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融列傳第十三
關燈
小
中
大
太守辛肜為扶義侯。
封爵既畢,乘輿東歸,悉遣融等西還所鎮。
融以兄弟并受爵位,久專方面,懼不自安,數上書求代。
诏報曰:「吾與将軍如左右手耳,數執謙退,何不曉人意?勉循士民,無擅離部曲。
」 及隴、蜀平,诏融與五郡太守奏事京師,官屬賓客相随,駕乘千餘兩,馬、牛、羊被野。
融到,詣洛陽城門,上涼州牧、張掖屬國都尉、安豐侯印绶,诏遣使者還侯印绶。
引見,就諸侯位,賞賜恩寵,傾動京師。
數月,拜為冀州牧,十餘日,又遷大司空。
融自以非舊臣,一旦入朝,在功臣之右,每召會進見,容貌辭氣卑恭已甚,帝以此愈親厚之。
融小心,久不自安,數辭讓爵位,因侍中金遷口達至誠。
又上疏曰:「臣融年五十三。
有子年十五,質性頑鈍。
臣融朝夕教導以經藝,不得令觀天文,見谶記。
誠欲令恭肅畏事,恂恂循道,不願其有才能,何況乃當傳以連城廣土,享故諸侯王國哉?」因複請間求見,帝不許。
後朝罷,逡巡席後,帝知欲有讓,遂使左右傳出。
它日會見,迎诏融曰:「日者知公欲讓職還土,故命公暑熱且自便。
今相見,宜論它事,勿得複言。
」融不敢重陳請。
二十年,大司徒戴涉坐所舉人盜金下獄,帝以三公參職,不得已乃策免融。
明年,加位特進。
二十三年,代陰興行衛尉事,特進如故,又兼領将作大匠。
弟友為城門校尉,兄弟并典禁兵。
融複乞骸骨,辄賜錢、帛,太官緻珍奇。
及友卒,帝愍融年衰,遣中常侍、中谒者即其卧内強進酒食。
融長子穆,尚内黃公主,代友為城門校尉。
穆子勳,尚東海恭王彊女B036陽公主,友子固,亦尚光武女涅陽公主。
顯宗即位,以融從兄子林為護羌校尉,窦氏一公、兩侯、三公主、四二千石,相與并時。
自祖及孫,官府邸第相望京邑,奴婢以千數,于親戚、功臣中莫與為此。
永平二年,林以罪誅,事在《西羌傳》。
帝由是數下诏切責融,戒以窦嬰、田C170禍敗之事。
融惶恐乞骸骨,诏令歸第養病。
歲餘,聽上衛尉印绶,賜養牛,上樽酒。
融在宿衛十餘年,年老,子孫縱誕,多不法。
穆等遂交通輕薄,屬托郡縣,幹亂政事。
以封在安豐,欲令姻戚悉據故六安國,遂矯稱陰太後诏,令六安侯劉盱去婦,因以女妻之。
五年,盱婦家上書言狀,帝大怒,乃盡免穆等官,諸窦為郎吏者皆将家屬歸故郡,獨留融京師。
穆等西至函谷關,有诏悉複追還。
會融卒,時年七十八,谥曰戴侯,赙送甚厚。
帝以穆不能修尚,而擁富資,居大第,常令谒者一人監護其家。
居數年,谒者奏穆父子自失勢,數出怨望語,帝令将家屬歸本郡,唯勳以B036陽主婿留京師。
穆坐賂遺小吏,郡捕系,與子宣俱死平陵獄,勳亦死洛陽獄。
久之,诏還融夫人與小孫一人居洛陽家舍。
十四年,封勳弟嘉為安豐侯,食邑二千戶,奉融後。
和帝初,為少府。
及勳子大将軍憲被誅,免就國。
嘉卒,子萬全嗣。
萬全卒,子會宗嗣。
萬全弟子武,别有傳。
論曰:窦融始以豪俠為名,拔起風塵之中,以投天隙。
遂蟬蛻王侯之尊,終膺卿相之位,此則徼功趣勢之士也。
及其爵位崇滿,至乃放遠權寵,恂恂似若不能已者,又何智也!嘗獨詳味此子之風度,雖經國之術無足多談,而進退之禮良可言矣。
固字孟孫,少以尚公主為黃門侍郎。
好覽書傳,喜兵法,貴顯用事。
中元元年,襲父友封顯親侯。
顯宗即位,遷中郎将,監羽林士。
後坐從兄穆有罪,廢于家十餘年。
時天下B06C安,帝欲遵武帝故事,擊匈奴,通西域,以固明習邊事,十五年冬,拜為奉車都尉,以騎都尉耿忠為副,谒者仆射耿秉為驸馬都尉,秦彭為副,皆置從事、司馬,并出屯涼州。
明年,固與忠率酒泉、敦煌、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,耿秉、秦彭率武威、隴西、天水募士及羌胡萬騎出居延塞,又太仆祭肜、度遼将軍吳棠将河東北地、西河羌胡及南單于兵萬一千騎出高阙塞,騎都尉來 苗、護烏桓校尉文穆将太原、雁門、代郡、上谷、漁陽、右北平、定襄郡兵及烏桓、鮮卑萬一千騎出平城塞。
固、忠至天山,擊呼衍王,斬首千餘級。
呼衍王走,追至蒲類海。
留吏士屯伊吾盧城。
耿秉、秦彭絕漠六百餘裡,至三木樓山,來苗、文穆至匈奴河水上,虜皆奔走,無所獲。
祭肜、吳棠坐不至涿邪山,免為庶人。
時,諸将唯固有功,加位特進。
明年,複出玉門擊西域,诏耿秉及騎都尉劉張皆去符傳以屬固。
固遂破白山,降車師,事已具《耿秉傳》。
固在邊數年,羌胡服其恩信。
肅
封爵既畢,乘輿東歸,悉遣融等西還所鎮。
融以兄弟并受爵位,久專方面,懼不自安,數上書求代。
诏報曰:「吾與将軍如左右手耳,數執謙退,何不曉人意?勉循士民,無擅離部曲。
」 及隴、蜀平,诏融與五郡太守奏事京師,官屬賓客相随,駕乘千餘兩,馬、牛、羊被野。
融到,詣洛陽城門,上涼州牧、張掖屬國都尉、安豐侯印绶,诏遣使者還侯印绶。
引見,就諸侯位,賞賜恩寵,傾動京師。
數月,拜為冀州牧,十餘日,又遷大司空。
融自以非舊臣,一旦入朝,在功臣之右,每召會進見,容貌辭氣卑恭已甚,帝以此愈親厚之。
融小心,久不自安,數辭讓爵位,因侍中金遷口達至誠。
又上疏曰:「臣融年五十三。
有子年十五,質性頑鈍。
臣融朝夕教導以經藝,不得令觀天文,見谶記。
誠欲令恭肅畏事,恂恂循道,不願其有才能,何況乃當傳以連城廣土,享故諸侯王國哉?」因複請間求見,帝不許。
後朝罷,逡巡席後,帝知欲有讓,遂使左右傳出。
它日會見,迎诏融曰:「日者知公欲讓職還土,故命公暑熱且自便。
今相見,宜論它事,勿得複言。
」融不敢重陳請。
二十年,大司徒戴涉坐所舉人盜金下獄,帝以三公參職,不得已乃策免融。
明年,加位特進。
二十三年,代陰興行衛尉事,特進如故,又兼領将作大匠。
弟友為城門校尉,兄弟并典禁兵。
融複乞骸骨,辄賜錢、帛,太官緻珍奇。
及友卒,帝愍融年衰,遣中常侍、中谒者即其卧内強進酒食。
融長子穆,尚内黃公主,代友為城門校尉。
穆子勳,尚東海恭王彊女B036陽公主,友子固,亦尚光武女涅陽公主。
顯宗即位,以融從兄子林為護羌校尉,窦氏一公、兩侯、三公主、四二千石,相與并時。
自祖及孫,官府邸第相望京邑,奴婢以千數,于親戚、功臣中莫與為此。
永平二年,林以罪誅,事在《西羌傳》。
帝由是數下诏切責融,戒以窦嬰、田C170禍敗之事。
融惶恐乞骸骨,诏令歸第養病。
歲餘,聽上衛尉印绶,賜養牛,上樽酒。
融在宿衛十餘年,年老,子孫縱誕,多不法。
穆等遂交通輕薄,屬托郡縣,幹亂政事。
以封在安豐,欲令姻戚悉據故六安國,遂矯稱陰太後诏,令六安侯劉盱去婦,因以女妻之。
五年,盱婦家上書言狀,帝大怒,乃盡免穆等官,諸窦為郎吏者皆将家屬歸故郡,獨留融京師。
穆等西至函谷關,有诏悉複追還。
會融卒,時年七十八,谥曰戴侯,赙送甚厚。
帝以穆不能修尚,而擁富資,居大第,常令谒者一人監護其家。
居數年,谒者奏穆父子自失勢,數出怨望語,帝令将家屬歸本郡,唯勳以B036陽主婿留京師。
穆坐賂遺小吏,郡捕系,與子宣俱死平陵獄,勳亦死洛陽獄。
久之,诏還融夫人與小孫一人居洛陽家舍。
十四年,封勳弟嘉為安豐侯,食邑二千戶,奉融後。
和帝初,為少府。
及勳子大将軍憲被誅,免就國。
嘉卒,子萬全嗣。
萬全卒,子會宗嗣。
萬全弟子武,别有傳。
論曰:窦融始以豪俠為名,拔起風塵之中,以投天隙。
遂蟬蛻王侯之尊,終膺卿相之位,此則徼功趣勢之士也。
及其爵位崇滿,至乃放遠權寵,恂恂似若不能已者,又何智也!嘗獨詳味此子之風度,雖經國之術無足多談,而進退之禮良可言矣。
固字孟孫,少以尚公主為黃門侍郎。
好覽書傳,喜兵法,貴顯用事。
中元元年,襲父友封顯親侯。
顯宗即位,遷中郎将,監羽林士。
後坐從兄穆有罪,廢于家十餘年。
時天下B06C安,帝欲遵武帝故事,擊匈奴,通西域,以固明習邊事,十五年冬,拜為奉車都尉,以騎都尉耿忠為副,谒者仆射耿秉為驸馬都尉,秦彭為副,皆置從事、司馬,并出屯涼州。
明年,固與忠率酒泉、敦煌、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,耿秉、秦彭率武威、隴西、天水募士及羌胡萬騎出居延塞,又太仆祭肜、度遼将軍吳棠将河東北地、西河羌胡及南單于兵萬一千騎出高阙塞,騎都尉來 苗、護烏桓校尉文穆将太原、雁門、代郡、上谷、漁陽、右北平、定襄郡兵及烏桓、鮮卑萬一千騎出平城塞。
固、忠至天山,擊呼衍王,斬首千餘級。
呼衍王走,追至蒲類海。
留吏士屯伊吾盧城。
耿秉、秦彭絕漠六百餘裡,至三木樓山,來苗、文穆至匈奴河水上,虜皆奔走,無所獲。
祭肜、吳棠坐不至涿邪山,免為庶人。
時,諸将唯固有功,加位特進。
明年,複出玉門擊西域,诏耿秉及騎都尉劉張皆去符傳以屬固。
固遂破白山,降車師,事已具《耿秉傳》。
固在邊數年,羌胡服其恩信。
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