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回 感恩情許婚方老丈 投書信多虧甯婆娘

關燈
第五十二回感恩情許婚方老丈投書信多虧甯婆娘 且說蔣平等來至平縣,縣官立刻審問武平安。

    武平安說他姐姐因私放了三公子後,竟自自缢身死。

    衆人聽了,已覺可惜。

    忽又聽說他外甥鄧九如也死了,更覺詫異。

    縣官問道:“鄧九如多大了?”武平安說:“今年才交七歲。

    ”縣官說:“他小小年紀,如何也死了呢?”武平安道:“隻因埋了他母親之後,他苦苦的和小人要他媽。

    小人一時性起,就将他踢了一頓腳,他就死在山窪子裡咧。

    ”趙虎聽至此,登時怒氣填胸,站将起來,就把武平安盡力踢了幾腳,踢得他滿地打滾。

    還是蔣、張二人勸住。

    又問了問劉豸、劉獬,也就招認因貧起見,就幫着武平安每夜行劫度日。

    俱供是實,一齊寄監。

    縣官又向蔣平等商議了一番,惟有趕急訪查三公子下落要緊。

     你道這三公子逃脫何方去了?他卻奔至一家,正是學究方善,乃是一個飽學的寒儒。

    家中并無多少房屋,隻是上房三間,卻是方先生同女兒玉芝小姐居住。

    外有廂房三間做書房。

    那包世榮投到他家,就在這屋内居住。

    隻因他年幼書生,自小嬌生慣養,哪裡受得這樣辛苦,又如此驚吓,一時之間就染起病來。

    多虧了方先生精心調理,方覺好些。

     一日,方善上街給公于打藥,在路上拾了一隻金镯,看了看,拿至銀鋪内去瞧成色;恰被宋升看見,訛詐窩家,扭至縣内,已成訟案。

    即有人送了信來。

    玉芝小姐一聽她爹爹遭了官司,哪裡還有主意咧,便哭哭啼啼。

    家中又無别人,幸喜有個老街坊,是個婆子,姓甯,為人正直爽快,愛說愛笑,人人皆稱她為甯媽媽。

    這媽媽聽見此事,有些不平,連忙來到方家。

    見玉芝已哭成淚人相似,甯媽媽好生不忍。

    玉芝一見如親人一般,就央求她到監中看視。

    那媽媽滿口應承,即到了平縣。

    誰知那些衙役快頭俱與他熟識,衆人一見,彼此頑頑笑笑,嗷嗷嘔嘔,便領她到監中看視。

    見了方先生,又向衆人說些浮情照應的話,并問官府審得如何。

    方先生說:“自從到時,剛要過堂,不想為什麼包相爺的侄兒一事,故此未審。

    此時縣官竟為此事為難,無暇及此。

    ”方善又問了問女兒玉芝,就從袖中取出一封字柬,遞與甯媽媽道:“我有一事相求。

    隻因我家外廂房中住着個榮相公,名喚世寶。

    我見他相貌非凡,品行出衆,而且又是讀書之人,堪與我女兒配偶。

    求媽媽玉成其事。

    ”甯婆道:“先生現遇此事,何必忙在此一時呢?:”方善道:“媽媽不知。

    我家中并無多餘的房屋,而且又無仆婦丫環,使怨女曠夫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疑。

    莫若把此事說定了,他與我有翁婿之誼,玉芝與他有夫妻之分,他也可以照料我家中,别人也就無的說了。

    我的主意已定,隻求媽媽将此封字柬與相公看了。

    倘若不允,就将我一番苦心向他說明,他再無不應之理。

    全仗媽媽玉成。

    ”甯媽媽道:“先生隻管放心。

    諒我這張口說了,此事必應。

    ”方善又囑托家中照料,甯婆一一應允,急忙回來。

    先見了玉芝,先告訴他先生在監無事,又悄悄告訴他許婚之意:“現有書信在此,說這榮相公人品學問俱是好的,也活該是千裡婚姻一線牽。

    ”那玉芝小組見有父命,也就不言語了。

     婆婆問道:“這榮相公在書房裡麼?”玉芝無奈答道:“現在書房。

    因染病才好,尚未痊愈。

    ”媽媽說:“待我看看去。

    ”來到廂房門口,故意高聲問道:“榮相公在屋裡麼?”隻聽裡面應道:“小生在此。

    不知外面何人?請進屋内來坐。

    ”媽媽來至屋内一看,見相公伏枕而卧,雖是病容,果然清秀,便道:“老身姓甯,乃是方先生的近鄰。

    因玉芝小姐求老身往監中探望他父親,方先生卻托我帶了一個字柬給相公看看。

    ”說罷,從袖中取出遞過。

    三公子拆開看畢,說道:“這如何使得。

    我受方恩公莫大之恩,尚未答報,如何趕他遇事,卻又定他的女兒?這事難以從命。

    況且又無父母之命,如何敢做。

    ”甯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