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蘭奇女傳 第十三回 憐親病孝女從征 聽波聲木蘭賦詩

關燈
年,昨日回來,兵法武藝,件件學全。

    老爺抱病,少爺代父出征,演兵數日,就要起程。

    ”朱明領令出去。

     木蘭依着父母,歇了一夜,五鼓起來,剃了兩鬓頭發,摘了兩耳珠環,頭戴銀盔,身穿白铠,足跨皮靴,走進房中,拜了父母,然後出衙。

    騎了一匹白馬,手執銀槍,威風凜凜,俨然一個趙子龍出世,同朱明到教場而來。

    坐在演武廳上,那些馬步兵丁,齊來叩頭。

    木蘭傳令,先演陣勢,然後走馬試箭。

    衆軍演畢,木蘭上馬,手提長槍,在教場中也演槍一回,将七十二路槍法,一一使起,那看的兵将個個喝彩。

    木蘭又開弓連發一十六矢,俱中紅心,衆将喝聲如雷。

    木蘭傳令,令衆士卒,明日早牌,齊到衙中,領取安家錢糧,再過二日,就要起程。

     木蘭回至衙中,喪吾和尚、鐵冠道人不約而至。

    俱對木蘭說道:“聞少爺出征,我等先來賀喜。

    ”木蘭道:“此事出于無奈,何喜可賀?”鐵冠道人曰:“少爺此去,忠孝雙全,如何不賀!”喪吾曰:“少爺此去,要從五台山經過,五台山上有一靖松道人,在白雲洞中修養,是我早年相知的故友。

    我有書信一封,煩你親自送去,代我多多拜上。

    ”木蘭道:“孩兒領命。

    ”鐵冠道人道:“我也有錦囊一封,少爺遇有逆難不可解之事,打開看時,能化兇為吉,除禍成樣。

    ”木蘭拜謝,将二封書信收好。

    到了起程之日,楊氏安排酒席,與木蘭餞行,又分付朱明一番言語。

    天祿勉強出房,送木蘭起程。

    一家三口兒,大哭不止。

    朱明上前說道:“人馬俱在教場伺候,請少爺上馬。

    ”木蘭隻得叩别父母,上馬向演武廳上,點齊人馬,三聲炮響,俱望武昌大道而來,喪吾同鐵冠道人并八位賢士,送至驿旅河而回。

     大約行了二日,到了武昌省城,木蘭同朱明到節度使轅門,先将父親手書逞進。

    寶林拆開,隻見内書雲: 愚弟屢受恩公大人提拔之恩,理宜殺身報國。

    無奈身荷重病,不能轉側。

    特遣幼子木蘭,頂名代役,祈大人見字如面,幸勿叱退,則父子感恩無暨矣。

     寶林看罷,叫手下人請木蘭進來。

    木蘭步入月台上,雙膝跪下,口稱侄兒,木蘭叩頭。

    寶林見木蘭少年将軍,心下歡喜,用手扶起,叫手下人看坐。

    木蘭乃謙遜一回,方敢就坐。

    寶林問道:“令尊大人真個有病否?”木蘭說:“真個有病。

    ”寶林道:“若是别人,就要差官看驗。

    你我祖孫、父子相交,親同骨肉,料無虛假。

    賢侄有多少歲?”木蘭道:“侄兒今年一十四歲。

    ”寶林道:“你一十四歲就文武全才,真乃是善門之後。

    他日進爵封侯,不可限量。

    本藩已發十二枝令箭,催取各路人馬,免你提調官一番勞苦。

    你可回營整理人馬,候各路兵到,一同起程。

    無事時,卻來我府中論談兵法。

    ”木蘭連連道:“是”,退回本營。

    不上半月,各路人馬俱到武昌城外紮營,十二府總管都來參見節度使。

    寶林同木蘭到各營查看,共一十二萬軍兵。

    又訓練三日,傳令起程。

     行了半月,在黃河岸邊紮營,候明日早晨渡河。

    是夜,月明星稀,木蘭在帳中盤膝而坐。

    隻聽得風湧波濤,嗚嗚呱呱,濺濺不已。

    木蘭想起:父親抱病,母親年老,膝下無子,我今遠出,叫我心中如何放得下去?父母心中又如何割得開?想到此處,恸哭了一會。

    忽聽得鴻雁飛鳴,自南而北,木蘭将寶劍畫地而歌曰: 昔日閨中月,今照漢家營。

     影落寒潭水,寂寞父母聲。

     鴻雁于飛兮,悠悠惕我心。

     閨窗星鬥橫,寒光度漢營。

     黃河水濺濺,斷續父母聲。

     鴻雁飛鳴兮,言言傷我心。

     曉風吹绡幕,随我入漢營。

     暮揚黃河水,号泣訴雙親。

     鴻雁北翔兮,焉得寫我心。

     木蘭歌罷,和衣而卧。

    忽然心神定靜,心花開放,見一線靈光,狀若指痕,挂在心頭,漸漸生圓,猶如一團月色,其白如雪,其朗如珠。

    木蘭此時,萬念俱消。

    隻見白光之内,内有一點珠光,其赤如火,其黃如金,其大如黍子相似,轟轟然落于土釜之中。

    餘光隐隐化成一個“鬥”字,須臾不見。

    木蘭想道:性天中境界,有無限快樂,惜我緣分尚淺,不能久視。

    這慧光之中,化出一個“鬥”字,莫非我今日出征,要一十二年方可回家?那時再去參學性理,歸根複命,不要在塵世之中,虛生浪死。

    一時中軍炮響,衆軍起來造飯渡河。

    不知後事如何,下文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