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
關燈
小
中
大
導,城可下。
」喜信之,旣度江,吏出迎,伏甲興,行襲擊喜,斬之,衆皆潰。
行襲乘勝逐刺史呂燁,據均州,巨容因表為刺史。
帝在蜀,均之右有長山,當襄、漢貢道,有劇賊據險劫獻物,行襲平之。
武定節度使楊守忠表為行軍司馬,使領兵搤谷口以通秦、蜀。
鳳翔李茂貞養子繼臻據金州,行襲攻拔之,昭宗即授金州防禦使。
時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將襲京師,道金、商,行襲逆戰破之,就擢戎昭軍節度使。
朱全忠圍鳳翔,神策中尉韓全誨遣中人二十輩督江、淮兵過其州,行襲方附全忠,盡殺之,收詔書送全忠。
天祐二年,王建遣將王思綰攻行襲,敗其兵,州大將金行全出降,行襲奔均州。
建以行全為子,更名宗朗,授觀察使,以渠、巴、開三州隸之。
宗朗不能守,焚郭邑去。
全忠以行襲不足禦建,遣別將屯金州。
行襲議徙戎昭軍於均州,以金、房為隸。
全忠以金人不樂行襲,以馮恭領州,罷防禦使而廢戎昭軍。
趙德諲,蔡州人。
從秦宗權為右將,以討黃巢功授申州刺史。
光啟初,與秦誥、鹿晏弘合兵攻襄州,節度使劉巨容奔成都。
宗權假德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進攻荊南,悉收寶貲,留裨將王建肇守之,遺人纔數百室。
明年,歸州刺史郭禹來討,建肇納之,奔黔州。
德諲失荊南,又度宗權必敗,舉地附朱全忠。
全忠方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,即表以自副,加忠義軍節度使。
宗權平,加中書令,封淮安郡王,卒,子匡凝嗣。
匡凝字光儀,由唐州刺史自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昭宗即授節度使,不三年,以威惠聞。
累遷檢校太尉兼中書令。
匡凝矜嚴盛飾,前後持鑑自照。
全忠之敗清口,匡凝與奉國節度使崔洪、河東李克用、淮南楊行密約合兵攻全忠。
會方城鎮遏使度軫奔全忠,發其謀。
全忠移書切責,使氏叔琮攻唐州,刺史趙匡璠降。
進圍隨州,執刺史趙匡璘,斬首五千級;拔鄧州,執刺史國湘。
匡凝懼,乞盟。
全忠使親將陳俊、王紳入叔琮軍,崔洪留之,紳亡歸。
洪與行密欲邀友恭軍,不克。
會河東客伊超使淮南還,過蔡,洪亦留之,因是并俊送全忠,以部將苛拘為解,遣兄賢入質,全忠還之,質洪子於汴。
全忠使賢調蔡卒二千出戍。
將行,大將崔景思不悅,殺賢,洪懼,驅民趨申州,遂奔行密,麾鼓亙百餘裡。
武昌杜洪邀之,弗及,蔡士多亡去,從者纔二千人。
天祐元年,封匡凝為楚王。
時諸道不上供,唯匡凝歲貢賦天子。
全忠方圖天下,遣人諭止之,匡凝流涕曰:「吾為國屏翰,渠敢有他志!」副使王筠勸絕全忠,全忠怒,出兵攻之。
弟匡明大破汴軍於鄧州,因勸匡凝與王建連和。
及荊南成汭敗,匡凝取江陵,表匡明為荊南節度留後,有詔拜檢校司徒、荊南節度行軍司馬。
全忠以其兵分可圖也,乃使楊師厚攻匡凝,自將中軍繼之,屯臨漢。
匡凝遣客謝,囚不遣,敗荊南救兵,俘其將。
全忠循江而南,師厚繇陰谷伐木為梁。
匡凝以兵二萬瀕江戰,大敗,乃燔州,單舸夜奔揚州。
行密見之曰:「君在鎮,輕車重馬輸於賊,今敗乃歸我邪?」筠自殺。
全忠以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遂趨江陵。
匡明亦謀奔淮南,子承規諫曰:「昔諸葛兄弟分仕二國,若適揚州,是自取疑也。
」匡明謂然,乃趨成都,王建待以賔禮,授武信軍節度使,分其衆為崇義、勇義、順義、廣義四都,全忠遂有荊南。
楊守亮,曹州人,本姓訾,名亮。
與弟信俱從王仙芝為盜。
亮身長七尺餘,色如鐵。
仙芝死,又事徐唐莒,劫剽洪、饒二州。
楊復光平江西,得其兄弟,養為假子,以信養於弟復恭家,曰守亮、守信。
復恭收京師,守亮以戰多,拜山南西道節度使、檢校太保,守信興平軍節度使,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復恭又以假子守貞為龍劍節度使,守忠為武定軍節度使,守厚為綿州刺史。
初,朱玫取興、鳳州,虢州刺史滿存以兵赴行在,復收二州,昭宗擢為感義軍節度使,累檢校司徒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與復恭四假子及利閬觀察使席儔等共攻王建。
建軍已圍楊晟,分軍逼守厚,軍未成列而敗。
先是守貞、守忠聞建兵出,拔衆奔綿州,并力共攻東川,弗勝。
建將華洪以兵萬人壁綿州之郊,敗守忠、守厚,二人分道行,收兵趨閬州。
始,復恭敗,依守亮。
而鳳翔李茂貞、邠寧王行瑜、鎮國韓建等共劾守亮納叛人,請以鎮兵討之。
茂貞自為興元節度使,以書誚責宰相。
帝為削守亮官爵,因詔茂貞問罪。
滿存來救不克,以衆入興元。
茂貞拔興、鳳、洋三州,破守亮於西,乘勝入興元。
復恭挾諸假子及存奔閬州。
洪進圍之。
帝以徐彥若帥鳳翔,以興元授茂貞。
茂貞不肯拜,帝乃
」喜信之,旣度江,吏出迎,伏甲興,行襲擊喜,斬之,衆皆潰。
行襲乘勝逐刺史呂燁,據均州,巨容因表為刺史。
帝在蜀,均之右有長山,當襄、漢貢道,有劇賊據險劫獻物,行襲平之。
武定節度使楊守忠表為行軍司馬,使領兵搤谷口以通秦、蜀。
鳳翔李茂貞養子繼臻據金州,行襲攻拔之,昭宗即授金州防禦使。
時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將襲京師,道金、商,行襲逆戰破之,就擢戎昭軍節度使。
朱全忠圍鳳翔,神策中尉韓全誨遣中人二十輩督江、淮兵過其州,行襲方附全忠,盡殺之,收詔書送全忠。
天祐二年,王建遣將王思綰攻行襲,敗其兵,州大將金行全出降,行襲奔均州。
建以行全為子,更名宗朗,授觀察使,以渠、巴、開三州隸之。
宗朗不能守,焚郭邑去。
全忠以行襲不足禦建,遣別將屯金州。
行襲議徙戎昭軍於均州,以金、房為隸。
全忠以金人不樂行襲,以馮恭領州,罷防禦使而廢戎昭軍。
趙德諲,蔡州人。
從秦宗權為右將,以討黃巢功授申州刺史。
光啟初,與秦誥、鹿晏弘合兵攻襄州,節度使劉巨容奔成都。
宗權假德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進攻荊南,悉收寶貲,留裨將王建肇守之,遺人纔數百室。
明年,歸州刺史郭禹來討,建肇納之,奔黔州。
德諲失荊南,又度宗權必敗,舉地附朱全忠。
全忠方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,即表以自副,加忠義軍節度使。
宗權平,加中書令,封淮安郡王,卒,子匡凝嗣。
匡凝字光儀,由唐州刺史自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昭宗即授節度使,不三年,以威惠聞。
累遷檢校太尉兼中書令。
匡凝矜嚴盛飾,前後持鑑自照。
全忠之敗清口,匡凝與奉國節度使崔洪、河東李克用、淮南楊行密約合兵攻全忠。
會方城鎮遏使度軫奔全忠,發其謀。
全忠移書切責,使氏叔琮攻唐州,刺史趙匡璠降。
進圍隨州,執刺史趙匡璘,斬首五千級;拔鄧州,執刺史國湘。
匡凝懼,乞盟。
全忠使親將陳俊、王紳入叔琮軍,崔洪留之,紳亡歸。
洪與行密欲邀友恭軍,不克。
會河東客伊超使淮南還,過蔡,洪亦留之,因是并俊送全忠,以部將苛拘為解,遣兄賢入質,全忠還之,質洪子於汴。
全忠使賢調蔡卒二千出戍。
將行,大將崔景思不悅,殺賢,洪懼,驅民趨申州,遂奔行密,麾鼓亙百餘裡。
武昌杜洪邀之,弗及,蔡士多亡去,從者纔二千人。
天祐元年,封匡凝為楚王。
時諸道不上供,唯匡凝歲貢賦天子。
全忠方圖天下,遣人諭止之,匡凝流涕曰:「吾為國屏翰,渠敢有他志!」副使王筠勸絕全忠,全忠怒,出兵攻之。
弟匡明大破汴軍於鄧州,因勸匡凝與王建連和。
及荊南成汭敗,匡凝取江陵,表匡明為荊南節度留後,有詔拜檢校司徒、荊南節度行軍司馬。
全忠以其兵分可圖也,乃使楊師厚攻匡凝,自將中軍繼之,屯臨漢。
匡凝遣客謝,囚不遣,敗荊南救兵,俘其將。
全忠循江而南,師厚繇陰谷伐木為梁。
匡凝以兵二萬瀕江戰,大敗,乃燔州,單舸夜奔揚州。
行密見之曰:「君在鎮,輕車重馬輸於賊,今敗乃歸我邪?」筠自殺。
全忠以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,遂趨江陵。
匡明亦謀奔淮南,子承規諫曰:「昔諸葛兄弟分仕二國,若適揚州,是自取疑也。
」匡明謂然,乃趨成都,王建待以賔禮,授武信軍節度使,分其衆為崇義、勇義、順義、廣義四都,全忠遂有荊南。
楊守亮,曹州人,本姓訾,名亮。
與弟信俱從王仙芝為盜。
亮身長七尺餘,色如鐵。
仙芝死,又事徐唐莒,劫剽洪、饒二州。
楊復光平江西,得其兄弟,養為假子,以信養於弟復恭家,曰守亮、守信。
復恭收京師,守亮以戰多,拜山南西道節度使、檢校太保,守信興平軍節度使,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復恭又以假子守貞為龍劍節度使,守忠為武定軍節度使,守厚為綿州刺史。
初,朱玫取興、鳳州,虢州刺史滿存以兵赴行在,復收二州,昭宗擢為感義軍節度使,累檢校司徒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與復恭四假子及利閬觀察使席儔等共攻王建。
建軍已圍楊晟,分軍逼守厚,軍未成列而敗。
先是守貞、守忠聞建兵出,拔衆奔綿州,并力共攻東川,弗勝。
建將華洪以兵萬人壁綿州之郊,敗守忠、守厚,二人分道行,收兵趨閬州。
始,復恭敗,依守亮。
而鳳翔李茂貞、邠寧王行瑜、鎮國韓建等共劾守亮納叛人,請以鎮兵討之。
茂貞自為興元節度使,以書誚責宰相。
帝為削守亮官爵,因詔茂貞問罪。
滿存來救不克,以衆入興元。
茂貞拔興、鳳、洋三州,破守亮於西,乘勝入興元。
復恭挾諸假子及存奔閬州。
洪進圍之。
帝以徐彥若帥鳳翔,以興元授茂貞。
茂貞不肯拜,帝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