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回 巧作合詩驕平子
關燈
小
中
大
一徑來見燕白颔,将他不肯來見這段光景,細細說了一遍。
燕白颔道:“似此如之奈何?”袁隐道:“我一路上已想有主意在此了。
”燕白颔問:“是何主意?”袁隐道:“他為人雖若癡癡,然愛才如命。
祇有才之一字,可以動他。
”因附燕白颔之耳說道:“除非如此如此,這般這般。
”燕白颔聽了微笑道:“便是這等行行看。
”遂一面吩咐心腹人去打點不題。
卻說平如衡見袁隐去了,心下快活道:“我不是這等淡薄他,他還要在此纏擾哩。
昨日被他誤了,今後切記不可輕登富貴之堂。
甯可孤生獨死,若貪圖富貴,與這些纨袴交結,豈不令文人之品掃地。
”自算得意,又獨酌一壺。
又将冷绛雪題壁詩吟誦一回,方纔歇息。
到了次日傍午,祇見一個相好朋友叫做計成,來訪他。
留坐閑叙。
那計成忽問道:“連日袁石交曾來看兄嗎?”平如衡笑道:“來是來的,祇是來的可笑。
”計成道:“有甚可笑?”平如衡遂将引他到張寅家去,題詩不出,昨日又要哄他去拜燕白颔之事,說了一遍道:“這等沒品,豈不可笑。
”計成道:“原來如此。
這樣沒品之人,專在富貴人家着腳。
我聞知他今日又同一個假才子在遷柳莊聽莺,說要題詩飲酒,繼金谷之遊。
不知又做些甚麼哄騙愚人!”平如衡聞說遷柳莊莺聲好聽,因問道:“不知去此有多許路?”計成道:“離此向南,不過三四裡。
兄若有興,我們也去走走。
一來聽莺,二來看老袁哄甚麼人在那裡裝腔。
倘有虛假之處,就取笑他一場,倒也有趣。
”平如衡笑道:“妙,妙!我們就去。
”二人就挽着手兒,向南緩步而來,一路上說說笑笑。
不多時,便見一帶柳林,青青在望。
原來這帶柳林約有裡餘,也有疏處,也有密處。
也有幾株近水,也有幾株依山。
也有幾株拂石,也有幾株垂橋。
最深茂處蓋了一座大亭子,供人遊賞。
到春深時,莺聲如織,時時有遊人來玩耍。
也有鋪氈席地的,也有設桌柳下的。
貴人官長方在亭子上擺酒。
這日,平如衡同計成走到樹下,早見有許多人各适其适,在那裡取樂。
再走近亭子邊一看,祇見袁隐同着一個少年在亭子上盛設對飲。
上面又虛設着兩桌,若有待尊客未至的一般。
席邊行酒都是美妓,又有六七個歌僮細吹細唱,十分快樂。
平如衡遠遠定睛将那少年一看,祇見體如嶽立,眉若山橫。
神清氣爽,澄澄如一泓秋水;骨媚聲和,飄飄如十裡春風。
心下暗驚道:“這少年與張寅那蠢貨,大不相同,倒像有幾分意思的。
因藏身柳下,細細看他行動。
祇見袁隐與那少年飲到半酣之際,那少年忽然詩興發作叫,家人取餅筆硯,立起身走到亭中粉壁上題詩,那字寫得有碗口大小。
平如衡遠遠望得分明,道: 千條細雨萬條煙,幕綠垂青不辨天。
喜得春風還識路,吹将莺語到尊前。
平如衡看完,心下驚喜道:“筆墨風流,文人之作也!”正想不了,祇見一個美妓呈上一幅白绫,要那少年題詩。
那少年略不推辭,拈起筆來,将那美妓看了兩眼便寫,寫完一笑投筆,又與袁隐去喫酒。
那個美妓拿了那幅绫子,因墨迹未乾,走到亭旁鋪在一張空桌上要曬乾。
便有幾個閑人來看。
平如衡也就挨到面前一看,祇見绫子上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,道: 可憐不世豔,嬌弄可憐心。
秋色畫兩黛,月痕垂一簪。
白堕梨花影,青拖楊柳陰。
情深不肯淺,欲語又沉吟。
平如衡看完,不覺失聲讚道:“好詩!好詩!真是才子。
”袁隐與那少年微微聽見,祇做不知,轉呼盧豪飲。
計成慌忙将平如衡扯了下來道:“兄不要高聲,倘被老袁聽見,豈不笑話。
”平如衡道:“那少年不知是誰,做的詩委實清新俊逸,怎叫人按捺得定。
”計成道:“子持兄,你一向眼睛高,怎見了這兩首詩便大驚小敝。
”平如衡道:“我小弟從不會裝假,好則便好,醜則便醜。
這兩首詩果然可愛,卻怪我不得。
”計成道:“這兩首詩,知他是假,是真,是舊作,是新題。
”平如衡道:“俱是即景題情,怎麼是假是舊?”計成道:“這也未必,待我試他一試與兄看。
”平如衡道:“兄如何試他?”計成道:“我有道理。
” 因有一個歌僮是計成認得的,等他唱完,便點點頭招他到面前說道:“我看那少年相公寫作甚好,我有一把扇子,你可拿去替我求他寫一首詩兒。
”那歌僮道:“計相公要寫,可拿扇子來。
”計成遂在袖中摸出一把白紙扇兒遞與那歌僮,因對平如衡說道:“須出一題目要他去求方妙。
”平如衡道:“就是贈歌者吧!”計成還要吩咐,那歌僮早會意說道:“小的知道了。
”遂拿了扇子,走到那少年身邊說道:“小的有一把粗扇,要求相公賞賜一首詩兒。
”那少年笑嘻
燕白颔道:“似此如之奈何?”袁隐道:“我一路上已想有主意在此了。
”燕白颔問:“是何主意?”袁隐道:“他為人雖若癡癡,然愛才如命。
祇有才之一字,可以動他。
”因附燕白颔之耳說道:“除非如此如此,這般這般。
”燕白颔聽了微笑道:“便是這等行行看。
”遂一面吩咐心腹人去打點不題。
卻說平如衡見袁隐去了,心下快活道:“我不是這等淡薄他,他還要在此纏擾哩。
昨日被他誤了,今後切記不可輕登富貴之堂。
甯可孤生獨死,若貪圖富貴,與這些纨袴交結,豈不令文人之品掃地。
”自算得意,又獨酌一壺。
又将冷绛雪題壁詩吟誦一回,方纔歇息。
到了次日傍午,祇見一個相好朋友叫做計成,來訪他。
留坐閑叙。
那計成忽問道:“連日袁石交曾來看兄嗎?”平如衡笑道:“來是來的,祇是來的可笑。
”計成道:“有甚可笑?”平如衡遂将引他到張寅家去,題詩不出,昨日又要哄他去拜燕白颔之事,說了一遍道:“這等沒品,豈不可笑。
”計成道:“原來如此。
這樣沒品之人,專在富貴人家着腳。
我聞知他今日又同一個假才子在遷柳莊聽莺,說要題詩飲酒,繼金谷之遊。
不知又做些甚麼哄騙愚人!”平如衡聞說遷柳莊莺聲好聽,因問道:“不知去此有多許路?”計成道:“離此向南,不過三四裡。
兄若有興,我們也去走走。
一來聽莺,二來看老袁哄甚麼人在那裡裝腔。
倘有虛假之處,就取笑他一場,倒也有趣。
”平如衡笑道:“妙,妙!我們就去。
”二人就挽着手兒,向南緩步而來,一路上說說笑笑。
不多時,便見一帶柳林,青青在望。
原來這帶柳林約有裡餘,也有疏處,也有密處。
也有幾株近水,也有幾株依山。
也有幾株拂石,也有幾株垂橋。
最深茂處蓋了一座大亭子,供人遊賞。
到春深時,莺聲如織,時時有遊人來玩耍。
也有鋪氈席地的,也有設桌柳下的。
貴人官長方在亭子上擺酒。
這日,平如衡同計成走到樹下,早見有許多人各适其适,在那裡取樂。
再走近亭子邊一看,祇見袁隐同着一個少年在亭子上盛設對飲。
上面又虛設着兩桌,若有待尊客未至的一般。
席邊行酒都是美妓,又有六七個歌僮細吹細唱,十分快樂。
平如衡遠遠定睛将那少年一看,祇見體如嶽立,眉若山橫。
神清氣爽,澄澄如一泓秋水;骨媚聲和,飄飄如十裡春風。
心下暗驚道:“這少年與張寅那蠢貨,大不相同,倒像有幾分意思的。
因藏身柳下,細細看他行動。
祇見袁隐與那少年飲到半酣之際,那少年忽然詩興發作叫,家人取餅筆硯,立起身走到亭中粉壁上題詩,那字寫得有碗口大小。
平如衡遠遠望得分明,道: 千條細雨萬條煙,幕綠垂青不辨天。
喜得春風還識路,吹将莺語到尊前。
平如衡看完,心下驚喜道:“筆墨風流,文人之作也!”正想不了,祇見一個美妓呈上一幅白绫,要那少年題詩。
那少年略不推辭,拈起筆來,将那美妓看了兩眼便寫,寫完一笑投筆,又與袁隐去喫酒。
那個美妓拿了那幅绫子,因墨迹未乾,走到亭旁鋪在一張空桌上要曬乾。
便有幾個閑人來看。
平如衡也就挨到面前一看,祇見绫子上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,道: 可憐不世豔,嬌弄可憐心。
秋色畫兩黛,月痕垂一簪。
白堕梨花影,青拖楊柳陰。
情深不肯淺,欲語又沉吟。
平如衡看完,不覺失聲讚道:“好詩!好詩!真是才子。
”袁隐與那少年微微聽見,祇做不知,轉呼盧豪飲。
計成慌忙将平如衡扯了下來道:“兄不要高聲,倘被老袁聽見,豈不笑話。
”平如衡道:“那少年不知是誰,做的詩委實清新俊逸,怎叫人按捺得定。
”計成道:“子持兄,你一向眼睛高,怎見了這兩首詩便大驚小敝。
”平如衡道:“我小弟從不會裝假,好則便好,醜則便醜。
這兩首詩果然可愛,卻怪我不得。
”計成道:“這兩首詩,知他是假,是真,是舊作,是新題。
”平如衡道:“俱是即景題情,怎麼是假是舊?”計成道:“這也未必,待我試他一試與兄看。
”平如衡道:“兄如何試他?”計成道:“我有道理。
” 因有一個歌僮是計成認得的,等他唱完,便點點頭招他到面前說道:“我看那少年相公寫作甚好,我有一把扇子,你可拿去替我求他寫一首詩兒。
”那歌僮道:“計相公要寫,可拿扇子來。
”計成遂在袖中摸出一把白紙扇兒遞與那歌僮,因對平如衡說道:“須出一題目要他去求方妙。
”平如衡道:“就是贈歌者吧!”計成還要吩咐,那歌僮早會意說道:“小的知道了。
”遂拿了扇子,走到那少年身邊說道:“小的有一把粗扇,要求相公賞賜一首詩兒。
”那少年笑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