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 誤相逢才傲張寅
關燈
小
中
大
詞曰:
薰自生香,莸能發臭,欲和為一焉能夠?喜聲無自鵲居之,惡名還是鴉消受。
非是他肥,不關我瘦,長成骨相生成肉。
嬌歌終得唱歌人,不須強把眉兒皺。
右調《踏沙行》 話說冷绛雪正拜見山顯仁與夫人,留茶叙話。
忽報聖旨下,山黛忙趨到玉尺樓,跪接聖旨,開看,祇見禦筆親批道: 覽四瑞圖詩,體裁端穆,意味悠長。
閨秀而有大臣之風,殊可嘉也。
特賜萬瑞彩緞四端,以為潤筆。
《三十六宮》詩寫皇恩普遍如晝,且字字警拔。
而『天有道』、『地無疆』更為奇特,再賜禦酒三十六瓶,以為春觞。
庶見朕之無偏。
故谕。
讀罷,山黛忙令冷绛雪同叩頭。
謝恩畢,随寫短表一道,附奏道: 臣妾山黛謹奏,為改正真才,無虛聖恩事:《三十六宮》詩系臣妾山黛自撰,蒙恩賞賜禦酒三十六瓶,謹謝恩祗受。
聖瑞四詩,實系幼女冷绛雪代作,今蒙恩鑒賞,特賜彩緞,妾黛不敢蔽才,以辜聖恩,謹令冷绛雪望阙謝恩祗受外,特此辨明,伏乞聖恩改正。
冷绛雪年十二歲,系揚州府江都縣農民冷新之女。
其才在臣妾山黛之上,倘令奉禦撰述,必有可觀。
但出自寒賤,奉禦不便,伏乞聖恩,賜其父一空銜榮身,則冷绛雪不貴自貴矣。
事出要求,不勝惶悚待命之至。
寫完,封好,附與中官進呈。
天子看了大喜道:“怎麼又生此少年才女!”因批本道: 覽奏,方知四瑞詩出自冷绛雪手。
言論風旨,誠足與卿伯仲。
既系寒賤,暫賜女中書之号,以備顧問。
并加伊父冷新中書,冠帶榮身。
俟後诏見撰述稱旨,再加陞賞。
該部知道。
命下了,報到山府。
山黛遂與冷降雪賀喜。
冷绛雪又再三緻謝山黛薦拔之恩,二人相好,真如膠漆。
每日在府中不是看花分詠,便是賞月留題,坐卧相随,你敬我愛。
冷绛雪因見聖旨賜父親冠帶之事,便寫信打發母舅鄭秀才回去報知,不題。
卻說天子因見山黛、冷绛雪一時便有兩小才女,心下想道:“怎麼閨閣女子,無師無友,尚有此異才;而男子日以讀書為事,反不見一二奇才以負朕望。
豈天下無才,大都在下者不能上達,在上者不知下求故耳!”正躊躇間,忽見吏部一本缺官事:“南直缺提學禦史,循資該河南道禦史王衮正推,山西道禦史張德明陪推,乞聖裁。
”天子親點了正推,即着面見。
王衮領旨,忙趨入朝,天子親谕道:“朕前屢旨搜求異才,并無一人應诏,殊屬怠玩。
今特命爾,須加意為朕訪求。
不獨重制科,必得詩賦奇才如李太白、蘇東坡其人者,方不負朕眷眷至意。
倘得其人,許不時奏聞,當有不次之賞。
如仍前官怠玩之習,罪在不赦。
”王衮叩頭領旨而出。
這王衮是河間府人,因禦筆點出,不敢在京久留,遂辭朝回家。
因歲暮,就在家過了年,新正方起身上任。
到了任,因聖谕在心,臨考時便加意閱卷,旨望得一兩個奇才之士,逢迎天子。
不期考來考去,都是肩上肩下之才,并無一人出類拔萃,心下十分懮懼。
一日,按臨松江府,松江府知府晏文物進見,就呈上一封書,說是吏部張尚書託他代送的,要将他公子張寅考作華亭縣案首。
王衮看了,遂付與一個門子道:“臨填案時禀我。
”說完就打發晏知府出去,心下想着:“别個書不聽猶可,一個吏部尚書,我的陞遷榮辱都在他手裡,這些小事,焉敢不聽。
”又想道:“聖谕諄諄,要求真才。
若取了這些人情貨,明日如何繳旨?且待考過再處。
” 不幾日,一府考完。
閉門閱卷,看到一卷,真是珠玑滿紙,繡口錦心,十分奇特。
王衮拍案稱賞道:“今日方遇着一個奇才。
”便提起筆來寫了一等一名。
纔寫完,祇見門子禀道:“張尚書的書在此,老爺前日吩咐叫填案時禀的,小人不敢不禀。
”王衮道:“是,這卻如之奈何!”再查出張寅的卷子來一看,卻又甚是不通,心下沒法,祇得勉強填作第二名。
一面挂出牌來,限了日期,當面發放。
至期,王宗師自坐在上面,兩邊列了各學教官,諸生都立在下面。
學生的卷子都發出來,當面開拆唱名。
先拆完府學,拆到華亭縣,第一名唱名燕白颔。
祇見人叢中走出一個少年秀才來,王宗師定睛仔細
非是他肥,不關我瘦,長成骨相生成肉。
嬌歌終得唱歌人,不須強把眉兒皺。
右調《踏沙行》 話說冷绛雪正拜見山顯仁與夫人,留茶叙話。
忽報聖旨下,山黛忙趨到玉尺樓,跪接聖旨,開看,祇見禦筆親批道: 覽四瑞圖詩,體裁端穆,意味悠長。
閨秀而有大臣之風,殊可嘉也。
特賜萬瑞彩緞四端,以為潤筆。
《三十六宮》詩寫皇恩普遍如晝,且字字警拔。
而『天有道』、『地無疆』更為奇特,再賜禦酒三十六瓶,以為春觞。
庶見朕之無偏。
故谕。
讀罷,山黛忙令冷绛雪同叩頭。
謝恩畢,随寫短表一道,附奏道: 臣妾山黛謹奏,為改正真才,無虛聖恩事:《三十六宮》詩系臣妾山黛自撰,蒙恩賞賜禦酒三十六瓶,謹謝恩祗受。
聖瑞四詩,實系幼女冷绛雪代作,今蒙恩鑒賞,特賜彩緞,妾黛不敢蔽才,以辜聖恩,謹令冷绛雪望阙謝恩祗受外,特此辨明,伏乞聖恩改正。
冷绛雪年十二歲,系揚州府江都縣農民冷新之女。
其才在臣妾山黛之上,倘令奉禦撰述,必有可觀。
但出自寒賤,奉禦不便,伏乞聖恩,賜其父一空銜榮身,則冷绛雪不貴自貴矣。
事出要求,不勝惶悚待命之至。
寫完,封好,附與中官進呈。
天子看了大喜道:“怎麼又生此少年才女!”因批本道: 覽奏,方知四瑞詩出自冷绛雪手。
言論風旨,誠足與卿伯仲。
既系寒賤,暫賜女中書之号,以備顧問。
并加伊父冷新中書,冠帶榮身。
俟後诏見撰述稱旨,再加陞賞。
該部知道。
命下了,報到山府。
山黛遂與冷降雪賀喜。
冷绛雪又再三緻謝山黛薦拔之恩,二人相好,真如膠漆。
每日在府中不是看花分詠,便是賞月留題,坐卧相随,你敬我愛。
冷绛雪因見聖旨賜父親冠帶之事,便寫信打發母舅鄭秀才回去報知,不題。
卻說天子因見山黛、冷绛雪一時便有兩小才女,心下想道:“怎麼閨閣女子,無師無友,尚有此異才;而男子日以讀書為事,反不見一二奇才以負朕望。
豈天下無才,大都在下者不能上達,在上者不知下求故耳!”正躊躇間,忽見吏部一本缺官事:“南直缺提學禦史,循資該河南道禦史王衮正推,山西道禦史張德明陪推,乞聖裁。
”天子親點了正推,即着面見。
王衮領旨,忙趨入朝,天子親谕道:“朕前屢旨搜求異才,并無一人應诏,殊屬怠玩。
今特命爾,須加意為朕訪求。
不獨重制科,必得詩賦奇才如李太白、蘇東坡其人者,方不負朕眷眷至意。
倘得其人,許不時奏聞,當有不次之賞。
如仍前官怠玩之習,罪在不赦。
”王衮叩頭領旨而出。
這王衮是河間府人,因禦筆點出,不敢在京久留,遂辭朝回家。
因歲暮,就在家過了年,新正方起身上任。
到了任,因聖谕在心,臨考時便加意閱卷,旨望得一兩個奇才之士,逢迎天子。
不期考來考去,都是肩上肩下之才,并無一人出類拔萃,心下十分懮懼。
一日,按臨松江府,松江府知府晏文物進見,就呈上一封書,說是吏部張尚書託他代送的,要将他公子張寅考作華亭縣案首。
王衮看了,遂付與一個門子道:“臨填案時禀我。
”說完就打發晏知府出去,心下想着:“别個書不聽猶可,一個吏部尚書,我的陞遷榮辱都在他手裡,這些小事,焉敢不聽。
”又想道:“聖谕諄諄,要求真才。
若取了這些人情貨,明日如何繳旨?且待考過再處。
” 不幾日,一府考完。
閉門閱卷,看到一卷,真是珠玑滿紙,繡口錦心,十分奇特。
王衮拍案稱賞道:“今日方遇着一個奇才。
”便提起筆來寫了一等一名。
纔寫完,祇見門子禀道:“張尚書的書在此,老爺前日吩咐叫填案時禀的,小人不敢不禀。
”王衮道:“是,這卻如之奈何!”再查出張寅的卷子來一看,卻又甚是不通,心下沒法,祇得勉強填作第二名。
一面挂出牌來,限了日期,當面發放。
至期,王宗師自坐在上面,兩邊列了各學教官,諸生都立在下面。
學生的卷子都發出來,當面開拆唱名。
先拆完府學,拆到華亭縣,第一名唱名燕白颔。
祇見人叢中走出一個少年秀才來,王宗師定睛仔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