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開勝筵招飲一枝園 訪彼美重遊半山寺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趙鼎銳接了書信,走入書房将封口拆開,看了一遍,原來是李亦仙因一枝園早梅已開,約他十五日申刻小飲,并仰幕吉慶和,請他代約同往的話。
看畢擺在一旁,便進内室内換便服。
且說吉慶和回到房内,也換了一件衣服,有人掌上燈來,他就坐在燈下暗暗想到:不料王大那種樣的人會有那樣女兒,可惜是生長蓬門,終日受苦,将來就嫁個女婿,也不過村夫俗子,了此終身。
幸而遇著個性情和軟的,還算不幸中之大幸,若遇著個蠻牛,一言不合,非打即罵,他那種嬌憨身體如何能受?再不然嫁個農戶人家,春耕夏耘,灌園種菜,他雖不曾幹過這些事,到那時節拖也就要拖死了,隻才是佳人命薄呢。
一個人隻管胡思亂想,不期趙鼎銳走了進來,看他正自出神,嘴裡還唧哝著,不知說些什麼話,便悄悄的立在他背後聽了一會,隻是聽不清切,但聽得半句“可恨我吉壽人”,底下聽不出了。
此時趙鼎銳已料著他心事,多分是記念王大的女兒,便笑著說道:“先生敢是著魔,所恨何事,莫非恨那意中人麼?”吉慶和見背後有人說話,吓了一跳,便立起身,見是鼎銳,也便笑道:“今日遊興甚濃,可謂乘興而遊,興盡而返了。
”趙鼎銳道:“在小弟看來,遊興雖濃,未免撩人情緒耳。
”吉慶和笑而不答。
趙鼎銳又道:“十五日申刻,有一敝友奉約老兄一枝園小酌,幸勿見卻。
”吉慶和又狐疑了一會,然後趙鼎銳才笑說道:“老兄不必疑猜,待小弟直說了罷,這位敝友也是小弟同年,姓李字亦仙,榜名兆庚,因仰慕老兄大才,現值一枝園早梅已開,故囑小弟奉約一叙,并有簡劄在此。
”說著把李亦仙的信拿出來遞與吉慶和,吉慶和看罷,便道:“既承李兄錯愛,本不敢辭,奈既未識荊,又未造訪,怎好便擾盛筵?還請善為我辭,改日再當領教。
”趙鼎銳道:“若以未曾相見,小弟明日當陪老兄同往一訪,何必因此固辭,有拂來意!”吉慶和道:“若得如此,小弟再不敢辭了。
” 被此又說些閑話,用過晚膳,一宿無詞。
次日卻是十四,趙鼎銳就同吉慶和去拜李亦仙,彼此見面,無非說些仰慕的話,這也不必細述。
到了十五午後,他兩人就換了兩件衣服,帶著小芸,往一枝園去。
走到桃葉渡口,小芸就雇了一隻小闆船,二人乘船而去。
原來這一枝園在秦淮河對過,若由利涉橋去,就要繞些路了,故此在河這邊人要往一枝園,皆是雇船就近。
一刻工夫船已靠岸。
本來這個園子有所河廳,臨河砌著石頭碼頭,以便遊人上下。
對面一帶河房皆是教坊。
夏秋之間凡那公子王孫,多半假此宴客,因為這園内房廊寬敞,陳設精工,即招妓侑酒,亦頗順便。
吉慶和走出船頭,望上一看,隻見一排玻璃窗隔内,拉著水墨梅花白绫窗擋,外面一帶朱紅漆亞字欄幹上,橫著一塊小小沈香木深刻的橫匾,填著雲藍色“停艇聽笛”四字,吉慶和看罷便道:“好一所河廳!”說著下船來,同趙鼎銳上得碼頭走了十幾層坡台,複向東轉了個灣,便是這園子後門。
進了後門,是窄窄的一條曲徑,兩旁皆種著修竹,穿過曲徑,又是一道圍牆,從圍牆西首夾道繞至前面,中間開了個月亮門,上寫著“梅花深處”。
剛到門首,有個園丁走上前來說道:“李老爺在鏡水軒呢!”說著便在前領道。
進了月亮門,吉慶和四面一望,隻見奇峰疊岫,皆是玲珑石堆就的假山,山上種著百十株老梅,疏疏落落開了幾枝花。
轉入假山,迎面一座六角亭,亭之周圍皆裝著碧油闌幹。
打從左側過去,是小小的一個魚池,池上一
看畢擺在一旁,便進内室内換便服。
且說吉慶和回到房内,也換了一件衣服,有人掌上燈來,他就坐在燈下暗暗想到:不料王大那種樣的人會有那樣女兒,可惜是生長蓬門,終日受苦,将來就嫁個女婿,也不過村夫俗子,了此終身。
幸而遇著個性情和軟的,還算不幸中之大幸,若遇著個蠻牛,一言不合,非打即罵,他那種嬌憨身體如何能受?再不然嫁個農戶人家,春耕夏耘,灌園種菜,他雖不曾幹過這些事,到那時節拖也就要拖死了,隻才是佳人命薄呢。
一個人隻管胡思亂想,不期趙鼎銳走了進來,看他正自出神,嘴裡還唧哝著,不知說些什麼話,便悄悄的立在他背後聽了一會,隻是聽不清切,但聽得半句“可恨我吉壽人”,底下聽不出了。
此時趙鼎銳已料著他心事,多分是記念王大的女兒,便笑著說道:“先生敢是著魔,所恨何事,莫非恨那意中人麼?”吉慶和見背後有人說話,吓了一跳,便立起身,見是鼎銳,也便笑道:“今日遊興甚濃,可謂乘興而遊,興盡而返了。
”趙鼎銳道:“在小弟看來,遊興雖濃,未免撩人情緒耳。
”吉慶和笑而不答。
趙鼎銳又道:“十五日申刻,有一敝友奉約老兄一枝園小酌,幸勿見卻。
”吉慶和又狐疑了一會,然後趙鼎銳才笑說道:“老兄不必疑猜,待小弟直說了罷,這位敝友也是小弟同年,姓李字亦仙,榜名兆庚,因仰慕老兄大才,現值一枝園早梅已開,故囑小弟奉約一叙,并有簡劄在此。
”說著把李亦仙的信拿出來遞與吉慶和,吉慶和看罷,便道:“既承李兄錯愛,本不敢辭,奈既未識荊,又未造訪,怎好便擾盛筵?還請善為我辭,改日再當領教。
”趙鼎銳道:“若以未曾相見,小弟明日當陪老兄同往一訪,何必因此固辭,有拂來意!”吉慶和道:“若得如此,小弟再不敢辭了。
” 被此又說些閑話,用過晚膳,一宿無詞。
次日卻是十四,趙鼎銳就同吉慶和去拜李亦仙,彼此見面,無非說些仰慕的話,這也不必細述。
到了十五午後,他兩人就換了兩件衣服,帶著小芸,往一枝園去。
走到桃葉渡口,小芸就雇了一隻小闆船,二人乘船而去。
原來這一枝園在秦淮河對過,若由利涉橋去,就要繞些路了,故此在河這邊人要往一枝園,皆是雇船就近。
一刻工夫船已靠岸。
本來這個園子有所河廳,臨河砌著石頭碼頭,以便遊人上下。
對面一帶河房皆是教坊。
夏秋之間凡那公子王孫,多半假此宴客,因為這園内房廊寬敞,陳設精工,即招妓侑酒,亦頗順便。
吉慶和走出船頭,望上一看,隻見一排玻璃窗隔内,拉著水墨梅花白绫窗擋,外面一帶朱紅漆亞字欄幹上,橫著一塊小小沈香木深刻的橫匾,填著雲藍色“停艇聽笛”四字,吉慶和看罷便道:“好一所河廳!”說著下船來,同趙鼎銳上得碼頭走了十幾層坡台,複向東轉了個灣,便是這園子後門。
進了後門,是窄窄的一條曲徑,兩旁皆種著修竹,穿過曲徑,又是一道圍牆,從圍牆西首夾道繞至前面,中間開了個月亮門,上寫著“梅花深處”。
剛到門首,有個園丁走上前來說道:“李老爺在鏡水軒呢!”說著便在前領道。
進了月亮門,吉慶和四面一望,隻見奇峰疊岫,皆是玲珑石堆就的假山,山上種著百十株老梅,疏疏落落開了幾枝花。
轉入假山,迎面一座六角亭,亭之周圍皆裝著碧油闌幹。
打從左側過去,是小小的一個魚池,池上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