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遇類
關燈
小
中
大
汪鈍翁知宋既庭疇三
宋既庭與宗弟疇三俱以孝廉知名,時稱大宋、小宋。
或問汪鈍翁曰:「大宋何如人?」汪言阮思曠都不及真長、逸少,而能撮有諸人之勝。
趙千門知王丹麓 王丹麓早年高隱,甚負才望,萊陽趙千門司李亟稱之,喻以天地私蓄。
丹麓名晫,杭人。
應嗣寅知張元時辭奇 杭人張廣平,名元時,少與弟辭奇同執經於應嗣寅之門,應亟稱賞之,賞贈廣平以詩雲:「子既張目無不識,弟亦下筆如有神。
兒如亞子真可畏,元方季方安擬倫。
」後果以詩文著稱於時。
應名撝謙,仁和人。
查伊璜知吳順恪 海寧查孝廉培繼,字伊璜,明崇禎時名士也。
家居歲暮,值雪,偶步至門,見一丐避雪廡下,強直而立,心異之,因呼之入,坐而問曰:「聞市中有手不曳杖,口若銜枚,敝衣枵腹,而無饑寒之色,人皆稱為鐡漢者,汝耶?」曰:「是也。
」問:「能飲乎?」曰:「能。
」因以壺中餘酒傾甌與飲,丐者舉甌立盡。
查復熾炭發醅,與之約,曰:「汝以甌飲,我以酬,竭此醅,乃止。
」丐盡三十餘甌,無醉容,而查頹臥胡牀矣,侍童扶挾入內。
丐巡出,仍宿廡下。
達旦雪霽,查酒醒,使人以絮袍與之,丐披袍而去,亦不求見緻謝。
明年,查至杭,暮春之初,遇丐於西湖放鶴亭側,露肘跣足,昂首獨行。
復挈之歸寺,詢以舊袍。
曰:「時當春杪,安用此為,已質錢付酒家矣。
」因問曾讀書識字否,丐曰:「不讀書識字,不至為丐也!」查悚然心動,薰沐而衣履之,徐諗其姓氏裡居,丐曰:「僕系出延陵,心儀曲逆,家居粵海,名曰六奇。
祇以早失父兄,性好博弈,遂緻落拓江湖,流轉至此。
因念叩門乞食,昔賢不免,僕何人斯,敢以為污!不謂獲遘明公,賞於風塵之外,加以推解之恩。
僕雖非淮陰少年,然一飯之惠,其敢忘乎!」查亟起而捉其臂曰:「吳生,固海內奇傑也。
我以酒友目吳生,失吳生矣。
」仍與痛飲,盤桓累月,贈資遣歸。
六奇世居潮州,為明吳觀察道夫之後。
略涉詩書,耽遊盧雉,失業蕩產,寄身郵卒。
時王師由浙入廣,舳艫相銜,旌旗鉦鼓,喧耀數百裡不絕,所過都邑,人民避匿村谷間,路無行者。
六奇獨貿貿然來,邏兵執送麾下,因請見主帥,備陳粵中形勢,傳檄可定。
奇有義兄弟三十人,素號雄武,苟假奇以遊劄三十道,先往馳諭,散給羣豪,近者迎降,遠者響應,不踰月而破竹之勢成矣。
如其言行之,粵地悉平。
由是六奇運箸之謀,所投必合,扛鼎之勇,無堅不破,征閩討蜀,屢立奇功。
數年之間,官至通省水陸提督。
康熙初,開府循州,即遣牙將賫三千金存問查家,別奉書幣,邀之至粵,舟輿供帳,俱極腆備。
居一載,軍事旁午,得查一言,無不立應,義取之貲,幾至鉅萬。
其歸也,復以三千金贈行。
先是,苕中有富人莊廷鑨者,購得朱相國《史概》,博求三吳名士,增益修飾,刊行於世。
前列參閱姓氏十餘人,以查夙負重名,亦借列焉。
未幾,私史禍發,凡有事於是書者,皆論置極典。
吳力為查奏辯,得免。
後吳卒,贈少卿,兼太子太師,諡順恪。
龔芝麓知馬世俊 馬章民世俊下第留京,落拓殊甚,以行卷上合肥龔芝麓尚書鼎孳。
龔讀至「而謂賢者為之乎」題,至後比「數亡主於馬齒之前,遇興王於牛口之下」,「河山方以賄終,而功名復以賄始」,「七十年以前之歲月已淪,七十年以後之星霜復變」,「少壯未聞諫書,而衰齡反同販豎」雲雲,淚即涔涔下,曰:「李嶠真才子也!」歲暮,贈諸名士炭金,章民得白金八百兩,明年遂及第。
張自由識拔白謙 陳州環城皆水,產佳鯽。
康熙初,張自由撫河南,陳州牧以鯽餽之,摺書鮓鯽百頭。
張甚駭愕,促召中軍以手摺視之曰:「送魚者稱尾,此獨稱頭。
陳州牧由進士得官,當必有說。
」中軍曰:「職有知書之胥白謙,可令入對。
」須臾,謙至,跪而言曰:「小人嘗讀《詩經》,有《在藻》之篇,其首章雲:『魚在于藻,有頒其首。
』其次章雲:『魚在于藻,有莘其尾。
』故魚有稱尾,亦有稱首者。
今州牧之稱頭而不稱尾,正見其尊上之意。
」張大驚喜,手扶謙起曰:「汝有此大學識,豈可屈居下役!汝即入我幕府,專掌書記可也。
」自後事必諮謙,謙行則行,謙止則止,不踰年,拔為本省提塘,復改文職,旋以同知解秩歸。
顏習齋知朱越千 博野顏習齋,名元。
曾於開封市上見一少年甚偉,問其姓字,知為朱越千也,沽酒與飲,叩其志不凡,半醉起舞,為之歌曰:「八月秋風凋白楊,蘆荻蕭蕭天雨霜,有客有客夜徬徨。
徬徨良久鸜鵒舞,雙眸炯炯空千古。
紛紛世儒何足數,直呼小兒楊德祖。
尊中有酒盤有餐,倚劍還歌行路難。
美人家在青雲端,何以贈之雙琅玕。
」 湯文正知馮山公 錢塘馮山公景條陳淮揚民困於江蘇巡撫湯文正公斌,因萬季野以上之。
文正見書三歎息,語季野緻意,謂宜勉立德功,不在徒言也。
又嘗語沈昭嗣曰:「令友馮山公固是不朽人。
青史名長,不在暫時科第也。
」 尤悔庵知宋荔裳 宋荔裳標格意氣,風流文采,並足推倒一世,尤悔菴目為東海偉人。
悔庵名侗。
尤悔庵知王西樵阮亭 新城王西樵阮亭昆仲之出遊也,每過郵亭野店,輒題詩於壁,詩既驚人,使筆鬥大,龍拿虎攫。
尤悔菴道經燕齊,見之,解鞍造食,坐對移晷,不能去。
阮亭名士禎,官至刑部尚書,諡文簡。
王阮亭知吳天章 吳雯字天章,蒲州人,進士允升之子,授臨潁縣知縣。
康熙己未,舉博學宏詞,放歸。
有《蓮洋集》。
初至京師,未知名。
王阮亭亟賞其詩,謂為天才。
一日,待漏朝房,誦其句於葉訒菴雲:「泉遶漢祠外,雪明秦樹根。
濃雲溼西嶺,春泥沾條桑。
」又「門前九曲崑崙水,千點桃花尺半魚。
」葉大驚異,下直,即命駕訪之。
自是吳之詩名大噪都下。
王西樵知林鐵崖 王西樵嘗稱林鐵崖有異人者三:鬚眉奇古,畧如李伯時所畫羅漢相,則異在容貌;下筆落落,能為峍屼俶詭之詞,出入於孫樵、劉蛻之間,則異在文筆;每當讌會,竹肉間作,或值徜徉山水之際,時而意得忘言,如釋迦拈花,達摩面壁,時而快論鬥發,又如春雷奮蟄,奇鬼搏人,則異在性情言語。
吳慶百知毛季蓮 吳慶百以應康熙己未博學宏詞之薦入京,止竹林寺。
毛季蓮嘗偕其叔大可過吳廡,坐甫定,輒據柳林,自吟其宴集及登臨諸作,大聲撼四壁。
吳顧大可曰:「君家阿鹹,正復不減,將不使卿單行。
」 毛大可知史訥齋 毛大可嘗謂史訥齋雝睦居家,事父怡愉,不聞嘻嗃,似陳季方;把臂堪託以妻孥,似朱生;見利思義,不因人炎熱,似童子鴻;嗜酒疏脫,每一飲,必陶然盡醉,而諸務不失簡則,似張黃門;訓諸經百氏,鉤深緻遠,可使擔囊負笈,執經問字者不絕門舍,雖傾筐倒篋,隨叩隨應,猶鼠壤有餘物,似馬季長。
史名廷柏,與毛皆蕭山人。
彭羨門知沈去矜董文友 海鹽彭羨門尚書孫遹在廣陵,見沈去矜、董文友詞,笑謂鄒程邨曰:「泥犂中皆若人,故無俗物。
」 黃俞邰知周櫟園 晉江黃俞邰,名虞稷,嘗謂周櫟園吏事精能,撫戢殘暴,如張乖崖;屢更槃錯,乃別利器,如虞升卿;文章名世,領袖後進,如歐陽永叔;博學多聞,窮搜遠覽,如張茂先;宏獎風流,座客恆滿,如孔北海;心好異書,性樂酒德,如陶淵明;敦篤友朋,信心不欺,如朱文季;孺慕終身,友愛無間,如荀景倩、李孟元;登朝未久,試用不盡,如範希文;遭讒被謗,坎壈挫折,如蘇長公。
櫟園名亮工。
丁葯園知李湘北 丁葯園儀部澎嘗典試河南,在闈,搜采瑋異,得一卷,奇之。
同考官以波瀾簡質,度其人已老,請置於乙。
丁曰:「才與膽峙,豈老生所辦,此必年少知名,終為大器者也。
」榜發,乃永城李湘北天馥也。
同考官出語人曰:「吾以世目衡文,幾失此佳士。
」李年方弱冠,名振西清,以文章道誼有聲於世,後官侍郎。
許原孝知許彜幹 許彜幹少而岐嶷,總角時,偶詣從祖原孝。
原孝冠見之,左右曰:「孫見祖,何必冠?」原孝曰:「此子是許氏南來之秀。
」 萬季野姜西溟知方望溪 古文大家,必推桐城方侍郎苞為正宗,裁成而引掖者,實賴一二先吉。
侍郎少遊京師,下筆為古文。
輒工。
萬季野奇之,告之曰:「勿讀無益之書,切為無益之文。
」侍郎終身誦之,遂一心窮經。
後讀徐所雕九經解三過,為文益峻潔。
時姜西溟方以古文伏天下,揚於眾曰:「後來之秀也。
」侍郎名遂大起。
陳筠受知於海外國王 吳縣陳筠字友石,幼孤,善書,能琴棋,獨不能治家。
年長未娶,父產已蕩然無存,乃挾
或問汪鈍翁曰:「大宋何如人?」汪言阮思曠都不及真長、逸少,而能撮有諸人之勝。
趙千門知王丹麓 王丹麓早年高隱,甚負才望,萊陽趙千門司李亟稱之,喻以天地私蓄。
丹麓名晫,杭人。
應嗣寅知張元時辭奇 杭人張廣平,名元時,少與弟辭奇同執經於應嗣寅之門,應亟稱賞之,賞贈廣平以詩雲:「子既張目無不識,弟亦下筆如有神。
兒如亞子真可畏,元方季方安擬倫。
」後果以詩文著稱於時。
應名撝謙,仁和人。
查伊璜知吳順恪 海寧查孝廉培繼,字伊璜,明崇禎時名士也。
家居歲暮,值雪,偶步至門,見一丐避雪廡下,強直而立,心異之,因呼之入,坐而問曰:「聞市中有手不曳杖,口若銜枚,敝衣枵腹,而無饑寒之色,人皆稱為鐡漢者,汝耶?」曰:「是也。
」問:「能飲乎?」曰:「能。
」因以壺中餘酒傾甌與飲,丐者舉甌立盡。
查復熾炭發醅,與之約,曰:「汝以甌飲,我以酬,竭此醅,乃止。
」丐盡三十餘甌,無醉容,而查頹臥胡牀矣,侍童扶挾入內。
丐巡出,仍宿廡下。
達旦雪霽,查酒醒,使人以絮袍與之,丐披袍而去,亦不求見緻謝。
明年,查至杭,暮春之初,遇丐於西湖放鶴亭側,露肘跣足,昂首獨行。
復挈之歸寺,詢以舊袍。
曰:「時當春杪,安用此為,已質錢付酒家矣。
」因問曾讀書識字否,丐曰:「不讀書識字,不至為丐也!」查悚然心動,薰沐而衣履之,徐諗其姓氏裡居,丐曰:「僕系出延陵,心儀曲逆,家居粵海,名曰六奇。
祇以早失父兄,性好博弈,遂緻落拓江湖,流轉至此。
因念叩門乞食,昔賢不免,僕何人斯,敢以為污!不謂獲遘明公,賞於風塵之外,加以推解之恩。
僕雖非淮陰少年,然一飯之惠,其敢忘乎!」查亟起而捉其臂曰:「吳生,固海內奇傑也。
我以酒友目吳生,失吳生矣。
」仍與痛飲,盤桓累月,贈資遣歸。
六奇世居潮州,為明吳觀察道夫之後。
略涉詩書,耽遊盧雉,失業蕩產,寄身郵卒。
時王師由浙入廣,舳艫相銜,旌旗鉦鼓,喧耀數百裡不絕,所過都邑,人民避匿村谷間,路無行者。
六奇獨貿貿然來,邏兵執送麾下,因請見主帥,備陳粵中形勢,傳檄可定。
奇有義兄弟三十人,素號雄武,苟假奇以遊劄三十道,先往馳諭,散給羣豪,近者迎降,遠者響應,不踰月而破竹之勢成矣。
如其言行之,粵地悉平。
由是六奇運箸之謀,所投必合,扛鼎之勇,無堅不破,征閩討蜀,屢立奇功。
數年之間,官至通省水陸提督。
康熙初,開府循州,即遣牙將賫三千金存問查家,別奉書幣,邀之至粵,舟輿供帳,俱極腆備。
居一載,軍事旁午,得查一言,無不立應,義取之貲,幾至鉅萬。
其歸也,復以三千金贈行。
先是,苕中有富人莊廷鑨者,購得朱相國《史概》,博求三吳名士,增益修飾,刊行於世。
前列參閱姓氏十餘人,以查夙負重名,亦借列焉。
未幾,私史禍發,凡有事於是書者,皆論置極典。
吳力為查奏辯,得免。
後吳卒,贈少卿,兼太子太師,諡順恪。
龔芝麓知馬世俊 馬章民世俊下第留京,落拓殊甚,以行卷上合肥龔芝麓尚書鼎孳。
龔讀至「而謂賢者為之乎」題,至後比「數亡主於馬齒之前,遇興王於牛口之下」,「河山方以賄終,而功名復以賄始」,「七十年以前之歲月已淪,七十年以後之星霜復變」,「少壯未聞諫書,而衰齡反同販豎」雲雲,淚即涔涔下,曰:「李嶠真才子也!」歲暮,贈諸名士炭金,章民得白金八百兩,明年遂及第。
張自由識拔白謙 陳州環城皆水,產佳鯽。
康熙初,張自由撫河南,陳州牧以鯽餽之,摺書鮓鯽百頭。
張甚駭愕,促召中軍以手摺視之曰:「送魚者稱尾,此獨稱頭。
陳州牧由進士得官,當必有說。
」中軍曰:「職有知書之胥白謙,可令入對。
」須臾,謙至,跪而言曰:「小人嘗讀《詩經》,有《在藻》之篇,其首章雲:『魚在于藻,有頒其首。
』其次章雲:『魚在于藻,有莘其尾。
』故魚有稱尾,亦有稱首者。
今州牧之稱頭而不稱尾,正見其尊上之意。
」張大驚喜,手扶謙起曰:「汝有此大學識,豈可屈居下役!汝即入我幕府,專掌書記可也。
」自後事必諮謙,謙行則行,謙止則止,不踰年,拔為本省提塘,復改文職,旋以同知解秩歸。
顏習齋知朱越千 博野顏習齋,名元。
曾於開封市上見一少年甚偉,問其姓字,知為朱越千也,沽酒與飲,叩其志不凡,半醉起舞,為之歌曰:「八月秋風凋白楊,蘆荻蕭蕭天雨霜,有客有客夜徬徨。
徬徨良久鸜鵒舞,雙眸炯炯空千古。
紛紛世儒何足數,直呼小兒楊德祖。
尊中有酒盤有餐,倚劍還歌行路難。
美人家在青雲端,何以贈之雙琅玕。
」 湯文正知馮山公 錢塘馮山公景條陳淮揚民困於江蘇巡撫湯文正公斌,因萬季野以上之。
文正見書三歎息,語季野緻意,謂宜勉立德功,不在徒言也。
又嘗語沈昭嗣曰:「令友馮山公固是不朽人。
青史名長,不在暫時科第也。
」 尤悔庵知宋荔裳 宋荔裳標格意氣,風流文采,並足推倒一世,尤悔菴目為東海偉人。
悔庵名侗。
尤悔庵知王西樵阮亭 新城王西樵阮亭昆仲之出遊也,每過郵亭野店,輒題詩於壁,詩既驚人,使筆鬥大,龍拿虎攫。
尤悔菴道經燕齊,見之,解鞍造食,坐對移晷,不能去。
阮亭名士禎,官至刑部尚書,諡文簡。
王阮亭知吳天章 吳雯字天章,蒲州人,進士允升之子,授臨潁縣知縣。
康熙己未,舉博學宏詞,放歸。
有《蓮洋集》。
初至京師,未知名。
王阮亭亟賞其詩,謂為天才。
一日,待漏朝房,誦其句於葉訒菴雲:「泉遶漢祠外,雪明秦樹根。
濃雲溼西嶺,春泥沾條桑。
」又「門前九曲崑崙水,千點桃花尺半魚。
」葉大驚異,下直,即命駕訪之。
自是吳之詩名大噪都下。
王西樵知林鐵崖 王西樵嘗稱林鐵崖有異人者三:鬚眉奇古,畧如李伯時所畫羅漢相,則異在容貌;下筆落落,能為峍屼俶詭之詞,出入於孫樵、劉蛻之間,則異在文筆;每當讌會,竹肉間作,或值徜徉山水之際,時而意得忘言,如釋迦拈花,達摩面壁,時而快論鬥發,又如春雷奮蟄,奇鬼搏人,則異在性情言語。
吳慶百知毛季蓮 吳慶百以應康熙己未博學宏詞之薦入京,止竹林寺。
毛季蓮嘗偕其叔大可過吳廡,坐甫定,輒據柳林,自吟其宴集及登臨諸作,大聲撼四壁。
吳顧大可曰:「君家阿鹹,正復不減,將不使卿單行。
」 毛大可知史訥齋 毛大可嘗謂史訥齋雝睦居家,事父怡愉,不聞嘻嗃,似陳季方;把臂堪託以妻孥,似朱生;見利思義,不因人炎熱,似童子鴻;嗜酒疏脫,每一飲,必陶然盡醉,而諸務不失簡則,似張黃門;訓諸經百氏,鉤深緻遠,可使擔囊負笈,執經問字者不絕門舍,雖傾筐倒篋,隨叩隨應,猶鼠壤有餘物,似馬季長。
史名廷柏,與毛皆蕭山人。
彭羨門知沈去矜董文友 海鹽彭羨門尚書孫遹在廣陵,見沈去矜、董文友詞,笑謂鄒程邨曰:「泥犂中皆若人,故無俗物。
」 黃俞邰知周櫟園 晉江黃俞邰,名虞稷,嘗謂周櫟園吏事精能,撫戢殘暴,如張乖崖;屢更槃錯,乃別利器,如虞升卿;文章名世,領袖後進,如歐陽永叔;博學多聞,窮搜遠覽,如張茂先;宏獎風流,座客恆滿,如孔北海;心好異書,性樂酒德,如陶淵明;敦篤友朋,信心不欺,如朱文季;孺慕終身,友愛無間,如荀景倩、李孟元;登朝未久,試用不盡,如範希文;遭讒被謗,坎壈挫折,如蘇長公。
櫟園名亮工。
丁葯園知李湘北 丁葯園儀部澎嘗典試河南,在闈,搜采瑋異,得一卷,奇之。
同考官以波瀾簡質,度其人已老,請置於乙。
丁曰:「才與膽峙,豈老生所辦,此必年少知名,終為大器者也。
」榜發,乃永城李湘北天馥也。
同考官出語人曰:「吾以世目衡文,幾失此佳士。
」李年方弱冠,名振西清,以文章道誼有聲於世,後官侍郎。
許原孝知許彜幹 許彜幹少而岐嶷,總角時,偶詣從祖原孝。
原孝冠見之,左右曰:「孫見祖,何必冠?」原孝曰:「此子是許氏南來之秀。
」 萬季野姜西溟知方望溪 古文大家,必推桐城方侍郎苞為正宗,裁成而引掖者,實賴一二先吉。
侍郎少遊京師,下筆為古文。
輒工。
萬季野奇之,告之曰:「勿讀無益之書,切為無益之文。
」侍郎終身誦之,遂一心窮經。
後讀徐所雕九經解三過,為文益峻潔。
時姜西溟方以古文伏天下,揚於眾曰:「後來之秀也。
」侍郎名遂大起。
陳筠受知於海外國王 吳縣陳筠字友石,幼孤,善書,能琴棋,獨不能治家。
年長未娶,父產已蕩然無存,乃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