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回 感恩情許婚方老丈 投書信多虧甯婆娘

關燈
道:“相公這話就說差了。

    此事原非相公本心,卻是出于方先生之意。

    再者他因家下無人,男女不便,有瓜李之嫌,是以托老身多多緻意。

    相公既說受他莫大之恩,何妨應允了此事,再商量着救方先生呢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一想:“難得方老先生這番好心,而且又名分攸關,倒是應了的是。

    ”甯婆見三公子沉吟,知他有些允意,又道:“相公不必遊疑。

    這玉芝小姐諒相公也未見過,真是生得端莊美貌,賽畫似的,而且賢德過人,又兼詩詞歌賦,無不通曉,皆是跟他父親學的,至于女工針黹,更是精巧非常。

    相公若是允了,真是天配良緣咧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道:“多承媽媽勞心,小生應下就是了。

    ”甯婆道:“相公既然應允,大小有點聘定,老身明日也好回複先生去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道:“聘禮盡有,隻是遇難奔逃,不曾帶在身邊。

    這便怎麼處?”甯婆婆道:“相公不必為難。

    隻要相公拿定主意,不可食言就是了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道:“丈夫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。

    何況受方夫子莫大之恩呢。

    ”甯婆道:“相公實在說的不錯。

    俗語說的好:‘知恩不報恩,枉為世上人。

    ’再者女婿有半子之情,想個什麼法子救救方先生才好呢?”三公子說:“若要救方夫子,極其容易。

    隻是小生病體甫愈,不能到縣。

    若要寄一封書信,又怕無人敢遞去。

    事在兩難。

    ”甯媽媽說:“相公若肯寄信,待老身與你送去如何?就是怕你的信不中用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說:“媽媽隻管放心。

    你要敢送這書信,到了縣内,叫他開中門,要見縣官,面為投遞。

    他若不開中門,縣管不見,千萬不可将此書信落于别人之手。

    媽媽你可敢去麼?”甯媽媽說:“這有什麼呢?隻要相公的書信靈應,我可怕怎的?待我取筆硯來,相公就寫起來。

    ”說着話,便向那邊桌上拿了筆硯,又在那書夾裡取了個封套箋紙,遞與三公子。

    三公子拈筆在手,隻覺得手顫,再也寫不下去。

    甯媽媽說:“相公家日喝冷酒嗎?”三公子說:“媽媽有所不知。

    我病了二天,水米不曾進,心内空虛,如何提得起筆來?必須要進些飲食方可寫;不然我實實寫不來的。

    ”甯婆道:“既如此,我做一碗湯來,喝了再寫如何?”公子道:“多謝媽媽。

    ” 甯婆離了書房,來至玉芝小姐屋内,将話一一說了。

    ”隻是公子手顫,不能寫字,須進些羹湯喝了好寫。

    ”玉芝聽了此話,暗道:“要開中門見官府,親手接信,必有來曆。

    ”忙與甯媽商議。

    又無葷腥,隻得做碗素面湯,滴上點香油兒。

    甯媽端至書房,向公子道:“湯來了。

    ”公子掙紮起來,已覺香味撲鼻,連忙喝了兩口說:“很好!”及至将湯喝完,兩鬓額角已見汗,登時神清氣爽,略略歇息,提筆一揮而就。

    甯媽媽見三公子寫信不加思索,迅速之極,滿心歡喜,說道:“相公寫完了,念與我聽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說:“是念不得的。

    恐被人竊聽了去,走漏風聲,那還了得。

    ” 甯媽媽是個精明老練之人,不戴頭巾的男子,惟恐書中有了舛錯,自己到了縣内是要吃眼前虧的。

    她便搭讪着,袖了書信,悄悄地拿到玉芝屋内,叫小姐看了。

    小姐一看,不由暗暗歡喜,深服爹爹眼力不差。

    便把不是榮相公,卻是包公子,他将名字颠倒瞞人耳目,以防被人陷害的話說了。

    ”如今他這書上寫着,奉相爺谕進京,不想行至松林,遭遇兇事,險些被害等情。

    媽媽隻管前去投遞,是不妨事的。

    這書上還要縣官的轎子接他呢。

    ” 婆子聽了,樂得兩手拍不到一塊,急急來至書房,先見了三公子請罪道:“婆子實在不知是貴公子,多有簡慢,望乞公子爺恕罪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說:“媽媽悄言,千萬不要聲張。

    ”甯婆道:“公于爺放心。

    這院子内一個外人沒有,再也沒人聽見?求公子将書信封妥,待婆子好去投遞。

    ”三公子這裡封信,甯媽媽便出去了。

    不多時,隻見她打扮得齊整,雖無绫羅緞匹,卻也幹淨樸素。

    三公子将書信遞與她。

    她仿佛奉聖旨的一般,打開衫子,揣在貼身胸前主腰子裡。

    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