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卷七
關燈
小
中
大
家之竈下。
去其屋,則得吉。
”某令遂别構地造屋,遷其人而購其室。
及毀竈,趙又熟視曰:“此地惜為竈所洩,地力弱矣。
”某令曰:“為之奈何?”曰:“醫之自能複元。
藥當用人參一斤、肉桂半斤。
俟得此二物付我,餘藥我自為合之。
”某令如其教,備參、桂授之。
越日掘地下藥。
又告曰:“三日後夜半立于一裡之外,若遙見此地有火光浮起,則元氣大複矣。
”乃潛施火藥于地外,陰令人潛往,約以某夜遠見有籠燭前行者即燃之。
及期,至某令家邀其夜中籠燭往視,漏三下,曰:“是其時矣。
”遂往,遙望其地果有火光進發,乍喜曰:“君家福甚大,不意元氣之複若是之速也。
” 某令亦大喜。
然為藥物故,家資已消耗過半。
趙售其參、桂,家稱小康。
無何,趙子俱亡,趙亦得奇疾,身如死但能飲食而已,始大悔平生所愚者不止某令,而所售參、桂之資亦歸于盡。
身受其報,天道當然。
而為所愚者,絕不思理之有無,又愚之愚者也。
有瞽者,習大拘竈之術。
每至人家,辄知其家之事,藉以自神其陽宅陰地之學。
有人召之者,入其門以手摩挲門戶,便言其家祖墳何向,去家遠近若幹,某某時當見某事,某某人當有某疾,豪厘不差。
人以為神。
若召之蔔地,乃預令其徒潛往熟視以告。
及至其所,略踹數步,便言此地某山某向某龍入首。
祖山或廉貞、或貪狼,俱能言之。
因告其人曰:“以此地論,當是大吉。
但随我所指觀之,左當有何等山何等坡作龍是否,右當有何等山何等坡作虎是否,水當何等去、朝當何等峰、下關當何等高低是否,是則真吉矣。
”其人見一一與所言合,亦不禁大喜。
因請點穴擇期,深信不疑矣。
嘗為某家擇日下葬,告曰:“是日特奇,至時當有鳳凰過此,爾輩伺之。
鳳一至,是即葬時矣。
”乃預以錢三百買白雄雞一,即令鬻雞者抱雞于某時向某處葬地走過,雞仍付之。
至時,問:“有鳳來否?風當白色,當謹視之無忽。
”少頃,鬻者抱雞來。
人鹹曰:“不見鳳,唯有白雄雞來。
”乃喜曰:“雞即風之類,天下誰見有真風耶。
吉時至,當速葬。
”葬者亦心喜,以為特奇也,而不知堕其術中矣。
天津鹽商某患一奇症,胸膈間有一物梗悶。
久之,知有一小人在膈,能言語,惟病者自聽之,旁人不之聞也。
小人若言欲食何物,即須與之食。
如有食物至,小人言不食,即不能下咽。
病者苦之,百治罔效。
聞某善醫,邀治之。
令取大蛛網數十枚,層疊貼于胸前、背中,仍敷以藥。
無何,小人在内呼捆縛甚楚,蛛網亦漸入皮内。
醫者言:“此小人若能生出之,是一至寶。
”欲生出之,病者覺腹脹不可忍,乃以藥化之。
及化下,身體俱無,惟存其首,長寸餘,宛然一姣好童子矣。
《辍耕錄》載都下兒患頭痛,有回回醫官用刃割開額上,取一小蟹出。
蓋皆理之不可解者也。
人死後回煞之說,南方謂之回煞,亦城謂之出殃。
常雲麾言地安門外某家有新死者,延陰陽生檢出殃日。
生檢查告以期,且曰:“此殃大異于尋常,當為厲。
合家徙避仍恐不免于祟,唯有某鴉番烏克神(即看街兵之稱)。
膽大能敵,當邀至家以禦之。
“其家甚恐,至日奔訪某鴉番烏克神,邀之酒食,食畢告以故。
某亦素負其膽,不肯辭。
至夜聞棺蓋作聲,視之蓋已離,棺中人欲起矣。
急躍棺上力按之,相持竟夜。
雞鳴,棺中人始帖然,某仍合其棺。
及其家人至,問夜來情景,某不言,但以無事答之而歸。
其家複以無事告陰陽生,生愕然曰:”是吾誤檢日也。
其究殃之歸,正在今日耳。
然其厲不可言狀矣。
欲禦之,仍非某不可。
“ 其家複至某處,求其再來。
某心欲卻而恐失膽大名,欲去恐力不敵,姑應之而心自疑慮。
偶至街前,見一測字者,卒然問曰:“爾有何心事?當告我可為籌之。
” 某怪其無因而先知,乃告之故。
測字者曰:“鬼甚厲而将不敵。
我有爆竹三枚相贈,但至事急時放一枚,三放可無事矣。
然不可在屋中,當登屋以俟。
”某至,如測字者所指。
及半夜,棺蓋裂聲甚猛,果不似前夜。
蓋方裂,屍已出,四望無人即出院中。
複四望,見某在屋上,躍而登将及矣。
某放一爆,應身倒,少頃複起,如是者三爆盡而雞鳴,屍不複起矣。
其家人至,備悉其狀,舁屍複殡。
往告陰陽生家,入門,生已死,身若火燃者,硝磺氣猶未散也,其人大駭。
複詢,知此生素恨某,欲因此殺之且亦神其術。
欲圖人而使亡者先受暴露之毒,冥冥自不能恕,其為人所傷,固天道宜然。
此等術士之能為禍,亦複可懼。
測字者不問先知,是亦可疑者也。
《三國演義》不知作于何人,東坡嘗謂兒童喜看《三國志》影戲,則其書已久。
嘗聞有談《三國志》典故者,其事皆出于《演義》,不覺失笑。
乃竟有引其事入奏者。
《辍耕錄》載院本名目有《赤壁鏖兵罵呂布》之目。
雍正間,劄少宗伯因保舉人才引孔明不識馬谡事,憲皇怒其不當以小說入奏,責四十仍枷示焉。
乾隆初,某侍衛擢荊州将軍,人賀之辄痛哭。
怪問其故,将軍曰:“此地以關瑪法尚守不住,今遣老夫,是欲殺老夫也。
”聞者掩口。
此又熟讀《演義》而更加愦愦者矣。
“瑪法”,國語呼祖之稱。
去其屋,則得吉。
”某令遂别構地造屋,遷其人而購其室。
及毀竈,趙又熟視曰:“此地惜為竈所洩,地力弱矣。
”某令曰:“為之奈何?”曰:“醫之自能複元。
藥當用人參一斤、肉桂半斤。
俟得此二物付我,餘藥我自為合之。
”某令如其教,備參、桂授之。
越日掘地下藥。
又告曰:“三日後夜半立于一裡之外,若遙見此地有火光浮起,則元氣大複矣。
”乃潛施火藥于地外,陰令人潛往,約以某夜遠見有籠燭前行者即燃之。
及期,至某令家邀其夜中籠燭往視,漏三下,曰:“是其時矣。
”遂往,遙望其地果有火光進發,乍喜曰:“君家福甚大,不意元氣之複若是之速也。
” 某令亦大喜。
然為藥物故,家資已消耗過半。
趙售其參、桂,家稱小康。
無何,趙子俱亡,趙亦得奇疾,身如死但能飲食而已,始大悔平生所愚者不止某令,而所售參、桂之資亦歸于盡。
身受其報,天道當然。
而為所愚者,絕不思理之有無,又愚之愚者也。
有瞽者,習大拘竈之術。
每至人家,辄知其家之事,藉以自神其陽宅陰地之學。
有人召之者,入其門以手摩挲門戶,便言其家祖墳何向,去家遠近若幹,某某時當見某事,某某人當有某疾,豪厘不差。
人以為神。
若召之蔔地,乃預令其徒潛往熟視以告。
及至其所,略踹數步,便言此地某山某向某龍入首。
祖山或廉貞、或貪狼,俱能言之。
因告其人曰:“以此地論,當是大吉。
但随我所指觀之,左當有何等山何等坡作龍是否,右當有何等山何等坡作虎是否,水當何等去、朝當何等峰、下關當何等高低是否,是則真吉矣。
”其人見一一與所言合,亦不禁大喜。
因請點穴擇期,深信不疑矣。
嘗為某家擇日下葬,告曰:“是日特奇,至時當有鳳凰過此,爾輩伺之。
鳳一至,是即葬時矣。
”乃預以錢三百買白雄雞一,即令鬻雞者抱雞于某時向某處葬地走過,雞仍付之。
至時,問:“有鳳來否?風當白色,當謹視之無忽。
”少頃,鬻者抱雞來。
人鹹曰:“不見鳳,唯有白雄雞來。
”乃喜曰:“雞即風之類,天下誰見有真風耶。
吉時至,當速葬。
”葬者亦心喜,以為特奇也,而不知堕其術中矣。
天津鹽商某患一奇症,胸膈間有一物梗悶。
久之,知有一小人在膈,能言語,惟病者自聽之,旁人不之聞也。
小人若言欲食何物,即須與之食。
如有食物至,小人言不食,即不能下咽。
病者苦之,百治罔效。
聞某善醫,邀治之。
令取大蛛網數十枚,層疊貼于胸前、背中,仍敷以藥。
無何,小人在内呼捆縛甚楚,蛛網亦漸入皮内。
醫者言:“此小人若能生出之,是一至寶。
”欲生出之,病者覺腹脹不可忍,乃以藥化之。
及化下,身體俱無,惟存其首,長寸餘,宛然一姣好童子矣。
《辍耕錄》載都下兒患頭痛,有回回醫官用刃割開額上,取一小蟹出。
蓋皆理之不可解者也。
人死後回煞之說,南方謂之回煞,亦城謂之出殃。
常雲麾言地安門外某家有新死者,延陰陽生檢出殃日。
生檢查告以期,且曰:“此殃大異于尋常,當為厲。
合家徙避仍恐不免于祟,唯有某鴉番烏克神(即看街兵之稱)。
膽大能敵,當邀至家以禦之。
“其家甚恐,至日奔訪某鴉番烏克神,邀之酒食,食畢告以故。
某亦素負其膽,不肯辭。
至夜聞棺蓋作聲,視之蓋已離,棺中人欲起矣。
急躍棺上力按之,相持竟夜。
雞鳴,棺中人始帖然,某仍合其棺。
及其家人至,問夜來情景,某不言,但以無事答之而歸。
其家複以無事告陰陽生,生愕然曰:”是吾誤檢日也。
其究殃之歸,正在今日耳。
然其厲不可言狀矣。
欲禦之,仍非某不可。
“ 其家複至某處,求其再來。
某心欲卻而恐失膽大名,欲去恐力不敵,姑應之而心自疑慮。
偶至街前,見一測字者,卒然問曰:“爾有何心事?當告我可為籌之。
” 某怪其無因而先知,乃告之故。
測字者曰:“鬼甚厲而将不敵。
我有爆竹三枚相贈,但至事急時放一枚,三放可無事矣。
然不可在屋中,當登屋以俟。
”某至,如測字者所指。
及半夜,棺蓋裂聲甚猛,果不似前夜。
蓋方裂,屍已出,四望無人即出院中。
複四望,見某在屋上,躍而登将及矣。
某放一爆,應身倒,少頃複起,如是者三爆盡而雞鳴,屍不複起矣。
其家人至,備悉其狀,舁屍複殡。
往告陰陽生家,入門,生已死,身若火燃者,硝磺氣猶未散也,其人大駭。
複詢,知此生素恨某,欲因此殺之且亦神其術。
欲圖人而使亡者先受暴露之毒,冥冥自不能恕,其為人所傷,固天道宜然。
此等術士之能為禍,亦複可懼。
測字者不問先知,是亦可疑者也。
《三國演義》不知作于何人,東坡嘗謂兒童喜看《三國志》影戲,則其書已久。
嘗聞有談《三國志》典故者,其事皆出于《演義》,不覺失笑。
乃竟有引其事入奏者。
《辍耕錄》載院本名目有《赤壁鏖兵罵呂布》之目。
雍正間,劄少宗伯因保舉人才引孔明不識馬谡事,憲皇怒其不當以小說入奏,責四十仍枷示焉。
乾隆初,某侍衛擢荊州将軍,人賀之辄痛哭。
怪問其故,将軍曰:“此地以關瑪法尚守不住,今遣老夫,是欲殺老夫也。
”聞者掩口。
此又熟讀《演義》而更加愦愦者矣。
“瑪法”,國語呼祖之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