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過妖道強徒肆橫 得西安官将遭擒
關燈
小
中
大
第十一回 過妖道強徒肆橫 得西安官将遭擒
詞曰:
草寇欲興兵,妖道來相引。
可惜西安錦繡城,蹂躏真堪憫。
邪術任胡行,守将皆遭殒。
看你橫到幾時,識者從旁哂。
右調《蔔算子》 話說盧太師因狀元不肯依附,心中大怒,要設法害他,且按下再表。
且說金彥庵夫婦,被強盜留住在山,訓誨鐵純鋼。
五六年,純鋼已文武精通。
師生、母子常常私自商議,報仇以圖出頭。
不想他們厄運未脫,強盜惡貫未盈,不但兵多将廣,難于下手。
且生了惡念,天又忽然生出一個邪人來助他。
一日,大王與衆謀士商議,道:“我如今兵精糧足,此山終非久居之地。
我意欲起合山之兵,于就近州縣,奪他一兩座城池,進可有為,退可有守,漸漸就好共圖大事。
不知諸将士以為何如?”衆将道:“以大王之威,衆将之力,似亦可圖。
但陝西潼關交界之處,朝廷設立兵将把守,亦甚不少。
且聞西安一府,良将百餘員,戰兵十數萬,時常操習。
我軍雖衆,尚未精練,還宜稍緩,再圖機會為妙。
”大王聞言,甚稱有理,遂将起兵之念稍緩。
不想正在遲疑間,忽見小喽羅來報:“山下有一道者,自稱‘鐵罐仙師’,别号‘風火道人’,說從終南山來,要求見大王,有大事相商,不知可容相見否?”大王道:“何來道者要見我?有何事相商?且着他進來,看是如何?” 喽羅領命下山,就同了一個道人進來。
大王舉眼一看,見他頭绾雙髻,身着衲衣,腳穿大紅雲履,背負兩個葫蘆,腰系青鋒寶劍,兩眼大似銅鈴,相貌清奇古怪,飄然若有仙氣。
大王見了,知他必有來曆的,便急急立起,迎下堂來,道:“老師何來?有何賜教?灑家不知鶴駕光臨,有失遠接,多多有罪。
”道人道:“大王說哪裡話!貧道是太乙真人位下第十代孫,鐵罐道人是也。
在終南山修道,已百有餘年。
欲得真主輔助,未遇其人。
近觀星象,見帝星照于此地,一路望氣尋來,始知大王乃将來之真主。
時候已到,惟恐錯過,急急趕來叩見,願相輔佐。
”大王聞之驚喜,道:“灑家雖有此心,方才正與衆謀士商議,欲暫取一二城池,安頓了兵馬,再圖大事。
據衆謀士說,西安有百員上将、十萬雄兵時時操習,我兵恐難取勝。
故爾正在遲疑,忽蒙老師光降,何愁大事不成。
但老師說帝星照臨本山,隻恐灑家未必有此大福。
”道人道:“大王休得自己看輕了。
貧道上知天文,下識地理,又善觀氣色。
尋訪真主數十餘年,豈肯輕易許人?今見大王實是真命帝王,故肯出身輔佐,共成大事。
大王何必多疑?明日黃道吉日,就可發兵,包管所向無敵。
若雲西安兵将,莫說上将百員、雄兵十萬,即使千員上将、百萬雄兵,隻要貧道嘴一開,手一動,管叫都成齑粉。
”大王道:“不知老師有何妙法,可好請教,略道一二否?又據老師方才說,在終南山修道已百有餘年,我看老師尊容隻像二三十歲,未免此言有誤。
”道人道:“貧道容顔雖少,今年已一百二十四歲矣。
不瞞大王說,終南山修道的,四五百歲的都有,容顔總是一般的。
若問貧道法術,此系兵機,不可預先洩漏。
大王放心起兵,到臨陣,貧道自有妙用,決不有誤。
衆将既慮西安兵馬,如今就先取西安,等貧道略施小術,管叫西安指日可得。
”大王大喜,道:“若果如老師所言,真天使助我也。
灑家今日就築壇拜為軍師,一應兵符令箭交付老師,悉聽指揮調度。
倘果成功,當與老師平分天下。
”道者道:“大王說哪裡話。
貧道若要想人間富貴,視取天下如反掌耳。
不瞞大王說,貧道原系天仙降凡,奉玉帝敕旨,使我下界輔佐真主,成功之日,原歸仙班,豈肯戀人間富貴?且大王亦系金身羅漢轉世,當為四十年一統太平天子,子孫相傳十有餘世。
他人豈能分受?”大王大喜,道:“如此說來,灑家是真命天子,老師又是真仙降凡。
何慮大事不成?明日既是黃道吉日,就拜軍師登壇,發令起兵便了。
”一面請道
可惜西安錦繡城,蹂躏真堪憫。
邪術任胡行,守将皆遭殒。
看你橫到幾時,識者從旁哂。
右調《蔔算子》 話說盧太師因狀元不肯依附,心中大怒,要設法害他,且按下再表。
且說金彥庵夫婦,被強盜留住在山,訓誨鐵純鋼。
五六年,純鋼已文武精通。
師生、母子常常私自商議,報仇以圖出頭。
不想他們厄運未脫,強盜惡貫未盈,不但兵多将廣,難于下手。
且生了惡念,天又忽然生出一個邪人來助他。
一日,大王與衆謀士商議,道:“我如今兵精糧足,此山終非久居之地。
我意欲起合山之兵,于就近州縣,奪他一兩座城池,進可有為,退可有守,漸漸就好共圖大事。
不知諸将士以為何如?”衆将道:“以大王之威,衆将之力,似亦可圖。
但陝西潼關交界之處,朝廷設立兵将把守,亦甚不少。
且聞西安一府,良将百餘員,戰兵十數萬,時常操習。
我軍雖衆,尚未精練,還宜稍緩,再圖機會為妙。
”大王聞言,甚稱有理,遂将起兵之念稍緩。
不想正在遲疑間,忽見小喽羅來報:“山下有一道者,自稱‘鐵罐仙師’,别号‘風火道人’,說從終南山來,要求見大王,有大事相商,不知可容相見否?”大王道:“何來道者要見我?有何事相商?且着他進來,看是如何?” 喽羅領命下山,就同了一個道人進來。
大王舉眼一看,見他頭绾雙髻,身着衲衣,腳穿大紅雲履,背負兩個葫蘆,腰系青鋒寶劍,兩眼大似銅鈴,相貌清奇古怪,飄然若有仙氣。
大王見了,知他必有來曆的,便急急立起,迎下堂來,道:“老師何來?有何賜教?灑家不知鶴駕光臨,有失遠接,多多有罪。
”道人道:“大王說哪裡話!貧道是太乙真人位下第十代孫,鐵罐道人是也。
在終南山修道,已百有餘年。
欲得真主輔助,未遇其人。
近觀星象,見帝星照于此地,一路望氣尋來,始知大王乃将來之真主。
時候已到,惟恐錯過,急急趕來叩見,願相輔佐。
”大王聞之驚喜,道:“灑家雖有此心,方才正與衆謀士商議,欲暫取一二城池,安頓了兵馬,再圖大事。
據衆謀士說,西安有百員上将、十萬雄兵時時操習,我兵恐難取勝。
故爾正在遲疑,忽蒙老師光降,何愁大事不成。
但老師說帝星照臨本山,隻恐灑家未必有此大福。
”道人道:“大王休得自己看輕了。
貧道上知天文,下識地理,又善觀氣色。
尋訪真主數十餘年,豈肯輕易許人?今見大王實是真命帝王,故肯出身輔佐,共成大事。
大王何必多疑?明日黃道吉日,就可發兵,包管所向無敵。
若雲西安兵将,莫說上将百員、雄兵十萬,即使千員上将、百萬雄兵,隻要貧道嘴一開,手一動,管叫都成齑粉。
”大王道:“不知老師有何妙法,可好請教,略道一二否?又據老師方才說,在終南山修道已百有餘年,我看老師尊容隻像二三十歲,未免此言有誤。
”道人道:“貧道容顔雖少,今年已一百二十四歲矣。
不瞞大王說,終南山修道的,四五百歲的都有,容顔總是一般的。
若問貧道法術,此系兵機,不可預先洩漏。
大王放心起兵,到臨陣,貧道自有妙用,決不有誤。
衆将既慮西安兵馬,如今就先取西安,等貧道略施小術,管叫西安指日可得。
”大王大喜,道:“若果如老師所言,真天使助我也。
灑家今日就築壇拜為軍師,一應兵符令箭交付老師,悉聽指揮調度。
倘果成功,當與老師平分天下。
”道者道:“大王說哪裡話。
貧道若要想人間富貴,視取天下如反掌耳。
不瞞大王說,貧道原系天仙降凡,奉玉帝敕旨,使我下界輔佐真主,成功之日,原歸仙班,豈肯戀人間富貴?且大王亦系金身羅漢轉世,當為四十年一統太平天子,子孫相傳十有餘世。
他人豈能分受?”大王大喜,道:“如此說來,灑家是真命天子,老師又是真仙降凡。
何慮大事不成?明日既是黃道吉日,就拜軍師登壇,發令起兵便了。
”一面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