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寇紀略

關燈
,二月間賊盛兵單,馮景尼督兵過境,都令恐挑釁,賂使速行,馮故遲遲行,有“城南過賊,城北過兵”之謠。

    至是賊舟揚帆江中,登岸者始少。

    天溽暑,屋湫隘,人多病。

    六月初旬移家回城。

     七月二十六日行合卺禮,聞警,次日警甚,又次日警愈甚,又次日下鄉進館,吳生國彥以避地勸。

    八月初三日回城,初四日仍移眷張莊,而予回館,蓋新婚不四夕雲。

    九月天寒,野曠多風,家人又回城,予作客亦稍慣矣。

    毛三元之屢捷也,瓜揚中絕,賊謀以木筏運糧,又扼于我海鳅船,遂謀道儀征,與瓜州之賊夾攻毛營之駐三汊河者。

    十月下旬,長春卒,新将哲某至,令頗肅。

     十一月初三日,賊由邑西登岸,哲都統親督兵迎剿,殺賊甚夥,寡衆不敵,且騎兵陷淖,哲戰死,賊遂犯城。

    縣令都啟森、遊擊明福、守備姬祥林,惟姬殺一賊,官遁城陷。

    馬步兩營相持三日乃潰,張參将自缢。

    時軍無宿糧,士卒市食,賊至民散,無所得食故敗也。

    夫哲之力戰,張之自戕,邑之父老曾不能悉其名字,身膏原野與草木同腐,豈不痛哉。

    賊初犯城,予卧館中未起,聞槍炮聲,以為操也。

    俄有奔而告者,曰:“城破矣。

    ”予大恸無淚,木不知人,急出偵探,至十二裡岔,突見家君大喜,詢知家口未出又大悲。

    申刻又有奔而告者,曰:“賊退矣。

    ”且疑且幸。

    戌刻募二健步回城,雲低天黑,四無人行。

    距城裡許,聞營中柝聲。

    至城門洞開無人,集屍縱橫,犬聲如豹。

    至裡門,默計曰:“扣扉不應,殆矣。

    ”門甫扣,應焉,相見大喜。

    詢知賊以營在,未掠人家。

    予度來日必再至,急謀出走。

    時妹卧病,姑年老,均不良于行,姑欲止,予謂:“止則均止,不然行也。

    ”乃以二健步舁妹,而予扶姑行,姊與妻扶家母行。

    姑踉跄至北門欲仆,賴趙姓代募二人舁以行,至離城五裡之孟家營,天方曉,而賊果又入城矣。

     初四日暫移眷于劉廣營厲寓,賊仍至申刻退。

    初五日募夫八名入城取什物,傍晚俟賊歸壘,乃入,家仍無恙,梯以人,惟急需者是求,不計值也。

    夜行無燭,疊遇潰勇幾殆,四鼓抵鄉。

    初六日營潰,賊遂踞城矣。

    予是日移居陳起财家。

    是役也,賴厲氏、吳氏以濟。

    賊之犯邑也,告急揚州大營,不救。

    賊旋進犯三汊河,與瓜州之賊相呼應。

    大營幸毛三元敗,揚州之賊可走,故不救。

    三元川人,老将得士民心,士力戰,民送糧,八戰皆捷。

    其用兵持重不浪戰,槍炮度可中賊乃發,穩擊死守。

    賊既無如之何,乃犯施家橋營壘,合城賊遁之瓜州,儀征之賊亦退。

    賊既退,亂民冒賊者焚掠尤甚,予家毀。

    凡數百年祖宗贻留之物,及一花、一木、一書、一畫平時所愛玩者,靡不灰燼。

    惟大門竈未動,予有句雲:“賊已去時民盡盜,城方複後我無家”,傷已。

     甲寅村居益慣,館距家半裡,雖不家食,而定省甚便,心迹安穩。

    暇則與厲小石步麥隴秧畦賦詩自适,村居八載,惟此為優。

    時賊已分竄山東、直隸、湖北等省,鄉先達湖督吳文節公、臨清守張寄琴先生殉難,死有重于泰山,鄉裡韪之。

    間與惕丈論古,一方僭逆,四海每聞風而起,内地變亂,外夷每乘間而發,今幸不然。

    豈知回、撚、西夷交哄于後哉。

    又謂平賊之人不知誰屬。

    豈知曾爵相已于是歲起義湘南,将星彪炳,平賊者早與作賊者并世而生哉。

    十一月館人移居沈莊,距予寓十餘裡,定省蓋稍疏雲。

     乙卯正月進館,母與姊俱染危(疒登),聞信奔回,姊已先沒,母醫治獲痊。

    然傭書為口食計,不能親視湯藥,數日一歸,歸無半日留,私心悼恨。

    九月予又大病,小愈即進館,友朋寥落,惟何述庭、厲雲舫去館裡許,時複相見,稍慰羁愁而已。

     丙辰賊勢又熾,時江南北駐三大帥:提督向忠武公榮圍江甯,蘇撫忠烈公吉爾杭阿圍鎮江,将軍托明阿圍瓜州。

    賊欲解鎮江之圍,吉與張忠武扼之高資。

    繼乃犯六合,張來援,不克逞。

    又犯瓜州長圍,大營潰,時三月初旬也。

    犯揚州,知府世焜死之。

     二十四日犯儀征,防守之營亦潰,賊掠于野。

    癸醜之歲城陷,賊不掠野,老弱無所戕,婦女無所犯,邑人狃之,至是鹹被巨創,惟西北鄉以邊六合免。

    二十五日平明,家君由家至館,以予屬館人,謂家必碎。

    予急欲一歸,歸途無南行者。

    初行心急氣促,如不能勝,至三四裡後,不知足何以前行也。

    行十裡抵寓,妻妹已于前夕偕居停主人陳氏婦女遁,母姑憚行,欲以死守,敦迫再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