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回 當金鎖巧合證良緣 夢寶玉因疑生幻相

關燈
物,内中有一件東西,似銅非銅,似鐵非鐵,黑暗無光。

    細瞧着制工精巧,心想夢兆或應在此,拿在手内一提竟是沉甸甸的,心中暗暗驚喜,便與換糖的講價。

    此物合該為石呆子所得,隻要得京錢二千文,石呆子還價便賣。

    自京中帶到揚州,可巧遇見一座當鋪新開,招牌上有寫寶字。

    石呆子原想應夢發一注大财,那知當鋪還價不對,險些鬧出事來,便垂頭喪氣出了鋪門,還恐走錯了當鋪,又對着招牌細看,分明有一個寶字在上。

     石呆子正在狐疑,有一個人汗雨淋身,跑進鋪道:“櫃上夥計,可有人拿了金器問要當一千兩銀子的嗎?”衆夥計忙答道:“有的,因他說話懸虛,沒有當成,才出門走還不遠。

    ” 話未完,驚動了地方坐捕人等,見來人言動慌張,銀兩對數,便疑方才進當的東西一定來曆不明。

    一窩蜂擁上前要拿賊贓,見那個人尚呆呆站着,不由分說,即套上鎖鍊帶進鋪來,搜起贓物,交與方才跑來的人。

    那人在身旁取出一張紙條來與那金器上镌的字樣一對,便叫開了鎖,道:“我在西街上鋪裡聽他們講起有一個外路人來當過這件東西,連上面字樣都記在那裡,我所以寫了來對明,要留他的東西。

    你們不要錯疑别的緣故,冒冒失失把他鎖了。

    現在并沒失主,如何起贓,列位都是随官人役,可知誣良不是當耍的。

    ”地方人等認得此人是林府總管,不敢不唯唯聽命,便開了鎖,各自走開。

    林府家人讓石呆子進櫃房坐了,略叙了幾句閑話,并不根究當物的來曆,令鋪夥如數兌銀子一千兩,寫了當票一張,交付當當的人。

    石呆子甚為感激,想當内夥計都不識貨,幸遇此人到來,一千兩始得到手,正是馬逢伯樂,玉遇卞和,便将當票留存以酬賞識,并明不來取贖之意,一拱而别。

    鋪内衆夥計俱不識此物值價如許之多,複接過細看,向問緣由。

    林府總管亦笑而不答,令出了一千兩支帳,将當票銷号,袖了當物,回府交進裡邊。

     這因黛玉嬸母林老太太因甄府求親,黛玉執意不允,又看出他近日行為,勸之無益,心甚納悶。

    是夜忽得一兆,見一老人,告以次日新開當鋪内有人持金鎖一盤,要當銀一千兩,兩面刻的什麼樣幾個字,必須留下,可定爾侄女黛玉姻緣。

    醒來記得清楚,便把幾個字寫在紙上,正值是日新開寶聚當鋪,已信夢中之事非全無影響,即命總管家人遵照辦理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來當金鎖,但看上面所镌字句相符,無論價值多寡,憑他要當一千兩,也如數當與他,不可有誤。

    那知夢兆有因,果得此物,見鎖上字句不錯一字,林老太太如獲珍寶。

     再講黛玉自從供奉大士,晨夕至誠禮拜,心中已是萬慮皆空,一塵不染,閑時連題詠一事也撩開了,惟以撫琴、臨帖、玩月、賞花,有時調弄鹦鹉,或教雪雁下棋為消遣。

    一日雪雁偶開書箧,撿出黛玉所寫字迹。

    黛玉接過逐一翻閱,想到寫經時候曾對雪雁講過留此手筆,将來他們見了如見我一般的話。

     如今紫鵑遠隔數千裡,不知作何歸結,自己反把這些東西帶回南來,猶及檢點入目,恍如丁令威化鶴歸來,有隔世重逢,是耶非耶之景象。

    又将近日寫的字來比較,覺先前運腕軟弱,指下乏力,亦如詩犯郊寒島瘦之病,今則豐腴潤澤,比前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觀玩之下,益覺心曠神怡,又悔病中何必将詩稿焚毀,留在這裡看看,亦可覺悟今是昨非。

    黛玉想了一會,忽聽架上鹦哥“念的念煩惱,不念煩惱,念不念煩惱,我煩惱,我所煩惱“。

    黛玉笑道:“真是淮南得道,雞犬同升。

    你聽鹦哥也忘了昔日這些詩句了。

    ”黛玉命春纖添了水罐内的水,自己坐過調弄一會,站起身來随手在書架上取了一本《莊子》,看到“至人無夢”一句,又有所悟。

    想庸人愛憎喜怒紛擾于中,神不守舍,則夢多。

    即如我惡夢驚人,皆由心境不甯之故。

    如今回到家來,于七情一無粘滞,便寂靜黑甜。

     黛玉正在展卷凝思,見嬸母處打發丫頭過來,手持一盤項圈,說:“太太出一千兩銀子得了這件東西,金鎖上面刻的吉慶話,叫我拿來與姑娘看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