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回 周穿珠救途人得報 鄒彥之善歌曲保身

關燈
了你了。

    你記得崇祯十四年,在南濠街上銅器店裡,曾與你會過的。

    ”言罷,即開船作别而去。

     周二如夢初覺,才曉得這将官是銅匠出身,南濠街銅器店是周二做熟的主顧。

    十四年是大荒年,周二偶到店中買珠燈上所用物件,隻見此人身穿破衣,站在門首,憑店主人發話,隻不開口。

    周二便問其緣故,此人才說道:“小的是南京人,向在此做工,就賒些貨出去,擔上做生意的。

    不期這兩年遇此荒歉,生意甚苦,所以店帳不曾還得,适才朝奉遇見,把小的貨物連擔拿去了。

    這是小的自己不還的不是,隻是這副擔,小的一家要活命的,若朝奉今日取去,明日一家就都要餓死,求老伯伯說個方便。

    ”言訖,聲淚俱下。

     周二聽了,不覺恻然,即對店主苦口勸解,店主道:“他賴了店帳一去不來,連工也不到我家來做了。

    ”銅匠接口道:“隻為欠了宅上店帳,沒面目來做生意。

    如今甘到朝奉這裡做工退帳何如?”店主道:“就做也退不得這許多。

    ” 周二勸道:“小弟有兩不相虧的道理。

    将這擔中貨物,主人收起一半作過銀子,剩一半還他去做生意活命,結欠之銀教他寫個約票,陸續做工退清何如?”主人道:“隻有一件,沒有保人到底不妥。

    ”周二是熱心腸的,便應聲道:“小弟就做保人。

    ”主人點頭肯了。

    那銅匠感之不勝。

    周二随與他把銅器分開作價,代筆寫個約票。

    店主大喜,留周二吃酒,就留那銅匠陪伴道:“你兩個真是有緣千裡,大家吃杯酒去。

    ”此事已過了五六個年頭,況且此人昔年衣衫褴縷,今日遍身錦繡,那裡還想得起?周二片言解勸,與人方便,就虧這銅匠救了性命。

    正所謂:一葉浮萍歸大海,人生何處不相逢也。

     謝家橋坊浜内,有鄒彥之者,本福山人,自幼喜歡串戲,吹彈歌舞,寫一筆梅花體字。

    其時家住曹家西書房園上,每年種菊,收拾些名花盆景,交夏進山,販賣茶葉。

    客到清茶一啜,座中無非絲竹管弦,是一個極有趣的朋友。

    八月廿五日,遇大兵打糧,村中留得二十三人,在東首觀音堂中避雨,商議剃頭。

    彥之剛剃了,見兵丁從西首北首圍将攏來,衆人一哄,冒雨突圍而走,彥之走不及,隻得躲在壩東對河人家茅廁裡。

    那茅廁是蘆葦做的,壁外邊先已瞧見,隻見對河一個将官模樣,身穿錦繡的,拈弓搭箭,喝道:“快走出來。

    ”彥之隻得應聲道:“不要射,來了。

    ”那官兒拿住彥之,就教他提着四五隻雞,又搶得南城河倪異鄉女兒,一發教他馱了,直送到上墅橋船上。

    彥之口求放回,旁有一人說:“拿他去。

    ”那将官模樣的問道:“你做甚麼的?”彥之應道:“是唱戲的。

    ”其人就回嗔作喜道:“是唱戲的,怪道你口頭如此便利。

    ”對同伴道:“不要難為他,放他去罷。

    ”彥之叩謝,又求道:“倘或中途有兵盤诘,望老爺開恩。

    ”那人又分付道:“隻說楊都都放回來的,就沒人拿你了。

    ”彥之依其言,果然好好從兵馬叢中,并無攔阻,直踱到家。

    豈不是一藝之微,也有用得着處之驗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