中,約存二三萬兩,舟始能行。
趁風至福建漳州,值漳、泉大荒,筠所至賑饑,費萬兩,而自以二萬金歸家娶妻。
後與其婦兄貿易,不數年,復蕩盡,為窶人。
晚年賣藥於陽澄湖之濱,跌損一足,然興甚豪,猶不肯作寒乞相也。
高麗使臣購徐成顧詞 吳漢槎戍寧古塔,行笥攜有徐電發釚《菊莊詞》、成容若德《側帽詞》、顧梁汾貞觀《彈指詞》三冊,會高麗使臣仇元吉、徐良崎見之,以一金餅購去。
元吉題《菊莊詞》雲:「中朝寄得《菊莊詞》,讀罷煙霞照海湄。
北宋風流何處是,一聲鐵笛起相思。
」良崎題《側帽》、《彈指》二詞雲:「使車昨渡海東邊,攜得新詞二妙傳。
誰料曉風殘月後,而今重見柳屯田。
」以高麗紙書之,寄至我國。
王阮亭《漁洋續集》有「新傳春雪詠,蜚徼織弓衣」句,即指此。
蔡文勤知張鵬翼 連城張鵬翼耄而好學,嘗曰:「考亭易簀之年,乃我下帷之始。
」所居鄉曰新泉,男女往來,分二橋,道不拾遺,市中交易,先讓外客,皆服其教也。
漳浦蔡文勤公世遠甚器之,嘗書「醇學」二字以表其閭,語人曰:「吾知蔡君甚深也。
」 方觀承一生知遇 桐城方氏以《南山集》一案,牽連遣戍者十餘人,觀承之父亦與焉。
於是方觀承歲恆隻身徒步,省親於塞外。
嘗轉徙至浙之寧波訪戚某,比至,歲已逼除,見其戚倚門諸奴,皆貂帽狐裘,甚豪倨,自顧襤縷,往謁恐遭逐,乃於其巷中賃屋以居。
惟以資斧將盡,進退兩難,日於門簷下探聽其戚居鄉狀況。
對門一屠奇方狀貌,詢邦族,詰來意,曰:「我與之同巷二十年,未見其恤一親族,去恐無益。
」方聞言,深悔輕至。
屠曰:「先生既士族,必能書,亦解算否?」方曰:「略諳之。
」屠曰:「時將度歲,我有帳目,煩一結,代開帳單,以便索欠。
寒舍伊邇,便請下榻,何如?」方遂往。
屠呼妻出見,款接甚殷。
方持籌握算,半日已畢。
屠出索逋,得錢較往歲為豐。
除夕,具酒肴,延方上坐,作守歲宴。
屠女五歲,亦隨母側坐。
元旦,方欲行,屠堅留之,并囑其妻為製絮袍相贈。
至六日,屠捧絮袍,婦攜襪履至,奉方服訖,見方帽破碎,乃脫己氈笠易之,並贈錢二千為路費,遂別去。
方至杭,偶遊西湖,見數十人圍星士而談相。
星士瞥見方,遽離案出揖曰:「貴人至矣。
」方疑其揶揄,正色曰:「我不求相,何遽相戲!」星士諦視曰:「此非深談處。
」遂收蔔具,邀入小廟,揖之坐,曰:「予跋涉江湖數十年,閱人多矣,無一失者。
子某年為何官,某年至總督,惜不能令終耳。
今官星已透,可速赴都,以應機緣。
」方曰:「無論罪人子無仕進路,即有機緣,徒手何由北上?」星士取二十金贈之,並出一名條,囑曰:「他日節制陝甘,有總兵遲誤軍機當斬,千萬留意拯之,此即以報我也。
」叩其姓氏,枝梧以對。
遂行,至直隸,行李為盜掠。
將至保定,訪其素識某,至白河,遇大雪,凍斃古寺外。
僧啟戶,見方僵臥雪中,掖入灌救,始甦。
頗相契,留數月,始行。
先是,寺中有老僧,蓄金石極多,老僧圓寂後,無講此者,因悉出所蓄,浼方鬻之,捆載至保定,就督署前設行肆焉。
制府出,前導嗔方收肆遲,橫加鞭撲。
方憤甚,棄去,赴都,至東華門,以測字資旅食。
適平郡王輿過,見招帖,善之,呼問,知為方書,延歸,掌記室,備蒙禮遇。
久之,藩邸楹帖盡出方手,世宗臨幸見之,詢何人筆,王以方對,即召見,賞中書,從此受知。
由監生至建節,不過十年。
方既貴,招屠至,贈以三千金,令改業,並為其女擇佳婿。
遣人至白河,修古寺。
後果總制陝甘,督餉嘉峪關外,總兵某違誤軍機當斬,力為開脫,則星士乃其父也。
方思晚節不終之語,恆懼不免,及總制直隸,迎星士至署,求解免法。
星士曰:「定數也。
惟作大善事,救千萬人命,或可感動彼蒼。
」方徧檢案牘,見直隸通省報流民路斃者,歲多至數百起,思設留養局以拯之,方定見而未發也。
翌晨,往見星士,星士遽賀曰:「公滿面祥光,必已有莫大功德,不特獲免刑戮,並可望累代貴顯矣。
果何事而至此?」方詳告之,遂奏行焉。
後陝甘軍營事發,兩督撫、一將軍皆罹法,方亦應坐,奉特旨原免。
鄂文端知孫文定 世宗朝,合河孫文定公嘉淦被誣有焚贓,據以入告者,某親王也。
上詢鄂文端公爾泰,文端曰:「孫嘉淦性或偏執,若操守,臣敢以百口保之。
」上意解,即命文端弟訊問。
事白,抵誣者罪。
文端弟名爾奇,時與文定同以少司空兼祭酒,亦賢者也。
梁文莊知侯夷門 台州侯元經,字夷門,才士也。
詞賦敏贍,屢躓場屋。
年五十,官縣佐,解餉至戶部,筦庫之吏有所需,不即予批迴,侯末僚而貧,大窘。
時錢塘梁文莊公為侍郎,見侯名曰:「此夷門也。
」語司官:「某尚書祭文,諸公謙讓不作,盍以屬之?」即召至戶部後堂,給筆劄。
不移晷,成駢體,極莊麗。
某司官復進曰:「此堂官公祭文,諸曹司尚需一首,亦以相屬。
」侯磨墨濡筆,復成四言韻文,於是堂上下嘖嘖稱賞不已。
彼筦庫者已袖批迴,俟侯出而付之,明日,束裝行矣。
後鎮江黃太守永年試童子,延至署閱卷,後如廁,陷而卒。
身後蕭條,無一長物,江寧令袁枚以百金資之,始歸其喪。
尹文端知程鏡濤 程鏡濤嘗為尹文端公幕客,賓主甚契。
初,尹下車江南,微行巡郡邑,至嘉定城隍廟靈苑中。
時方春遊,士女雜遝,尹踞坐磐石,鏡濤適至,遇婦女,側身避之。
有遺釵者,鏡濤拾得,亟訪其夫,還之,其夫感謝,且叩姓氏,不以告,拱手遙去。
尹追而擥其袪曰:「先生一舉有三善焉:不目色,一也;不拾遺,二也;不徼名,三也。
觀子於微,知非矯飾所緻。
某閱人多矣,未有高誼如先生者。
」遂與訂交,已而延之幕府。
尹督兩江,賢聲大著,章奏悉出其手。
紀文達知朱子穎 試帖初興,多尚典贍,紀文達公始變為意格運題,館閣中人輒呼此體為紀家詩。
乾隆丙子,文達以扈從道出古北口,偶見旅壁一詩,剝落過半,中有「一水漲喧人語外,萬山青到馬蹏前」二句,奇賞之。
壬午,順天鄉試,文達充同考官,得朱子穎運使孝純,投詩作贄,則是聯在焉,因歎鍼芥之契,果有夙因。
後出督閩學,道浙,嘗於嚴江舟中賦詩雲:「山色空濛淡似煙,參差綠到大江邊。
斜陽流水推篷望,處處隨人欲上船。
」嘗語子穎,謂此詩實從「萬山」句脫胎。
人言青出於藍,今日乃藍出於青矣。
金冬心感惓知己 錢塘金冬心名農,續集自序,多述其自少至七十所遇前輩詩老聞人評詩贊美之語,文頗詭瑋無繩幅,而感惓佑己,真氣在胸。
節錄數段,以存逸事。
南山之南吳慶伯徵君,隱居閉關,卻軌著書,比牛腰粗。
隔月,舁輭輿過談亦諳【亦諳,杭詩僧。
】禪窟,見予《林逋墓上作》,謂亦諳曰:「吾新營生壙,宜乞此子寒瘦詩,阿師為吾乞之,吾以高辛氏銅盤、太康玉辟邪相報。
百載後,幽光藉之不泯也。
」又乾隆丙戌,渡羅剎江,訪九十一翁毛西河太史,至會稽禹穴,觀窆石,作九言詩。
太史激賞,誇示賓坐曰;「吾年逾耄耋,忽覩此郎君,紫豪一管,能顛狂耶!」又讀書吳中,秀水朱檢討在慧慶寺主東南詩盟,懷刺往謁。
檢討出迎,笑曰:「子非秀水周林張高士宅賦木蓮花錢塘金二十六乎?吾齒雖衰脫,猶能記而歌也。
」又辛醜遊揚州,謝秀才前羲馳譽江表,不可一世,見予《景申集》雕本,槌壁發顛曰:「吾目如炬,不輕讓第一流,何來狂夫,奪吾赤幟!」又予赴萊東,道經臨淄,邂逅趙秋谷詹事,索予詩,啞啞撫掌曰:「子詩造詣,不盜尋常物,亦不屑效吾鄰家雞聲,【鄰雞即指王文簡公士禎不忘談龍舊隟也。
】自成孤調。
」又客澤州陳幼安學士四載,相國午亭,留詠殆遍,中條、王屋,無處不放膽題詩
居數日,彥修語之曰:「天氣蒸熱,筍包宣開矣。
」開則筍已腐爛。
囊餘二金,乃販時憲書數十本,賣以度日。
既而鬻字於蘇州閶門,為扇肆寫扇。
一日,有滿洲大員奉旨封王至海外者,方南下,泊舟閶關外,令家人買扇,筠為書之。
滿洲大員閱之稱善,酬白金一兩,邀至舟。
茶罷對弈,歡若平生,謂筠曰:「我奉旨航海,倘不棄,與我同行,則幸甚。
」筠諾之。
餽三十金為安家資,筠以十金奉母,十金製衣,更以十金買肴饌,徧款同舟之人。
既而舟至琉球、安南諸國,其王尊天使,並及同來之客,所至分庭抗禮,各求其字,一小字酬一小銀錢,一大字酬一大銀錢。
舟至高麗,高麗王太子好音律,與筠鼓琴,乃授以新聲數曲。
太子喜,謂其侍官曰:「我國僻處海中,得陳先生至此,天賜也,宜厚贈之。
」於是所贈金銀珍寶象犀珠玉之物,不可數計。
歸舟至大洋,舟重不能行,柁工命以所載金銀撒入海中,約存二三萬兩,舟始能行。
趁風至福建漳州,值漳、泉大荒,筠所至賑饑,費萬兩,而自以二萬金歸家娶妻。
後與其婦兄貿易,不數年,復蕩盡,為窶人。
晚年賣藥於陽澄湖之濱,跌損一足,然興甚豪,猶不肯作寒乞相也。
高麗使臣購徐成顧詞 吳漢槎戍寧古塔,行笥攜有徐電發釚《菊莊詞》、成容若德《側帽詞》、顧梁汾貞觀《彈指詞》三冊,會高麗使臣仇元吉、徐良崎見之,以一金餅購去。
元吉題《菊莊詞》雲:「中朝寄得《菊莊詞》,讀罷煙霞照海湄。
北宋風流何處是,一聲鐵笛起相思。
」良崎題《側帽》、《彈指》二詞雲:「使車昨渡海東邊,攜得新詞二妙傳。
誰料曉風殘月後,而今重見柳屯田。
」以高麗紙書之,寄至我國。
王阮亭《漁洋續集》有「新傳春雪詠,蜚徼織弓衣」句,即指此。
蔡文勤知張鵬翼 連城張鵬翼耄而好學,嘗曰:「考亭易簀之年,乃我下帷之始。
」所居鄉曰新泉,男女往來,分二橋,道不拾遺,市中交易,先讓外客,皆服其教也。
漳浦蔡文勤公世遠甚器之,嘗書「醇學」二字以表其閭,語人曰:「吾知蔡君甚深也。
」 方觀承一生知遇 桐城方氏以《南山集》一案,牽連遣戍者十餘人,觀承之父亦與焉。
於是方觀承歲恆隻身徒步,省親於塞外。
嘗轉徙至浙之寧波訪戚某,比至,歲已逼除,見其戚倚門諸奴,皆貂帽狐裘,甚豪倨,自顧襤縷,往謁恐遭逐,乃於其巷中賃屋以居。
惟以資斧將盡,進退兩難,日於門簷下探聽其戚居鄉狀況。
對門一屠奇方狀貌,詢邦族,詰來意,曰:「我與之同巷二十年,未見其恤一親族,去恐無益。
」方聞言,深悔輕至。
屠曰:「先生既士族,必能書,亦解算否?」方曰:「略諳之。
」屠曰:「時將度歲,我有帳目,煩一結,代開帳單,以便索欠。
寒舍伊邇,便請下榻,何如?」方遂往。
屠呼妻出見,款接甚殷。
方持籌握算,半日已畢。
屠出索逋,得錢較往歲為豐。
除夕,具酒肴,延方上坐,作守歲宴。
屠女五歲,亦隨母側坐。
元旦,方欲行,屠堅留之,并囑其妻為製絮袍相贈。
至六日,屠捧絮袍,婦攜襪履至,奉方服訖,見方帽破碎,乃脫己氈笠易之,並贈錢二千為路費,遂別去。
方至杭,偶遊西湖,見數十人圍星士而談相。
星士瞥見方,遽離案出揖曰:「貴人至矣。
」方疑其揶揄,正色曰:「我不求相,何遽相戲!」星士諦視曰:「此非深談處。
」遂收蔔具,邀入小廟,揖之坐,曰:「予跋涉江湖數十年,閱人多矣,無一失者。
子某年為何官,某年至總督,惜不能令終耳。
今官星已透,可速赴都,以應機緣。
」方曰:「無論罪人子無仕進路,即有機緣,徒手何由北上?」星士取二十金贈之,並出一名條,囑曰:「他日節制陝甘,有總兵遲誤軍機當斬,千萬留意拯之,此即以報我也。
」叩其姓氏,枝梧以對。
遂行,至直隸,行李為盜掠。
將至保定,訪其素識某,至白河,遇大雪,凍斃古寺外。
僧啟戶,見方僵臥雪中,掖入灌救,始甦。
頗相契,留數月,始行。
先是,寺中有老僧,蓄金石極多,老僧圓寂後,無講此者,因悉出所蓄,浼方鬻之,捆載至保定,就督署前設行肆焉。
制府出,前導嗔方收肆遲,橫加鞭撲。
方憤甚,棄去,赴都,至東華門,以測字資旅食。
適平郡王輿過,見招帖,善之,呼問,知為方書,延歸,掌記室,備蒙禮遇。
久之,藩邸楹帖盡出方手,世宗臨幸見之,詢何人筆,王以方對,即召見,賞中書,從此受知。
由監生至建節,不過十年。
方既貴,招屠至,贈以三千金,令改業,並為其女擇佳婿。
遣人至白河,修古寺。
後果總制陝甘,督餉嘉峪關外,總兵某違誤軍機當斬,力為開脫,則星士乃其父也。
方思晚節不終之語,恆懼不免,及總制直隸,迎星士至署,求解免法。
星士曰:「定數也。
惟作大善事,救千萬人命,或可感動彼蒼。
」方徧檢案牘,見直隸通省報流民路斃者,歲多至數百起,思設留養局以拯之,方定見而未發也。
翌晨,往見星士,星士遽賀曰:「公滿面祥光,必已有莫大功德,不特獲免刑戮,並可望累代貴顯矣。
果何事而至此?」方詳告之,遂奏行焉。
後陝甘軍營事發,兩督撫、一將軍皆罹法,方亦應坐,奉特旨原免。
鄂文端知孫文定 世宗朝,合河孫文定公嘉淦被誣有焚贓,據以入告者,某親王也。
上詢鄂文端公爾泰,文端曰:「孫嘉淦性或偏執,若操守,臣敢以百口保之。
」上意解,即命文端弟訊問。
事白,抵誣者罪。
文端弟名爾奇,時與文定同以少司空兼祭酒,亦賢者也。
梁文莊知侯夷門 台州侯元經,字夷門,才士也。
詞賦敏贍,屢躓場屋。
年五十,官縣佐,解餉至戶部,筦庫之吏有所需,不即予批迴,侯末僚而貧,大窘。
時錢塘梁文莊公為侍郎,見侯名曰:「此夷門也。
」語司官:「某尚書祭文,諸公謙讓不作,盍以屬之?」即召至戶部後堂,給筆劄。
不移晷,成駢體,極莊麗。
某司官復進曰:「此堂官公祭文,諸曹司尚需一首,亦以相屬。
」侯磨墨濡筆,復成四言韻文,於是堂上下嘖嘖稱賞不已。
彼筦庫者已袖批迴,俟侯出而付之,明日,束裝行矣。
後鎮江黃太守永年試童子,延至署閱卷,後如廁,陷而卒。
身後蕭條,無一長物,江寧令袁枚以百金資之,始歸其喪。
尹文端知程鏡濤 程鏡濤嘗為尹文端公幕客,賓主甚契。
初,尹下車江南,微行巡郡邑,至嘉定城隍廟靈苑中。
時方春遊,士女雜遝,尹踞坐磐石,鏡濤適至,遇婦女,側身避之。
有遺釵者,鏡濤拾得,亟訪其夫,還之,其夫感謝,且叩姓氏,不以告,拱手遙去。
尹追而擥其袪曰:「先生一舉有三善焉:不目色,一也;不拾遺,二也;不徼名,三也。
觀子於微,知非矯飾所緻。
某閱人多矣,未有高誼如先生者。
」遂與訂交,已而延之幕府。
尹督兩江,賢聲大著,章奏悉出其手。
紀文達知朱子穎 試帖初興,多尚典贍,紀文達公始變為意格運題,館閣中人輒呼此體為紀家詩。
乾隆丙子,文達以扈從道出古北口,偶見旅壁一詩,剝落過半,中有「一水漲喧人語外,萬山青到馬蹏前」二句,奇賞之。
壬午,順天鄉試,文達充同考官,得朱子穎運使孝純,投詩作贄,則是聯在焉,因歎鍼芥之契,果有夙因。
後出督閩學,道浙,嘗於嚴江舟中賦詩雲:「山色空濛淡似煙,參差綠到大江邊。
斜陽流水推篷望,處處隨人欲上船。
」嘗語子穎,謂此詩實從「萬山」句脫胎。
人言青出於藍,今日乃藍出於青矣。
金冬心感惓知己 錢塘金冬心名農,續集自序,多述其自少至七十所遇前輩詩老聞人評詩贊美之語,文頗詭瑋無繩幅,而感惓佑己,真氣在胸。
節錄數段,以存逸事。
南山之南吳慶伯徵君,隱居閉關,卻軌著書,比牛腰粗。
隔月,舁輭輿過談亦諳【亦諳,杭詩僧。
】禪窟,見予《林逋墓上作》,謂亦諳曰:「吾新營生壙,宜乞此子寒瘦詩,阿師為吾乞之,吾以高辛氏銅盤、太康玉辟邪相報。
百載後,幽光藉之不泯也。
」又乾隆丙戌,渡羅剎江,訪九十一翁毛西河太史,至會稽禹穴,觀窆石,作九言詩。
太史激賞,誇示賓坐曰;「吾年逾耄耋,忽覩此郎君,紫豪一管,能顛狂耶!」又讀書吳中,秀水朱檢討在慧慶寺主東南詩盟,懷刺往謁。
檢討出迎,笑曰:「子非秀水周林張高士宅賦木蓮花錢塘金二十六乎?吾齒雖衰脫,猶能記而歌也。
」又辛醜遊揚州,謝秀才前羲馳譽江表,不可一世,見予《景申集》雕本,槌壁發顛曰:「吾目如炬,不輕讓第一流,何來狂夫,奪吾赤幟!」又予赴萊東,道經臨淄,邂逅趙秋谷詹事,索予詩,啞啞撫掌曰:「子詩造詣,不盜尋常物,亦不屑效吾鄰家雞聲,【鄰雞即指王文簡公士禎不忘談龍舊隟也。
】自成孤調。
」又客澤州陳幼安學士四載,相國午亭,留詠殆遍,中條、王屋,無處不放膽題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