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回 破妖術故舊相逢 宴太平恩情聚義
關燈
小
中
大
生則同生,死則同死,決無異心的。
吉人自有天相,或者救兵一到,殺退賊兵亦未可知。
” 正說間,隻聽得城外炮聲震天,衆人又齊吃一驚,向城外一望,見賊兵紛紛退去,不知何故。
又遠遠望見一派火光沖天,更是疑惑。
急着人打聽來報,方知救兵已到,賊将聞知,退去抵敵。
頭陀亦随往行術,哪知都有正法解禳,頭陀咒得極兇,官兵殺得更興。
頭陀見咒不靈,望後逃走。
賊兵全仗頭陀之術,見他咒已不靈,望風先遁,如何還敢對敵?且戰且走,還望逃下船去,誰知将到海邊,海船盡被火燒,岸上還有許多官兵,殺人放火,見旁邊三隻船無恙,急逃到船邊,見船頭都是官兵,各持器械,指點殺人。
頭陀也吓慌,東奔西躲,口中還念咒不住,被有光趕上,一把拿住,将鐵索鎖了琵琶骨。
狗血當頭一淋,将他上了囚車,解進城中監禁。
其餘賊将圍在中間,亂刀砍去,不曾走了一個。
然後将所擒官将,一一查點。
你道那岸上指點燒船的官将是誰?船上指點殺人者又是誰?原來都是鐵嘴傳授的妙法。
有光領兵對敵,監軍領兵放火箭燒船,絕其歸路。
又着人到旁邊船上放出所擒兵将,各與器械,共殺逃兵,所以賊兵一個不曾走脫。
事平之後,監軍着将被捉放出官将,一一查點報名。
點到總兵李紹基,金玉将他一看,見他漢仗魁,英雄氣概,便道:“李總兵,我向聞你英雄蓋世,武藝高強,如何也被所捉。
”總兵道:“海賊造反已非一次,小将從未一陣輸他,前日隻因糧草将完,救兵未到,隻得與他決一死戰,使伏兵首尾夾攻,賊兵不曾走脫一個。
昨日又用此法,誰知頭陀半路行術,先把伏兵咒倒,後來追去,亦被用術擒拿,實是有力難施。
”金玉道:“我也知你為國為民,舍身死戰,雖被捉獲,皆系妖術厲害,非失機可比。
本爵面聖,必當保舉。
”總兵拜謝,正要過去。
隻見有光将他一看,問道:“将軍好生面善,想在哪裡會過?”總兵也将有光一看,卻記不起。
有光又道:“你且将從前做官履曆說與我知道。
”總兵道:“小将武舉出身,初任鎮江千總,後升蘇州守備。
”有光道:“且住。
你在蘇州做守備,到今有幾年了?”總兵道:“有十餘年了。
”有光道:“一些不差,我記起來了。
”就對金玉道:“此人是小将的恩師,一向要訪他,誰知在此。
”就将昔年在教場教武,代父伸冤,一一禀知。
金玉道:“如此說,果是你的恩人了。
恩怨不可不明,你且與他說明相見。
”有光随即下堂,扯住總兵道:“我的恩師李老爺,弟子哪一日不想念,再不料此地相逢,難道不認得了?快請台坐,容弟子拜謝。
”總兵道:“元帥莫非認錯了,快請自重,不要折殺了小将。
”有光道:“怎得有錯?十五年前,弟子到教場玩耍,蒙恩師教我騎射武藝,後因家父有難,又蒙四府伸冤。
此恩此德,沒世難忘。
”說完跪下就拜。
吓得總兵急急跪下,道:“原來就是石元帥,長得如此威武,小将竟一時不認得了。
元帥自幼天生将才,小将不過偶爾指點,怎敢當元帥如此懸念。
在小将被賊所擒,自分必死,今蒙元帥殺賊相救,活命之恩,殺身難報。
”有光道:“這是為國殺賊,并非有意相救。
至于弟子的武藝,若非恩師教誨,焉能殺賊成功。
”二人彼此稱謝,金玉叫請上堂,道:“二位彼此感恩,将來仕途正好共相輔助,為朝廷出力。
本爵也有一個恩人在此,分守道員不知今在何處?”總兵道:“莫非是金道爺幺?”金玉道:“然也!”總兵道:“現在城中。
那道爺終日與小終共守城池,他雖是個文官,足智多謀,竟有諸葛之才,可惜為人奸所賣,未得成功。
”遂将木馬之計,一一禀知,盡皆贊賞。
未幾,兵将點完,擺道進城。
且說誠齋打聽的實知靖海公将入城,即率衆官百姓,香花酒果,半途跪接。
金玉馬上遠遠望見衆官跪接,第一個正是誠齋。
急急下馬,上前一把扶起,道:“恩伯一向好幺?如何行這個禮?”誠齋擡頭一看,還有些認得,忙立起道:“莫非就是雲程賢侄幺?”金玉道:“小侄正是。
”
吉人自有天相,或者救兵一到,殺退賊兵亦未可知。
” 正說間,隻聽得城外炮聲震天,衆人又齊吃一驚,向城外一望,見賊兵紛紛退去,不知何故。
又遠遠望見一派火光沖天,更是疑惑。
急着人打聽來報,方知救兵已到,賊将聞知,退去抵敵。
頭陀亦随往行術,哪知都有正法解禳,頭陀咒得極兇,官兵殺得更興。
頭陀見咒不靈,望後逃走。
賊兵全仗頭陀之術,見他咒已不靈,望風先遁,如何還敢對敵?且戰且走,還望逃下船去,誰知将到海邊,海船盡被火燒,岸上還有許多官兵,殺人放火,見旁邊三隻船無恙,急逃到船邊,見船頭都是官兵,各持器械,指點殺人。
頭陀也吓慌,東奔西躲,口中還念咒不住,被有光趕上,一把拿住,将鐵索鎖了琵琶骨。
狗血當頭一淋,将他上了囚車,解進城中監禁。
其餘賊将圍在中間,亂刀砍去,不曾走了一個。
然後将所擒官将,一一查點。
你道那岸上指點燒船的官将是誰?船上指點殺人者又是誰?原來都是鐵嘴傳授的妙法。
有光領兵對敵,監軍領兵放火箭燒船,絕其歸路。
又着人到旁邊船上放出所擒兵将,各與器械,共殺逃兵,所以賊兵一個不曾走脫。
事平之後,監軍着将被捉放出官将,一一查點報名。
點到總兵李紹基,金玉将他一看,見他漢仗魁,英雄氣概,便道:“李總兵,我向聞你英雄蓋世,武藝高強,如何也被所捉。
”總兵道:“海賊造反已非一次,小将從未一陣輸他,前日隻因糧草将完,救兵未到,隻得與他決一死戰,使伏兵首尾夾攻,賊兵不曾走脫一個。
昨日又用此法,誰知頭陀半路行術,先把伏兵咒倒,後來追去,亦被用術擒拿,實是有力難施。
”金玉道:“我也知你為國為民,舍身死戰,雖被捉獲,皆系妖術厲害,非失機可比。
本爵面聖,必當保舉。
”總兵拜謝,正要過去。
隻見有光将他一看,問道:“将軍好生面善,想在哪裡會過?”總兵也将有光一看,卻記不起。
有光又道:“你且将從前做官履曆說與我知道。
”總兵道:“小将武舉出身,初任鎮江千總,後升蘇州守備。
”有光道:“且住。
你在蘇州做守備,到今有幾年了?”總兵道:“有十餘年了。
”有光道:“一些不差,我記起來了。
”就對金玉道:“此人是小将的恩師,一向要訪他,誰知在此。
”就将昔年在教場教武,代父伸冤,一一禀知。
金玉道:“如此說,果是你的恩人了。
恩怨不可不明,你且與他說明相見。
”有光随即下堂,扯住總兵道:“我的恩師李老爺,弟子哪一日不想念,再不料此地相逢,難道不認得了?快請台坐,容弟子拜謝。
”總兵道:“元帥莫非認錯了,快請自重,不要折殺了小将。
”有光道:“怎得有錯?十五年前,弟子到教場玩耍,蒙恩師教我騎射武藝,後因家父有難,又蒙四府伸冤。
此恩此德,沒世難忘。
”說完跪下就拜。
吓得總兵急急跪下,道:“原來就是石元帥,長得如此威武,小将竟一時不認得了。
元帥自幼天生将才,小将不過偶爾指點,怎敢當元帥如此懸念。
在小将被賊所擒,自分必死,今蒙元帥殺賊相救,活命之恩,殺身難報。
”有光道:“這是為國殺賊,并非有意相救。
至于弟子的武藝,若非恩師教誨,焉能殺賊成功。
”二人彼此稱謝,金玉叫請上堂,道:“二位彼此感恩,将來仕途正好共相輔助,為朝廷出力。
本爵也有一個恩人在此,分守道員不知今在何處?”總兵道:“莫非是金道爺幺?”金玉道:“然也!”總兵道:“現在城中。
那道爺終日與小終共守城池,他雖是個文官,足智多謀,竟有諸葛之才,可惜為人奸所賣,未得成功。
”遂将木馬之計,一一禀知,盡皆贊賞。
未幾,兵将點完,擺道進城。
且說誠齋打聽的實知靖海公将入城,即率衆官百姓,香花酒果,半途跪接。
金玉馬上遠遠望見衆官跪接,第一個正是誠齋。
急急下馬,上前一把扶起,道:“恩伯一向好幺?如何行這個禮?”誠齋擡頭一看,還有些認得,忙立起道:“莫非就是雲程賢侄幺?”金玉道:“小侄正是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