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屈子路上過新年 慈母家中談舊事

關燈
話說屈生在陝西長安城中住了兩宿,不敢耽擱,雇好了車即行上路。

    此時正值隆冬數九,日短夜長,雖天氣連日晴明,未遇雨雪,而時近殘年,道上恒多暴客,車夫不敢趕棧,開車須俟日出,住店不等黃昏。

     走了數日,過了黃河,出了潼關,已行至山西地界。

     那一日忽然變了天,北風大作,彤雲蔽空,車夫道:“這天快下雪了。

    ”連忙趕到宿頭,投店住宿。

    用過晚飯,大家圍爐而坐,尚未安歇,天已下起大雪來了。

    一陣緊似一陣,霎時已數寸厚矣。

     車夫道:“這雪一時難止,明日是萬不能走的了。

    幸虧此地是個大鎮市,打住幾日不妨,要買甚麼都有。

    ” 屈生與王李二人道:“雖然下雪不比下雨,天寒地凍并無爛泥,如何竟不能行路?” 車夫道:“我們巴不得早到京師,誰願在路上打住?無奈老天要作對,那可說不得耽擱了。

    地凍原不礙開車,但是那坑坎低下之處都被雪蓋上,誰看的出?趕了車去,鬧個亂翻了車,誰的幹系?” 主仆聞言,一齊點頭道:“這話不錯,隻好等雪住天晴,有别人車過,我們跟着他走,那就萬無一失了。

    ” 當夜無話,次早起來看時,那地下雪足有一尺深,天上仍在雪飛,不過漸漸小了。

    屈生梳洗已畢,吩咐店小二:“今日天冷,須多打些酒來,再有處買雞魚否?” 小二道:“魚無處買,雞買得出來。

    ” 王升遂令小二去買了一隻母雞,宰了白炖,沽了一大瓶酒。

    屈生于是取出筆墨箋紙,坐于炕上,就在炕桌上作起詩來。

    乃是途中遇雪,口占五古一首,詩曰: 三冬天氣寒,驅車上長安。

     天公忽飛雪,一望白漫漫。

     車夫縮手立,口稱行路難。

     無奈住旅館,鬥室暫盤桓。

     回憶故園景,有人代承歡。

     甘旨不虞缺,慈顔定加餐。

     我今在道途,孑然形影單。

     時有思親淚,背人手暗彈。

     出仕為顯揚,分離總心酸。

     羨彼老萊子,骨肉永團圓。

     屈生吟罷了詩,開門一看,見雪已止,微露日光,天色已近日中,忙催店小二快拿早飯來吃。

    小二答應,略停半刻,小二才進房擺放杯筷。

    見王升暖了酒,小二端了白炖雞,還有别樣菜蔬。

    屈生因天寒,旅寓無聊,欲借酒消遣,于是放量飲酒。

    約盡了十餘杯,方才吃飯。

    話休煩叙。

     是日晚間,屈生複沽酒痛飲,且命王升李貴二人及車夫亦給以酒,同謀一醉。

    次日天晴,黎明起來,算明店帳,開車上路。

     那日行至直隸交界,已是臘月下浣。

    屈生催促車夫道:“此去京師還有七百餘裡,後日即是除夕,如何能趕到?” 次日趕棧,到了三十日,方到保定。

    但見家家桃符煥采,戶戶爆竹有聲,已是過年景象。

    屈生隻得在棧房住下。

    王升李貴齊說道:“明日元旦不便行路,且在此間過年,打住三日。

    初三日再走罷。

    ”屈生隻得應允。

     是晚店主人作東,請店中客人吃年飯,大家熱鬧過年,直吃到半夜才散席,這且按下不表。

     再說四川省城,屈母自從屈生入都後,那吳夫人親來會親,吳小姐擇了吉日,搬至租房侍奉孀姑,同居一室,左右不離,曲意承歡,并無貴府千金習氣。

    體貼周到,勝過自己親生女兒。

    那老安人喜歡的不住口念佛,說:“這不知是幾生修積,才遇着這樣賢孝媳婦。

    ”婆媳無事談談家常,往往說到更深方才安寝。

     那時正是十二月中浣,日短夜長,燈下無事,小姐問起屈家舊事,當日太婆在日有無姑母,公公兄弟幾人,如今本家與至親川中尚有何人?要請婆婆詳示。

    屈母道:“當初我過門時,太婆年已半百。

    聞說隻生你公公一人。

    太公當日是歲貢生,教了四十餘年書,門生不少,姓名都記不清。

    你公公自從十六歲進學,寒窗苦功,下了無數科場,難登虎榜,僅食廪饩,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