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窮秀才古廟訓蒙 真神仙直言算命

關燈
此書出在明季萬曆年間,那時四川成都府省城南門外萬裡橋,有一寒士娃屈名師魯,表字慕曾,自幼喪父,是母親撫養成人。

    母親徐氏,單生師魯一人,丈夫亡故,家道貧寒。

    曆代雖是書香不斷,無奈并無資财,隻有住房七間是祖産。

    徐氏中年守節,撫育孤兒,稍長即送去塾中讀書。

    幸而師魯聰明,到十八歲上就進了學,頗知孝母。

    見家道艱難,遂在近鄰一個古廟名青陽宮租了三間房子,在那裡訓蒙。

    鄰近人家見他青年進學,教書必然是好,各家都把子弟送來讀書,倒也有十餘個學生,束修多寡不等,總計也有五六金之數。

    從此奉養老母,漸漸衣食不缺。

     光明易過,不覺已有兩年。

    那年正值大比之年,師魯發憤攻書,搬來廟中住宿,自己起火。

    家中老母,幸有李姓一位老婆婆租了他的房住,彼此照應。

    老母有伴,師魯才放心廟中住下,每日早晚回家看母一次,這都不必細表。

     且說峨眉山垂珠洞有一位得道神仙,俗姓夏名六奇,還是從宋朝南渡時得道,曾遇見鐘離大仙,屢試其心,果然四大皆空,一塵不染,才收做徒弟,傳他道術。

    那真仙苦苦修煉一二百年,成了正果,已赴過瑤池筵宴,蒙玉皇大帝親封為普濟真人。

    那些騰雲駕霧,喚雨呼風,遣将驅神,無樣不會,卻不肯輕用。

    每日在洞中靜參大道,默誦黃庭。

     那日靜極思動,要想下山度化幾個有根基之人,登時離了洞府,下山遊行。

    心中想成都省會人煙稠密,往彼一遊,看其地可有入道之人?遂往省城進發。

     二日後已到成都,先進城到處遊玩一番。

    看那成都果然是天府之國,六街三市,說不盡的熱鬧繁華。

    但有一事,那些人面上都帶着兇惡之像,要尋一個有善無惡慈祥恺悌之人,千中無一。

    真人看罷暗暗的歎息道:“怪不的此地百年後要遭大劫,而今人心已壞,**全無天良,怎能免卻刀兵水火之災?” 在城内遊玩半日,信步出城,恰好出的南門,出城不遠已到青陽宮。

    真人見是廟宇,遂走進去,從山門曆進兩層門,但覺冷冷清清人蹤罕見,又見殿庭屋宇半皆倒塌,日久失于修理,不問可知。

    耳内聞聽有兒童讀書聲音,順着聲音尋去,見東邊有個偏院,走進院中,原來是三間偏殿,内有十數個學生在那裡讀書,進走進書室。

     早驚動了屈師魯,擡頭将真人一看,但見這人年紀約在六七十歲,滿面帶着仙風道氣,衣履雖不鮮明,那一種清高之狀,令人起敬。

    師魯忙欠身離座出位,迎上去口稱:“老先生從何而來?光降敝齋,請坐賜教。

    ” 真人慧眼将師魯一看,心中喜道:“此人三世人身,今世該他發迹,既是孝子又是忠臣,我看他大運已交,不久即遇機緣,先得美婦,後做高官,數中應該我來助他。

    但必須如此,他才肯聽我說話。

    ”真人想罷,向着師魯拱一拱手道:“老朽夏六奇,峨眉人也。

    一向以算命營生,東奔西走,放浪江湖。

    今見此地清幽,所以進來遊玩,反到驚動了你。

    先生貴姓、雅号,乞示知。

    ” 師魯道:“先請坐下,容學生細禀。

    ”真人遂不謙讓,在上面坐下。

    師魯下面歸坐,說道:“學生姓屈名師魯,賤号慕曾,忝列膠庠。

    可憐少孤,止有老母在堂,因家道貧寒,因而在此訓蒙,藉舌為耕,暫謀衣食之計,言之慚愧。

    ” 真人道:“師道至尊,樂育英才,儒者本等,何愧之有?老朽意欲在這廟中設帳算命,未知廟主肯借一室否?還望先生代為說定,房租決不短少。

    ” 師魯道:“此間是道長住持,當家道士法号崧山,為人最好。

    若說租房,伊焉有不肯之理?至房租任憑尊意,伊斷不計較。

    且喜高賢惠臨,早晚學生可以領教,何幸如之!”說話間忙烹了茶獻上。

    茶罷遂約同偕往裡面與道士租房。

    語休煩叙。

     真人跟随師魯入内見了崧山,說明租房算命。

    崧山滿口應承,請真人自己看視何處中意。

    當即擇定西邊廂房一大間,言明每月租價銀八錢。

    真人随在身邊取出一塊紋銀,約重二兩有餘,先請道士收下,定于次日搬來。

    三人約談了一會閑話,真人告辭而去。

    崧山師魯送至廟外而别。

     不言二人回廟,且說真人出了青陽宮,到無人之處念動真言,拘遣了力士替他制辦一切什物,一夜已過。

    次早真人在路雇了一個挑夫,将所有行李什物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