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回 聽捷音稻香村設席 洗繁華蓮花落侑觞

關燈
話說寶玉正在書房與清客相公嵇好古們叙談,隻聽一棒鑼聲,喧嚷進來,忙出去查問,是賈蘭中了。

    因有一名中式的磨勘雷同出來,重又抽換,所以放榜遲了兩個時辰。

    寶玉便進内,先到賈母、王夫人兩處告訴,賈母、王夫人自是歡喜。

    寶玉又忙跑往園子裡來,徑至稻香村與李纨道喜說:“蘭兒中了。

    ” 李纨更加樂意,不免又想起賈珠,幾乎滴下淚來,勉強忍住,與寶玉說了幾句。

     此時,賈蘭喜信合府傳知,适平兒在黛玉處回話,便叫平兒“去對你二爺說,吩咐外邊帳房,此番蘭哥兒中了,一切應酬賞賜,查寶二爺上年的舊帳,總要加豐”。

    鳳姐那邊照黛玉之言回明王夫人,自去辦理。

     這裡,黛玉約了寶钗、湘雲、岫煙、探春到李纨處賀喜,見稻香村外秋禾成熟,匝地黃雲,宛然田家風景。

    黛玉對李纨道:“我要替大嫂子這裡挂一張匾。

    ”寶钗道:“向來有人題過的,‘杏簾在望’最妙的了。

    ”黛玉搖頭道:“不切當。

    ” 湘雲道:“大嫂子教子成名,竟是‘畫荻遺風’,何如?”黛玉道:“也脫了稻香村本色,不如老老實實題個‘耕讀傳家’,讓他自成一國。

    ”寶钗道:“我們在園子裡住了幾年,就是興詩社的時候擾過大嫂子一會,并沒擺酒請過咱們,今番蘭哥兒中了,該掏個替己,請老太太、太太過來賞玩稻香風景,咱們大家熱鬧一天。

    ”衆人都道此論極是。

    黛玉道:“也不要大嫂子花費,我去封三十兩銀子送來,叫柳家的端整酒席。

    ”李纨笑道:“當真我短少了這幾兩銀子,還要你送來?隻要你們去請老太太定準個日子,我好叫他們預備。

    ”黛玉道:“你們定了,我還有個條陳,諸色要配這個地方,必得換個新鮮樣兒才好。

    ”衆人問:“換什麼新樣兒呢?”黛玉道:“鋪墊不必華麗,器皿都要古樣,咱們穿戴切忌豔妝,伺候的丫頭、媳婦更不用說,才襯得起大嫂子這裡農家風味來。

    ”湘雲拍手道:“當真這樣,果然别緻有趣,老太太見了倒也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”李纨道:“我是現成的,怕你們找不出這些衣服來。

    ”黛玉道:“找是那裡去找呢?各人開了長短尺寸,一色是洋藍布青梭,叫外頭成衣鋪子裡一兩天就縫起來了。

    ”當下約定,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 講到李貴承辦尤三姐葬事,諸色停當,擇于是日封口,請寶玉前去祭奠。

    這幾日因賈蘭中舉,親朋道賀往來不絕,自有賈琏與賈珍過來應接。

    寶玉自去幹他的事,帶了鴛鴦劍,出了二門,命小厮備馬,坐上徑出大門,揚鞭往郊外而來。

    這一日正值重陽佳節,那裡有一處勝境,仿照戲馬台古迹,名金台戲馬台,甚高峻,每逢重九,遊人登高聚飲,最為熱鬧。

    寶玉在馬上遠遠眺望,因少知己作伴,且心頭有事,亦無意留戀。

     一路行來,見林楓染醉,野菊堆金,一派潇疏秋色。

    不多時,到了尤三姐墓前下馬,祭禮早已擺齊。

    寶玉恭肅行禮,想起尤三姐已許身柳湘蓮,因湘蓮誤聽讒言,退悔親事,索還聘物鴛鴦寶劍,以緻霎時間青鋒殒命,血濺梨花,真可謂豔如桃李,凜若冰霜。

    今湘蓮已登仙籍,猶有故情,将一劍寄回,歸于尤三姐墓中,使鴛鴦兩劍不緻分飛,以示生離死合,亦可慰幽魂于冥冥。

    拜畢灑酒化紙,接過鴛鴦劍正要送入墓中,隻見手中飛起一道白光,直沖墓門而沒,那劍連鞘都不見了。

    寶玉竦然站立,暗歎此劍固非塵凡之物。

    又命李貴在此看工人擔土堆冢,四周要種植樹株。

    李貴道:“爺怎麼吩咐,奴才總照着去辦。

    要立石人石馬,再起石牌坊也容易。

    ”寶玉道:“不用你多講,那尤家三姐節烈可嘉,我将來真要奏上一本,替他請旌建坊呢。

    ”當下寶玉站着看了一會,上馬回府。

     一進園來,找黛玉、寶钗。

    襲人回道:“兩位奶奶同姑娘們都在凸碧山莊登高去了。

    ”寶玉連忙趕來,見一班姊妹都在山坡子上觀玩。

    湘雲見了寶玉,笑道:“二哥哥到那裡去了?各處找你沒見。

    ”黛玉道:“他自然往城外别處地方登高去了。

    ” 寶玉道:“城外是去的,就看了人家登高,我一個人有什麼興緻,所以趕回來找着你們應個景兒,你們倒都在這裡了。

    園子裡要算這個地方最高,你瞧各處的秋色都在目前。

    山子底下這兩株桂樹雖然開敗了,還有些餘香。

    ”湘雲道:“安得道人殷七七,不論什麼時候,愛看什麼花,就遣他開了何等不妙?” 寶钗道:“不如登南山文峰清歌一曲更妙。

    ”寶玉道:“我就羨慕孟參軍,龍山落帽最為韻事。

    ”于是各人随便起坐叙談。

     說起李纨明日請酒的話,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