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回 兒女慶雙全子平有準 家業分三股屈子還鄉

關燈
又生一子,施章又遲至半月後各生一女,算來兩子兩女,均各大小平安。

    吳夫人十分稱願。

     等到了滿月,先替秋容所生之子起了乳名,名曰萃保,官名萃科,即用訃文之名也。

    次子名萃珍,滿月之日請了親友,大開筵宴,十分熱鬧。

    次後三個小孩亦都做滿月,不覺又是一月光景。

    吳夫人與小姐已将所有家産開下清單,共計數目多少,分做三股,配搭均勻,都是一樣。

    那時,又從新下帖,請來諸親客友,大家在坐,吳夫人将家産清單呈出來,請諸人過目。

    然後細細說明原由,将家産按三股均分,一股分與嗣子與兩女及四個生母用度,一股分與吳二與吳二兩個兒子。

    不枉他穿孝一場。

    一股分與屈生夫婦,不枉他定計得子。

    三股外,還有數千銀子,吳夫人道:“這是留與我做生後之用。

    另有千金,是為秋容迎接老母報恩之用。

    ”大家看了清單,無人不佩服。

    吳二聽見如此分派,亦十分感激佩服。

     衆人散後,吳夫人又喚到劉升,問道:“華母住處,将來專人迎取,要多少日期?”劉升道:“住處揚州城内,一問人即知,往返不過月餘。

    如要迎接,小人願去。

    ”夫人道:“且等消停了再說。

    ” 話休煩叙。

    自從議定分家後,那吳夫人将一分家當計算清楚,将一股分與小姐,約計二萬餘。

    屈生還要推卻,吳夫人執意不肯,隻好收下。

    随即擇了回川日期,要奉老母回鄉,享受田園之樂。

    那吳夫人不忍分離,泣泣哭哭。

    幸虧小姐勸解,又得秋容一旁勸道:“川陝相去不遠,小姐回去後,如夫人想念,仍可回來,不過往返一月程途,有何難處?”吳夫人聽說,也隻好自寬自解而已。

    到了長行這日,不用說屈母與屈生少不得千恩萬謝。

     拜别親母丈母,小姐更不用說了。

    母女分離,隻哭的死去活來。

    小姐道:“女歸外向果然不如男兒,終久是别人家的人,非怪人說女子不中用也。

    ”對秋容道:“姨娘曾許下我照看我的母親,如今我回川去了,老母一切饑寒起居,全靠姨娘照管。

    好生撫養我那幼弟,将來立起門戶,奴家若能再到陝西,必當叩謝。

    ” 秋容道:“小姐放心,侍奉夫人,教養孩子,俱奴分内之事。

    既有言在先,決不至違背前言。

    但望小姐常通信來,以慰思念。

    ”那時小姐的公子已四歲了,秋容道:“小公子此去可舍得外婆否?”那公子道:“我去去就來了,有什麼相緊。

    總之在天之下,何須嗟别離。

    ”吳夫人與小姐聽了,反笑起來。

    到了動身時候,吳二帶領二子,親送出城。

    吳夫人與四個姨娘亦親進出城。

    吳小姐辭别老母,與婆婆丈夫去陝西省城,登轎上路,原鄉去了。

    那吳夫人送了女兒回來,料理家務,将那分出一股家當付與吳二家内。

    除四個姨娘四個小孩與自己養瞻,一切皆取諸公賬,有盈無绌。

    到得後來,秋容接了老母來陝,吳二奶奶那時已死,吳二遂要接了四個娘姨去。

    呂、施、章三人肯去,惟秋容不肯。

    一直等到萃科長大成人,娶了妻,秋容方才到吳二家。

    吳二已将他扶正作為繼室。

    萃科蒙皇恩,欽賜舉人,會試進士,入詞林,後來官居極品。

    秋容得封一品太夫人,萃珍亦出仕至太守。

     屈生回川後,又生一子一女,吳夫人七十正壽,屈生夫婦還來拜祝,後來吳夫人壽活八十,無疾而終。

    屈生亦享七十之壽。

    屈吳兩家,子孫興旺,代有公卿。

    吳二親生兩子,亦安分守己,保住家産。

    呂、施、章三人,亦都善始善終。

    這就一部書收圓結果,可見命中注定,不能更改。

    但須行善,方可獲福。

    若專恃命好,作惡多端,有好命亦折了,焉得享福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