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面罩和通氣管

關燈
他們的朋友,一身棕色皮膚的奧莫自豪地看着他們的表演,高興地盯着吃驚的教授。

    奧莫本人并不感到吃驚,因為他清楚地記得,他的兩個同伴在上一次的探險活動中撈珍珠時學到了潛水的本事。

     布雷克博士從船舷扔下一條繩子,弟兄倆像海豚一般迅速地躍出水面,抓住繩子,攀上甲闆。

     他們躺在陽光下,喘着粗氣,面帶潛水後的疲勞,等着布雷克博士說句贊揚的話。

     但他們的指導教師并不贊成給予過多的贊揚。

     他說:“剛開始,還不錯。

    不過,如果先反彈一下你們會遊得更好一些。

    ” “反彈?”哈爾詢問道。

     “這樣。

    ” 布雷克越過船欄平穩地進入水中,慢慢遊到瀉湖大約60英尺深的一處。

     他身體不斷下沉直到僅能看到他的一束棕色頭發為止。

    隻見他的手臂和腿猛然一伸一蹬,說時遲,那時快,他的半截身子已露出水面,随後又下沉到8英尺或10英尺處,身體依然保持直立姿勢。

    然後,他頭朝下遊得那樣快,當他突然躍出水面,手裡拿着從湖底珊瑚床上摘下的柳珊瑚時,你簡直覺得他還不可能遊完了到湖底的一半距離。

     哈爾和羅傑意識到,有這樣一位既能言傳又能身教的潛水大師,他們真是交了好運。

     布雷克攀上甲闆,他呼吸正常,看上去十分平靜,就像隻潛水6英尺深而不是60英尺。

     他說:“好,現在上第二課,你們用過通氣管嗎?” 兄弟倆搖了搖頭。

    布雷克打開一個箱子,取出面罩、鴨腳闆和通氣管。

     “那你們就試試吧,”他說,“把它們戴好。

    ” 兄弟倆對面罩和鴨腳闆并不陌生,很容易地就穿戴妥當了。

     但對通氣管卻無可奈何!他們好奇地查看這一裝置。

    這是一個約2英尺長的塑料管,像一條一端向上彎曲一端向下彎曲的蛇,在一端有一個套口管。

     “把它放進嘴裡,橡皮凸緣要放在嘴唇後面,牙齒緊緊咬住這些小橡皮塊。

    這樣,頭在水裡也沒有關系,你仍然可以呼吸,隻要管子的另一端在水面上。

    ” 羅傑提出異議:“可是,如果大海波濤洶湧,海浪淹沒通氣管,那不是要吸水而不是吸氣了?” 布雷克說:“看到頂端小盒裡的乒乓球嗎?當浪打來時,球就被抛上去,通道被關閉,不會有水進入管子。

    當浪退去時,球就會落下來,可以再次呼吸了。

    實踐一下你就知道了,你甚至感覺不到這些中斷。

    ” “用一個通氣管可以在水下呆多長時間?” “如果你喜歡的話,整天都可以,就像平常呼吸一樣容易,唯一的區别是:你是用嘴而不是用鼻子呼吸,不需要特别的本事,很多打鼾的人每晚都是這樣。

    ” “為什麼把這種東西叫通氣管呢?”羅傑想知道原因。

     “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德國一種U型潛水艇上都有一個把空氣送進潛艇的管子。

    我們的單詞是同樣的,隻不過簡化了。

    ” 這位潛水大師穿戴好面罩和鴨腳闆,選了一個通氣管。

    “我教你們怎麼用。

    ”他把橡皮套口管咬在嘴唇後面,翻過船欄,平卧水面,臉朝下,幾乎完全浸入水中,隻有後腦勺露出水面。

    通氣管的頂端像一條海蛇的頭伸出海面。

     當細浪淹沒蛇頭時,管齒控制的球一下子升上去了,關閉了通道。

    布雷克懶洋洋地遊着,透過面罩窗欣賞着身下的珊瑚園。

    後來他又下潛,當通氣管上端侵入海裡時,水壓迫使球進入通氣管的頂端。

    而當潛水貝上升,通氣管露出水面進入空氣中時,球又離開,潛水員又可以吸氣了。

     有一刻鐘時間,布雷克就在水裡遊來遊去,但從未把臉露出水面。

     攀上甲闆,他說:“就像躺在床上一樣自由自在。

    試試吧,一次一人。

    ” “我先來。

    ”羅傑急切他說。

     他用嘴唇和牙齒咬緊通氣管套口,滑進海裡。

     他像布雷克那樣臉朝下浮着。

    但是,老習慣太頑固了,就像以往總是在水下一樣,他屏住氣,然後,他把頭伸出水面吸氣。

    但是當他剛剛張口呼吸時,通氣管就脫落了。

    他可以聽到布雷克的罵聲。

    他重新把套口管放進嘴裡,提醒自己,有通氣管确實可以在水下呼吸。

     他小心翼翼地把臉侵入海裡,一動不動。

    他企圖用鼻子呼吸,但由于蓋着眼睛的面罩也蓋着鼻子,他吸不到氣,反而使面罩把臉貼得更緊。

     對,他應該用嘴呼吸。

    他試了一下,空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