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回 海獸葡萄鏡

關燈
面的紋飾。

    這銅鏡的背面布滿了許多精美的雕花,整個背面被一道凸起的圓環分成了内外兩個區域,圓環的内部刻着四隻馬頭魚尾的怪物,這四隻怪物相互追逐嬉戲,在它們之間,刻着一些蔓枝葡萄,葡萄的藤蔓越過中間的圓環凸起,延伸到外部的區域,并在圓環凸起的外部盤旋纏繞,其間刻着一些禽鳥蜂蝶。

     這些雕飾非常精美,線條流暢細膩,鹞子等人的手電筒照到上邊,偶爾還會在某個角度反射出銀白色的光芒,看上去像是一件稀世的珍寶。

     然而,這面古鏡,在場的人卻大多數都認得它的名稱。

    這種銅鏡,被稱作“海獸葡萄鏡”,又有稱“海馬葡萄鏡”或是“瑞獸葡萄鏡”,在古董圈子裡,此等古鏡可以說是非常出名的。

    因為此鏡的背面刻有馬頭魚尾的海獸,以及連枝帶葉的葡萄,所以才得了這樣的名稱。

    據傳,古鏡上所刻的海獸,乃是一種海馬,但後來又有人稱,此物是海裡的龍,除此之外,有一部分人則認為此物是人為杜撰出來的,現實中并不存在這樣的動物。

    總之,“海獸葡萄鏡”背面所刻的似馬似魚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動物,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做個确切的定論。

     郭明笑曾在錢掌櫃的收藏品中見過一回這樣的銅鏡,他記憶力頗好,此刻瞧見了眼前這面古鏡的花紋,立刻就知道了此鏡的價值。

    他混迹倒鬥界也有一些時日了,見那銅鏡銀光閃閃,已經猜到這古鏡定是因為長埋于地下,已經生了不少的水銀沁,在古董的各種沁中,水銀沁是一種比較極品的成色。

    他之前在錢掌櫃的收藏架子上見到的那面“海獸葡萄鏡”,聽錢掌櫃說是宋後的仿制品,那面古鏡黃中紅,品相雖說不俗,但仍是有些次等。

    此刻親眼見到這面生着水銀沁的銅鏡,這才知道了真品與次品的真正差距。

     之前郭明笑就聽錢掌櫃介紹過這“海獸葡萄鏡”。

    此鏡最早出自唐朝,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銅鏡。

    其背面的圖紋簡潔流暢且又精美,給人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,上面所刻之物不僅細緻美觀,而且溫文典雅,深受人們喜愛。

    大約到了宋代的時候,這種古鏡的真品就絕迹了,宋後的“海獸葡萄鏡”,大多是唐鏡的仿制品。

    除了宋代之外,明代清代亦有仿制,隻是,這些仿制品無論在金屬成分上,還是在圖紋雕飾上,都達不到唐代的真品那般完美。

    從品相上看,所有古鏡中,隻有唐鏡生有閃亮銀白色水銀沁,宋代的古鏡多是黃中紅,明代的次一等,呈黃中白,清代的品相最次,表面沒有什麼沁,多是十分單調的黃銅色。

     這面古鏡看上去銀光閃閃,竟是唐朝的真品,七人中,就隻有大猿一人看不出此鏡的品相,其餘的六個人,看得眼睛都直了。

    郭明笑更是大瞪着眼睛,差點沒被這銀光給晃暈過去。

    他暗自打算着,此次可不能落下這等寶貝了,唐代“海獸葡萄鏡”可不是開玩笑的,若是拿出去找個大買家,賣個幾百萬完全不成問題。

     想到這,郭明笑已是财心打起,食指大動,正想着快些動手将古鏡取下來。

    誰知這個時候,不知誰喊了一聲:“且慢!”,一時間将衆人的注意力全吸引了過去。

     原來是錢掌櫃現不對,出聲招呼衆人先别碰那古鏡。

    那郭明笑在此墓中三番兩次想要取寶,都被錢掌櫃喝止,他有些不太高興,皺起了眉頭看向錢掌櫃,想瞧瞧他這回又因什麼而一驚一乍。

     卻見這錢掌櫃瞠目結舌,對衆人道:“這墓……這墓他娘的應該是漢代的啊!” 他話音一落,衆人頓時如夢初醒。

    先前隻道那寶鏡品相非凡,竟一時間忘了此墓是一座漢墓,如今經錢掌櫃點醒,大夥一下子就愣了。

     對呀,這是漢墓啊,怎麼會有唐代的“海獸葡萄鏡”? 先不說漢代有無刻着海獸葡萄的鏡子,就是這圖紋上的工藝,也遠和唐代不同。

    漢代的雕飾較為平闆,風格上偏向于剛直,而唐代的雕飾就相對比較柔美多了,不僅不似漢代的紋飾那麼繁雜,而且局部細節上更為精緻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一點,漢代的雕飾都非常抽象,其上所刻飛禽走獸,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符号,而唐代的工藝則多是寫實的手法。

     這面銅鏡,無論怎麼看,都應是出自唐代的“海獸葡萄鏡”,斷斷不會是漢代的古鏡。

    這就讓衆人疑惑不解了,既然此物是唐代的東西,又怎會出現在這座漢墓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