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悅部第十七
關燈
小
中
大
子猶曰:南荒有獸,名曰猈【犭屈】,見人衣冠鮮采,辄跪拜而随之,雖驅擊,不痛不去,身有奇臭,唯膝骨脆美,謂之&ldquo媚骨&rdquo,土人以為珍馔。
餘謂凡善谄者皆有媚骨者也。
汲黯不拜大将軍,大将軍賢之;王祥不拜司馬晉王,晉王重之;朱序不拜苻堅,苻堅宥之;薛廷珪不拜朱溫,朱溫禮之;張令濬私拜田令孜,卒為所輕;陶榖拜趙檢點,竟遭擯棄。
谄人者亦何益哉?集《容悅》第十七。
天後好谄 襄州胡延慶,以丹漆書龜腹曰:&ldquo天子萬年。
&rdquo進之。
鳳閣侍郎李昭德,以刀刮之并盡,奏請付法。
則天曰:&ldquo此非惡心也。
&rdquo舍而不問。
朱前疑上書則天雲:&ldquo臣夢見陛下禦宇八百歲。
&rdquo後大喜,即授拾遺。
又刑寺系囚将決,乃共商于獄牆内外作大人迹,長五尺,至夜分,衆大叫。
内使推間,對雲:&ldquo有聖人現,身長三丈,面黃金色,雲:&lsquo汝等皆坐冤,然勿憂,天子萬年,即有恩赦。
&rsquo&rdquo後令把火照視,有巨迹,遂大赦天下,改為大足元年。
捏鼻頭即得官,掘地孔即免罪。
以天後之英明,豈不知其僞?正謂&ldquo此非惡心&rdquo耳。
赤心石 武後時争獻祥瑞。
洛濱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,獻于後,曰:&ldquo是石有赤心。
&rdquo李昭德曰:&ldquo此石有赤心,其餘豈皆謀反耶?&rdquo見唐史,或作李日知事,誤。
朱溫一日出大梁門外數十裡,憩柳樹下,久之,獨語曰:&ldquo好大柳樹!&rdquo賓客各避席對曰:&ldquo好大柳樹!&rdquo有頃,又曰:&ldquo好大柳樹,可作車頭。
&rdquo末坐五六人起對曰:&ldquo好作車頭!&rdquo溫厲聲曰:&ldquo柳樹豈可作車頭?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,有甚難事?&rdquo悉擒言作車頭者撲殺之。
溫雖草賊,此舉勝天後遠矣! 《代犧圖》 天後疾,遍祭神廟。
給事中閻朝隐嘗詣少室,因親撰祝文,以身代犧,沐浴伏于俎盤,令僧道迎至神所。
觀者如堵。
後病愈,特加賞赍。
張元一乃畫《代栖圖》以進。
後大笑。
霍獻可郭弘霸 霍獻可以希旨為忠。
一日頭觸玉階,請誅狄仁傑、裴行本,遂至損額。
故以綿帛裹于巾下,常令露出,冀後見之。
郭弘霸自陳讨徐敬業,誓&ldquo抽其筋,食其肉,飲其血,絕其髓&rdquo。
武後大悅,授禦史。
時号&ldquo四其禦史&rdquo。
熨衣 宋武帝雖衣浣衣,而左右必須鮮潔。
嘗有侍臣衣帶卷折,帝怒曰:&ldquo卿衣帶如繩,欲何所系?&rdquo吏部何敬容希旨,常以膠清刷鬓。
衣裳不整,伏床熨之。
暑月,背為之焦。
七歲尚書 梁武伐齊,袁昂不屈,後梁以為民部尚書。
帝謂曰:&ldquo齊明帝用卿為黑頭尚書,我用卿為白頭尚書,良以多愧!&rdquo對曰:&ldquo臣生四十七年于茲矣。
四十以前,臣之自有,七年以後,陛下所養。
七歲尚書,未為晚達。
&rdquo 前後若兩截人,此語是他供狀。
谀語 桓玄篡位,床忽陷。
殷仲文曰:&ldquo聖德深厚,地不能載。
&rdquo 建興四年,西都傾覆。
元皇帝始為晉王,四海宅心。
其年十月中,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,産二女相向,腹心合,自胸以上、臍以下分,蓋未有之妖也。
時内史呂會上言:&ldquo案《瑞應圖》雲:異根同體,謂之&lsquo連理&rsquo,草木之屬,猶以為瑞。
今二人同心,天垂靈象。
故易雲:&lsquo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
&rsquo斯蓋四海同心之瑞。
不勝喜躍,謹畫圖上。
&rdquo識者哂之。
北齊武成生齻牙,諸醫以實對。
帝怒。
徐之才曰:&ldquo此是智牙,主聰明長壽。
&rdquo帝大悅。
王世充有異志。
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圖谶,取《莊子》《人間世》、《德充符》二篇以進,曰:&ldquo上篇言&lsquo世&rsquo,下篇言&lsquo充&rsquo。
言相國當德被人間,而應符命也。
&rdquo世充大悅。
妖為德祜
餘謂凡善谄者皆有媚骨者也。
汲黯不拜大将軍,大将軍賢之;王祥不拜司馬晉王,晉王重之;朱序不拜苻堅,苻堅宥之;薛廷珪不拜朱溫,朱溫禮之;張令濬私拜田令孜,卒為所輕;陶榖拜趙檢點,竟遭擯棄。
谄人者亦何益哉?集《容悅》第十七。
天後好谄 襄州胡延慶,以丹漆書龜腹曰:&ldquo天子萬年。
&rdquo進之。
鳳閣侍郎李昭德,以刀刮之并盡,奏請付法。
則天曰:&ldquo此非惡心也。
&rdquo舍而不問。
朱前疑上書則天雲:&ldquo臣夢見陛下禦宇八百歲。
&rdquo後大喜,即授拾遺。
又刑寺系囚将決,乃共商于獄牆内外作大人迹,長五尺,至夜分,衆大叫。
内使推間,對雲:&ldquo有聖人現,身長三丈,面黃金色,雲:&lsquo汝等皆坐冤,然勿憂,天子萬年,即有恩赦。
&rsquo&rdquo後令把火照視,有巨迹,遂大赦天下,改為大足元年。
捏鼻頭即得官,掘地孔即免罪。
以天後之英明,豈不知其僞?正謂&ldquo此非惡心&rdquo耳。
赤心石 武後時争獻祥瑞。
洛濱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,獻于後,曰:&ldquo是石有赤心。
&rdquo李昭德曰:&ldquo此石有赤心,其餘豈皆謀反耶?&rdquo見唐史,或作李日知事,誤。
朱溫一日出大梁門外數十裡,憩柳樹下,久之,獨語曰:&ldquo好大柳樹!&rdquo賓客各避席對曰:&ldquo好大柳樹!&rdquo有頃,又曰:&ldquo好大柳樹,可作車頭。
&rdquo末坐五六人起對曰:&ldquo好作車頭!&rdquo溫厲聲曰:&ldquo柳樹豈可作車頭?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,有甚難事?&rdquo悉擒言作車頭者撲殺之。
溫雖草賊,此舉勝天後遠矣! 《代犧圖》 天後疾,遍祭神廟。
給事中閻朝隐嘗詣少室,因親撰祝文,以身代犧,沐浴伏于俎盤,令僧道迎至神所。
觀者如堵。
後病愈,特加賞赍。
張元一乃畫《代栖圖》以進。
後大笑。
霍獻可郭弘霸 霍獻可以希旨為忠。
一日頭觸玉階,請誅狄仁傑、裴行本,遂至損額。
故以綿帛裹于巾下,常令露出,冀後見之。
郭弘霸自陳讨徐敬業,誓&ldquo抽其筋,食其肉,飲其血,絕其髓&rdquo。
武後大悅,授禦史。
時号&ldquo四其禦史&rdquo。
熨衣 宋武帝雖衣浣衣,而左右必須鮮潔。
嘗有侍臣衣帶卷折,帝怒曰:&ldquo卿衣帶如繩,欲何所系?&rdquo吏部何敬容希旨,常以膠清刷鬓。
衣裳不整,伏床熨之。
暑月,背為之焦。
七歲尚書 梁武伐齊,袁昂不屈,後梁以為民部尚書。
帝謂曰:&ldquo齊明帝用卿為黑頭尚書,我用卿為白頭尚書,良以多愧!&rdquo對曰:&ldquo臣生四十七年于茲矣。
四十以前,臣之自有,七年以後,陛下所養。
七歲尚書,未為晚達。
&rdquo 前後若兩截人,此語是他供狀。
谀語 桓玄篡位,床忽陷。
殷仲文曰:&ldquo聖德深厚,地不能載。
&rdquo 建興四年,西都傾覆。
元皇帝始為晉王,四海宅心。
其年十月中,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,産二女相向,腹心合,自胸以上、臍以下分,蓋未有之妖也。
時内史呂會上言:&ldquo案《瑞應圖》雲:異根同體,謂之&lsquo連理&rsquo,草木之屬,猶以為瑞。
今二人同心,天垂靈象。
故易雲:&lsquo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
&rsquo斯蓋四海同心之瑞。
不勝喜躍,謹畫圖上。
&rdquo識者哂之。
北齊武成生齻牙,諸醫以實對。
帝怒。
徐之才曰:&ldquo此是智牙,主聰明長壽。
&rdquo帝大悅。
王世充有異志。
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圖谶,取《莊子》《人間世》、《德充符》二篇以進,曰:&ldquo上篇言&lsquo世&rsquo,下篇言&lsquo充&rsquo。
言相國當德被人間,而應符命也。
&rdquo世充大悅。
妖為德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