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回 馬猴大鬧風流院 京城畫影捉小塘
關燈
小
中
大
的道士,各帶行李出觀而去。
及至走到三岔路口,苗仙向教長:“咱是到何方去呢?”濟仙說:“隻管前走,自然有個安身之處。
”衆人又往前走,這且不提。
且說蘇九宮自三月二十四日拆了柬帖看了看,是至東便門外找房三五間,到二十六日從城南小巷迎接,這一日蘇九宮早在東便門外找了五間閑房,前來迎接。
大家會在一處,小塘向九宮問道:“寓所有了沒有?”九宮說:“已現成了。
”不多時,一齊進了新找的房子。
小塘改為儒家打扮,改姓為齊,稱作三相公。
四個門徒也都是俗家衣帽,更名改姓不在話下。
到了次日,小塘向衆道友言道:“今是三月二十七日東嶽廟上大會,大家不免去走走,一來遊玩,一來找個機會好去金殿面聖讨個封号。
”衆人聽說俱各歡喜,将房門鎖上各往東嶽廟來,不多一時到了神路街的南頭,隻見一座松林裡邊搭着許多席棚,俱是酒館,師徒幾人走進一席棚去,就坐飲酒,這且不提。
且說東嶽廟的地方乃巡視東城的一位察院所管。
這位爺姓包,名叫士廉,科甲出身,為人耿直,二月裡方才到任,聽說東嶽廟燒香的盡多男女混雜,常有惡徒借端生事,遂帶領人役親往廟中觀看,到了廟口恭過神像,在門前預備下的棚内坐下,看了多時并無生事為非之人,遂向衙役們說道:“聞聽東嶽廟是個是非地方,本院到此半月連個胡言亂語的也并沒有,以此看來北京百姓還算良善。
”有一個多嘴的書辦言道:“北京百姓良善者固多,兇惡者亦複不少,今日老爺在此,誰敢出頭呢。
”察院聞聽此言,猛然醒悟。
遂吩咐人役站班,自己帶了随身的家人回到署中,換了一身儒衣,同家人仍向廟來,主仆二人走到棚前,見那酒棚之中吃酒行令甚是熱鬧。
這位爺心中想管閑事,遂進酒棚揀了一個幹淨桌兒坐下。
仆人要來一壺暖酒,滿斟一杯放在老爺面前。
且說這座酒棚正是小塘師徒們在内吃酒的地方。
包爺一行吃酒,擡頭看見小塘,人品下俗,談古論今,甚是有緻。
遂起了愛慕之心,起身走到近前,拱手言道:“親翁請了。
”濟仙一見連忙站起身來往對面一看說:“尊官請了。
”包爺笑道:“親翁為何這等稱呼呢?”濟仙說:“在下從無客言,因見尊像非俗,所以這等稱法,若不棄嫌,同坐奉敬三杯何如?”包爺說:“正要領教。
”言罷歸坐,包爺居中,濟仙師徒下面相陪。
正然飲酒談論,隻聽的外面鑼鼓喧天 甚是熱鬧。
小塘說:“這必是賽會的來了,咱們酒已足興,何不大家去瞧瞧呢。
”包爺說:“如此甚妙。
大家随喜随喜。
”小塘叫承光算了酒帳,一齊出了酒棚。
隻見那賽會的一起一起果然齊整,打發過去。
大家随後跟着又叙談了一會,包爺才問濟仙尊姓大名,濟仙說:“在下姓齊草号三點。
”也問包爺的名姓,包爺随口答道:“姓鄭,名是秉義。
”包爺又問苗慶等四人的名姓,四人也是随口答應,及至走到廟門前邊,忽然來了一夥人把苗慶等擠散,隻留下濟仙和包爺二人擠進廟去,到了棚前,那些書辦人們一齊說:“老爺來了。
”包爺到此難以隐瞞,把濟仙拉到棚內說:“齊先生 我與你從不識面。
一見就知我是官長,真是奇人,勞為再陪本院後面巡察一番,千萬不可洩漏。
”言罷攜手走到後邊寝宮殿上,兩個人站在此台之上四下觀瞧,這才是有心觀察民間事,無意撞出是非來。
要知後事,下回分解。
及至走到三岔路口,苗仙向教長:“咱是到何方去呢?”濟仙說:“隻管前走,自然有個安身之處。
”衆人又往前走,這且不提。
且說蘇九宮自三月二十四日拆了柬帖看了看,是至東便門外找房三五間,到二十六日從城南小巷迎接,這一日蘇九宮早在東便門外找了五間閑房,前來迎接。
大家會在一處,小塘向九宮問道:“寓所有了沒有?”九宮說:“已現成了。
”不多時,一齊進了新找的房子。
小塘改為儒家打扮,改姓為齊,稱作三相公。
四個門徒也都是俗家衣帽,更名改姓不在話下。
到了次日,小塘向衆道友言道:“今是三月二十七日東嶽廟上大會,大家不免去走走,一來遊玩,一來找個機會好去金殿面聖讨個封号。
”衆人聽說俱各歡喜,将房門鎖上各往東嶽廟來,不多一時到了神路街的南頭,隻見一座松林裡邊搭着許多席棚,俱是酒館,師徒幾人走進一席棚去,就坐飲酒,這且不提。
且說東嶽廟的地方乃巡視東城的一位察院所管。
這位爺姓包,名叫士廉,科甲出身,為人耿直,二月裡方才到任,聽說東嶽廟燒香的盡多男女混雜,常有惡徒借端生事,遂帶領人役親往廟中觀看,到了廟口恭過神像,在門前預備下的棚内坐下,看了多時并無生事為非之人,遂向衙役們說道:“聞聽東嶽廟是個是非地方,本院到此半月連個胡言亂語的也并沒有,以此看來北京百姓還算良善。
”有一個多嘴的書辦言道:“北京百姓良善者固多,兇惡者亦複不少,今日老爺在此,誰敢出頭呢。
”察院聞聽此言,猛然醒悟。
遂吩咐人役站班,自己帶了随身的家人回到署中,換了一身儒衣,同家人仍向廟來,主仆二人走到棚前,見那酒棚之中吃酒行令甚是熱鬧。
這位爺心中想管閑事,遂進酒棚揀了一個幹淨桌兒坐下。
仆人要來一壺暖酒,滿斟一杯放在老爺面前。
且說這座酒棚正是小塘師徒們在内吃酒的地方。
包爺一行吃酒,擡頭看見小塘,人品下俗,談古論今,甚是有緻。
遂起了愛慕之心,起身走到近前,拱手言道:“親翁請了。
”濟仙一見連忙站起身來往對面一看說:“尊官請了。
”包爺笑道:“親翁為何這等稱呼呢?”濟仙說:“在下從無客言,因見尊像非俗,所以這等稱法,若不棄嫌,同坐奉敬三杯何如?”包爺說:“正要領教。
”言罷歸坐,包爺居中,濟仙師徒下面相陪。
正然飲酒談論,隻聽的外面鑼鼓喧天 甚是熱鬧。
小塘說:“這必是賽會的來了,咱們酒已足興,何不大家去瞧瞧呢。
”包爺說:“如此甚妙。
大家随喜随喜。
”小塘叫承光算了酒帳,一齊出了酒棚。
隻見那賽會的一起一起果然齊整,打發過去。
大家随後跟着又叙談了一會,包爺才問濟仙尊姓大名,濟仙說:“在下姓齊草号三點。
”也問包爺的名姓,包爺随口答道:“姓鄭,名是秉義。
”包爺又問苗慶等四人的名姓,四人也是随口答應,及至走到廟門前邊,忽然來了一夥人把苗慶等擠散,隻留下濟仙和包爺二人擠進廟去,到了棚前,那些書辦人們一齊說:“老爺來了。
”包爺到此難以隐瞞,把濟仙拉到棚內說:“齊先生 我與你從不識面。
一見就知我是官長,真是奇人,勞為再陪本院後面巡察一番,千萬不可洩漏。
”言罷攜手走到後邊寝宮殿上,兩個人站在此台之上四下觀瞧,這才是有心觀察民間事,無意撞出是非來。
要知後事,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