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九十五
關燈
小
中
大
執政來,常說與:凡差除,須是公正,外人自無言語。
』又曰:『卿等公正,不畏權勢,但安心言事,此中必主更張。
有事但來言。
』 己卯,朝議大夫孔宗翰為鴻胪卿,度支郎中劉奉世為左司郎中,左司郎中兼著作郎林希為起居舍人、修實錄檢讨官。
四月己醜,中書侍郎韓缜知颍昌府。
命入内押班梁從吉赍诏賜守太師緻仕文彥博曰:『卿薦更二府,弼亮三朝,名聞四裔,功在天下。
注想元老,渴見儀形。
宜疾其驅,副我虛佇。
诏書到日,卿可肩輿赴阙,并男贻慶居中随侍,令河南府津置行李。
』先是,司馬光除左仆射,固辭以疾,乞召用彥博為侍中、行左仆射事,而己佐之。
不聽。
及将罷韓缜,太皇太後以禦劄付光曰:『前者所奏文彥博為相,今韓缜乞罷,欲如卿前奏,除彥博太師兼侍中、行右仆射事,與卿協力贊治。
』光奏:『彥博勳德爵齒,遠在臣前。
今恩制已除臣左仆射,若以彥博行尚書左仆射,臣守右仆射,則事體俱正。
仍乞差近上内臣一員,往京西宣彥博赴阙。
』翌日,太皇太後又批付光曰:『卿憂國遠慮,不為身謀,其亦可知。
今若一旦使彥博居卿之上,于予所以待卿之意深未允當。
卿更思之。
』光又奏曰:『竊惟彥博光輔四朝,勳德著明,官為太師,年八十一。
臣為京官時,彥博已為宰相,比彥博乃是後進。
臣昨日所奏,蓋為國體,非臣飾小廉、竊虛名,惟陛下幸聽。
』太皇太後卒不聽。
及韓缜罷,即遣中使召彥博,蓋用光奏也。
癸巳,诏:『已降指揮:守太師緻仕文彥博赴阙,獨班起居。
減拜,令閤門取旨,興國寺戒壇院安下班迎。
朝見日,就興國寺戒壇院賜禦筵,宰臣執政官赴,肩輿至下馬處,子弟一人扶掖。
出入儀制,依見任宰相。
』乙未,朝奉郎、左司員外郎高遵惠為直龍圖閣,大理少卿、吏部郎中梁焘為太常少卿,吏部郎中顧臨為秘書少監,太仆少卿韓宗道為右司郎中,司勳郎中趙君錫為左司郎中。
甲辰,诏:『守太師文彥博到阙朝見,亦令四拜起居。
所有謝衣物等禮,并特免拜。
』乙巳,诏宰臣司馬光特賜告治疾,給俸如故。
右正言王觌奏:『伏睹召文彥博,外議皆謂虛右相之位,将以中書長官處之。
臣竊不以為然。
若更煩以機務,則不惟禮意之薄而已,緻政事微壅,裁決小差,而同列者順從,則将誤朝廷;紛辨則有傷國體;言責者緘默,則廢大臣盡忠之義;彈劾則違陛下貴老之心。
伏望采前世故事,使文彥博以太師任職,數日赴講筵,訪以經術;朔望一對便殿,問以大政。
』守太師文彥博乞免班迎,從之。
辛亥,河東節度使雲:守太師、開府儀同三司緻仕、潞國公文彥博入對,命其子承議郎、權發遣提舉三門白波辇運贻慶扶掖上殿,賜贻慶金紫章服。
乙卯。
先是,太皇太後遣中使陳衍赍禦劄就賜司馬光、範純仁,奏乞以文彥博為師臣,備顧問,可以尊朝廷、服四裔。
朱光庭劄子乞尊禮為帝師,勿勞以宰相執事。
所有朱光庭劄子三道,付卿看詳,可親書條具聞奏者。
光言:『臣蒙恩擢為首相,自知智力淺薄,曆事未多,故乞陛下以文彥博為侍中,行左仆射,而臣佐之,庶無罪悔。
今範純仁、朱光庭以為彥博元老師臣,不可煩以吏事。
此在陛下裁度。
若止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,令五日或六日一入朝,因至門下中書都堂,與諸執政商量事,令執政就宅咨謀,其餘常程文書,隻委仆射以下簽書發遣,如此,亦足以尊大臣、優老臣矣。
』 五月丁巳,金紫光祿大夫、門下侍郎呂公著依前官,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。
自蔡确、章惇罷,司馬光已卧疾。
及韓缜去位,公著常攝宰相事。
先是,執政官每三五日一聚都堂,堂吏日抱文書,曆諸廳白之,故為長者,得以專決,同列難盡争也。
光嘗懇确欲數會議,庶各盡所見,而确終不許。
公著既秉政,乃日詣都堂,遂為故事。
河東節度使、守太師、開府儀同三司緻仕、潞國公文彥博特授太師、平章軍國重事。
又诏賜文彥博曰:『朕紹承皇緒,臨禦寶圖,涉道未明,罔知攸濟。
乃眷元老,弼亮三朝。
功被生民,名重當世。
天賜眉壽,既艾而昌。
宜遷師臣,輔我大政。
已降制授太師、平章軍國重事。
可一月兩赴經筵,六日一入朝,因至都堂,與執政商量事。
如遇有軍國機要事,即不限時日,并令入預參政。
其餘公事,隻委仆射以下簽書發遣。
俸賜依宰臣例。
』 戊午,資政殿大學士、正議大夫兼侍講韓維守門下侍郎。
正字李德刍、司馬康、孔武仲并為校書郎。
诏:『尚書左仆射司馬光所患已安,惟是足瘡,有妨拜跪,不候參假,特放正謝,仍權免赴前後殿起居,許乘轎子,三日一至都堂聚議,或門下尚書省治事。
』光言:『竊念臣髒腑雖安,飲食如故,但兩足無力,瘡口未合,步履艱難,拜起不得,以此未果朝參,至于數日一至政事堂,乃唐世以來,宿德元老、高年有疾,朝廷尊禮,特降此命,豈伊微臣,所敢拟倫?臣于病中除左仆射,雖累具劄子辭免,未蒙開允,仍許就賜以告身,臣亦
』又曰:『卿等公正,不畏權勢,但安心言事,此中必主更張。
有事但來言。
』 己卯,朝議大夫孔宗翰為鴻胪卿,度支郎中劉奉世為左司郎中,左司郎中兼著作郎林希為起居舍人、修實錄檢讨官。
四月己醜,中書侍郎韓缜知颍昌府。
命入内押班梁從吉赍诏賜守太師緻仕文彥博曰:『卿薦更二府,弼亮三朝,名聞四裔,功在天下。
注想元老,渴見儀形。
宜疾其驅,副我虛佇。
诏書到日,卿可肩輿赴阙,并男贻慶居中随侍,令河南府津置行李。
』先是,司馬光除左仆射,固辭以疾,乞召用彥博為侍中、行左仆射事,而己佐之。
不聽。
及将罷韓缜,太皇太後以禦劄付光曰:『前者所奏文彥博為相,今韓缜乞罷,欲如卿前奏,除彥博太師兼侍中、行右仆射事,與卿協力贊治。
』光奏:『彥博勳德爵齒,遠在臣前。
今恩制已除臣左仆射,若以彥博行尚書左仆射,臣守右仆射,則事體俱正。
仍乞差近上内臣一員,往京西宣彥博赴阙。
』翌日,太皇太後又批付光曰:『卿憂國遠慮,不為身謀,其亦可知。
今若一旦使彥博居卿之上,于予所以待卿之意深未允當。
卿更思之。
』光又奏曰:『竊惟彥博光輔四朝,勳德著明,官為太師,年八十一。
臣為京官時,彥博已為宰相,比彥博乃是後進。
臣昨日所奏,蓋為國體,非臣飾小廉、竊虛名,惟陛下幸聽。
』太皇太後卒不聽。
及韓缜罷,即遣中使召彥博,蓋用光奏也。
癸巳,诏:『已降指揮:守太師緻仕文彥博赴阙,獨班起居。
減拜,令閤門取旨,興國寺戒壇院安下班迎。
朝見日,就興國寺戒壇院賜禦筵,宰臣執政官赴,肩輿至下馬處,子弟一人扶掖。
出入儀制,依見任宰相。
』乙未,朝奉郎、左司員外郎高遵惠為直龍圖閣,大理少卿、吏部郎中梁焘為太常少卿,吏部郎中顧臨為秘書少監,太仆少卿韓宗道為右司郎中,司勳郎中趙君錫為左司郎中。
甲辰,诏:『守太師文彥博到阙朝見,亦令四拜起居。
所有謝衣物等禮,并特免拜。
』乙巳,诏宰臣司馬光特賜告治疾,給俸如故。
右正言王觌奏:『伏睹召文彥博,外議皆謂虛右相之位,将以中書長官處之。
臣竊不以為然。
若更煩以機務,則不惟禮意之薄而已,緻政事微壅,裁決小差,而同列者順從,則将誤朝廷;紛辨則有傷國體;言責者緘默,則廢大臣盡忠之義;彈劾則違陛下貴老之心。
伏望采前世故事,使文彥博以太師任職,數日赴講筵,訪以經術;朔望一對便殿,問以大政。
』守太師文彥博乞免班迎,從之。
辛亥,河東節度使雲:守太師、開府儀同三司緻仕、潞國公文彥博入對,命其子承議郎、權發遣提舉三門白波辇運贻慶扶掖上殿,賜贻慶金紫章服。
乙卯。
先是,太皇太後遣中使陳衍赍禦劄就賜司馬光、範純仁,奏乞以文彥博為師臣,備顧問,可以尊朝廷、服四裔。
朱光庭劄子乞尊禮為帝師,勿勞以宰相執事。
所有朱光庭劄子三道,付卿看詳,可親書條具聞奏者。
光言:『臣蒙恩擢為首相,自知智力淺薄,曆事未多,故乞陛下以文彥博為侍中,行左仆射,而臣佐之,庶無罪悔。
今範純仁、朱光庭以為彥博元老師臣,不可煩以吏事。
此在陛下裁度。
若止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,令五日或六日一入朝,因至門下中書都堂,與諸執政商量事,令執政就宅咨謀,其餘常程文書,隻委仆射以下簽書發遣,如此,亦足以尊大臣、優老臣矣。
』 五月丁巳,金紫光祿大夫、門下侍郎呂公著依前官,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。
自蔡确、章惇罷,司馬光已卧疾。
及韓缜去位,公著常攝宰相事。
先是,執政官每三五日一聚都堂,堂吏日抱文書,曆諸廳白之,故為長者,得以專決,同列難盡争也。
光嘗懇确欲數會議,庶各盡所見,而确終不許。
公著既秉政,乃日詣都堂,遂為故事。
河東節度使、守太師、開府儀同三司緻仕、潞國公文彥博特授太師、平章軍國重事。
又诏賜文彥博曰:『朕紹承皇緒,臨禦寶圖,涉道未明,罔知攸濟。
乃眷元老,弼亮三朝。
功被生民,名重當世。
天賜眉壽,既艾而昌。
宜遷師臣,輔我大政。
已降制授太師、平章軍國重事。
可一月兩赴經筵,六日一入朝,因至都堂,與執政商量事。
如遇有軍國機要事,即不限時日,并令入預參政。
其餘公事,隻委仆射以下簽書發遣。
俸賜依宰臣例。
』 戊午,資政殿大學士、正議大夫兼侍講韓維守門下侍郎。
正字李德刍、司馬康、孔武仲并為校書郎。
诏:『尚書左仆射司馬光所患已安,惟是足瘡,有妨拜跪,不候參假,特放正謝,仍權免赴前後殿起居,許乘轎子,三日一至都堂聚議,或門下尚書省治事。
』光言:『竊念臣髒腑雖安,飲食如故,但兩足無力,瘡口未合,步履艱難,拜起不得,以此未果朝參,至于數日一至政事堂,乃唐世以來,宿德元老、高年有疾,朝廷尊禮,特降此命,豈伊微臣,所敢拟倫?臣于病中除左仆射,雖累具劄子辭免,未蒙開允,仍許就賜以告身,臣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