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融列傳第十三
關燈
小
中
大
自以底裡上露,長無纖介。
而玺書盛稱蜀、漢二主,三分鼎足之權,任嚣、尉佗之謀,竊自痛傷。
臣融雖無識,猶知利害之際,順逆之分。
豈可背真舊之主,事奸僞之人;廢忠貞之節,為傾覆之事;棄已成之基,求無冀之利。
此三者雖問狂夫,猶知去就,而臣獨何以用心!謹遣同産弟友詣阙,口陳區區。
」友至高平,會嚣反叛,道絕,馳還,遣司馬席封間行通書。
帝複遣席封賜融、友書,所以慰藉之甚備。
融既深知帝意,乃與隗嚣書責讓之曰: 伏惟将軍國富政修,士兵懷附。
親遇厄會之際,國家不利之時,守節不回,承事本朝,後遣伯春委身于國,無疑之誠,于斯有效。
融等所以欣服高義,願從役于将軍者,良為此也。
而忿BE7B之間,改節易圖,君臣分争,上下接兵。
委成功,造難就,去從義,為橫謀,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,豈不惜乎!殆執事者貪功建謀,以至于此,融竊痛之!當今西周地勢局迫,人兵離散,易以輔人,難以自建。
計若失路不反,聞道猶迷,不南合子陽,則北入文伯耳。
夫負虛交而易強禦,恃遠救而輕近敵,未見其利也。
融聞智者不危衆以舉事,仁者不違義以要功。
今以小敵大,于衆何如?棄子徼功,于義何如?且初事本朝,稽首北面,忠臣節也。
及遣伯春,垂涕相送,慈父恩也。
俄而背之,謂吏士何?忍而棄之,謂留子何?自兵起以來,轉相攻擊,城郭皆為丘墟,生人轉于溝壑。
今其存者,非鋒刃之餘,則流亡之孤。
迄今傷痍之體未愈,哭泣之聲尚聞。
幸賴天運少還,而将軍複重于難,是使積疴不得遂瘳,幼孤将複流離,其為悲痛,尤足愍傷,言之可為酸鼻!庸人且猶不忍,況仁者乎?融聞為忠甚易,得宜實難。
憂人大過,以德取怨,知且以言獲罪也。
區區所獻,惟将軍省焉。
嚣不納。
融乃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,上疏請師期。
帝深嘉美之,乃賜融以外屬圖及太史公《五宗》、《外戚世家》、《魏其侯列傳》。
诏報曰:「每追念外屬,孝景皇帝出自窦氏,定王,景帝之子,朕之所祖。
昔魏其一言,繼統以正,長君、少君尊奉師傅,修成淑德,施及子孫,此皇太後神靈,上天祐漢也。
從天水來者寫将軍所讓隗嚣書,痛入骨髓。
畔臣見之,當股栗慚愧,忠臣則酸鼻流涕,義士則曠若發目蒙,非忠孝悫誠,孰能如此?豈其德薄者所能克堪!嚣自知失河西之助,族禍将及,欲設間離之說,亂惑真心,轉相解構,以成其奸。
又京師百僚,不曉國家及将軍本意,多能采取虛僞,誇誕妄談,令忠孝失望,傳言乖實。
毀譽之來,皆不徒然,不可不思。
今關東盜賊已定,大兵今當悉西,将軍其抗厲威武,以應期會。
」融被诏,即與諸郡守将兵入金城。
初,更始時,先零羌封何諸種殺金城太守,居其郡,隗嚣使使賂遺封何,與共結盟,欲發其衆。
融等因軍出,進擊封何,大破之,斬首千餘級,得牛、馬、羊萬頭,谷數萬斛,因并河揚威武,伺候車駕。
時,大兵未進,融乃引還。
帝以融信效着明,益嘉之。
诏右扶風修理融父墳茔,祠以太牢。
數馳輕使,緻遺四方珍羞,梁統乃使人刺殺張玄,絕與嚣絕,皆解所假将軍印绶。
七年夏,酒泉太守竺曾以弟報怨殺人而去郡,融承制拜曾為武鋒将軍,更以辛肜代之。
秋,隗嚣發兵寇安定,帝将自西征之,先戒融期。
會遇雨,道斷,且嚣兵已退,乃止。
融至姑臧,被诏罷歸。
融恐大兵遂久不出,乃上書曰:「隗嚣聞車駕當西,臣融東下,士衆騷動,計且不戰。
嚣将高峻之屬皆欲逢迎大軍,後聞兵罷,峻等複疑。
嚣揚言東方有變,西州豪傑遂複附從。
嚣又引公孫述将,令守突門。
臣融孤弱,介在其間,雖承威靈,宜速救助。
國家當其前,臣融促其後,緩急疊用,首尾相資,嚣勢排迮,不得進退,此必破也。
若兵不早進,久生持疑,則外長寇仇,内示困弱,複令讒邪得有因緣,臣竊憂之。
惟陛下哀憐!」帝深美之。
八年夏,車駕西征隗嚣,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虜小月氏等步騎數萬,辎重五千餘兩,與大軍會高平第一。
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适。
是時,軍旅代興,諸将與三公交錯道中,或背使者交私語。
帝聞融先問禮儀,甚善之,以宣告百僚。
乃置酒高會,引見融等,待以殊禮。
拜弟友為奉車都尉,從弟士太中大夫。
遂共進軍,嚣衆大潰,城邑皆降。
帝高融功,下诏以安豐、陽泉、蓼、安風四縣封融為安豐侯,弟友為顯親侯。
遂以次封諸将帥:武鋒将軍竺曾為助義侯,武威太守梁統為成義侯,張掖太守史苞為褒義侯,金城太守B239鈞為輔義侯,酒泉
而玺書盛稱蜀、漢二主,三分鼎足之權,任嚣、尉佗之謀,竊自痛傷。
臣融雖無識,猶知利害之際,順逆之分。
豈可背真舊之主,事奸僞之人;廢忠貞之節,為傾覆之事;棄已成之基,求無冀之利。
此三者雖問狂夫,猶知去就,而臣獨何以用心!謹遣同産弟友詣阙,口陳區區。
」友至高平,會嚣反叛,道絕,馳還,遣司馬席封間行通書。
帝複遣席封賜融、友書,所以慰藉之甚備。
融既深知帝意,乃與隗嚣書責讓之曰: 伏惟将軍國富政修,士兵懷附。
親遇厄會之際,國家不利之時,守節不回,承事本朝,後遣伯春委身于國,無疑之誠,于斯有效。
融等所以欣服高義,願從役于将軍者,良為此也。
而忿BE7B之間,改節易圖,君臣分争,上下接兵。
委成功,造難就,去從義,為橫謀,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,豈不惜乎!殆執事者貪功建謀,以至于此,融竊痛之!當今西周地勢局迫,人兵離散,易以輔人,難以自建。
計若失路不反,聞道猶迷,不南合子陽,則北入文伯耳。
夫負虛交而易強禦,恃遠救而輕近敵,未見其利也。
融聞智者不危衆以舉事,仁者不違義以要功。
今以小敵大,于衆何如?棄子徼功,于義何如?且初事本朝,稽首北面,忠臣節也。
及遣伯春,垂涕相送,慈父恩也。
俄而背之,謂吏士何?忍而棄之,謂留子何?自兵起以來,轉相攻擊,城郭皆為丘墟,生人轉于溝壑。
今其存者,非鋒刃之餘,則流亡之孤。
迄今傷痍之體未愈,哭泣之聲尚聞。
幸賴天運少還,而将軍複重于難,是使積疴不得遂瘳,幼孤将複流離,其為悲痛,尤足愍傷,言之可為酸鼻!庸人且猶不忍,況仁者乎?融聞為忠甚易,得宜實難。
憂人大過,以德取怨,知且以言獲罪也。
區區所獻,惟将軍省焉。
嚣不納。
融乃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,上疏請師期。
帝深嘉美之,乃賜融以外屬圖及太史公《五宗》、《外戚世家》、《魏其侯列傳》。
诏報曰:「每追念外屬,孝景皇帝出自窦氏,定王,景帝之子,朕之所祖。
昔魏其一言,繼統以正,長君、少君尊奉師傅,修成淑德,施及子孫,此皇太後神靈,上天祐漢也。
從天水來者寫将軍所讓隗嚣書,痛入骨髓。
畔臣見之,當股栗慚愧,忠臣則酸鼻流涕,義士則曠若發目蒙,非忠孝悫誠,孰能如此?豈其德薄者所能克堪!嚣自知失河西之助,族禍将及,欲設間離之說,亂惑真心,轉相解構,以成其奸。
又京師百僚,不曉國家及将軍本意,多能采取虛僞,誇誕妄談,令忠孝失望,傳言乖實。
毀譽之來,皆不徒然,不可不思。
今關東盜賊已定,大兵今當悉西,将軍其抗厲威武,以應期會。
」融被诏,即與諸郡守将兵入金城。
初,更始時,先零羌封何諸種殺金城太守,居其郡,隗嚣使使賂遺封何,與共結盟,欲發其衆。
融等因軍出,進擊封何,大破之,斬首千餘級,得牛、馬、羊萬頭,谷數萬斛,因并河揚威武,伺候車駕。
時,大兵未進,融乃引還。
帝以融信效着明,益嘉之。
诏右扶風修理融父墳茔,祠以太牢。
數馳輕使,緻遺四方珍羞,梁統乃使人刺殺張玄,絕與嚣絕,皆解所假将軍印绶。
七年夏,酒泉太守竺曾以弟報怨殺人而去郡,融承制拜曾為武鋒将軍,更以辛肜代之。
秋,隗嚣發兵寇安定,帝将自西征之,先戒融期。
會遇雨,道斷,且嚣兵已退,乃止。
融至姑臧,被诏罷歸。
融恐大兵遂久不出,乃上書曰:「隗嚣聞車駕當西,臣融東下,士衆騷動,計且不戰。
嚣将高峻之屬皆欲逢迎大軍,後聞兵罷,峻等複疑。
嚣揚言東方有變,西州豪傑遂複附從。
嚣又引公孫述将,令守突門。
臣融孤弱,介在其間,雖承威靈,宜速救助。
國家當其前,臣融促其後,緩急疊用,首尾相資,嚣勢排迮,不得進退,此必破也。
若兵不早進,久生持疑,則外長寇仇,内示困弱,複令讒邪得有因緣,臣竊憂之。
惟陛下哀憐!」帝深美之。
八年夏,車駕西征隗嚣,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虜小月氏等步騎數萬,辎重五千餘兩,與大軍會高平第一。
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适。
是時,軍旅代興,諸将與三公交錯道中,或背使者交私語。
帝聞融先問禮儀,甚善之,以宣告百僚。
乃置酒高會,引見融等,待以殊禮。
拜弟友為奉車都尉,從弟士太中大夫。
遂共進軍,嚣衆大潰,城邑皆降。
帝高融功,下诏以安豐、陽泉、蓼、安風四縣封融為安豐侯,弟友為顯親侯。
遂以次封諸将帥:武鋒将軍竺曾為助義侯,武威太守梁統為成義侯,張掖太守史苞為褒義侯,金城太守B239鈞為輔義侯,酒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