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回 兒女慶雙全子平有準 家業分三股屈子還鄉

關燈
話說吳夫人見吳二跪下,自己承認,忙着人扶了起來,請他坐了。

    夫人開言道:“由來是二叔将他們收了房了,為何不早說一聲。

    如今事巳如此,隻好将錯就錯,把他四人送與二叔為妾,以了他們的終身。

    想他四人已侍奉過二叔,決無叫他們再嫁之理。

    若令他再嫁,是個失節之婦,擡不起頭,他們諒來也不肯活。

    雖如此說,我也問問他們。

    ”随問他四女道:“你們既已蒙二老爺收了房,如今更身懷有孕,不論是男是女,總算有出頭了,我家也還養活得起你們,但不知你四人願意從一而終,還是願另配一夫一妻呢?要老實拿穩主意,自己定見,省得将來後悔。

    ” 那四女道:“婢子們雖出身寒賤,卻也懂得做人道理的。

    既然願意伏侍二老爺,已經都懷孕了,不用說這一輩子生是吳家門裡人,死是吳家門裡鬼,豈肯再去嫁人,教人恥笑?既對不住二老爺,也對不住自己生的兒子。

    隻要夫人做主,二老爺開恩,把我們當個侍妾看待,我們就感恩不盡。

    敢對天盟誓,決無二心三意的。

    ”說罷,一齊跪下叩頭。

    夫人喚他們起來,對吳二道:“二叔聽見了,他四人這話,真正有禮。

    從一而終,是最好的事了。

    像這樣人,生下兒女,必定好的。

    我有個主見,要做的堂堂正大,教外人無一句閑話。

    此時且慢講得,等請出諸親密友,當了大衆再說。

    ”吳二聽這話,又着了急了,忙道:“嫂嫂要請諸位親友,将此事說出,豈不教兄弟丢臉,被親友恥笑嗎?”吳夫人道:“非也,我自有一番正論,決不提起懷孕一事。

    此時且緩議,等屈姑爺有信來再說。

    ” 話休煩叙。

    從此吳二不來教書,專等将來得現成小老婆也。

     話分兩頭,再說屈生一路閱視營伍,稽查領兵将才,又兼閱視三軍操演。

    到一處,須耽閣數日,數月以來方到甘肅邊境。

    此處與西番國接壤,朝廷設有重兵,有大将一員,偏将數員,雄兵二萬餘人。

    鎮守大将姓海,是個行伍出身。

    久曆戎行,待士卒甚好。

    無奈甘肅地方太苦,地不産米糧,天氣又寒冷,全倚外省饷濟軍協。

    若一時協饷不到,三軍不免饑餓之慮。

    海公看此情形,思欲引退,恰好屈生奉旨閱兵。

    大臣至此,閱視過他隊下的兵丁,個個出色,操演陣法,技藝無不出色,屈生大為誇獎。

    海公遂将地方苦寒,不生五谷,三軍缺饷,難期整顯,末将力小任重,恐有失誤,不如乘早告休,讓别人立功建業。

     屈生聞言,再三勸勉,說一定保他督辦西番軍務,饷糧不足,奏準以甘肅全省田賦解往營中充饷,海公聞屈生有如此奏章,但得恩準,何愁兵饑饷缺。

    屈生果然寫就本章,将所曆地方的情形及将弁賢否,有獎有參,另片保舉海總兵操兵有古人陣圖,待兵卒以恩,能捍患安民,是西番第一個勇将,若是節制全省,于邊防大為有益,請旨褒嘉擢用。

    奏入,靜候上旨。

    此時計算離陝已年矣,常接陝中家信,家中事也還怕知道大概。

     這一日,又接到一信,是吳小姐親筆。

    信中雲,自買四女之後,請二叔教書。

    起初還二奶奶吵鬧,後來天從人願,二奶奶得了中風之症,不能起床,看來事可望成。

    過了數月,又接一信,乃吳夫人所發,也有小姐信。

     信中将底細都說明,四人現各有身孕,二叔已承認,此時定于某日請親友如此辦法,兩下有光彩,信到日,速付回信。

    能王事一了,即返西秦更妙雲雲。

    屈生接信大喜,忙将閱視營伍已畢,奏明另片乞恩回陝,省親終養,寫完速即拜發,火速遞京。

    這且不表。

     再說吳夫人擇了一個吉日下帖,請各位親友,仍是上次那些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