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援列傳第十四
關燈
小
中
大
馬援 子廖 子防 兄子嚴 族孫棱
馬援字文淵,扶風茂陵人也。
其先趙奢為趙将,号曰馬服君,子孫因為氏。
武帝時,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。
曾祖父通,以功封重合侯,坐兄何羅反,被誅,故援再世不顯。
援三兄況、餘、員,并有才能,王莽時皆為二千石。
援年十二而孤,少有大志,諸兄奇之。
嘗受《齊詩》,意不能守章句,乃辭況,欲就邊郡田牧。
況曰:「汝大才,當晚成。
良工不示人以樸,且從所好。
」會況卒,援行服期年,不離墓所;敬事寡嫂,不冠不入廬。
後為郡督郵,送囚至司命府,囚有重罪,援哀而縱之,遂亡命北地。
遇赦,因留牧畜,賓客多歸附者,遂役屬數百家。
轉遊隴漢間,常謂賓客曰:「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
」因處田牧,至有牛、馬、羊數千頭,谷數萬斛。
既而歎曰:「凡殖貨财産,貴其能施赈也,否則守錢虜耳。
」乃盡散以班昆弟故舊,身衣羊裘皮褲。
王莽末,四方兵起,莽從弟衛将軍林廣招雄俊,乃辟援及同縣原涉為掾,薦之于莽。
莽以涉為鎮戎大尹,援為新成大尹。
及莽敗,援兄員時為增山連率,與援俱去郡,複避地涼州。
世祖即位,員先詣洛陽,帝遣員複郡,卒于官。
援因留西州,嚣隗甚敬重之,以援為綏德将軍,與決籌策。
是時,公孫述稱帝于蜀,嚣使援往觀之。
援素與述同裡闬,相善,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,而述盛陳陛衛,以延援入,交拜禮畢,使出就館,更為援制都布單衣、交讓冠,會百官于宗廟中,立舊交之位。
述鸾旗旄騎,警跸就車,磬折而入,禮飨官屬甚盛,欲授援以封侯大将軍位。
賓客皆樂留,援曉之曰:「天下雄雌未定,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,與圖成敗,反修飾邊幅,如偶人形。
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!」因辭歸,謂嚣曰:「子陽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專意東方。
」 建武四年冬,嚣使援奉書洛陽。
援至,引見于宣德殿。
世祖笑謂援曰「卿遨遊二帝間,今見卿,使人大慚。
」援頓首辭謝,因曰:「當今之世,非獨君擇臣也,臣亦擇君矣。
臣與公孫述同縣,少相善。
臣前至蜀,述陛戟而後進臣。
臣今遠來,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,而簡易若是?」帝複笑曰:「卿非刺客,顧說客耳。
」援曰:「天下反覆,盜名字者不可勝數。
今見陛下,恢廓大度,同符高祖,乃知帝王自有真也。
」帝甚壯之。
援從南幸黎兵,轉至東海。
及還,以為待诏,使太中大夫來歙持節送援西歸隴右。
隗嚣與援共卧起,問以東方流言及京師得失。
援說嚣曰:「前到朝廷,上引見數十,每接宴語,自夕至旦,才明勇略,非人敵也。
且開心見誠,無所隐伏,闊達多大節,略與高帝同。
經學博覽,政事文辯,前世無比。
」嚣曰:「卿謂何如高帝?」援曰:「不如也。
高帝無可無不可;今上好吏事,動如節度,又不喜飲酒。
」嚣意不怿,曰:「如卿言,反複勝邪?」然雅信援,故遂遣長子恂入質。
援因将家屬随恂歸洛陽。
居數月而無它職任。
援以三輔地曠土沃,而所将賓客猥多,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,帝許之。
會隗嚣用王元計,意更狐疑,援數以書記責譬于嚣,嚣怨援背己,得書增怒,其後遂發兵拒漢。
援乃上疏曰:「臣援自念歸身聖朝,奉事陛下,本無公輔一言之薦,左右為容之助。
臣不自陳,陛下何因聞之。
夫居前不能令人轾,居後不能令人軒,與人怨不能為人患,臣所恥也。
故敢觸冒罪忌,昧死陳誠。
臣與隗嚣,本實交友。
初,嚣遣臣東,謂臣曰:'本欲為漢,願足下往觀之。
于汝意可,即專心矣。
'及臣還反,報以赤心,實欲導之于善,非敢谲以非義。
而嚣自挾奸心,盜憎主人,怨毒之情遂歸于臣。
臣欲不言,則無以上聞。
願聽詣行在所,極陳滅嚣之術,得空匈腹,申愚策,退就隴畝,死無所恨。
」帝乃召援計事,援具言謀畫。
因使援将突騎五千,往來遊說嚣将高峻、任禹之屬,下及羌豪,為陳禍福,以離嚣支黨。
援又為書與嚣将楊廣,使曉勸于嚣,曰: 春卿無恙,前别冀南,寂無音驿。
援間還長安。
因留上林。
竊見四海已定,兆民同情,而季孟閉拒背畔,為天下表的。
常懼海内切齒,思相屠裂,故遺書戀戀,以緻恻隐之計。
乃聞季孟歸罪于援,而納王遊翁谄邪之說,自謂函谷以西,舉足可定,以今而觀,竟何如邪?援間至河内,過存伯春,見其奴吉從西方還,說伯春小弟仲舒望見吉,欲問伯春無它否,竟不能言,曉夕号泣,婉轉塵中。
又說其家悲愁之狀,不可言也。
夫怨仇可刺不可毀,援聞之,不自知泣下也。
援素知季孟孝愛,曾、闵不過。
夫孝于其親,豈不慈于其子?可有子抱三木,而跳梁妄作,自同分羹之事乎?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擁兵衆者,欲以保全父母之國而完墳墓也,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。
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,所欲完者,将毀傷之,所欲厚者将反薄之。
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,今更共陸陸,欲往附之,将難為顔乎?若複責以重質,當安從得子主給是哉!往時子陽獨欲以王相待,而春卿拒之;今者歸老,更欲低頭與小兒曹共槽枥而食,并肩側身于怨家之朝乎?男兒溺死何傷而拘遊哉!今國家待春卿意深,宜使牛孺卿與諸耆老大人共說季孟,若計畫不從,真可引領去矣。
前披輿地圖,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,奈何欲以區區二邦以當諸夏百有四乎?春卿事季孟,外有君臣之義,内有朋友之道。
言君臣邪,固當谏争;語朋友邪,應有切磋。
豈有知其無成,而但萎腇咋舌,叉手從族乎?及今成計,殊尚善也;過是,欲少味矣。
且來君叔天下信士,朝廷重之,其意依依,常獨為西州言。
援商朝廷,尤欲立信于此,必不負約。
援不得久留,願急賜報。
廣竟不答。
八年,帝自西征嚣,
其先趙奢為趙将,号曰馬服君,子孫因為氏。
武帝時,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。
曾祖父通,以功封重合侯,坐兄何羅反,被誅,故援再世不顯。
援三兄況、餘、員,并有才能,王莽時皆為二千石。
援年十二而孤,少有大志,諸兄奇之。
嘗受《齊詩》,意不能守章句,乃辭況,欲就邊郡田牧。
況曰:「汝大才,當晚成。
良工不示人以樸,且從所好。
」會況卒,援行服期年,不離墓所;敬事寡嫂,不冠不入廬。
後為郡督郵,送囚至司命府,囚有重罪,援哀而縱之,遂亡命北地。
遇赦,因留牧畜,賓客多歸附者,遂役屬數百家。
轉遊隴漢間,常謂賓客曰:「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
」因處田牧,至有牛、馬、羊數千頭,谷數萬斛。
既而歎曰:「凡殖貨财産,貴其能施赈也,否則守錢虜耳。
」乃盡散以班昆弟故舊,身衣羊裘皮褲。
王莽末,四方兵起,莽從弟衛将軍林廣招雄俊,乃辟援及同縣原涉為掾,薦之于莽。
莽以涉為鎮戎大尹,援為新成大尹。
及莽敗,援兄員時為增山連率,與援俱去郡,複避地涼州。
世祖即位,員先詣洛陽,帝遣員複郡,卒于官。
援因留西州,嚣隗甚敬重之,以援為綏德将軍,與決籌策。
是時,公孫述稱帝于蜀,嚣使援往觀之。
援素與述同裡闬,相善,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,而述盛陳陛衛,以延援入,交拜禮畢,使出就館,更為援制都布單衣、交讓冠,會百官于宗廟中,立舊交之位。
述鸾旗旄騎,警跸就車,磬折而入,禮飨官屬甚盛,欲授援以封侯大将軍位。
賓客皆樂留,援曉之曰:「天下雄雌未定,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,與圖成敗,反修飾邊幅,如偶人形。
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!」因辭歸,謂嚣曰:「子陽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專意東方。
」 建武四年冬,嚣使援奉書洛陽。
援至,引見于宣德殿。
世祖笑謂援曰「卿遨遊二帝間,今見卿,使人大慚。
」援頓首辭謝,因曰:「當今之世,非獨君擇臣也,臣亦擇君矣。
臣與公孫述同縣,少相善。
臣前至蜀,述陛戟而後進臣。
臣今遠來,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,而簡易若是?」帝複笑曰:「卿非刺客,顧說客耳。
」援曰:「天下反覆,盜名字者不可勝數。
今見陛下,恢廓大度,同符高祖,乃知帝王自有真也。
」帝甚壯之。
援從南幸黎兵,轉至東海。
及還,以為待诏,使太中大夫來歙持節送援西歸隴右。
隗嚣與援共卧起,問以東方流言及京師得失。
援說嚣曰:「前到朝廷,上引見數十,每接宴語,自夕至旦,才明勇略,非人敵也。
且開心見誠,無所隐伏,闊達多大節,略與高帝同。
經學博覽,政事文辯,前世無比。
」嚣曰:「卿謂何如高帝?」援曰:「不如也。
高帝無可無不可;今上好吏事,動如節度,又不喜飲酒。
」嚣意不怿,曰:「如卿言,反複勝邪?」然雅信援,故遂遣長子恂入質。
援因将家屬随恂歸洛陽。
居數月而無它職任。
援以三輔地曠土沃,而所将賓客猥多,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,帝許之。
會隗嚣用王元計,意更狐疑,援數以書記責譬于嚣,嚣怨援背己,得書增怒,其後遂發兵拒漢。
援乃上疏曰:「臣援自念歸身聖朝,奉事陛下,本無公輔一言之薦,左右為容之助。
臣不自陳,陛下何因聞之。
夫居前不能令人轾,居後不能令人軒,與人怨不能為人患,臣所恥也。
故敢觸冒罪忌,昧死陳誠。
臣與隗嚣,本實交友。
初,嚣遣臣東,謂臣曰:'本欲為漢,願足下往觀之。
于汝意可,即專心矣。
'及臣還反,報以赤心,實欲導之于善,非敢谲以非義。
而嚣自挾奸心,盜憎主人,怨毒之情遂歸于臣。
臣欲不言,則無以上聞。
願聽詣行在所,極陳滅嚣之術,得空匈腹,申愚策,退就隴畝,死無所恨。
」帝乃召援計事,援具言謀畫。
因使援将突騎五千,往來遊說嚣将高峻、任禹之屬,下及羌豪,為陳禍福,以離嚣支黨。
援又為書與嚣将楊廣,使曉勸于嚣,曰: 春卿無恙,前别冀南,寂無音驿。
援間還長安。
因留上林。
竊見四海已定,兆民同情,而季孟閉拒背畔,為天下表的。
常懼海内切齒,思相屠裂,故遺書戀戀,以緻恻隐之計。
乃聞季孟歸罪于援,而納王遊翁谄邪之說,自謂函谷以西,舉足可定,以今而觀,竟何如邪?援間至河内,過存伯春,見其奴吉從西方還,說伯春小弟仲舒望見吉,欲問伯春無它否,竟不能言,曉夕号泣,婉轉塵中。
又說其家悲愁之狀,不可言也。
夫怨仇可刺不可毀,援聞之,不自知泣下也。
援素知季孟孝愛,曾、闵不過。
夫孝于其親,豈不慈于其子?可有子抱三木,而跳梁妄作,自同分羹之事乎?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擁兵衆者,欲以保全父母之國而完墳墓也,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。
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,所欲完者,将毀傷之,所欲厚者将反薄之。
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,今更共陸陸,欲往附之,将難為顔乎?若複責以重質,當安從得子主給是哉!往時子陽獨欲以王相待,而春卿拒之;今者歸老,更欲低頭與小兒曹共槽枥而食,并肩側身于怨家之朝乎?男兒溺死何傷而拘遊哉!今國家待春卿意深,宜使牛孺卿與諸耆老大人共說季孟,若計畫不從,真可引領去矣。
前披輿地圖,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,奈何欲以區區二邦以當諸夏百有四乎?春卿事季孟,外有君臣之義,内有朋友之道。
言君臣邪,固當谏争;語朋友邪,應有切磋。
豈有知其無成,而但萎腇咋舌,叉手從族乎?及今成計,殊尚善也;過是,欲少味矣。
且來君叔天下信士,朝廷重之,其意依依,常獨為西州言。
援商朝廷,尤欲立信于此,必不負約。
援不得久留,願急賜報。
廣竟不答。
八年,帝自西征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