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傳拾遺卷一
關燈
小
中
大
體道通鑑作「復命使謂之曰」。
]:「吾削平六合,一統天下,孰敢不賓者?次仲一書生,而逆違天子之命,若不起,[「以檻車載之,不爾」據體道通鑑補。
](以檻車載之,不爾)當殺之,持其首來,以正風俗,無肆其〔悍〕慢也」。
[「悍」體道通鑑作「悖」。
]詔使至山緻命,次仲化為大鳥[「次仲化為大鳥」體道通鑑作「次仲忽化一大鳥」。
],振翼而飛。
使者驚拜曰:「無以復命,亦恐見殺。
惟神人憫之」[「無以復命,亦恐見殺」。
體道通鑑作「無復命,必見誅」。
]。
鳥徘徊空中,故墮三翮[「故墮」體道通鑑作「拔墮」。
],使者得之以進。
始皇素好神僊之道,聞其變化,頗有悔恨。
今謂之落翮山[「頗有悔恨。
今謂之落翮山」、體道通鑑作「亦甚悔恨,因名其地為落翮山」。
],在幽州界。
鄉裡祠之不絕。
蕭史[太平廣記卷四著錄。
]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,貌如二十許人。
善吹蕭作鸞鳳之響,而瓊姿煒爍,風神超邁,真天人也。
混●於世時,莫能知之。
秦穆公有女弄玉,善吹蕭,公以弄玉妻之,遂教弄玉作鳳鳴。
居數十年,吹蕭似鳳聲,鳳凰來止其屋,公為作鳳臺,夫婦止其上,不飲不食不下數年。
一旦,弄玉乘鳳,蕭史乘龍,昇天而去。
秦為作鳳女祠,時聞蕭聲。
今洪州西山絕頂,有蕭史〔召〕(石)僊壇石室及巖屋,[「召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真像存焉,莫知年代。
[太平廣記卷四著錄。
三洞群仙錄十四「鬼谷犬履」條錄前半事。
] 鬼谷先生[「隱居鬼谷」三洞群仙錄作「隱居嵩陽鬼谷」。
] 鬼谷先生,晉平公時人。
隱居鬼谷,因為其號。
先生姓王名利[「利」三洞群仙錄作「琍」。
]。
亦居清溪山中。
蘇秦、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。
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,以智詐相傾奪,不可化以至道。
夫至道玄微,非下才得造次而傳,先生痛其道廢絕,數對蘇、張涕泣,然終不能寤。
蘇、張學成別去,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,北引二子,即日到秦矣。
先生凝神守一,樸而不露。
在人間數百歲,後不知所之。
秦皇時,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,有鳥禦草以覆死人面,遂活。
有司上聞,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生,先生曰:「巨海之中有十洲曰:祖洲、瀛洲、玄洲、炎洲、長洲、元洲、流洲、光生洲、鳳麟洲、聚窟洲,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,生在瓊田中,亦名養神芝。
其葉似菰,不叢生,一株可活千人耳」。
木公[太平廣記卷一著錄,文全,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,說郛卷七諸傳摘玄引,均係刪節。
] 木公,亦雲東王父,亦雲東〔陽〕(王)公[「東陽公」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正。
]。
蓋青陽之元氣,百物之先也[「百物」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作「萬神」。
]。
冠三維之冠,服九色雲霞之服,亦號玉皇君。
居於雲房之間,以紫雲為蓋,青雲為城,仙童侍立,玉女散香,真僚仙官[「官」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作「友」。
],巨億萬計,各有所職,皆稟其命,而朝奉翼衛。
故男女得道者[「女」鈔宋本廣記及體道通鑑作「子」。
],名籍所隸焉。
昔漢初,小兒於道歌曰:「著青裙,入天門,揖金母,拜木公」。
時人皆不識,唯張子房知之,乃再拜之曰:「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。
蓋言世人登仙,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」。
或雲:「居東極大荒中,有山焉,以青玉為室,深廣數裡。
僚薦真仙時,●謁九靈金母。
一歲再遊其宮,共校定男女真仙階品功行,以昇降之,總其行籍,而上奏元始,中開玉晨,以稟命於老君也。
天地劫歷,陰陽代謝,由運興廢,陽九百六,舉善黜惡,靡不由之。
或與一玉女,更投壺焉,每投:一投〔千〕(十)[「千」據說郛卷七正。
]二百梟,設有入不出者,天為●噓,梟而脫〔誤〕(悟)[「誤」據說郛卷七正。
]不接者,天為之笑。
儒者記而祥焉。
所謂王者,乃尊為貴上之稱,非其氏族也。
世人以「王父」「王母」為姓,斯亦誤矣。
張子房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張子房名良。
韓國人也。
避地於南陽,徙居於沛,後為沛國人焉。
童幼時,過下邳圮橋,風雪方甚,遇一老叟,著烏巾,黃單衣,墜履於橋下。
目子房曰:「儒子為我取之」。
子房無倦色,下橋取履以進,老叟引足以納之,子房神意愈恭。
叟笑曰:「孺子可教也。
明旦來此,當有所教」。
子房昧爽至,叟已在矣,曰:「期而後至,未可傳道」。
如是者三。
子房先至,亦無倦怠,老叟喜,以書授之曰:「讀此當為帝王師。
若復求吾,乃穀城山下黃石也」。
子房讀其書,能應機權變,佐漢祖〔而〕定天下[「而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補。
]。
後人謂其書為黃石公書。
修之於身,能煉氣絕〔粒〕(力)[「粒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,輕身羽化。
與綺裡季、東園公〔甪〕(用)〔裡〕(李)先生[「甪裡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、夏黃公,為雲霞之交。
漢初,遇四五小兒路上群戲,一兒曰:
]:「吾削平六合,一統天下,孰敢不賓者?次仲一書生,而逆違天子之命,若不起,[「以檻車載之,不爾」據體道通鑑補。
](以檻車載之,不爾)當殺之,持其首來,以正風俗,無肆其〔悍〕慢也」。
[「悍」體道通鑑作「悖」。
]詔使至山緻命,次仲化為大鳥[「次仲化為大鳥」體道通鑑作「次仲忽化一大鳥」。
],振翼而飛。
使者驚拜曰:「無以復命,亦恐見殺。
惟神人憫之」[「無以復命,亦恐見殺」。
體道通鑑作「無復命,必見誅」。
]。
鳥徘徊空中,故墮三翮[「故墮」體道通鑑作「拔墮」。
],使者得之以進。
始皇素好神僊之道,聞其變化,頗有悔恨。
今謂之落翮山[「頗有悔恨。
今謂之落翮山」、體道通鑑作「亦甚悔恨,因名其地為落翮山」。
],在幽州界。
鄉裡祠之不絕。
蕭史[太平廣記卷四著錄。
]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,貌如二十許人。
善吹蕭作鸞鳳之響,而瓊姿煒爍,風神超邁,真天人也。
混●於世時,莫能知之。
秦穆公有女弄玉,善吹蕭,公以弄玉妻之,遂教弄玉作鳳鳴。
居數十年,吹蕭似鳳聲,鳳凰來止其屋,公為作鳳臺,夫婦止其上,不飲不食不下數年。
一旦,弄玉乘鳳,蕭史乘龍,昇天而去。
秦為作鳳女祠,時聞蕭聲。
今洪州西山絕頂,有蕭史〔召〕(石)僊壇石室及巖屋,[「召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真像存焉,莫知年代。
[太平廣記卷四著錄。
三洞群仙錄十四「鬼谷犬履」條錄前半事。
] 鬼谷先生[「隱居鬼谷」三洞群仙錄作「隱居嵩陽鬼谷」。
] 鬼谷先生,晉平公時人。
隱居鬼谷,因為其號。
先生姓王名利[「利」三洞群仙錄作「琍」。
]。
亦居清溪山中。
蘇秦、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。
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,以智詐相傾奪,不可化以至道。
夫至道玄微,非下才得造次而傳,先生痛其道廢絕,數對蘇、張涕泣,然終不能寤。
蘇、張學成別去,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,北引二子,即日到秦矣。
先生凝神守一,樸而不露。
在人間數百歲,後不知所之。
秦皇時,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,有鳥禦草以覆死人面,遂活。
有司上聞,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生,先生曰:「巨海之中有十洲曰:祖洲、瀛洲、玄洲、炎洲、長洲、元洲、流洲、光生洲、鳳麟洲、聚窟洲,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,生在瓊田中,亦名養神芝。
其葉似菰,不叢生,一株可活千人耳」。
木公[太平廣記卷一著錄,文全,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,說郛卷七諸傳摘玄引,均係刪節。
] 木公,亦雲東王父,亦雲東〔陽〕(王)公[「東陽公」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正。
]。
蓋青陽之元氣,百物之先也[「百物」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作「萬神」。
]。
冠三維之冠,服九色雲霞之服,亦號玉皇君。
居於雲房之間,以紫雲為蓋,青雲為城,仙童侍立,玉女散香,真僚仙官[「官」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作「友」。
],巨億萬計,各有所職,皆稟其命,而朝奉翼衛。
故男女得道者[「女」鈔宋本廣記及體道通鑑作「子」。
],名籍所隸焉。
昔漢初,小兒於道歌曰:「著青裙,入天門,揖金母,拜木公」。
時人皆不識,唯張子房知之,乃再拜之曰:「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。
蓋言世人登仙,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」。
或雲:「居東極大荒中,有山焉,以青玉為室,深廣數裡。
僚薦真仙時,●謁九靈金母。
一歲再遊其宮,共校定男女真仙階品功行,以昇降之,總其行籍,而上奏元始,中開玉晨,以稟命於老君也。
天地劫歷,陰陽代謝,由運興廢,陽九百六,舉善黜惡,靡不由之。
或與一玉女,更投壺焉,每投:一投〔千〕(十)[「千」據說郛卷七正。
]二百梟,設有入不出者,天為●噓,梟而脫〔誤〕(悟)[「誤」據說郛卷七正。
]不接者,天為之笑。
儒者記而祥焉。
所謂王者,乃尊為貴上之稱,非其氏族也。
世人以「王父」「王母」為姓,斯亦誤矣。
張子房[太平廣記卷六著錄。
] 張子房名良。
韓國人也。
避地於南陽,徙居於沛,後為沛國人焉。
童幼時,過下邳圮橋,風雪方甚,遇一老叟,著烏巾,黃單衣,墜履於橋下。
目子房曰:「儒子為我取之」。
子房無倦色,下橋取履以進,老叟引足以納之,子房神意愈恭。
叟笑曰:「孺子可教也。
明旦來此,當有所教」。
子房昧爽至,叟已在矣,曰:「期而後至,未可傳道」。
如是者三。
子房先至,亦無倦怠,老叟喜,以書授之曰:「讀此當為帝王師。
若復求吾,乃穀城山下黃石也」。
子房讀其書,能應機權變,佐漢祖〔而〕定天下[「而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補。
]。
後人謂其書為黃石公書。
修之於身,能煉氣絕〔粒〕(力)[「粒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,輕身羽化。
與綺裡季、東園公〔甪〕(用)〔裡〕(李)先生[「甪裡」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。
]、夏黃公,為雲霞之交。
漢初,遇四五小兒路上群戲,一兒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