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回 擒番王入關候信 送太子獻表稱臣

關燈
話說屈元帥發放番兵,并不殺害,教他傳言,要送太子入質,納表進貢,方放番王君臣。

    否則先斬三人,随後發兵,誓滅番國。

    那些偏将小番聞聽此言,得了活命,一個個星夜返國,去與丞相商議去了。

    這且不表。

     再說四将擁了番王,屈帥與先鋒押了索哈二人,催動人馬,直奔關城。

    不多一時,已到關下。

    城上見是元帥得勝回城,連忙開關。

    霍傅二公下城,率領大小員弁,到城下迎接。

    元帥進城,到了帥府下馬,四将與番王一齊下馬。

    屈元帥讓番王當中居坐,說道:“賢王今已到此,權留數日。

    本帥斷不敢加害,隻管安心住下,面議一個長策。

    如能依我之言,放你回國也不甚難,但不知賢王意下何如?”吩咐将索元帥哈先鋒松了綁,請來相見。

    四将與宋梓一齊上前說:“這兩個人放不得,防他用武。

    ”屈帥笑道:“他會用武,難道本帥不會擒他麼?我以禮貌待他君臣,他難道還不知好歹嗎?叫他上來,看他怎樣?”五人遵令下去,将索哈二人放了綁,教他上帳。

     兩個人羞慚滿面,止得上前,先參番王,然後與屈元帥見禮。

    元帥命他二人一旁賜坐,番王見屈元帥相待以禮,心中敬服,遂開言道:“孤王早知元帥如此厚道寬洪,決不該謊言诓騙。

    如今後悔無及,請示元帥,如今要我君臣怎樣,乞道其詳。

    ” 屈生道:“賢王依我三事,不知肯聽否?”番王道:“那三事?”屈生道:“第一,要降書降表進貢禮物。

    第二,要太子為質,立誓永不背叛。

    第三,要貴國丞相為使,押定貢物,随我與太子一同進京面聖。

    ”:“此二事謹遵台命。

    如要太子為質,孤王止有一子,年方十五歲,他母愛如珍寶,怎肯放他遠離?此事望元帥施恩,另想一件事,無不遵命。

    ”屈生道:“若不以太子為質,将來你國養成銳氣,又複作亂,豈不又動刀兵?非以太子為質,方有把握,你國自不敢叛。

    你說另議,不以太子為質乎?乞道其詳。

    ” 番王道:“元帥開恩,準其投降,我國大小臣民無不感德。

    而且元帥從未妄殺一人,人孰不無良,此後焉敢複叛?孤王若得返國,送一二大臣為質,何如?”屈生道:“我也不敢做主,等我修本進京,奏聞聖上。

    若聖主不用遣子入質,那時本帥即不要你送太子來。

    你君臣且安心,在此等候信息。

    ”說罷,吩咐從人預備公館一處,派從前降兵數名伺候。

    一切供給飲食,必得豐滿,不得有缺。

    如有怠慢,軍法從事。

    令下,中軍官即派人預備。

    那番王無奈,止得與索哈二人同入公館住下。

    不提。

     再說屈帥退帳與霍傅二公商議,先寫奏折,将殺退番兵,生擒番王番帥,其餘番兵逃去,現拘留番王,大約不日彼國必來納貢投降。

    臣意須遣子入質,據番王雲頗知悔罪,實因獨子,不忍遠離,願送大臣為質,立誓永不再反。

    臣此次用兵,并不妄殺一人,以恩待之,彼國兵将諒有良心,可保不敢複反。

    現在靜候彼國回信,可否準其遣臣入質,免遣其子之處,恭候旨意。

    此攻擒拿番将,皆出守備宋梓諸将之功雲雲。

    寫好奏折,差官星夜背本,進京報捷。

    這且不表。

     再說衆番兵與幾員平章都督撤兵回國,拔寨動身,走出數十裡外暫息。

    止見後面塵土飛空,衆人止道番王随後來到,及到了面前,但見衆兵亂亂紛紛,人人面上失色,不見番王與元帥,衆人忙問:“為何你們這般形色?” 後來之人見問,齊聲道:“不好了,國王與元帥先鋒都被明帥埋伏人馬擒了去了,幸虧明帥有令,不亂殺人,所以我等才得活命。

    他吩咐我等回國,告訴丞相,納表進貢投降,還要遣太子入質,才救國王與元帥先鋒返國。

    如不然,先斬國王君臣,然後發兵剿滅我國,一人不留。

    那屈元帥會算,能知未來,而且專用恩施,并不殺害生靈。

    如今我們快快回去與丞相商議,救主要緊。

    ”衆人聞言,驚疑不止。

    無奈止得星夜走路,十日工夫,已至本邦。

     衆将官等一齊進城,來至朝堂,當有丞相妥司特問道:“國王為何不回?現在添調人馬,剛剛選齊,又得了兩員大将,不日動身來助戰。

    你等為何回來?”衆人齊道:“大事不好了。

    ”遂将國王屢次兵敗,明朝又出了能人,屈元帥宋先鋒如何英勇,哈先鋒被擒,索元帥設計緩軍私逃,被他算出,埋伏人馬,今将國王及索哈二人擒去,吩咐如此,才準投降,否則定斬君臣,發兵滅國,細說一遍。

     妥丞相聞言,大叫一聲,登時氣死倒地。

    大家忙扶起,半響才回過陽來,放聲痛哭道:“不料我主被擒,吉兇難保。

    如今須設法救主要緊。

    ”忙與幾家王位公卿商議,别無良策,止好獻表納貢投降。

    但送太子為質,必須奏明國母太子再議。

    丞相道:“所見甚是。

    ”即偕衆人來至金殿,奏了一遍,那太子郝顯祖聞聽父王被執,元帥先鋒被擒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