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蘭奇女傳 第十四回 占營運李靖識奇人 餞軍儀青蓮談敵國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尉遲寶林帶領人馬,渡了黃河,又行多日,已過潼關。
寶林傳令,令十二府總管各安營寨,訓練甲兵,待本藩到長安,請元帥駕到,然後出征。
木蘭道:“末将願随大人進京,一同參見老千歲。
”寶林大喜,遂同木蘭往長安而來。
到了帥府,參見禮畢,尉遲恭看了木蘭履曆,問曰:“向日我在你家延住數日,不但未見你面,你父緣何亦不題起你來?”木蘭道:“孩兒八歲時,被賊人拐去,今年才回。
不幸父親抱病,孩兒見軍書緊急,不敢怠慢,故頂名而來,望老千歲恕罪。
”尉遲恭又問道:“你有何本領,敢來出征?”木蘭道:“孩兒善使槍法。
”尉遲恭道:“你可當面演來,待本帥一觀。
”門官上前禀道:“李老千歲駕到。
”尉遲恭分付開門而迎,木蘭回避于兩廊之下。
李靖走至二堂,與尉遲恭相揖而坐。
尉遲恭叫家将請少爺出來,寶林出來,向李靖叩頭請安。
李靖道:“賢侄兵馬既已齊備,明日随元帥上殿,見了聖上,再到我府與你接風。
”尉遲恭道:“我有一個遠客,與寶林同路而來,明日也是要到府上來問安的。
”李靖道:“遠客何在?姓甚名誰?”尉遲恭手招木蘭上堂,說道:“這是趙國公李千歲,上來叩頭,将你槍法演與千歲看看,明日就好擡舉你。
”木蘭領命,上前叩頭,李靖扶起,欲待開言,尉遲恭搶說道:“快快演槍法與千歲看!”木蘭領命,向架上取一枝長槍,抖摟精神,先使一個金龍戲水之勢。
扭回身來,白鶴鑽雲。
左使彩鳳點頭,右使犀牛望月,前遮後護,上蓋下蟠,不一時,将七十二路槍法俱已使完。
喜得元帥目笑眼開,連聲稱好。
木蘭上前躬身道:“不足當二位千歲觀。
”李靖道:“此是伍雲召槍法,你在何處學來?”木蘭道:“敝地有一位喪吾和尚,與末将祖父相善,傳于末将的。
”李靖道:“那和尚有多大年紀?”木蘭道:“有七十多歲。
”李靖道:“他左耳門有指頭大的一個朱砂痣否?”木蘭道:“有的。
”李靖道:“他眉骨高起,鼻梁微斷否?”木蘭道:“是的。
”李靖道:“我說你所使是伍家槍法,這喪吾和尚,定是伍雲召了。
”尉遲恭道:“這喪吾和尚雖年老,精神如幼,可惜他皈依佛教,我屢次勸他出仕,他總不應允。
”李靖道:“你在那裡會見他的?”尉遲恭道:“太後命我修造西陵寺,因此會見。
”李靖道:“我有個故人,住在西陵,可惜未托你問候他。
”尉遲恭道:“千歲故人是誰?”李靖道:“就是朱若虛,難道你也忘記了?”尉遲恭道:“朱若虛去世多年,我曾到他墓前祭奠數次。
”李靖聽得朱若虛去世,不覺二目落淚,歎息不已,木蘭也掩面流涕。
李靖見了,心下明白,手扶木蘭問道:“相公,你是朱家何人?”木蘭跪下說道:“末将是朱若虛之孫,天祿之子也。
”李靖大喜道:“原來如此!尉遲老千歲不早早說明,要耍我也。
”尉遲即命備酒,與朱将軍接風。
李靖與木蘭、尉遲父子四人,共坐暢飲。
李靖舉杯問道:“元帥今番北征,以何人挂先鋒大印?”尉遲恭道:“諸位國公俱已年老,隻可随征。
須要選一少年将軍,無奈諸位少爺雖雲将門之子,到底嬌養成性,恐難充此任。
”李靖道:“紫荊關總兵伍登,乃少年英雄,又系帥門之後,所謂孤臣孽子,必然可為先鋒。
”尉遲恭大喜,即命家将拿令箭一枝,去調紫荊關總兵伍登,星夜來潼關伺候;又發火牌一面,升伍登為沖鋒大将先鋒之任。
當晚席散。
次日,尉遲父子上殿,啟奏人馬到齊,即日北征之意。
又奏朱木蘭年十四歲,文武兼優
寶林傳令,令十二府總管各安營寨,訓練甲兵,待本藩到長安,請元帥駕到,然後出征。
木蘭道:“末将願随大人進京,一同參見老千歲。
”寶林大喜,遂同木蘭往長安而來。
到了帥府,參見禮畢,尉遲恭看了木蘭履曆,問曰:“向日我在你家延住數日,不但未見你面,你父緣何亦不題起你來?”木蘭道:“孩兒八歲時,被賊人拐去,今年才回。
不幸父親抱病,孩兒見軍書緊急,不敢怠慢,故頂名而來,望老千歲恕罪。
”尉遲恭又問道:“你有何本領,敢來出征?”木蘭道:“孩兒善使槍法。
”尉遲恭道:“你可當面演來,待本帥一觀。
”門官上前禀道:“李老千歲駕到。
”尉遲恭分付開門而迎,木蘭回避于兩廊之下。
李靖走至二堂,與尉遲恭相揖而坐。
尉遲恭叫家将請少爺出來,寶林出來,向李靖叩頭請安。
李靖道:“賢侄兵馬既已齊備,明日随元帥上殿,見了聖上,再到我府與你接風。
”尉遲恭道:“我有一個遠客,與寶林同路而來,明日也是要到府上來問安的。
”李靖道:“遠客何在?姓甚名誰?”尉遲恭手招木蘭上堂,說道:“這是趙國公李千歲,上來叩頭,将你槍法演與千歲看看,明日就好擡舉你。
”木蘭領命,上前叩頭,李靖扶起,欲待開言,尉遲恭搶說道:“快快演槍法與千歲看!”木蘭領命,向架上取一枝長槍,抖摟精神,先使一個金龍戲水之勢。
扭回身來,白鶴鑽雲。
左使彩鳳點頭,右使犀牛望月,前遮後護,上蓋下蟠,不一時,将七十二路槍法俱已使完。
喜得元帥目笑眼開,連聲稱好。
木蘭上前躬身道:“不足當二位千歲觀。
”李靖道:“此是伍雲召槍法,你在何處學來?”木蘭道:“敝地有一位喪吾和尚,與末将祖父相善,傳于末将的。
”李靖道:“那和尚有多大年紀?”木蘭道:“有七十多歲。
”李靖道:“他左耳門有指頭大的一個朱砂痣否?”木蘭道:“有的。
”李靖道:“他眉骨高起,鼻梁微斷否?”木蘭道:“是的。
”李靖道:“我說你所使是伍家槍法,這喪吾和尚,定是伍雲召了。
”尉遲恭道:“這喪吾和尚雖年老,精神如幼,可惜他皈依佛教,我屢次勸他出仕,他總不應允。
”李靖道:“你在那裡會見他的?”尉遲恭道:“太後命我修造西陵寺,因此會見。
”李靖道:“我有個故人,住在西陵,可惜未托你問候他。
”尉遲恭道:“千歲故人是誰?”李靖道:“就是朱若虛,難道你也忘記了?”尉遲恭道:“朱若虛去世多年,我曾到他墓前祭奠數次。
”李靖聽得朱若虛去世,不覺二目落淚,歎息不已,木蘭也掩面流涕。
李靖見了,心下明白,手扶木蘭問道:“相公,你是朱家何人?”木蘭跪下說道:“末将是朱若虛之孫,天祿之子也。
”李靖大喜道:“原來如此!尉遲老千歲不早早說明,要耍我也。
”尉遲即命備酒,與朱将軍接風。
李靖與木蘭、尉遲父子四人,共坐暢飲。
李靖舉杯問道:“元帥今番北征,以何人挂先鋒大印?”尉遲恭道:“諸位國公俱已年老,隻可随征。
須要選一少年将軍,無奈諸位少爺雖雲将門之子,到底嬌養成性,恐難充此任。
”李靖道:“紫荊關總兵伍登,乃少年英雄,又系帥門之後,所謂孤臣孽子,必然可為先鋒。
”尉遲恭大喜,即命家将拿令箭一枝,去調紫荊關總兵伍登,星夜來潼關伺候;又發火牌一面,升伍登為沖鋒大将先鋒之任。
當晚席散。
次日,尉遲父子上殿,啟奏人馬到齊,即日北征之意。
又奏朱木蘭年十四歲,文武兼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