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 賦歸甯孫夫人不歸 下密诏漢獻帝不密

關燈
且說吳國太病勢,日漸沉重,孫權晝夜侍奉左右,衣不解帶,每聽國太口中時常念着周瑜名字,孫權聽得,亦自傷心,忍淚寬慰,總不能解。

    其時孫權有小妻趙氏,聰明絕世,三國中有名的針神,能以方尺蜀錦,繡成列國地圖,靈心巧思,藐無俦匹。

     當時趙氏見國太病重,孫權日益憔悴,背着人跟孫權說道:“主公!母親平生,所喜兩人,隻因公瑾早夭,母親時常思念,公瑾既不能複生,小姑近在荊州。

    一水之隔,隻遣人前往告知小姑,必念母親之恩,決回探視;劉使君雖在西川,關将軍信義著于當時,秉燭待旦,海内皆知,能以禮自持,必能以恩相諒,決不阻小姑之行;母親因念公瑾而得病,得見小姑,病當自愈,區區藥餌,不為功也!”一席話,說得孫權如夢初醒,說道:“卿言甚是,孤因公瑾新逝,老母染疾,心緒不甯,未曾想及。

    ”随即出到外堂,令孫韶赍了自己手書,一來報謝雲長遣元直吊唁公瑾之情,二來告知妹子老母病重之信,即行前往荊州。

    孫韶領命出府,立時就道不提。

     且說荊州方面,徐元直奉關将軍命令,用劉使君的名義,赴建業吊祭周公瑾,回轉荊州,報知雲長,并言魯肅接統水軍,張昭入參大政等一切情形。

    雲長詢悉,入内禀告孫夫人。

    孫夫人歎息道:“公瑾一亡,吾兄輔佐無人,吾母亦當憂思緻病矣!”言罷,潸然淚下。

    少婦獨居,每多生感,何況真正有這傷心的事兒!雲長啟道:“嫂嫂請放寬心,待羽啟知皇叔,以便嫂嫂回家省視,嫂嫂意下如何?”孫夫人含淚道:“就請二叔修書前往。

    ”雲長領命,自去修書。

     雲長剛差人前去西川,孫韶早已到了,先見過雲長,緻吳侯答謝吊唁公瑾之意,然後求見孫夫人。

    雲長陪着孫韶進内,孫夫人出到内堂,孫韶上前參見,呈上書信。

    孫夫人當面啟視,不覺淚流滿面,痛哭失聲,回頭叫侍女,将孫權手書轉呈雲長。

    雲長雙手接過,見書内詳述國太緻病原因,病中情狀,凄情苦語,甚覺酸辛。

    雲長素來義薄雲天,心高霄漢,對于倫常,非凡懇切,叉手禀道:“今國太病重,皇叔遠在西川,未能前去問候,嫂嫂近在咫尺,理應回吳,侍奉湯藥。

    ”孫夫人歎道:“婦在夫家,當禀命而後行,未得皇叔命令,如何是好?”雲長禀道:“嫂嫂之言甚是,但西川道遠,往返日期,須得一月;國太高年重病,萬一旦暮不諱,嫂嫂豈不抱恨終天!皇叔大仁大義,決不因此見怪,嫂嫂即日便請先行省視,容羽再啟知皇叔,國太病愈,嫂嫂即速歸來。

    川中現已大定,早晚必差人前來迎接嫂嫂也。

    ”孫夫人連聲道是。

    雲長陪着孫韶出外休息,孫夫人忙着收拾行李,将阿鬥交付雲長夫人,暫為撫養。

     次日清晨,雲長派了幾隻戰船,并大船一艘,在江邊伺候,随與徐庶馬良文武官吏,恭送孫夫人上船。

    上船之後,雲長躬身禀道:“國太病愈,主母速回,先期示知,羽當遣人前來迎接。

    ”孫夫人連聲答應,眼看船去已遠,方才同文武回城。

    徐庶歎道:“公瑾一死,江東政令不齊,若曹氏加以讒言,主母歸來,未知何日!”雲長道:“元直有所不知,主母剛毅性成,深明大義,決無不歸之理。

    ”徐庶道:“君侯所言者理,庶所論者事耳!秦穆公之伐晉,鄭武公之滅胡,均為婚媾,欻作仇雠。

    世事無常,何可概論!主母婦人,英氣過甚,恐不令終,懼将因此颠複也!”雲長歎道:“果如君言,則江湖之間,又将糜爛矣!”兩個歎息回府,修書報告玄德去了。

     卻說孫夫人帶着侄兒孫韶,由江陵動身,沿途江夏徐盛,九江甘甯,均派人迎候。

    孫夫人見母心急,都教孫韶謝卻,輕舟順水,早到建業。

    孫權日日派人伺候,那日到了,孫權好生歡喜。

    兄妹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