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回 甚願同盟難償本願 有心認母莫決初心

關燈
“老太太已由淮安到京。

    ”雲璧人聞報,忙出迎接。

    隻見一乘大轎擡至前廳,仆婦丫”将範氏夫人扶下轎後,又兩乘轎,便是璧人的兩位姬人,由使女仆婦扶下轎。

    雲璧人攙着範老夫人入内室,叩拜已畢。

    老夫人問曰:“ 我兒久戀他鄉,不思老母,雖然今朝功名成就,你難脫不孝之名。

    你豈不知‘父母在,不遠遊’。

    爾父雖然逝世,有母在堂,你違聖言,隻戀良朋。

    而況我所生一子一女,爾妹今尚杳無消息,不知他存亡,你令為娘終日有倚闾之望。

    ” 言罷,長歎不已。

    雲璧人急忙跪禀:“孩兒久違膝下,有缺晨昏侍奉,罪有應得。

    惟妹妹消息雖未尋訪實在,但據蕭子世所言,将來定可見面,母親切勿憂煩。

    ” 範老夫人問:“這蕭子世他是何人?怎知道你妹妹尚在,将來還可與為娘見面?你且站起來,可細細告訴為娘的知道。

    ”雲璧人站起侍立一旁,便将蕭子世所言各節,細細言了一遍。

    老夫人曰:“ 但願蕭先生之言靈驗,為娘雖死也暝目。

    ” 雲璧人曰:“蕭子世先生靈驗如神,言不空發,毫不差謬,将來定如他所言。

    ” 老夫人曰:“ 但願如此。

    ”隻見兩個姬人上來給璧人行禮,璧人用手相攙。

    老夫人曰:“我兒不在家,幸虧他二人服侍,不然為娘更無所适從了。

    ”璧人曰: “ 這是他二人應為之事,何勞母親挂齒?”母子正叙話,見家丁把衣籠各物搬進來了,當即分别安置妥當。

     日已西沉,大家用了晚膳,先将老夫人服侍安寝,然後璧人走進自己寝室,為紅袖、添香兩個姬人暢叙闊别。

     雲府骨肉團圓,乃是極大一件喜事,自不待言。

    卻觸動了百戰沙場,功高麟閣,易钗而弁的佳人。

    這日楚雲聞雲老夫人到京,不覺心中慘凄,便自倒入羅帏,涕泣沾襟,暗道:“我的親娘呀!那知女兒在目前不能面認親顔,女兒有不孝之罪,莫大于此。

    呵呀!吾的親娘呀!孩兒之罪固已既大且極。

    吾心中有一為難事,明日諸位盟兄弟約我前去參拜,若以親娘當作盟娘看待,女兒怎忍的住心?此且教孩兒設身處地,令我痛徹心腸。

    萬一因傷痛之餘,表裡行藏為人識破,不但為衆人嘲笑,還恐罪犯欺君,這教我如何處置?咳!這也顧不得許多了,且将欺君之罪放在一旁,明日認了母親,再作道理。

    天下事君忠即難盡孝,全孝不能全忠,我與其就不孝而全忠,何如就不忠而盡孝?而況不忠或不得盡孝之義,未有不孝而能有全忠之名。

    我志已堅,我心已決,雖功封王位,亦難顧此勳名了。

    ” 忽又轉念:“ 呵呀!楚雲呀!你竟是胡思亂想,在夢中一般,既為國家棟梁之臣,何能複作閨中之女?若使一朝變易,豈不笑煞朝中文武諸臣?雖然孝道有虧,也隻好忍而處此。

    若即時改妝是萬萬做不的。

    ”心中萬緒千頭,毫無定見,正是芳心一片,猶如萬箭相攢。

    細又一想:“楚雲你好糊塗,明顯着兩全之計,為何躊躇。

    明日我母認我不出,暫且含混,若母親思我太甚,我便瞞着衆人暗去認母,安慰老母之心,有何不可?” 想至此,拭去淚痕,出了羅帷,一旁悶坐。

    見伴蘭小使送進茶來,一見主人兩眼紅漲,自己心中疑惑。

    暗想他心中必有凄楚之事,卻不敢動問,放下香茗而退。

    少時擺出晚膳,楚雲勉強少許用些,即便歸寝。

    一宿無話。

    不知次日見母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