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
關燈
小
中
大
尚主者,或以徽聞。
徽本澹聲利,聞不喜,往見宰相劉瑑曰:「徽年過四十,又多病,不應在選。
」瑑為言,乃罷。
從令狐綯署宣武、淮南掌書記,召授右拾遺。
書二十餘上,言無回忌,公議浩然歸重。
徐商罷政事,守江陵,心欲表徽在幕府,恐其不樂外,忍不言。
徽自往曰:「公知徽,安得不從?」商大喜,表為殿中侍禦史,署節度府判官。
禦史中丞高湜薦知雜事,進考功員外郎。
故事,考簿以朱注上下為殿最,歲久易漫,吏輒竄易為姦。
徽始用墨,遂絕妄欺。
擢翰林學士。
廣明元年,盧攜罷宰相,以徽為戶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是日,黃巢入關,僖宗西狩,冒夜出。
徽與崔沆、豆盧瑑、僕射于琮詰朝乃知,追帝不及,墯崖樾間,為賊所執,迫還,將汙以官。
徽陽瘖不荅,以刃環脅,卒不動。
賊令歸第,使醫護視。
久之,守者懈,乃奔河中,裂縑書章,遣人間走蜀。
詔拜兵部尚書、京城四面宣慰催陣使。
昭義高潯與賊戰石橋,敗績。
其將劉廣擅還,據潞州。
別將孟方立殺廣,因取邢、洺、磁三州貳于己。
昭義所隸唯澤一州。
帝以兵部侍郎鄭昌圖權守潞,士心多附方立,昌圖不能制。
朝議以大臣鎮撫,即授徽檢校尚書左僕射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領昭義節度使。
是時,李克用亦爭澤、潞,徽商朝廷力未能以兵抗之,奉表固辭,詔可。
更為諸道租庸供軍使。
因說行營都監楊復光,請赦沙陀罪,令赴難。
其夏,沙陀會諸軍,遂平京師,徽助為多,遷右僕射。
大亂之後,宮觀焚殘,園陵皆發掘,鞠為丘莽,乘輿未有東意,詔徽充大明宮留守,京畿安撫制置脩奉使。
徽外調兵食,內撫綏流亡,踰年,稍稍完聚,興復殿寢,裁制有宜,即奉表請帝東還。
又進檢校司空、禦史大夫,仍權京兆尹。
宦要家爭遣人治第,侵冒齊民,訟訴滿前,徽不屈勢倖,一平以法,繇是為帝左右所憎,以其黨薛杞為少尹,輕其權。
杞方居喪,徽奏止不使到府。
衆忿,共譖罷徽,令赴行在。
俄授太子少師。
徽遂移疾河中,滿百日免。
帝還京師,復申前授,稱疾不任奉謁。
宰相疾其怨望,貶集州刺史。
會帝避沙陀,出次寶雞。
帝念徽無罪,拜吏部尚書,封琅邪郡侯。
未行而嗣襄王熅作亂,帝進次漢中。
熅逼召徽,以尪廢自言。
及熅僭號,迫羣臣作誓牒,徽託手弱,卒不肯署。
熅平,帝至鳳翔,召徽為禦史大夫,固辭足痺,復拜太子少師。
昭宗立,見便殿,進對詳洽,帝顧宰相曰:「徽神氣尚彊,可用。
」乃復授吏部尚書。
是時,銓選失序,吏肆為姦,補調重複不可檢。
徽為手藉,一驗實之,遂無姦滯。
進右僕射。
大順元年卒,贈司空,謚曰貞。
譜言其先本魏諸公子,秦滅魏,至漢徙關中霸陵,以其故王家,為王氏。
十世祖羆,仕周為同州刺史,死葬鹹陽鳳政原,子孫因家杜陵。
曾祖擇從,昆弟四人,曰易從、朋從、言從,皆擢進士第。
至鳳閣舍人者三人,故號「鳳閣王氏」。
自是訖大中時,登進士者十八人,位臺省牧守者三十餘人。
徽有雅望,拜宰相一日而京師亂,故其設施無可道者。
韋昭度字正紀,京兆人。
擢進士第,踐歷華近,累遷中書舍人。
僖宗西狩,以兵部侍郎、翰林學士承旨從。
未幾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還京,授司空。
再狩山南,還次鳳翔,李昌符亂興蒼卒,昭度質家族於禁軍,誓共討賊,士感動,乃平昌符。
遷太保,兼侍中。
昭宗即位,守中書令,封岐國公。
閬州刺史王建攻陳敬瑄於成都,以昭度為西川節度使。
敬瑄不內,詔東川顧彥朗與建合兵以討,拜昭度兼行營招撫使。
乃建幢節行城下,諭其衆曰:「毋久閉壘。
」敬瑄遣人詈曰:「鐵券,先帝所命,若何違之?」淹半歲,始拔漢州。
建紿昭度曰:「公暴師遠出,事蠻夷地,方山東兵連禍結,朝廷不能治,腹心疾也,宜亟還定之。
敬瑄小醜,當責建等可辨。
」昭度信之,請還。
未半道,建以重兵守劍門,急攻成都,囚敬瑄,自稱留後。
罷昭度為東都留守。
杜讓能旣被害,以司徒、門下侍郎復為平章事,進太傅。
王行瑜求為尚書令,昭度建言:「太宗由是即位,後人臣無復拜者。
郭子儀有大功,嘗授之,固辭免,況行瑜乎?」乃更號尚父。
行瑜怨。
會用李磎輔政,而崔昭緯密語行瑜曰:「前公已為尚書令,昭度持不可。
今又引磎協力,此姦人務立黨與,惑上聽,恐事復有如杜太尉時。
」行瑜乃與李茂貞數上書譏詆朝政。
昭度懼,稱疾,罷為太傅,緻仕。
行瑜、茂貞、韓建聯兵至闕下,言昭度伐蜀失謀,請貶之。
未及報,而行瑜收昭度於都亭驛殺之。
天子不得已,下詔暴其罪。
行瑜誅,乃追復官爵,許其家收葬,
徽本澹聲利,聞不喜,往見宰相劉瑑曰:「徽年過四十,又多病,不應在選。
」瑑為言,乃罷。
從令狐綯署宣武、淮南掌書記,召授右拾遺。
書二十餘上,言無回忌,公議浩然歸重。
徐商罷政事,守江陵,心欲表徽在幕府,恐其不樂外,忍不言。
徽自往曰:「公知徽,安得不從?」商大喜,表為殿中侍禦史,署節度府判官。
禦史中丞高湜薦知雜事,進考功員外郎。
故事,考簿以朱注上下為殿最,歲久易漫,吏輒竄易為姦。
徽始用墨,遂絕妄欺。
擢翰林學士。
廣明元年,盧攜罷宰相,以徽為戶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是日,黃巢入關,僖宗西狩,冒夜出。
徽與崔沆、豆盧瑑、僕射于琮詰朝乃知,追帝不及,墯崖樾間,為賊所執,迫還,將汙以官。
徽陽瘖不荅,以刃環脅,卒不動。
賊令歸第,使醫護視。
久之,守者懈,乃奔河中,裂縑書章,遣人間走蜀。
詔拜兵部尚書、京城四面宣慰催陣使。
昭義高潯與賊戰石橋,敗績。
其將劉廣擅還,據潞州。
別將孟方立殺廣,因取邢、洺、磁三州貳于己。
昭義所隸唯澤一州。
帝以兵部侍郎鄭昌圖權守潞,士心多附方立,昌圖不能制。
朝議以大臣鎮撫,即授徽檢校尚書左僕射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領昭義節度使。
是時,李克用亦爭澤、潞,徽商朝廷力未能以兵抗之,奉表固辭,詔可。
更為諸道租庸供軍使。
因說行營都監楊復光,請赦沙陀罪,令赴難。
其夏,沙陀會諸軍,遂平京師,徽助為多,遷右僕射。
大亂之後,宮觀焚殘,園陵皆發掘,鞠為丘莽,乘輿未有東意,詔徽充大明宮留守,京畿安撫制置脩奉使。
徽外調兵食,內撫綏流亡,踰年,稍稍完聚,興復殿寢,裁制有宜,即奉表請帝東還。
又進檢校司空、禦史大夫,仍權京兆尹。
宦要家爭遣人治第,侵冒齊民,訟訴滿前,徽不屈勢倖,一平以法,繇是為帝左右所憎,以其黨薛杞為少尹,輕其權。
杞方居喪,徽奏止不使到府。
衆忿,共譖罷徽,令赴行在。
俄授太子少師。
徽遂移疾河中,滿百日免。
帝還京師,復申前授,稱疾不任奉謁。
宰相疾其怨望,貶集州刺史。
會帝避沙陀,出次寶雞。
帝念徽無罪,拜吏部尚書,封琅邪郡侯。
未行而嗣襄王熅作亂,帝進次漢中。
熅逼召徽,以尪廢自言。
及熅僭號,迫羣臣作誓牒,徽託手弱,卒不肯署。
熅平,帝至鳳翔,召徽為禦史大夫,固辭足痺,復拜太子少師。
昭宗立,見便殿,進對詳洽,帝顧宰相曰:「徽神氣尚彊,可用。
」乃復授吏部尚書。
是時,銓選失序,吏肆為姦,補調重複不可檢。
徽為手藉,一驗實之,遂無姦滯。
進右僕射。
大順元年卒,贈司空,謚曰貞。
譜言其先本魏諸公子,秦滅魏,至漢徙關中霸陵,以其故王家,為王氏。
十世祖羆,仕周為同州刺史,死葬鹹陽鳳政原,子孫因家杜陵。
曾祖擇從,昆弟四人,曰易從、朋從、言從,皆擢進士第。
至鳳閣舍人者三人,故號「鳳閣王氏」。
自是訖大中時,登進士者十八人,位臺省牧守者三十餘人。
徽有雅望,拜宰相一日而京師亂,故其設施無可道者。
韋昭度字正紀,京兆人。
擢進士第,踐歷華近,累遷中書舍人。
僖宗西狩,以兵部侍郎、翰林學士承旨從。
未幾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還京,授司空。
再狩山南,還次鳳翔,李昌符亂興蒼卒,昭度質家族於禁軍,誓共討賊,士感動,乃平昌符。
遷太保,兼侍中。
昭宗即位,守中書令,封岐國公。
閬州刺史王建攻陳敬瑄於成都,以昭度為西川節度使。
敬瑄不內,詔東川顧彥朗與建合兵以討,拜昭度兼行營招撫使。
乃建幢節行城下,諭其衆曰:「毋久閉壘。
」敬瑄遣人詈曰:「鐵券,先帝所命,若何違之?」淹半歲,始拔漢州。
建紿昭度曰:「公暴師遠出,事蠻夷地,方山東兵連禍結,朝廷不能治,腹心疾也,宜亟還定之。
敬瑄小醜,當責建等可辨。
」昭度信之,請還。
未半道,建以重兵守劍門,急攻成都,囚敬瑄,自稱留後。
罷昭度為東都留守。
杜讓能旣被害,以司徒、門下侍郎復為平章事,進太傅。
王行瑜求為尚書令,昭度建言:「太宗由是即位,後人臣無復拜者。
郭子儀有大功,嘗授之,固辭免,況行瑜乎?」乃更號尚父。
行瑜怨。
會用李磎輔政,而崔昭緯密語行瑜曰:「前公已為尚書令,昭度持不可。
今又引磎協力,此姦人務立黨與,惑上聽,恐事復有如杜太尉時。
」行瑜乃與李茂貞數上書譏詆朝政。
昭度懼,稱疾,罷為太傅,緻仕。
行瑜、茂貞、韓建聯兵至闕下,言昭度伐蜀失謀,請貶之。
未及報,而行瑜收昭度於都亭驛殺之。
天子不得已,下詔暴其罪。
行瑜誅,乃追復官爵,許其家收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