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

關燈
遣輕騎破其郛,拒戰半日,士見親屬係虜,乃潰。

    士叡為賊擒,欲使說下城堡,不從,見殺。

     玄通,藍田人。

    為隋鷹揚郎將,高祖入關,率所部自歸,拜定州總管。

    為黑闥所破,愛其才,欲以為將。

    玄通曰:「吾當守節以報,烏能降志賊邪?」不聽,囚之。

    故吏有餉飲餽者,玄通曰:「諸君見哀,吾能一醉。

    」遂縱飲,謂守者曰:「吾能劍舞,可借刀。

    」守士與之。

    曲終,仰天太息曰:「大丈夫撫方面,不能保所守,尚何視息邪?」乃潰腹死。

    帝為流涕,擢其子伏護大將軍。

     羅士信,齊州歷城人。

    隋大業時,長白山賊王薄、左才相、孟讓攻齊郡,通守張須陀率兵擊賊。

    士信以執衣,年十四,短而悍,請自效。

    須陀疑其不勝甲,少之。

    士信怒,被重甲,左右鞬,上馬顧眄。

    須陀許之。

    擊賊濰水上,陣纔列,執長矛馳入賊營,刺殺數人,取一級擲之,承以矛,戴而行,賊皆眙懼無敢亢。

    須陀乘之,大破賊。

    士信逐北,每殺一賊,輒劓鼻納諸懷,暨還,驗以代級。

    須陀歎伏,遺以所乘馬。

    凡戰,須陀先登,士信副,以為常。

    煬帝遣使圖須陀、士信陣法上內史。

     後須陀為李密所殺,士信與裴仁基歸密,署總管,俾統所部討王世充。

    身被重創,見獲於世充。

    世充愛其才,厚遇之,與同寢食。

    後得密將邴元真等,故士信稍稍疏斥。

    士信恥與伍,率所部千餘人來降高祖,拜陝州道行軍總管,因謀世充。

     士信行則先鋒,反則殿,有所獲,悉散戲下有功者,或脫衣解馬賜之,士以故用命。

    然持法嚴,至親舊無少貸,其下亦不甚附。

    師次洛陽,攻千金堡,有惡言詬軍,士信怒,夜遣百人載嬰兒嗁譟堡下,若自東都出奔者,旣而陽悟曰:「非也,此千金堡耳。

    」因散去。

    堡兵開門追掠,士信伏入,屠之無類。

    賊平,授絳州總管,封郯國公。

     從秦王擊劉黑闥洛水上,得一城,王君廓戍之,賊急攻,潰而出。

    王語諸將:「孰能守此?」士信曰:「願以守。

    」乃命之。

    士信已久,賊悉衆攻,方雨雪,救軍不得進。

    城陷,黑闥欲用之,不屈而死,年二十八。

    王隱悼,購其屍以葬,謚曰勇。

    初,士信為仁基所禮,及東都平,出家財斂葬北邙以報德,且曰:「我死當墓其側。

    」至是,如所志。

     張道源,并州祁人,名河,以字顯。

    年十四,居父喪,士人賢其孝,縣令郭湛署所居曰復禮鄉至孝裡。

    道源嘗與客夜宿,客暴死,道源恐主人忽怖,卧屍側,至曙乃告,又徒步護送還其家。

    隋末政亂,辭監察禦史,歸閭裡。

     高祖興,署大將軍府戶曹參軍。

    至賈胡堡,復使守并州。

    京師平,遣撫慰山東,下燕、趙。

    有詔褒美,封累範陽郡公。

    淮安王神通略定山東,令守趙州,為竇建德所執。

    會建德寇河南,間遣人詣朝,請乘虛擣賊心脅。

    即詔諸將率兵影接。

    俄而賊平,還,拜大理卿。

    時何稠得罪,籍其家屬賜羣臣。

    道源曰:「禍福何常,安可利人之亡,取其子女自奉?仁者不為也。

    」更資以衣食遣之。

    天子見其年耆,拜綿州刺史。

    卒,贈工部尚書,謚曰節。

    道源雖官九卿,無產貲,比亡,餘粟二斛。

    詔賜帛三百段。

     族孫楚金有至行,與兄越石皆舉進士。

    州欲獨薦楚金,固辭,請俱罷。

    都督李勣歎曰:「士求才行者也。

    旣能讓,何嫌皆取乎?」乃並薦之。

    累進刑部侍郎。

    儀鳳初,彗見東井,上疏陳得失。

    高宗欽納,賜物二百段。

    武後時,歷秋官尚書,爵南陽侯。

    有清概,然尚文刻,當時亦少之。

    為酷吏所構,流死嶺表。

     李育德,趙州人。

    祖諤,仕隋通州刺史,為名臣。

    世富于財,家僮百人。

    天下亂,乃私完械甲,嬰武陟城自保,人多從之,遂為長。

    劇賊來掠,不能克。

    隋亡,與柳燮等歸李密,私署總管。

    密為王世充所破,以郡來降,即拜陟州刺史。

     兄厚德,自賊所逃歸,度河復被執。

    賊使招育德,陽許之,故兄不死。

    賊帥段大師令裨校以兵守厚德,陰得其驩,乃與州人賈慈行謀逐賊。

    慈行夜登城呼曰:「唐兵登矣!」厚德自獄擁羣囚譟而出,斬長史,衆不敢動,大師縋城走。

    即拜殷州刺史。

    厚德省親,留育德以守,引兵拔賊河內堡三十一所。

    世充怒,悉銳士攻之,城陷,猶力戰,與三弟皆歿。

     時死節者又有李公逸、張善相,凡三人。

     公逸者,與族弟善行居雍丘,以材雄,為衆所歸。

    始附王世充,策其必敗,乃獻款高祖,因其地置杞州,即拜總管,封陽夏郡公。

    以善行為刺史。

    世充遣其弟將徐、亳兵攻之,公逸請援,未報,因使善行守,身入朝言狀。

    至襄城,為賊邏送洛陽。

    世充曰:「君越鄭臣唐,何哉?」荅曰:「我於天下唯聞有唐。

    」賊怒斬之。

    善行亦死。

    帝悼惜,封其子襄邑縣公。

     善相,襄城人。

    大業末為裡長,督兵跡盜,為衆附賴,乃據許州奉李密。

    密敗,挈州以來,詔即授伊州總管。

    王世充攻之,屢困賊,遣使三輩請救,朝廷未暇也。

    會糧盡,衆餓死,善相謂僚屬曰:「吾為唐臣,當效命。

    君等無庸死,斬吾首以下賊可也。

    」衆泣不肯,曰:「與公同死,愈於獨生。

    」城陷被執,罵賊見殺。

    高祖歎曰:「吾負善相,善相不負我!」乃封其子襄城郡公。

     高叡,京兆萬年人,隋尚書左僕射熲孫也。

    舉明經,稍遷通義令,有治勞,人刻石載德。

    歷趙州刺史,平昌縣子。

    聖曆初,突厥默啜入寇,叡嬰城拒,虜攻益急。

    長史唐波若度且陷,即與虜通。

    叡覺之,力不能制,即自經。

    不得死,為虜執,使降諭諸縣,不肯應,見殺。

    初,虜至,有為叡計者:「突厥蜂銳,所向無完,公不能亢,且當下之。

    」荅曰:「我,刺史,不戰而降,罪大矣。

    」武後歎惜,贈冬官尚書,謚曰節。

    詔誅波若,籍其家。

    下制暴叡忠節、波若臣賊,使天下知之。

     子仲舒,通故訓學,擢明經,為相王府文學,王所欽器。

    開元初,宋璟、蘇頲當秉,多咨訪焉。

    時舍人崔琳練達政宜,璟等禮異之。

    常語人曰:「古事問高仲舒,時事問崔琳,何復疑?」終太子右庶子。

     安金藏,京兆長安人。

    在太常工籍。

    睿宗為皇嗣,少府監裴匪躬、中官範雲仙坐私謁皇嗣,皆殊死,自是公卿不復見,唯工優給使得進。

    俄有誣皇嗣異謀者,武後詔來俊臣問狀,左右畏慘楚,欲引服。

    金藏大呼曰:「公不信我言,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也。

    」引佩刀自剚腹中,腸出被地,眩而仆。

    後聞大驚,輿緻禁中,命高醫內腸,褫桑皮紩之,閱夕而蘇。

    後臨視,歎曰:「吾有子不能自明,不如爾之忠也。

    」即詔停獄,睿宗乃安。

    當是時,朝廷士大夫翕然稱其誼,自以為弗及也。

     神龍初,母喪,葬南闕口,營石墳,晝夜不息。

    地本卬燥,泉忽湧流廬之側,李冬有華,犬鹿相擾。

    本道使盧懷慎上其事,詔表闕于閭。

    景雲時,遷右武衛中郎將。

    玄宗屬其事於史官,擢右驍衛將軍,爵代國公。

    詔鑱其名於泰、華二山碑以為榮。

    卒,配饗睿宗廟廷。

    大曆中,贈兵部尚書,謚曰忠。

    以子承恩為廬州長史。

    中和中,又擢其遠孫敬則為太子右諭德。

     王同皎,相州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