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之四、五、六·上層

關燈
女宴飲,昭趨入,女命就坐,因詢其姓氏。

    長曰張雲客,次曰蕭鳳台,小曰劉蘭翹。

    昭問:&ldquo雲客何許人?&rdquo雲客答曰&ldquo妾乃楊貴妃侍兒,昔舞霓裳,貴妃贈詩雲&rdquo: 羅袖生香香不已,紅渠照水秋煙裡, 輕雲嶺上乍搖風,嫩柳池中初拂水。

     雲客又雲:&ldquo妾蒙田天師給與降雪一粒,令服之,曰汝服此,雖死百年得生氣便可活。

    &rdquo昭問天師之狀,乃田叟者也。

    三女各贈詩一首。

    雲客詩曰: 燈光不見玉成塵,曾遇金丹實有神。

     不意薛郎緣宿契,獨聞幽谷一枝春。

     鳳台詩曰: 眠花不綻幾更休,今夕陽春獨換秋。

     我守孤煙無白日,寒雲堆上更添愁。

     蘭翹詩曰: 幽谷啼莺玉羽翰,埋金殒玉冷長灘。

     月華不忍扃泉戶,露滴松枝夜夜寒。

     吟罷,二女辭去,獨雲客與昭飲寝數夕。

    雲客曰:&ldquo但得新衣一襲,可起矣。

    &rdquo昭具新衣與之,雲客引至穴,啟棺木,體果生神,乃合體為一美女,起而與昭同歸。

    昭以詩酬之雲: 誤入深宮遇至人,月華清洗玉階塵。

     自疑身到蓬萊上,瓊樹三枝半夜春。

     金陵一時皆異之,豈非田山叟之仙術欤。

     【咫尺相思】 開封華椿年,有女名春娘。

    讀書能詩。

    椿年延鄰生徐君亮小飲,春娘于窗間頻窺。

    生歸,以彩箋題詩,付婢,持贈春娘。

    詩雲: 自從一見如花面,曉夜相思腸欲斷。

     分明咫尺遠如天,何似同心作方便。

     春娘亦回詩道意,詩曰: 燕子樓中燕子飛,芹泥一點誤沾衣。

     主人頻起嗔嫌意,垂下珠簾不放歸。

     後椿年知之,配為夫婦。

     【寵妾寄詩】 陳少卿,溫州南溪人。

    宦鄉娶妾,甚寵。

    棄妻在家。

    其妻作詩寄之雲: 野雞羽毛好,不如家雞能報曉。

     新人貌如花,不如舊人能績麻。

     績麻作衫郎得着,眼看花開又花落。

    陳得詩,感之,完聚如初。

     【折柬複詩】 三山吳仁叔,業太學,寄簡與妻韓氏。

    韓拆簡,乃白紙一幅。

    遂題詩返附之雲: 碧紗窗下啟緘封,一紙從頭撤尾空。

     料想仙郎無别意,憶人長在不言中。

     仁叔得妻詩,大贊賞,複答詩雲: 一幅空箋聊達意,佳人端的形言矣。

     妻若也來投科試,應作人間女狀元。

     觀此詩,夫妻真可謂奇美矣。

     【紫燕傳書】 長安豪民郭行先,有女紹蘭,适巨商任宗,為賈于湘中,數年不歸,音信不返。

    紹蘭目睹堂中有雙燕,戲于梁間。

    蘭長籲,語于燕曰:&ldquo我聞燕子,自海東來,往複必經湘中。

    我婿離家,數歲不歸,絕無音信,生死存亡,弗可知也。

    欲憑爾附書投于我婿。

    &rdquo言訖淚下。

    燕子飛鳴上下,似有所諾。

    蘭複問曰:&ldquo爾若相允,當泊我懷中。

    &rdquo燕飛于膝上。

    蘭遂吟詩一首雲: 我婿去重湖,臨窗泣血書。

     殷勤憑燕翼,寄與薄情夫。

     蘭遂小書其字,系于燕足,燕遂飛鳴而去。

    任宗時在荊州,忽見一燕,飛鳴于頭上。

    宗訝視之,遂泊于肩上。

    見有一小封書系于足。

    宗解而視之,乃妻所寄之詩也。

    宗感而泣下,燕複飛鳴而去。

    次年歸,以所得燕足詩示蘭,遂傳其事。

    可為奇矣。

     【讀書吟】 解學士缙,字大紳,吉水人。

    國初時,文章名冠天下,與宋景濂公同居翰林。

    嘗著《讀書吟》雲: 讀書好,讀書好,讀得書多無價寶。

    迢迢之夜莫辭勞,咿唔之聲直到曉。

    勤用工,趁年少,書傳熟尋思,經旨細論讨。

    聖賢心學要推明,古今事業精研考。

    莫厭經旨煩,隻恐工夫少。

    一理心間融,萬卷胸中飽。

    信口吐珠玑,詞源三峽倒。

    滿紙生雲煙,筆陣千軍掃。

    讀書好,人不曉,名标虎榜中,宗祖增榮耀。

    身到凰鳳池,恩榮直到老。

    近天顔,瞻日表,燮理古公孤,寅亮屬師保。

    朝中盡是讀書人,世間莫謂讀書少。

    堪歎紛紛遊冶郎,端然不知讀書好。

     【白頭吟】 漢蜀郡臨邛富人卓王孫氏,女文君新寡。

    成都司馬相如意之,輔臨邛令,抱琴造其家,彈求鳳操挑之。

    文君知音欲妻之,父母嫌貧不許,因連騎奔歸成都。

    相如家徒壁立,文君不樂曰:&ldquo先生從吾兄弟假貸,亦足為生。

    &rdquo遂之臨邛賣酒。

    文君當垆,相如滌器,卓公恥之。

    不出,或曰:&ldquo長卿文君何辱之有。

    &rdquo卓公與錢百萬,使歸成都。

    後将赴選,過升仙橋,題柱曰:&ldquo大丈夫不乘驷馬車,不複過此橋。

    &rdquo獻《子虛賦》于孝武帝,拜為郎,遷文園令。

    至中年,将娶妾,文君作《白頭吟》哀之。

     其一曰: 曉如山下雲,皎若雲間月。

     良人有兩意,故與相袂别。

     其二曰: 今日鬥酒問,明日溝水頭。

     蹀躞溝水上,溝水東西流。

     凄凄複凄凄,嫁女不須啼。

     頭邊一心人,白頭不相離。

     文君作此自傷,相如感之,不複置妾。

     【惜花吟】 昨日看花花滿枝,朱朱紫紫團胭脂。

     今日看花花滿地,斑斑點點成塵泥。

     人生富貴春花耳,不足悲号不足喜。

     一榮一瘁瞬息間,白頭翁是紅顔子。

     對花對花醉且歌,造化不出大圈裡。

     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