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回 依密計洪錦退奸賊 慶回朝諸臣見聖君

關燈
鳴 金,故 而 退回。

    ”劉瑾聞言,率領兵将,如風卷殘雲,竟奔西門逃脫出了。

    西門劉瑾傳令,衆兵全行散去,改換民裝,逃命去罷。

    他卻與劉彪、史洪基、花球、刁龍、鄂虎、漢玉、楊珍、張千斤、李八百并心腹家丁等衆,忙上大船,率同家眷,連夜開往僻處。

    大家一商議,中華斷難久居,不如投奔紅毛國。

    說該國國王興兵大鬧中華,奪取大明天下,以洩今朝之恨。

    大家樂從,遂竟投紅毛國去了。

    按下不表。

     且言洪錦、駱照、傅璧芳、左龍、左虎、木林六人見各奸賊不戰自退,六人也就會在一處。

    那把守午門各官,見他六人殺退賊兵,即刻飛報大内,一面開了午門,将洪錦六人放入,暫在朝房歇息,候代政君王傳旨谕話。

     再表玉清王與太後、王妃,正在上宮筵宴,共叙天倫之樂,忽見内監奏道:“正德皇帝在河南被永順王所弑,永順王發兵奪取江山,現已兵臨午門,請旨定度。

    ” 太後與玉清王暨王妃等衆,一聞此奏,驚魂千裡,面如土色,齊聲哭罵:“永順王,你是天潢一派,應該共保大明江山,為何竟作亂臣賊子,大逆不道之事?” 正在哭罵不休,又見内監面帶喜容,跪奏太後:“王爺、娘娘得知,不曉從何處來了一支救兵,将賊兵殺退,救兵現在午門候旨。

    ” 玉清王聞言,轉悲為喜,遂向太後奏道:“ 母後請自寬心,兒臣須得升殿,細問明白。

    ”太後準奏。

    玉清王出大内,升坐寶殿,傳旨宣召解圍将士,殿前面奏一切。

    黃門官傳下旨去,洪錦等六人入朝,俯伏金階,山呼已畢。

    玉清王賜六人平身,問了六個人姓名,遂又問解圍之事。

    洪錦等遂将劉瑾、史洪基、花球三人如何設計,如何遣書,永順王诓君觀燈欲弑君,劉瑾要暗奪寶位,現在河南已有兵将救駕各節,細奏一遍。

    玉清王聞奏大怒,立刻傳旨抄拿劉瑾等三人,以正國法。

    畢竟後事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

     第 六 十 回 封官賜宅再賞功臣 下诏行文密拿奸黨 跳出紅塵名利關,急流勇退是高賢。

     臨岸勒馬收缰晚,船到江心補漏難。

     話表玉清王聞洪錦等将上項各節細奏了一遍,才知劉瑾、史洪基、花球等三人奸計,不由大怒,立刻傳旨,着九門提督、五城兵馬司速帶禦林軍,分頭飛速前往抄拿史、劉、花三家男女老幼,交刑部嚴加處治。

    各官那敢怠慢,遵旨領兵飛奔前去。

    玉清王命洪錦等暫寓館驿歇馬,俟聖駕回朝,再行封賞。

    洪錦等謝恩退出。

    有九門提督并五城兵馬司各官覆旨:“ 劉瑾、史洪基、花球三家宅舍皆空,并無一人,不知逃往何方。

    ” 玉清王又降旨,速派兵馬沿路搜拿。

    遂退朝,将以上情節奏知母後。

    從此玉清王母子及朝内各官日望聖駕回朝。

    這一日飛馬報道:“聖駕已回,離京已十餘裡之遠。

    ”玉清王聞報,即率領在朝文武各官,出城十裡,郊迎相遇。

    正德皇帝一見玉清王帶領各官迎來,心中歡喜。

    玉清王及各官跪接已畢,正德皇帝傳谕文武各官,保駕回朝。

     不多時,入城進朝。

    正德皇帝升了寶座,文武各官朝參已畢,正德皇帝均賜平身,文武各官分立兩班。

    正德皇帝曰:“朕當駕幸河南,觀燈祝壽,不料皇叔設下奸計,預于元宵節設謀弑朕。

    若非招英館衆壯士帶領兵馬救駕,朕竟不能回朝。

    皇叔雖然大逆欺君,據他所奏,尚系為人誘惑,朕當研究,才知劉瑾、史洪基、花球等居心不法,共設奸謀,遺書皇叔,圖謀此舉。

    該閹等一面約定元宵在朝内舉事。

    似此奸謀,雖夷族不足解其罪愆。

    究竟那日元宵,劉瑾等曾否作亂,諸卿可細細奏與寡人知之。

    ” 隻見玉清王出班,将以上各情節,并洪錦等六人帶兵殺退賊兵之事,細奏了一遍。

    正德皇帝聞奏曰:“劉瑾等作亂,曾否派各官帶領兵馬,四處兜拿叛賊,并抄查他三家之家産?大小老幼之眷口,皆要拘獲才是。

    ”玉清王複奏曰:“兒臣亦曾立刻派令九門提督、五城兵馬司,率領禦林軍,分頭前往捉拿,并着拘拿家小,查抄家産。

    旋據該提督及兵馬司覆奏:劉瑾等□□業已率領家小,預先在逃,各處兜拿毫無蹤迹。

    派令都察院查抄史、劉、花三姓之家産,旋據都察院奏稱,查抄三家并無細軟,隻有粗笨等物,顯系該逆賊設謀已久。

    所幸招英館諸人有先見之明,前來保護,不然幾遭該逆賊所算。

    ” 正德皇帝聞奏畢,傳宣都察院具奏。

    都察院楊修聞召,俯伏奏曰:“臣奉王旨,前往劉瑾、史洪基、花球三家查抄家産,所有金珠細軟,委系全無,大約該逆賊等預先攜帶逃遁。

    僅存粗重各物,臣當即查封,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