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傳拾遺卷一
關燈
小
中
大
楊雄字子雲,口吃善屬文。
王莽篡位,聞理獄使者欲來收雄,雄恐不免,時校書於天祿閣上,自投幾死。
天鳳中,辭疾還蜀,卒於家。
乾符中,進士趙郁臥疾於嘉州開元觀,稍愈,於殿上見一少年,弊蓋鶉衣白潔,與郁並坐。
郁因言:「此觀巨功製作,國力興創,何乃俯逼殿後而有墟墓也?嘗問郡人皆不知」。
少年笑曰:「此漢相留侯之後,辟強之孫,天師之祖也。
為南安太守,歿於郡而葬於此」。
乃說兩漢魏晉間事,皆若目擊。
郁問以姓氏?答曰:「子雲姓楊」,乃強力隨之,遂出門而去,至今●●有見者。
孟岐[三洞群仙錄卷六「孟岐草衣」條著錄,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孟岐條,事同文字小異。
] 孟岐,清河逸人也。
年七百餘歲,言及周時事,如在目前。
雲:「曾侍周公升壇,以手摩周公之足,而周公以玉笏一枝與之,崎常執之,今已銳矣。
每切桂葉而食。
漢武帝好神仙,遂披草衣而來,帝異之。
瞿君[三洞群仙錄卷四][「瞿君駕龍」條著錄。
] 瞿君者,南安人也。
漢章和間隱居平岡山。
黃帝降授龍蹻之道,能控禦雲龍。
後入峨眉山,修洞房明鑑之術。
臨欲昇天,辭訣親友,駕龍而去。
今平岡化有龍巖山、繫龍溪。
何丹陽[三洞群仙錄卷一][何知沙麓」條著錄。
] 何丹陽,隴右人。
仕於漢季為尚書郎。
哀平間,王室陵夷,謂人曰:「今日之事,非人力所制,蓋世數有之。
昔沙麓傾,有知數者雲:五百年後,齊有聖女興。
今丞相齊國田氏之後,聖後當其運,革漢之命,興齊之業,在此時矣」。
遂放志山林,以求度世耳。
常服松花,身輕目明。
乃棄官隱遁,居蜀之名山。
太平上真降授以攀魁乘龍之道,後上升。
馬底子[三洞群仙錄卷一「馬底肥遁」條著錄。
] 馬底子者,不知何許人。
與何丹陽隱居蜀鶴鳴山,修八道望雲之法,肥遁歷年。
後於洞府探石函,得黃帝金鼎之訣,鍊丹於山上。
丹成,服之昇天。
王喬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王喬,河東人也。
漢顯宗時為葉令,有神術。
每月朔望,常詣京朝,帝●其來數,而不見車騎,密令太史伺望之,言臨至,必有雙鳧從東南飛來。
於是候鳧至,舉羅張之,但得一舄焉,乃四年時所賜尚書官屬履也。
每當朝時,葉縣門下鼓,不擊自鳴,聞於京師。
後天忽下玉棺於庭前,吏人推排,終不搖動。
喬曰:「天帝欲召我耶」?乃沐浴服〔飾〕(餌)[「飾」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正。
],臥棺中,蓋便立復。
宿昔乃葬城東,土自成墳。
其夕,縣中牛羊皆流汗喘乏,人莫知之。
百姓為立廟,號葉君祠。
禱無不應,遠近尊崇。
帝詔迎取其鼓,置都亭下,略無復聲。
或雲:「即古僊人王喬也,示變化之跡於世耳。
劉商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劉商者,中山靖王之後。
舉孝廉,歷官合淝令。
而篤好無為清簡之道,方術服鍊之門,五金八石,所難緻者,必力而求之。
人有方●未合鍊〔試〕(施)效者[「試」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。
],必資其藥石,給其鑪鼎,助使成之,未嘗有所覬覦也。
因泛舟苕霅間,遂蔔居武康上強山下。
有樵童藥叟,雖常草木之藥,詣門而售者,亦答以善價。
一旦,樵夫鬻樵,有朮一把,商亦厚價緻之。
其庭廡之下,籬落之間,草木諸藥,已堆積矣。
忽閑步杖策,逍遙田畝蹊隧之傍,聊自怡適。
聞藂林間,有人相與言曰:「中山劉商,今日以賜真朮矣。
蓋陰公篤好之所感乎」!窺林中,沓無人跡。
奔歸取朮,修而服之,月餘,齒髮益盛,貌如嬰童,舉步輕速,可及馳馬,登涉雲巖,無復困憊。
又月餘,坐知四方之事,驗若符契,乃入上彊洞中。
鹹通初,有酒家以樵叟稍異,盡禮接之。
累月復一至,因謂酒家曰:「我中山劉商也[「中山」原作「山中」,今據上文「中山劉商」正。
]。
夙攻水墨,願留一圖,以酬見待之厚」。
使備繒素,而約以再來。
一日,果至酒家,援毫運思,頃刻而千山萬水,非世工之所及。
將去,謂酒家曰:「我祖淮南王,今為九海總司,居列真之任,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。
旬日遠別,不復來矣」。
如是十許日,天色晴霽,香風瑞雲,彌布山谷,樵者見空中騎乘,飛舉南去。
文蕭[三洞群仙錄卷十一][「文妻彩鸞」條著錄。
] 文蕭寓洪州許真君宅遊帷觀。
八月十五上昇之辰,士女雲集,連袂踏歌,謂之酬願。
忽見一妓,歌詞●合其名姓,復是神仙之語。
詞曰:「若能相伴陟仙壇,應得文蕭駕彩鸞,自有秀襦並甲帳,瓊臺不怕雪霜寒」。
蕭異之。
歌罷,蕭徐行隨入大松徑中,所居肅然,侍衛環列,有幾案簿書若官府,亦有案牘,斷割多為江湖沒溺之事。
蕭再三詰之,乃曰:「此不可輕洩,吾當為子受禍矣」。
果有黃衣使曰:「吳彩鸞為私欲洩天機,謫為民妻一紀」。
乃與蕭歸金陵僦居,其後乘虎俱入越王山,不知所之。
王莽篡位,聞理獄使者欲來收雄,雄恐不免,時校書於天祿閣上,自投幾死。
天鳳中,辭疾還蜀,卒於家。
乾符中,進士趙郁臥疾於嘉州開元觀,稍愈,於殿上見一少年,弊蓋鶉衣白潔,與郁並坐。
郁因言:「此觀巨功製作,國力興創,何乃俯逼殿後而有墟墓也?嘗問郡人皆不知」。
少年笑曰:「此漢相留侯之後,辟強之孫,天師之祖也。
為南安太守,歿於郡而葬於此」。
乃說兩漢魏晉間事,皆若目擊。
郁問以姓氏?答曰:「子雲姓楊」,乃強力隨之,遂出門而去,至今●●有見者。
孟岐[三洞群仙錄卷六「孟岐草衣」條著錄,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孟岐條,事同文字小異。
] 孟岐,清河逸人也。
年七百餘歲,言及周時事,如在目前。
雲:「曾侍周公升壇,以手摩周公之足,而周公以玉笏一枝與之,崎常執之,今已銳矣。
每切桂葉而食。
漢武帝好神仙,遂披草衣而來,帝異之。
瞿君[三洞群仙錄卷四][「瞿君駕龍」條著錄。
] 瞿君者,南安人也。
漢章和間隱居平岡山。
黃帝降授龍蹻之道,能控禦雲龍。
後入峨眉山,修洞房明鑑之術。
臨欲昇天,辭訣親友,駕龍而去。
今平岡化有龍巖山、繫龍溪。
何丹陽[三洞群仙錄卷一][何知沙麓」條著錄。
] 何丹陽,隴右人。
仕於漢季為尚書郎。
哀平間,王室陵夷,謂人曰:「今日之事,非人力所制,蓋世數有之。
昔沙麓傾,有知數者雲:五百年後,齊有聖女興。
今丞相齊國田氏之後,聖後當其運,革漢之命,興齊之業,在此時矣」。
遂放志山林,以求度世耳。
常服松花,身輕目明。
乃棄官隱遁,居蜀之名山。
太平上真降授以攀魁乘龍之道,後上升。
馬底子[三洞群仙錄卷一「馬底肥遁」條著錄。
] 馬底子者,不知何許人。
與何丹陽隱居蜀鶴鳴山,修八道望雲之法,肥遁歷年。
後於洞府探石函,得黃帝金鼎之訣,鍊丹於山上。
丹成,服之昇天。
王喬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王喬,河東人也。
漢顯宗時為葉令,有神術。
每月朔望,常詣京朝,帝●其來數,而不見車騎,密令太史伺望之,言臨至,必有雙鳧從東南飛來。
於是候鳧至,舉羅張之,但得一舄焉,乃四年時所賜尚書官屬履也。
每當朝時,葉縣門下鼓,不擊自鳴,聞於京師。
後天忽下玉棺於庭前,吏人推排,終不搖動。
喬曰:「天帝欲召我耶」?乃沐浴服〔飾〕(餌)[「飾」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正。
],臥棺中,蓋便立復。
宿昔乃葬城東,土自成墳。
其夕,縣中牛羊皆流汗喘乏,人莫知之。
百姓為立廟,號葉君祠。
禱無不應,遠近尊崇。
帝詔迎取其鼓,置都亭下,略無復聲。
或雲:「即古僊人王喬也,示變化之跡於世耳。
劉商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劉商者,中山靖王之後。
舉孝廉,歷官合淝令。
而篤好無為清簡之道,方術服鍊之門,五金八石,所難緻者,必力而求之。
人有方●未合鍊〔試〕(施)效者[「試」據孫校鈔宋本太平廣記正。
],必資其藥石,給其鑪鼎,助使成之,未嘗有所覬覦也。
因泛舟苕霅間,遂蔔居武康上強山下。
有樵童藥叟,雖常草木之藥,詣門而售者,亦答以善價。
一旦,樵夫鬻樵,有朮一把,商亦厚價緻之。
其庭廡之下,籬落之間,草木諸藥,已堆積矣。
忽閑步杖策,逍遙田畝蹊隧之傍,聊自怡適。
聞藂林間,有人相與言曰:「中山劉商,今日以賜真朮矣。
蓋陰公篤好之所感乎」!窺林中,沓無人跡。
奔歸取朮,修而服之,月餘,齒髮益盛,貌如嬰童,舉步輕速,可及馳馬,登涉雲巖,無復困憊。
又月餘,坐知四方之事,驗若符契,乃入上彊洞中。
鹹通初,有酒家以樵叟稍異,盡禮接之。
累月復一至,因謂酒家曰:「我中山劉商也[「中山」原作「山中」,今據上文「中山劉商」正。
]。
夙攻水墨,願留一圖,以酬見待之厚」。
使備繒素,而約以再來。
一日,果至酒家,援毫運思,頃刻而千山萬水,非世工之所及。
將去,謂酒家曰:「我祖淮南王,今為九海總司,居列真之任,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。
旬日遠別,不復來矣」。
如是十許日,天色晴霽,香風瑞雲,彌布山谷,樵者見空中騎乘,飛舉南去。
文蕭[三洞群仙錄卷十一][「文妻彩鸞」條著錄。
] 文蕭寓洪州許真君宅遊帷觀。
八月十五上昇之辰,士女雲集,連袂踏歌,謂之酬願。
忽見一妓,歌詞●合其名姓,復是神仙之語。
詞曰:「若能相伴陟仙壇,應得文蕭駕彩鸞,自有秀襦並甲帳,瓊臺不怕雪霜寒」。
蕭異之。
歌罷,蕭徐行隨入大松徑中,所居肅然,侍衛環列,有幾案簿書若官府,亦有案牘,斷割多為江湖沒溺之事。
蕭再三詰之,乃曰:「此不可輕洩,吾當為子受禍矣」。
果有黃衣使曰:「吳彩鸞為私欲洩天機,謫為民妻一紀」。
乃與蕭歸金陵僦居,其後乘虎俱入越王山,不知所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