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回 三路進兵驚反寇 兩番用計勝敵人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常爺次日一早起來,與徐霍二公商議,聯名寫了一本,奏明番兵勢大,止可智取,難以力敵。
關内最緊要者糧饷,乞明降谕旨,着各省解糧饷接濟。
并陳明陝西最近,如能令陝撫按月解關糧饷,自無缺乏之虞。
兵有食則心固,然後乘機用計以退賊兵。
但不能克期奏效,須寬限時日雲雲。
寫好了本章,差官背負往京師投遞,一面命将官四處催糧。
用完午飯,止見藍旗來報:“番營中先鋒在關外要戰。
”常爺吩咐:“将免戰牌挂出,任憑他叫罵,不必理他,本帥自有勝他之計。
”藍旗得令,來到關上依令行之。
那哈先鋒見挂出免戰牌,那裡肯依?在外面指定關城叫罵說:“中原既蓋了救兵,想來必有好漢,何不出來與咱見個輸赢,為甚不敢出戰?真是無恥之徒!”哈先鋒叫罵多時,又令随征五百兒郎下馬坐在地上叫罵。
任憑百般叫罵,關上止裝耳聾,無人睬他。
看看夕陽西下,哈先鋒止得收兵回營,商量要攻城取關。
且說常爺見天色将晚,吩咐中軍鳴鼓聚将。
中軍在廳旁打了三通聚将鼓,隻見那些大小武将一個個盔明甲亮,齊來廳上聽令。
常爺将花名冊看了一道,然後手拔令箭一支,叫一聲:“康将軍聽令。
”左邊閃出一将,年紀二十多歲,口稱:“末将康承祖在。
” 常爺道:“将軍你接本帥令箭,帶領本部人馬一千,黃昏時候出關往西邊地名麻河,離番營十裡之外埋伏。
等天交二鼓聽見關上号炮響,你即鳴鑼擊鼓,大張燈燭,向番營中喊殺,卻不可進他營門,止在一裡外故作攻營之勢。
但見他發兵來前迎敵,即退伏一邊,吹滅燈火。
等東邊鼓響,你又明燈喊殺攻去。
如是者三次,即收兵回關,即算你有功。
不得闖入番營,亦不可令彼識破。
”康承祖答應說:“末将謹遵!”康爺接令迎下。
常爺手拔令箭一支叫道:“劉将軍何在?”西邊閃出一将,年在三十以外,口稱:“帥爺,末将劉顯忠在。
”常爺命他帶領本部人馬一千,從東方埋伏,俟聞信即搖旗呐喊,虛作攻營之勢。
番兵一出即退,登時要寂靜無聲。
待北方有光,又複進兵。
如此三次,即收兵回關。
話休煩叙。
常爺又拔令箭,命李小将俊英帶領一千人馬,從北方而進,也是虛張聲勢,并不要交戰。
三将接令,各自挑選人馬出城,分路埋伏。
這裡常爺又遣了三路接應,兵分西北東北與正北,蓋恐番兵追趕故也。
安排已定,命人在城樓高望,等天交二鼓即放信炮。
果然到了二更天氣,城上将官命兵丁點起信炮,一聲炮響,驚動了三路伏兵。
西方先進,搖旗呐喊,康小将帶領兒郎大張燈火,直奔番營。
黑夜之間但聽人馬行走之聲,辨不出有多少人馬。
那時番營中正在将睡之際,有報事探路的軍兵入帳禀報:“正西方有中原人馬來攻營了。
”番王忙傳旨遣将發兵拒敵,兵将出了營門,迎了上去,止隔一裡之遙,忽然不見火光,不聞聲息,并無人馬前來交戰。
番将又複追上去一裡,仍然不見一人,止聽東方遠遠忽有炮聲。
正疑惑間,止聽正東上喊殺連天,也是燈燭照耀,火把高燒,直撲番營。
番将往東方迎敵。
相隔不遠,驟然不見。
不多時炮響,正北方又有人馬殺到。
鬧的番兵番将不知頭路,上前退敵,忽然不見人馬。
方才退回人馬,又複前來,不知是人是鬼,接連三次。
番營中十分驚荒。
還是元帥略有主意,吩咐衆将不可追趕,恐中奸計。
止要穩坐營中守住營寨,他若來到營門,以箭射之,俟天明再出兵交戰。
衆番将依然各歸隊伍,謹守營門。
那知三路兵此時已收兵回關,番營空在那裡用心防守,一夜不敢安寝。
五鼓天明,番帥命人四處打探,不見一人,并無有安營下寨之處。
番帥心中想道:“這黑夜詭計,明是騙我人馬出營交戰,他好有計攻取營寨。
本帥既已識破,豈肯中他之計?”遂傳令下:“凡遇晚間,任憑他何處有人馬來攻營,我等總不動,但守營門。
他若來到面前,一齊放箭,看他有何妙計!我不與他黑夜交兵,其奈我何?” 不言番營安排守營之計,再說常爺升座,三将交令畢,随後又是接應三将交令。
常爺忙上諸将功勞,忙請呂公來商議今夜該如何定計。
呂公道:“那番營元帥也
關内最緊要者糧饷,乞明降谕旨,着各省解糧饷接濟。
并陳明陝西最近,如能令陝撫按月解關糧饷,自無缺乏之虞。
兵有食則心固,然後乘機用計以退賊兵。
但不能克期奏效,須寬限時日雲雲。
寫好了本章,差官背負往京師投遞,一面命将官四處催糧。
用完午飯,止見藍旗來報:“番營中先鋒在關外要戰。
”常爺吩咐:“将免戰牌挂出,任憑他叫罵,不必理他,本帥自有勝他之計。
”藍旗得令,來到關上依令行之。
那哈先鋒見挂出免戰牌,那裡肯依?在外面指定關城叫罵說:“中原既蓋了救兵,想來必有好漢,何不出來與咱見個輸赢,為甚不敢出戰?真是無恥之徒!”哈先鋒叫罵多時,又令随征五百兒郎下馬坐在地上叫罵。
任憑百般叫罵,關上止裝耳聾,無人睬他。
看看夕陽西下,哈先鋒止得收兵回營,商量要攻城取關。
且說常爺見天色将晚,吩咐中軍鳴鼓聚将。
中軍在廳旁打了三通聚将鼓,隻見那些大小武将一個個盔明甲亮,齊來廳上聽令。
常爺将花名冊看了一道,然後手拔令箭一支,叫一聲:“康将軍聽令。
”左邊閃出一将,年紀二十多歲,口稱:“末将康承祖在。
” 常爺道:“将軍你接本帥令箭,帶領本部人馬一千,黃昏時候出關往西邊地名麻河,離番營十裡之外埋伏。
等天交二鼓聽見關上号炮響,你即鳴鑼擊鼓,大張燈燭,向番營中喊殺,卻不可進他營門,止在一裡外故作攻營之勢。
但見他發兵來前迎敵,即退伏一邊,吹滅燈火。
等東邊鼓響,你又明燈喊殺攻去。
如是者三次,即收兵回關,即算你有功。
不得闖入番營,亦不可令彼識破。
”康承祖答應說:“末将謹遵!”康爺接令迎下。
常爺手拔令箭一支叫道:“劉将軍何在?”西邊閃出一将,年在三十以外,口稱:“帥爺,末将劉顯忠在。
”常爺命他帶領本部人馬一千,從東方埋伏,俟聞信即搖旗呐喊,虛作攻營之勢。
番兵一出即退,登時要寂靜無聲。
待北方有光,又複進兵。
如此三次,即收兵回關。
話休煩叙。
常爺又拔令箭,命李小将俊英帶領一千人馬,從北方而進,也是虛張聲勢,并不要交戰。
三将接令,各自挑選人馬出城,分路埋伏。
這裡常爺又遣了三路接應,兵分西北東北與正北,蓋恐番兵追趕故也。
安排已定,命人在城樓高望,等天交二鼓即放信炮。
果然到了二更天氣,城上将官命兵丁點起信炮,一聲炮響,驚動了三路伏兵。
西方先進,搖旗呐喊,康小将帶領兒郎大張燈火,直奔番營。
黑夜之間但聽人馬行走之聲,辨不出有多少人馬。
那時番營中正在将睡之際,有報事探路的軍兵入帳禀報:“正西方有中原人馬來攻營了。
”番王忙傳旨遣将發兵拒敵,兵将出了營門,迎了上去,止隔一裡之遙,忽然不見火光,不聞聲息,并無人馬前來交戰。
番将又複追上去一裡,仍然不見一人,止聽東方遠遠忽有炮聲。
正疑惑間,止聽正東上喊殺連天,也是燈燭照耀,火把高燒,直撲番營。
番将往東方迎敵。
相隔不遠,驟然不見。
不多時炮響,正北方又有人馬殺到。
鬧的番兵番将不知頭路,上前退敵,忽然不見人馬。
方才退回人馬,又複前來,不知是人是鬼,接連三次。
番營中十分驚荒。
還是元帥略有主意,吩咐衆将不可追趕,恐中奸計。
止要穩坐營中守住營寨,他若來到營門,以箭射之,俟天明再出兵交戰。
衆番将依然各歸隊伍,謹守營門。
那知三路兵此時已收兵回關,番營空在那裡用心防守,一夜不敢安寝。
五鼓天明,番帥命人四處打探,不見一人,并無有安營下寨之處。
番帥心中想道:“這黑夜詭計,明是騙我人馬出營交戰,他好有計攻取營寨。
本帥既已識破,豈肯中他之計?”遂傳令下:“凡遇晚間,任憑他何處有人馬來攻營,我等總不動,但守營門。
他若來到面前,一齊放箭,看他有何妙計!我不與他黑夜交兵,其奈我何?” 不言番營安排守營之計,再說常爺升座,三将交令畢,随後又是接應三将交令。
常爺忙上諸将功勞,忙請呂公來商議今夜該如何定計。
呂公道:“那番營元帥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