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寇紀略
關燈
小
中
大
扶持而行。
行三裡與妻妹遇,又行五裡宿費姓莊。
二十六日賊氛益逼,與陳起财謀再徙,雇車二輛辇母姑。
車夫颍亳人,計無複之,姑與為緣。
一韓姓願而婉,其一人險而狠,強索錢至倍,韓姓為之解紛,陰感之不能忘,人以地限,特虛語耳。
行十五裡,止窦姓莊,主人賢甚,莊鄰謝家集,潰走之李鎮在焉。
兵散各莊,日殺行人威衆。
予與兵分屋而居,必恒惴惴,以好語慰勞,乃頗相安。
未幾,賊又将至,兵走民嘩,予又與起财謀,因窦氏以徙,行五裡宿霍姓莊。
次日賊即至謝家集,旌旗蔽捺山而下,居人大恐,又與起财謀北徙。
起财兄弟荷擔先行,起财母若妻挈家母及妻妹行,予扶餘氏姑行略後數十武。
途中人畜如蟻,姑尤困憊,屢欲颠仆,沒賊大至,不死鋒刃,必死踐踏,危哉。
倉猝之際,不知東西,折而左,又折而右,約行七八裡,至天長界王姓莊,其實官道不過三四裡耳。
王姓莊無他族,主人名士泰家出走,惟翁媪在。
起财兄弟先至止欲宿,時流民多擾,王姓拒之。
予扶老少踵至,王媪迎,詫曰:“此豈可露宿者耶?”延入,慰勞交至,且曰:“有屋可居,有米可炊,有柴叮爨,勿憂也。
”予感不暇謝,自愧無因得此,然他無所往,計亦良得,止宿其家。
并述起财能共患難非擾人者,因亦留起财住。
少定,李松喬師即館其旁高莊,親來問視。
閱五十餘日,賊退,仍回起财家。
别時王氏翁媪泣下,童稚牽衣,黃犬二遠送三裡許,麾谕之乃回。
嗚呼!安樂之侶,患難弗親,一飯猶難,何況東道,乃竟得之素不識面之人,宜何如報稱。
厥後天、六失守,地當賊沖,風聞王姓業已淪沒,何天不佑善人耶?抑予所撫心内愧者也。
是役也,得陳氏兄弟娣姒之力居多,鄉民黠者,乘人之危,主佃不免。
起财既免予以難,而于予家一絲一粟,概弗染指,迨予遠徙,猶全什物于劫奪之餘以歸予,是可風也。
起财素貧,亂後日裕,目瞽複明,又不可謂非天之報施善人為不爽也。
予既歸,家君亦至自苗頭鎮,阖室欣然。
惟憂大旱,米珠薪桂,雜食菽麥。
時館人已遠徙東台矣。
家君向課童子數人,日與為伍,間之銅山訪吳問山、家湛華,之城訪劉玉生、王仲真,之周莊訪何述庭,同坐愁城,欷歔欲絕。
賊之破揚州大營而歸也,即戕吉忠烈于高資,鎮江大營潰。
未幾,江甯城賊與援賊夾攻向營,向營亦潰,退守丹陽。
向俄卒,賴張忠武屢捷,賊亦内變,楊秀清、韋昌輝、石達開疊相屠。
而張忠武仍進取江甯。
九月,予欲之東台訪惕丈,步之揚州,過仙女廟,泰州船小人多,風雨間作,青蚨六百,直達前津。
既晤惕丈,與訂來歲館約,附舟回儀卒歲。
丁巳正月,大病幾殆。
二月之東台進館,兇歲之餘,餓莩載道,安土且爾,家鄉可知。
三月,妹于歸張氏。
六月歲試,學使為李小湖廷尉,首拔食饩,考畢仍赴館。
十一月瓜鎮收複,人懷歸志,予遂回儀奉親,惕丈與吳生揮淚别。
過召伯湖,車行九十裡抵寓。
車夫惠姓亦颍亳人也,獰猙可畏,予以意氣相感,遂吐腹心,有古俠士風,此與韓姓車夫有相類者,非予以誠動之,可相恃耶,行路之難如此。
戊午館張功喬丈家,課其二侄,張承沅兄弟來附讀。
館距寓三裡,便于定省。
時亳撚大熾,尤著者張樂行、龔得樹、李昭壽,均附粵匪,粵匪亦大熾。
江北主兵者曰德興阿,已由瓜州移師江浦。
八月,賊大至,德營敗走,賊連陷江浦、浦口,圍六合,六合震于大營之潰,團勇亦敗。
溫壯勇城守嚴密,賊酋四眼狗計曰:“六合難下,不如先取天長、儀揚,斷其羽翼乃可下。
”因鼓行,數十萬人,百道俱進,塵埃漲天,凡天、六、儀、揚之山巅水涯,茂林幽谷,無不畢至,而于邊六合之地尤酷。
邑人方幸六合之未破也,以為可不走,又狃于前此走西北鄉獲全也,以為可循故轍走。
予思賊從瓜州來,倚江為固,掠野勢不遠,不過至捺山而止。
今自六合來,入山既深,賊徒又衆,且無所畏,惟東走公道橋,急則過湖遁下河,或萬一免。
告功喬丈,大然之,遂資以脩羊,而張先往公道橋。
二十六日,難民呼号,賊已犯境。
将遠徙,老弱不可無車,家君急命予之公道橋,與功喬丈謀。
道宣家灣,大車諄諄然,狂喜尾之,則張承沅自公道橋迎其眷屬者也。
因與偕行,護車之仆曰張丙,有幹材,予善視之,因大感激,即為雇車,廉甚,且顧車夫王乙曰:“若家有屋
行三裡與妻妹遇,又行五裡宿費姓莊。
二十六日賊氛益逼,與陳起财謀再徙,雇車二輛辇母姑。
車夫颍亳人,計無複之,姑與為緣。
一韓姓願而婉,其一人險而狠,強索錢至倍,韓姓為之解紛,陰感之不能忘,人以地限,特虛語耳。
行十五裡,止窦姓莊,主人賢甚,莊鄰謝家集,潰走之李鎮在焉。
兵散各莊,日殺行人威衆。
予與兵分屋而居,必恒惴惴,以好語慰勞,乃頗相安。
未幾,賊又将至,兵走民嘩,予又與起财謀,因窦氏以徙,行五裡宿霍姓莊。
次日賊即至謝家集,旌旗蔽捺山而下,居人大恐,又與起财謀北徙。
起财兄弟荷擔先行,起财母若妻挈家母及妻妹行,予扶餘氏姑行略後數十武。
途中人畜如蟻,姑尤困憊,屢欲颠仆,沒賊大至,不死鋒刃,必死踐踏,危哉。
倉猝之際,不知東西,折而左,又折而右,約行七八裡,至天長界王姓莊,其實官道不過三四裡耳。
王姓莊無他族,主人名士泰家出走,惟翁媪在。
起财兄弟先至止欲宿,時流民多擾,王姓拒之。
予扶老少踵至,王媪迎,詫曰:“此豈可露宿者耶?”延入,慰勞交至,且曰:“有屋可居,有米可炊,有柴叮爨,勿憂也。
”予感不暇謝,自愧無因得此,然他無所往,計亦良得,止宿其家。
并述起财能共患難非擾人者,因亦留起财住。
少定,李松喬師即館其旁高莊,親來問視。
閱五十餘日,賊退,仍回起财家。
别時王氏翁媪泣下,童稚牽衣,黃犬二遠送三裡許,麾谕之乃回。
嗚呼!安樂之侶,患難弗親,一飯猶難,何況東道,乃竟得之素不識面之人,宜何如報稱。
厥後天、六失守,地當賊沖,風聞王姓業已淪沒,何天不佑善人耶?抑予所撫心内愧者也。
是役也,得陳氏兄弟娣姒之力居多,鄉民黠者,乘人之危,主佃不免。
起财既免予以難,而于予家一絲一粟,概弗染指,迨予遠徙,猶全什物于劫奪之餘以歸予,是可風也。
起财素貧,亂後日裕,目瞽複明,又不可謂非天之報施善人為不爽也。
予既歸,家君亦至自苗頭鎮,阖室欣然。
惟憂大旱,米珠薪桂,雜食菽麥。
時館人已遠徙東台矣。
家君向課童子數人,日與為伍,間之銅山訪吳問山、家湛華,之城訪劉玉生、王仲真,之周莊訪何述庭,同坐愁城,欷歔欲絕。
賊之破揚州大營而歸也,即戕吉忠烈于高資,鎮江大營潰。
未幾,江甯城賊與援賊夾攻向營,向營亦潰,退守丹陽。
向俄卒,賴張忠武屢捷,賊亦内變,楊秀清、韋昌輝、石達開疊相屠。
而張忠武仍進取江甯。
九月,予欲之東台訪惕丈,步之揚州,過仙女廟,泰州船小人多,風雨間作,青蚨六百,直達前津。
既晤惕丈,與訂來歲館約,附舟回儀卒歲。
丁巳正月,大病幾殆。
二月之東台進館,兇歲之餘,餓莩載道,安土且爾,家鄉可知。
三月,妹于歸張氏。
六月歲試,學使為李小湖廷尉,首拔食饩,考畢仍赴館。
十一月瓜鎮收複,人懷歸志,予遂回儀奉親,惕丈與吳生揮淚别。
過召伯湖,車行九十裡抵寓。
車夫惠姓亦颍亳人也,獰猙可畏,予以意氣相感,遂吐腹心,有古俠士風,此與韓姓車夫有相類者,非予以誠動之,可相恃耶,行路之難如此。
戊午館張功喬丈家,課其二侄,張承沅兄弟來附讀。
館距寓三裡,便于定省。
時亳撚大熾,尤著者張樂行、龔得樹、李昭壽,均附粵匪,粵匪亦大熾。
江北主兵者曰德興阿,已由瓜州移師江浦。
八月,賊大至,德營敗走,賊連陷江浦、浦口,圍六合,六合震于大營之潰,團勇亦敗。
溫壯勇城守嚴密,賊酋四眼狗計曰:“六合難下,不如先取天長、儀揚,斷其羽翼乃可下。
”因鼓行,數十萬人,百道俱進,塵埃漲天,凡天、六、儀、揚之山巅水涯,茂林幽谷,無不畢至,而于邊六合之地尤酷。
邑人方幸六合之未破也,以為可不走,又狃于前此走西北鄉獲全也,以為可循故轍走。
予思賊從瓜州來,倚江為固,掠野勢不遠,不過至捺山而止。
今自六合來,入山既深,賊徒又衆,且無所畏,惟東走公道橋,急則過湖遁下河,或萬一免。
告功喬丈,大然之,遂資以脩羊,而張先往公道橋。
二十六日,難民呼号,賊已犯境。
将遠徙,老弱不可無車,家君急命予之公道橋,與功喬丈謀。
道宣家灣,大車諄諄然,狂喜尾之,則張承沅自公道橋迎其眷屬者也。
因與偕行,護車之仆曰張丙,有幹材,予善視之,因大感激,即為雇車,廉甚,且顧車夫王乙曰:“若家有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