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回 顧兒思婿言語叮咛 納彩問名禮儀周到

關燈
請李夫人、錢夫人幫同照料,将行盤之物全行備齊,擺列在一旁。

    次早将洪錦雲接過來,同白豔紅二位雙全少夫人,将所有行聘之物,一件件擺在禮盤。

    外面是徐文亮、徐文俊,分派執事家丁俱已齊備。

    午初時,兩位大賓乘坐大轎往範府,徐府家丁一對對捧着禮盤送至範府。

    範相一一收畢,命人送至後堂,範夫人協同駱夫人将回盤各物令人送至前廳,擺列幾案之上。

    範相款待二位冰人,筵畢,二位冰人仍乘大轎到徐府。

    随後範府家人一對對将回盤禮物送至徐府,徐夫人将回禮點收已畢,發了賞号,賞了範府家丁酒馔。

    衆家人用畢,謝了賞而回。

    于是兩位冰人并衆親友,是晚在大廳上筵宴廳之内外,張燈結彩,挂紫懸紅,并有一班清聲音樂,大家直飲至三更将盡,方才散席。

     到了十五日,便是桑黛行聘日期。

    李廣一早穿了吉服先到桑府,卻好武提督已到,二人與桑黛道了喜,衆兄弟均已來齊。

    不多時,李夫人、李少夫人、徐夫人、徐三少夫人皆來,桑黛早已将胞妹桑秀英接來料理一切。

    桑秀英迎接進去用了早點,即料理下盤。

    桑黛喜事卻比文炳喜事多忙兩層,預備三份:一份送往範府,與駱家兩份,送至殷府。

    晉驚鴻也在殷府,所以送去兩份。

    午刻,由兩位大賓領着衆家丁先到範府,次到殷府行聘。

    并領了三家回盤之禮回桑府。

    桑黛将三家回盤禮物收下,發了賞号,款待兩府家丁酒肴。

    當晚大開筵宴,請兩位冰人并親友,内堂酬勞徐、李老少四位夫人,直至三更方散。

    畢竟後來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

     第 七 十 回 錢夫人錯愛東床婿 楚颦玉偏求内助人 雨餘芳草靜沙塵,水綠灘平一代春。

     惟有啼鵑似留客,桃花溪處更無人。

     話表錢老夫人見徐、桑、範、殷、駱五家皆行過聘禮,人家女兒皆有了女婿,回憶自己女兒尚待字閨中,暗想心中賞識一位英雄,未曾啟齒。

    這日卻忍不住,便與李夫人閑談中口呼:“姐姐,可曉忠勇侯楚雲定下姻事否?” 李夫人聞言,便知其意,口呼:“妹妹若不提起這話,愚姐倒忘卻一件事,那廣兒未言及楚賢侄定下親否。

    若未定,我意想将姨侄女匹配楚賢侄,倒是天生一對,玉琢金雕,郎才女貌的夫婦。

    未知賢妹可肯允許否?” 錢夫人含笑口呼:“ 姐姐說那裡話來?愚妹若得楚侯為女婿,夢寐間也是喜歡的,有何不肯?曾奈愚妹一貧如洗,雖承賢姐另眼看待,我母女終久不是長事。

    惟恐楚侯嫌我母女貧窮,他必不願與我家結親。

    他本是赫赫威然的侯爺,即便未定親,那怕沒有高門大族的小姐與他匹配麼?所以愚妹雖有此意,曾奈自顧愧慚,不敢啟齒。

    ”李夫人曰:“賢妹不可多慮,楚侯不是那嫌貧愛富之人。

    如果賢妹真有此心,我便令你侄兒去問。

    如果已經定下則已,若未聘下,這件事包在愚姐身上,成全侄女這件美事。

    楚侯已經聘下,我必代侄女擇一美貌的郎君,為賢妹的快婿。

    ”錢夫人謝曰:“能得姐姐如此關心,是瓊珠兒的造化了。

    ”李夫人曰:“賢妹隻管放心,包在愚姐身上。

    ” 錢夫人又謝了一回。

     次日李夫人問李廣:“楚雲曾否聘親?”李廣曰:“楚賢弟言過,非才貌雙全、德容兼備的小姐不聘。

    ” 李夫人曰:“為娘意中有一才貌雙全、德容兼備的,我兒你想想這個人可配得楚雲否?” 李廣笑曰:“母親之言差矣,你老人家也不說出名姓,孩兒焉能知道?” 李夫人笑曰:“你這話卻有理,這個人你是見過多次。

    ” 李廣聞言,便細細想了一回,煞費苦心,再也想不起這個人來。

    洪錦雲在一旁見李廣凝神思想,不覺嗤的笑了一聲。

    李廣見其妻一旁拾笑,暗想:“莫非他知曉這人,我且問他一問。

    ”遂問道:“你既笑,莫非你知曉此人?” 錦雲掩口笑曰:“我不曉的這人,母親令你想,你且想罷。

    ” 李夫人也是眯眯的笑,李廣看看妻子,又看看母親,見他姑媳好似一樣的心思,捉弄與我。

    心說:“我妻定然知曉,我再問問他。

    遂又問曰:“你同母親一樣笑,你定知曉,你可告訴我罷,免得我在此搜索枯腸。

    ” 李夫人向錦雲曰:“ 我兒告訴他罷。

    ” 錦雲答應,向李廣曰:“虧你還作官呢,連常見面的人都想不起來。

    若隔十年八年之事,更想不起來呢!我實告訴你,母親所言的人,就是姨媽家的妹妹。

    你想可是才貌雙全、德容兼備的嗎?” 李夫人接言曰:“這瓊珠侄女可配的上楚雲否?” 李廣聞言,恍然大悟,含笑曰:“孩兒真是糊塗到底了。

    常見面,我怎麼再也想不起來?若說瓊珠妹妹的德容才貌,配楚雲真是毫無差謬。

    母親若不提起,孩兒竟想不起這件事。

    孩兒就去向楚雲說知,但不知姨母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