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卷上
關燈
小
中
大
冥寥子為吏,困世法,與人吐匿情之譚,行不典之禮。
何謂匿情之譚?主賓長揖,寒暄而外,不敢多設一語。
平生無斯須之舊,一見握手,動稱肺腑,掉臂去之。
轉盼胡越,面頌盛德,則夷也。
不旋踵而背語,蹠也。
燕坐之間,實辨有口,乃托簡重。
身有穢行,謬為清言,懼裡言漏實,莊語觸忌,則一切置之,而别為浮遊不根之談,甚而假優伶之讴歌以亂之。
即耳目口鼻,悉非我有,嗔喜笑罵,總屬不真。
俗已如此,雖欲力矯之不能。
何謂不典之體?賓客酬應,無論尊貴,雖其平交,終日磬折俯首。
何雠于天而目與之遠,何親于地而日與之近。
貴人才一啟口,諾聲如雷。
一舉手,而我頭已搶地矣。
彼此相詣,絕不欲見。
而下馬投刺,徒終日仆仆。
夫往來通情,非舉行故事也。
先王制禮,固如是乎?!褒衣束帶,縛如檻猿。
虱■〈口替〉膚癢,甚而不可扪。
跬步間行,辄恐逾官守。
馬上以目注鼻,視不越尺寸。
視越尺寸,人即從旁偵之。
溺下至不可忍,而無故莫敢駐足。
其大者三尺在其前,清議在其後,寒暑撼其外,得失煎其中,豈惟繩墨之夫哉?!雖有豪傑快士,通脫自喜,不涉此途則已。
一涉此途,不得不俯而就其籠絡。
冥寥子将縱心廣意而遊于漭瀁之鄉矣。
或曰:&ldquo吾聞之,道士處靜不枯,處動不喧。
居塵出塵,無縛無解。
俄而柳生其左肘,有鳥巢于其頂,此亦冥靜泬寥之極也。
供爨下之役,拾地上之殘,此亦卑瑣穢賤之極也,而至人皆冥之。
子厭仕路之局蹐,而樂奇遊之清曠,無乃心為境殺乎?&rdquo冥寥子曰:&ldquo得道之人,入水不濡,入火不焦。
觸實若虛,蹈虛若實。
靡入不适,靡境不冥,則其固然。
餘乃好道,非得道者也。
得道者,把柄在我,虛空粉碎,投之嚣喧。
穢賤若濁水,青蓮淤而不染,故可無擇乎?所之餘,則安能若柳之從風,風甯則甯,風搖則搖。
若沙之在水,水清則清,水濁則濁。
餘嘗終日清靜,以晷刻失之。
終歲清靜,以一日失之。
欲聽其所之,而在境不亂,不可得也。
使天子可以修道,則巢、許何以箕穎?使國王可以修道,則釋迦何以雪山?使列侯可以修道,則子房何以謝病?使庶官可以修道,則通明何以挂冠?餘将廣心縱意而遊于漭瀁之鄉矣。
或曰:&ldquo願聞子遊。
&rdquo冥寥子曰:夫遊者,所以開耳目,舒神氣,窮九洲,覽八荒,采真訪道。
庶幾至人,啖雲芝,逢石髓,禦風騎氣,冷然而飄,眇不知其何之。
然後歸而掩關面壁,了大事矣。
餘非得道者,宅神以内,養德以澹,遊氣以虛,敢不力諸?然而未也。
宅神以内,忽而馳于外。
養德以澹,忽而移于濃。
遊氣以虛,忽而著于意。
其中不甯,則稍假外鎮之。
其心無以自得,則或取境娛之。
故餘之遊迹奇矣。
挾一煙霞之友與俱,各一瓢一衲,百錢自随,不取盈,而欲令百錢常滿,以備非常。
兩人乞食,無問城郭村落、朱門白屋、仙觀僧廬戒所,乞以食不以酒,以蔬不以肉。
其乞辭以孫不以哀,畀則去之,其不畀者亦去之,要以苟免饑而已。
有疑物色者,晦而自免去。
有見淩者,屈體忍之。
有不得已,無所從乞,即以所攜百錢用其一二,遇便即補足焉。
非甚不得已,不用也。
行不擇所之,居不擇所止。
其行甚緩,日或十裡,或二十裡,或三十、四十、五十裡而止。
不取多,多恐其罷也。
行或遇山川之間,青泉白石,水禽山鳥,可愛玩。
即不及住,選沙汀磐石之上,或坐而眺焉。
邂逅樵人漁父,村氓野老,不通姓氏,不作寒暄,而約略談田野之趣。
移晷乃去,别而不關情也。
大寒大暑,必投栖止焉而不行,懼寒暑之氣侵人也。
行必讓路,津必讓渡。
江湖風濤,則止不渡。
或半渡而風濤作,則凝神定氣,委命達生,曰:&ldquo苟渡而溺,天也。
&rdquo即恐,甯免乎?如其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遭惡少年于道,或誤觸之,少年行其無禮,則孫辭謝之。
謝之而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有疾病,則投所止而調焉,其同行者稍為求藥,而己則處之泰然,内視反聽,無怖死,如是則重病必輕,輕病立愈。
如其大運行盡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蹤迹所至,邏者疑焉,而以細人見禽。
或以情脫,或以智免。
如其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行而托宿石庵茅舍,無論也。
托宿而不及,即寺門嵓阿窮檐之外,大樹之下,可以偃息。
或山鬼伺之,虎狼窺之,奈何山鬼無能為苦,虎狼無術以制之?不有命在天乎?以四大委之,而神氣了不為動。
卒填其喙,數也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其遊以五嶽四渎、
何謂匿情之譚?主賓長揖,寒暄而外,不敢多設一語。
平生無斯須之舊,一見握手,動稱肺腑,掉臂去之。
轉盼胡越,面頌盛德,則夷也。
不旋踵而背語,蹠也。
燕坐之間,實辨有口,乃托簡重。
身有穢行,謬為清言,懼裡言漏實,莊語觸忌,則一切置之,而别為浮遊不根之談,甚而假優伶之讴歌以亂之。
即耳目口鼻,悉非我有,嗔喜笑罵,總屬不真。
俗已如此,雖欲力矯之不能。
何謂不典之體?賓客酬應,無論尊貴,雖其平交,終日磬折俯首。
何雠于天而目與之遠,何親于地而日與之近。
貴人才一啟口,諾聲如雷。
一舉手,而我頭已搶地矣。
彼此相詣,絕不欲見。
而下馬投刺,徒終日仆仆。
夫往來通情,非舉行故事也。
先王制禮,固如是乎?!褒衣束帶,縛如檻猿。
虱■〈口替〉膚癢,甚而不可扪。
跬步間行,辄恐逾官守。
馬上以目注鼻,視不越尺寸。
視越尺寸,人即從旁偵之。
溺下至不可忍,而無故莫敢駐足。
其大者三尺在其前,清議在其後,寒暑撼其外,得失煎其中,豈惟繩墨之夫哉?!雖有豪傑快士,通脫自喜,不涉此途則已。
一涉此途,不得不俯而就其籠絡。
冥寥子将縱心廣意而遊于漭瀁之鄉矣。
或曰:&ldquo吾聞之,道士處靜不枯,處動不喧。
居塵出塵,無縛無解。
俄而柳生其左肘,有鳥巢于其頂,此亦冥靜泬寥之極也。
供爨下之役,拾地上之殘,此亦卑瑣穢賤之極也,而至人皆冥之。
子厭仕路之局蹐,而樂奇遊之清曠,無乃心為境殺乎?&rdquo冥寥子曰:&ldquo得道之人,入水不濡,入火不焦。
觸實若虛,蹈虛若實。
靡入不适,靡境不冥,則其固然。
餘乃好道,非得道者也。
得道者,把柄在我,虛空粉碎,投之嚣喧。
穢賤若濁水,青蓮淤而不染,故可無擇乎?所之餘,則安能若柳之從風,風甯則甯,風搖則搖。
若沙之在水,水清則清,水濁則濁。
餘嘗終日清靜,以晷刻失之。
終歲清靜,以一日失之。
欲聽其所之,而在境不亂,不可得也。
使天子可以修道,則巢、許何以箕穎?使國王可以修道,則釋迦何以雪山?使列侯可以修道,則子房何以謝病?使庶官可以修道,則通明何以挂冠?餘将廣心縱意而遊于漭瀁之鄉矣。
或曰:&ldquo願聞子遊。
&rdquo冥寥子曰:夫遊者,所以開耳目,舒神氣,窮九洲,覽八荒,采真訪道。
庶幾至人,啖雲芝,逢石髓,禦風騎氣,冷然而飄,眇不知其何之。
然後歸而掩關面壁,了大事矣。
餘非得道者,宅神以内,養德以澹,遊氣以虛,敢不力諸?然而未也。
宅神以内,忽而馳于外。
養德以澹,忽而移于濃。
遊氣以虛,忽而著于意。
其中不甯,則稍假外鎮之。
其心無以自得,則或取境娛之。
故餘之遊迹奇矣。
挾一煙霞之友與俱,各一瓢一衲,百錢自随,不取盈,而欲令百錢常滿,以備非常。
兩人乞食,無問城郭村落、朱門白屋、仙觀僧廬戒所,乞以食不以酒,以蔬不以肉。
其乞辭以孫不以哀,畀則去之,其不畀者亦去之,要以苟免饑而已。
有疑物色者,晦而自免去。
有見淩者,屈體忍之。
有不得已,無所從乞,即以所攜百錢用其一二,遇便即補足焉。
非甚不得已,不用也。
行不擇所之,居不擇所止。
其行甚緩,日或十裡,或二十裡,或三十、四十、五十裡而止。
不取多,多恐其罷也。
行或遇山川之間,青泉白石,水禽山鳥,可愛玩。
即不及住,選沙汀磐石之上,或坐而眺焉。
邂逅樵人漁父,村氓野老,不通姓氏,不作寒暄,而約略談田野之趣。
移晷乃去,别而不關情也。
大寒大暑,必投栖止焉而不行,懼寒暑之氣侵人也。
行必讓路,津必讓渡。
江湖風濤,則止不渡。
或半渡而風濤作,則凝神定氣,委命達生,曰:&ldquo苟渡而溺,天也。
&rdquo即恐,甯免乎?如其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遭惡少年于道,或誤觸之,少年行其無禮,則孫辭謝之。
謝之而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有疾病,則投所止而調焉,其同行者稍為求藥,而己則處之泰然,内視反聽,無怖死,如是則重病必輕,輕病立愈。
如其大運行盡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蹤迹所至,邏者疑焉,而以細人見禽。
或以情脫,或以智免。
如其不免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行而托宿石庵茅舍,無論也。
托宿而不及,即寺門嵓阿窮檐之外,大樹之下,可以偃息。
或山鬼伺之,虎狼窺之,奈何山鬼無能為苦,虎狼無術以制之?不有命在天乎?以四大委之,而神氣了不為動。
卒填其喙,數也,則遊止矣。
幸而獲免,遊如初。
其遊以五嶽四渎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