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
關燈
小
中
大
贈太尉。
張濬字禹川,本河間人。
性通脫無檢,汎知書史,喜高論,士友擯薄之。
不得志,乃羸服屏居金鳳山,學從橫術,以捭闔幹時。
樞密使楊復恭遇之,以處士薦為太常博士,進度支員外郎。
黃巢之亂,稱疾,挾其母走商山。
僖宗西出,衛士食不給,漢陰令李康獻糗餌數百馱,士皆厭給。
帝異之,曰:「爾乃及是乎?」對曰:「臣安知為此,張濬教臣也。
」乃急召濬至行在,再進諫議大夫。
宰相王鐸任行營都統,奏署都統判官。
時王敬武在平盧,軍最彊,累召不肯應。
濬往說之,而敬武已臣賊,不迎使者。
濬責之曰:「公為天子守藩,今使者齎詔至,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,公乃未識君臣大分,何以長吏民哉?」敬武愕眙愧謝。
濬宣詔已,士按兵默默。
濬召將佐至鞠場,倡言:「忠義之士當審利害。
黃巢,販鹽虜耳,捨天子而臣之,何利邪?今諸侯勤王者踵相接,公等據一州以觀成敗,後賊平,將安往?誠能此時共誅大盜,迎天子,功名富貴可反手而取。
吾憐公等捨安而陷危也。
」諸將雜然曰:「諫議語是!」敬武即引軍從濬西。
擢濬為會軍使。
賊平,以戶部侍郎判度支。
後再狩山南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仍判度支。
濬始繇復恭進,復恭中失權,更依田令孜,故復恭銜之。
及為中尉,數被離間。
昭宗即位,復恭恃援立功,專任事,帝稍不平。
當時多言濬有方略,善處大計,乃復見委信,嘗問緻治之要,對曰:「在彊兵。
兵彊,天下服矣。
」天子繇是甘心於武功。
後與論古今事,濬輒曰:「漢、晉之遠無可道,陛下春秋鼎富,天資英特,內偪宦臣,外迫彊臣,故不能安。
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。
」 是時,朱全忠威振關東,而安居受殺李克恭,以潞州歸全忠。
全忠乃與幽州李匡威、雲州赫連鐸上言:「先帝幸梁,繇李克用與朱玫連和,請舉兵誅之,願帥兵為掎角。
」帝詔文武四品以上議,皆言:「王室未寧,雖得太原,猶非所有。
」濬固爭:「先帝時,身播屯亂,蓋克用、全忠不相下也。
請因其弱討之,斷兩雄勢。
」帝曰:「平巢,克用功第一。
今乘危伐之,天下其謂我何?」久不決。
孔緯曰:「濬言萬世之利,陛下所顧一時事爾。
臣見師度河,賊必破。
今軍中費尚足支數年,幸聽勿疑。
」旣濬、緯相倡和,帝乃決出師,詔濬為河東行營兵馬招討制置使,京兆尹孫揆為昭義節度使副之,韓建為供軍使;以全忠、匡威、鐸並為招討使,樞密使駱全諲為行營都監;以汴甲三千為帳下;發五十二軍、邠、寧、鄜、夏雜虜合五萬。
帝置酒安喜樓臨餞,濬飲酣泣下曰:「陛下偪於賊,臣願以死除之。
」復恭聞不懌,率中尉等餞長樂阪,以酒屬濬,濬不肯舉。
是役也,濬外幸成功,而內制復恭,故銜之。
先是,汴、華、邠、岐兵絕河會平陽。
汴將朱崇節已戍潞,濬慮汴人遂據有之,乃令揆分兵趨潞,以中人韓歸範持節護送至軍。
會太原將李存孝方攻潞,揆至長子,為存孝所禽,汴人亦棄城去。
濬次陰地關,諸軍壁平陽。
存孝擊之,皆大北,委仗械去。
濬斂衆夜遁,比明,軍失太半。
存孝進掠晉、絳、慈、隰,其峰甚盛。
濬間道出王屋,奔河清,桴而濟,麾下略盡。
全諲飲藥死,建遁去。
克用上書請罪,其辭悖慢,因韓歸範以聞。
朝廷震動,即日下詔罷濬為武昌軍節度使,三貶繡州司戶參軍。
全忠為申請,詔聽使便。
濬乃至藍田依韓建。
及韋昭度死,復用緯為宰相,故濬亦拜兵部尚書,領天下租庸使。
將復用,克用上言:「若朝以濬為相,暮請以兵見。
」乃止。
乾寧中,罷使,拜尚書右僕射。
上疏乞骸骨,遷左僕射緻仕,居洛長水墅。
雖自屏處,然朝廷得失,時時言之。
劉季述亂,濬徒步入洛,泣諭張全義,并緻書諸藩,請謀王室之難。
王師範起兵青州,欲取濬為謀主,不克。
全忠脅帝東遷,濬聞曰:「乘輿蔔洛,則大事去矣。
」蓋知其將篡也。
全忠畏濬構它鎮兵,使全義遣牙將如盜者夜圍墅殺之,屠其家百餘人,實天復二年十二月。
始,濬素厚永寧史葉彥,彥知其謀,以告濬子格。
濬度不免,父子相持泣曰:「留則俱死,不如去以存吾嗣。
」格拜而辭,彥率士三十人送之,泝漢入蜀,後事王建。
少子播,間道走淮南,依楊行密。
時行密得承制除拜,播請每除吏,必紫極宮玄宗像前緻制誥于桉,乃出之,示不忘朝廷,且欲雪家冤而不克。
終廣陵。
贊曰:唐之季,嗣君暗庸,天穢其德久矣。
纖人柄朝,靡謀不乖。
如畋、鐸皆社稷之才,當大過之世,為天下唱。
扶支王室,幾緻中興。
俄而為孽豎亂宦所乘,功業無所成就。
濬以亂止亂,悖繆厥心,悲夫!
張濬字禹川,本河間人。
性通脫無檢,汎知書史,喜高論,士友擯薄之。
不得志,乃羸服屏居金鳳山,學從橫術,以捭闔幹時。
樞密使楊復恭遇之,以處士薦為太常博士,進度支員外郎。
黃巢之亂,稱疾,挾其母走商山。
僖宗西出,衛士食不給,漢陰令李康獻糗餌數百馱,士皆厭給。
帝異之,曰:「爾乃及是乎?」對曰:「臣安知為此,張濬教臣也。
」乃急召濬至行在,再進諫議大夫。
宰相王鐸任行營都統,奏署都統判官。
時王敬武在平盧,軍最彊,累召不肯應。
濬往說之,而敬武已臣賊,不迎使者。
濬責之曰:「公為天子守藩,今使者齎詔至,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,公乃未識君臣大分,何以長吏民哉?」敬武愕眙愧謝。
濬宣詔已,士按兵默默。
濬召將佐至鞠場,倡言:「忠義之士當審利害。
黃巢,販鹽虜耳,捨天子而臣之,何利邪?今諸侯勤王者踵相接,公等據一州以觀成敗,後賊平,將安往?誠能此時共誅大盜,迎天子,功名富貴可反手而取。
吾憐公等捨安而陷危也。
」諸將雜然曰:「諫議語是!」敬武即引軍從濬西。
擢濬為會軍使。
賊平,以戶部侍郎判度支。
後再狩山南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仍判度支。
濬始繇復恭進,復恭中失權,更依田令孜,故復恭銜之。
及為中尉,數被離間。
昭宗即位,復恭恃援立功,專任事,帝稍不平。
當時多言濬有方略,善處大計,乃復見委信,嘗問緻治之要,對曰:「在彊兵。
兵彊,天下服矣。
」天子繇是甘心於武功。
後與論古今事,濬輒曰:「漢、晉之遠無可道,陛下春秋鼎富,天資英特,內偪宦臣,外迫彊臣,故不能安。
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。
」 是時,朱全忠威振關東,而安居受殺李克恭,以潞州歸全忠。
全忠乃與幽州李匡威、雲州赫連鐸上言:「先帝幸梁,繇李克用與朱玫連和,請舉兵誅之,願帥兵為掎角。
」帝詔文武四品以上議,皆言:「王室未寧,雖得太原,猶非所有。
」濬固爭:「先帝時,身播屯亂,蓋克用、全忠不相下也。
請因其弱討之,斷兩雄勢。
」帝曰:「平巢,克用功第一。
今乘危伐之,天下其謂我何?」久不決。
孔緯曰:「濬言萬世之利,陛下所顧一時事爾。
臣見師度河,賊必破。
今軍中費尚足支數年,幸聽勿疑。
」旣濬、緯相倡和,帝乃決出師,詔濬為河東行營兵馬招討制置使,京兆尹孫揆為昭義節度使副之,韓建為供軍使;以全忠、匡威、鐸並為招討使,樞密使駱全諲為行營都監;以汴甲三千為帳下;發五十二軍、邠、寧、鄜、夏雜虜合五萬。
帝置酒安喜樓臨餞,濬飲酣泣下曰:「陛下偪於賊,臣願以死除之。
」復恭聞不懌,率中尉等餞長樂阪,以酒屬濬,濬不肯舉。
是役也,濬外幸成功,而內制復恭,故銜之。
先是,汴、華、邠、岐兵絕河會平陽。
汴將朱崇節已戍潞,濬慮汴人遂據有之,乃令揆分兵趨潞,以中人韓歸範持節護送至軍。
會太原將李存孝方攻潞,揆至長子,為存孝所禽,汴人亦棄城去。
濬次陰地關,諸軍壁平陽。
存孝擊之,皆大北,委仗械去。
濬斂衆夜遁,比明,軍失太半。
存孝進掠晉、絳、慈、隰,其峰甚盛。
濬間道出王屋,奔河清,桴而濟,麾下略盡。
全諲飲藥死,建遁去。
克用上書請罪,其辭悖慢,因韓歸範以聞。
朝廷震動,即日下詔罷濬為武昌軍節度使,三貶繡州司戶參軍。
全忠為申請,詔聽使便。
濬乃至藍田依韓建。
及韋昭度死,復用緯為宰相,故濬亦拜兵部尚書,領天下租庸使。
將復用,克用上言:「若朝以濬為相,暮請以兵見。
」乃止。
乾寧中,罷使,拜尚書右僕射。
上疏乞骸骨,遷左僕射緻仕,居洛長水墅。
雖自屏處,然朝廷得失,時時言之。
劉季述亂,濬徒步入洛,泣諭張全義,并緻書諸藩,請謀王室之難。
王師範起兵青州,欲取濬為謀主,不克。
全忠脅帝東遷,濬聞曰:「乘輿蔔洛,則大事去矣。
」蓋知其將篡也。
全忠畏濬構它鎮兵,使全義遣牙將如盜者夜圍墅殺之,屠其家百餘人,實天復二年十二月。
始,濬素厚永寧史葉彥,彥知其謀,以告濬子格。
濬度不免,父子相持泣曰:「留則俱死,不如去以存吾嗣。
」格拜而辭,彥率士三十人送之,泝漢入蜀,後事王建。
少子播,間道走淮南,依楊行密。
時行密得承制除拜,播請每除吏,必紫極宮玄宗像前緻制誥于桉,乃出之,示不忘朝廷,且欲雪家冤而不克。
終廣陵。
贊曰:唐之季,嗣君暗庸,天穢其德久矣。
纖人柄朝,靡謀不乖。
如畋、鐸皆社稷之才,當大過之世,為天下唱。
扶支王室,幾緻中興。
俄而為孽豎亂宦所乘,功業無所成就。
濬以亂止亂,悖繆厥心,悲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