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蘭奇女傳 第七回 魏征揮金逢傑士 若虛解夢識天機

關燈
晚生家居長安鄉中,歸甯之意甚切。

    今往越府賀壽,若使晚生一往,實為兩便。

    ”唐璧道:“如此甚妙,須得一人為輔。

    ”褚遂良曰:“隻用秦瓊一人足矣。

    ”唐璧大喜,即命叔寶保褚遂良而行。

     行至河南汜水地界,在道旁歇息。

    忽聽林中鑼響,數十個喽羅搶出。

    秦瓊見了,飛身上馬,手掄雙锏,大聲喝道:“山東秦叔寶在此!”那賊頭聽了,跳下馬來說道:“兄長何故來此?”秦瓊見了,也下馬道:“賢弟奈何流落在此?”那人泣道:“自曆城荒旱,老母餓死,小弟乞食來此,遇之一般無賴于,推我為頭目,在此偷生過日。

    ”秦瓊道:“你命衆人散去,随我長安一遊。

    ”那人大喜,即喝散衆人,同叔寶來見褚遂良。

    叔寶道:“此人是我同鄉兄弟,天性至孝,武藝超群,姓程名知節,弟願帶他作伴,回來引見唐大人,将我旗牌官讓與他做。

    ”褚遂良道:“縱你要讓他做,若唐大人不肯,與衆将又不服,爾将奈何?”秦瓊道:“軍門選将,在武藝上考試,觀兖州軍門諸将,無人是程賢弟敵手。

    ”褚送良不得已,方許同行。

    夜來投店,秦瓊命程知節另宿一店,以安遂良之心。

     同行數日,将近洛陽,在山塘茅店歇息。

    問及洛陽,尚有七十裡之遙。

    見對門草屋一間,一老婦年近七十,坐在門首,貧狀堪憐。

    門上有對聯一幅,端楷甚工。

    聯雲: 貧窮千古恨,富貴一時難。

     褚遂良看了,謂叔寶曰:“貧而無怨難,斯人殆貧而怨者也。

    ”叔寶曰:“生無以為養,殆無以為禮,仲由發哀貧之歎。

    喪欲速貧,有若知非聖人之語。

    太平之世,年豐歲谂,盜賊不興,雖貧可以不怨。

    若身處極窘,老者啼饑,少者号寒,加以年荒盜起,百謀不遂,先生此時,能無怨乎?吾觀‘千古恨’三字,有無限感歎:‘一時難’三字,寓無窮幽思。

    況知富貴之難求,則必能循理安命。

    此人必貧而隐者也。

    ”遂良點頭受教,乃問店主道:“對門老母有子否?”店家道:“有一子。

    ”遂良道:“作何生理?”店家道:“此賤人也,何勞客官下問。

    此人姓長孫,名無忌,年有三十餘歲,日以釣魚為業。

    地方官保他孝廉,他百般不肯應召。

    有官不做,甘于受苦,豈非賤人乎?”店家說罷,将眼睛一睫,嘴一歪,說道:“那不是這賤人來了。

    ”遂良急擡頭看時,見一大漢,身長六尺,圓頭闊肩,坦腹而來。

    手持竹竿,系二尾青魚。

    老母見了,笑而迎曰:“今日回來甚早。

    ”大漢道:“恐我母親受饑,得魚即當回也。

    ”遂挽老母進草堂去了。

    遂良命店主引程知節持錢一串去,把二尾青魚買來下酒。

    長孫無忌道:“遠客思飲,本當以二魚奉送,無奈把米無存,隻留百錢足矣。

    ”知節道:“此出我先生之意,你隻管收下無防。

    ”無忌道:“吾不知爾先生為誰,若強我留過分之錢,則吾不賣矣。

    ”店家道:“我店中這個客人,憐你貧苦,你就收下了罷。

    ”無忌道:“先禮後财,雖千金吾亦受之;先财後禮,雖锱铢吾不敢取也。

    ”知節隻得将餘錢持見褚遂良,細言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遂良與叔寶具衣冠同去拜見,相見禮畢,各通名姓。

    遂良見無忌宏詞博辯,暗暗稱奇。

    所談者皆濟世匡民之略,愈覺歡喜。

    店家來報曰:“酒熟矣。

    ”遂良邀無忌同飲,無忌亦不推辭。

    酒席間,問遂良等何往?遂良以實告。

    無忌曰:“越王府中我有一個心慕之友,雖未會面,卻時時注念。

    奈老母在堂,不敢遠去,死等可代我再三緻意。

    ”遂良道:“其人為誰?”無忌曰:“此人姓李,名靖。

    ”遂良道:“吾居長安,知其人也。

    先盜越王之妓,後獻越王以馬,其人品如是,兄何慕之切也?”無忌道:“當日李靖盜妓而越王不追,後來獻馬而越王不拒,其人品必有可觀。

    自古英雄依附權門者,其意有三便:一者接見高士,收取豪傑;二者區畫天下形勢,諸侯強弱,點點在心;三者家貧不能具書,依權門始得曠觀史書、曆代名言,可以觀今鑒古。

    吾觀李靖去而複來,非一則二,非二則三也。

    ”遂良大悟道:“吾等不及先生遠矣!”遂下席而拜。

    于是與叔寶、知節共四人,結為兄弟。

    次日,進良謂無忌曰:“弟有公事在身,不敢久停。

    ”出白銀十兩為贈,叔寶解帶頭金鈎為贈,程知節脫錦袍為贈。

    臨行囑曰:“弟等此去,大約一月即來,再與先生盤桓罷。

    ”無忌相送一程,珍重而别。

     褚遂良同叔寶、知節來到長安,将禮物送往越府。

    到了壽誕之日,王府大開,天下各鎮諸侯,阃内阃外,文武等官,齊來朝賀。

    褚遂良同叔寶、知節持了兖州節度使唐璧名号,來号房挂号,恰遇李靖在号房收查禮物,管理号房人役衆等。

    遂良向前施禮,具道相慕之意。

    李靖問明三人住所,便道:“今日客衆,不便交談,改日着人來請,萬勿吝步。

    ”遂相揖而别。

    過了數日,兩個青衣童子挂李靖名帖,請褚遂良等到府中午酌,三人即具衣冠而往。

    遂良于席間道長孫無忌之賢,并相慕之意。

    李靖款留三人在京,不肯放回。

    一日,共飲花亭之上。

    李靖道:“我有一事,留褚、程二兄在此,煩秦兄代我向洛陽一往。

    ”叔寶道:“李先生有何事故,欲弟奔走洛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