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回 徼承光護送孤子 小神童辭母脫逃
關燈
小
中
大
隻依承光的言語,不管老小逢人便問,問到一百單七個上,末後一個秀士身穿錦繡,仆人相随,年紀隻有三十以外,看那像貌和他母親囑咐的言語有些相同,遂不管好歹上前拉住說:“君子慢行,你可是我父親不是?”仲舉見了,一閉眼睛,不禁發起笑來說:“你這孩子好沒來由,我和你素不相識,怎麼叫起父親來了呢?”丁郎說:“隻因你面容相似,所以才敢動問。
你既不是,不知可曾見過沒有?”仲舉聽見是北京聲音,看了看他那模樣有些彷佛于氏,一時觸起心事,開言問道:“我看你這頑童好像是北京娃娃,不知你父姓什名誰,作何生理,你從何處至此?對我說個明白,我好替你訪問訪問。
”丁郎見問,約摸着已離京三千餘裡,總然說了實話也無妨礙,遂把家鄉住處與他父無罪充軍得便脫逃的話說了一遍。
高仲舉聽罷,想了想與家中之事句句相投,有心就此相認,又見有仆人相随,恐怕走漏風聲被胡老爺知道,要問隐妻再娶之罪,遂把血心一味,想:兒孫自有兒孫福,我今日且把他支開,再找機會相認,有何不可。
主意已定,回丁郎說道:“小娃子,你這一片言語我一句不懂,休要耽誤你的工夫,另往别處去問吧。
”丁郎眼含恸淚說:“君子有所不知,隻因有位神仙把我送到此處,叫我逢人便問,問到一百單八個上許我父子相見,我已問過一百零七,俱說不是,末後遇見君子隻當是我父親,我才吐露真情。
誰知君子推三阻四連句實話也沒有呢!”言罷恸哭。
仲舉見這光景,心中不忍,又不好哭,那臉青一陣紅一陣隻是暗暗飲淚,躊躇多時複又開言說:“孩童,我看你命中太苦,有幾句良言囑咐與你,以後有人盤問不可盡吐實情,怕的是遇着歹人又有性命之憂。
”言罷揚長而去。
丁郎見仲舉說話是山東聲音,臨走又有幾句關切言語,心中疑着是他父親,才走又要去趕,自己又想他今既是不肯相認,總然趕上也是無益,自己怔了會子,出城向南而去。
且說徼承光把丁郎送到城外,用隐身法隐住身形,找到之陽路口和一枝梅會在一處說:“小弟的差事已完,特來與大哥會面,今我要先回北京去了。
”言罷作别,翻身而去。
一枝梅忙把小塘給他的柬帖拆開一看,寫的是“至武昌南門以外江口等候,此子名叫丁郎,年方九歲,身穿道袍,他要投江之時即便将他打救,教他打夯歌兒,等胡尚書家興工蓋房之時,你可也去攬工,将丁郎領去,口念夯歌以為認父的由頭,等他父子相認方許回京,不得有誤”。
後邊寫着夯歌一套,苗仙看完收了柬帖竟撲江口而去。
且說丁郎一行哭着出了南門,饑餓難忍,卻又無處投奔,自己哭着走到大江岸上,前思後想其苦難言,把心一橫就要投江自盡。
一枝梅早已在此等候,連忙用手拉住說:“丁郎不可如此,等我送你個好去處去吧。
”丁郎聽見叫他的奶名,回頭一看見是一個道家,說:“道爺,我要尋死幹你何事,快些撒開手吧。
”一枝梅說:“人死不能生,依着我說,跟了我去自有好處。
”丁郎說:“你别哄我了,早上也是一位道爺把我送到此處,許我父子相見。
我進城找了半日并無蹤影,已經被他哄了一次,難道還被你哄麼?”苗仙說:“你有所不知,那一位道者是我的同伴,他隻管送你到此,若要見你父親還是在我身上。
”丁郎說:“不知幾時可見?”苗仙說:“不過三日以内。
”言罷将丁郎領在飯鋪之中吃了飯,走到關帝廟内,借了一間空房,到了晚上點上燈,将夯歌教于丁郎,丁郎原有過目成誦之才,不上三遍連歌并腔念的純熟,這且不表。
再說高仲舉回到家中,坐在書房之内想起丁郎,不由的暗暗流淚。
看鳳英小姐掀簾進來,一見仲舉說:“相公因何傷感?莫非有什麼心事麼?”仲舉遮掩說道:“這二日看書,二目傷神,方才去拜朋友,又被大風刮到眼裡一個砂子,所以流淚。
”張氏言道:“方才來興對我告訴說你遇着個尋父的孩童問長短,你也同他流淚。
不知是何緣故?”仲舉見問随口答道:“那一孩童原來也是山東人氏,飄流在外其
你既不是,不知可曾見過沒有?”仲舉聽見是北京聲音,看了看他那模樣有些彷佛于氏,一時觸起心事,開言問道:“我看你這頑童好像是北京娃娃,不知你父姓什名誰,作何生理,你從何處至此?對我說個明白,我好替你訪問訪問。
”丁郎見問,約摸着已離京三千餘裡,總然說了實話也無妨礙,遂把家鄉住處與他父無罪充軍得便脫逃的話說了一遍。
高仲舉聽罷,想了想與家中之事句句相投,有心就此相認,又見有仆人相随,恐怕走漏風聲被胡老爺知道,要問隐妻再娶之罪,遂把血心一味,想:兒孫自有兒孫福,我今日且把他支開,再找機會相認,有何不可。
主意已定,回丁郎說道:“小娃子,你這一片言語我一句不懂,休要耽誤你的工夫,另往别處去問吧。
”丁郎眼含恸淚說:“君子有所不知,隻因有位神仙把我送到此處,叫我逢人便問,問到一百單八個上許我父子相見,我已問過一百零七,俱說不是,末後遇見君子隻當是我父親,我才吐露真情。
誰知君子推三阻四連句實話也沒有呢!”言罷恸哭。
仲舉見這光景,心中不忍,又不好哭,那臉青一陣紅一陣隻是暗暗飲淚,躊躇多時複又開言說:“孩童,我看你命中太苦,有幾句良言囑咐與你,以後有人盤問不可盡吐實情,怕的是遇着歹人又有性命之憂。
”言罷揚長而去。
丁郎見仲舉說話是山東聲音,臨走又有幾句關切言語,心中疑着是他父親,才走又要去趕,自己又想他今既是不肯相認,總然趕上也是無益,自己怔了會子,出城向南而去。
且說徼承光把丁郎送到城外,用隐身法隐住身形,找到之陽路口和一枝梅會在一處說:“小弟的差事已完,特來與大哥會面,今我要先回北京去了。
”言罷作别,翻身而去。
一枝梅忙把小塘給他的柬帖拆開一看,寫的是“至武昌南門以外江口等候,此子名叫丁郎,年方九歲,身穿道袍,他要投江之時即便将他打救,教他打夯歌兒,等胡尚書家興工蓋房之時,你可也去攬工,将丁郎領去,口念夯歌以為認父的由頭,等他父子相認方許回京,不得有誤”。
後邊寫着夯歌一套,苗仙看完收了柬帖竟撲江口而去。
且說丁郎一行哭着出了南門,饑餓難忍,卻又無處投奔,自己哭着走到大江岸上,前思後想其苦難言,把心一橫就要投江自盡。
一枝梅早已在此等候,連忙用手拉住說:“丁郎不可如此,等我送你個好去處去吧。
”丁郎聽見叫他的奶名,回頭一看見是一個道家,說:“道爺,我要尋死幹你何事,快些撒開手吧。
”一枝梅說:“人死不能生,依着我說,跟了我去自有好處。
”丁郎說:“你别哄我了,早上也是一位道爺把我送到此處,許我父子相見。
我進城找了半日并無蹤影,已經被他哄了一次,難道還被你哄麼?”苗仙說:“你有所不知,那一位道者是我的同伴,他隻管送你到此,若要見你父親還是在我身上。
”丁郎說:“不知幾時可見?”苗仙說:“不過三日以内。
”言罷将丁郎領在飯鋪之中吃了飯,走到關帝廟内,借了一間空房,到了晚上點上燈,将夯歌教于丁郎,丁郎原有過目成誦之才,不上三遍連歌并腔念的純熟,這且不表。
再說高仲舉回到家中,坐在書房之内想起丁郎,不由的暗暗流淚。
看鳳英小姐掀簾進來,一見仲舉說:“相公因何傷感?莫非有什麼心事麼?”仲舉遮掩說道:“這二日看書,二目傷神,方才去拜朋友,又被大風刮到眼裡一個砂子,所以流淚。
”張氏言道:“方才來興對我告訴說你遇着個尋父的孩童問長短,你也同他流淚。
不知是何緣故?”仲舉見問随口答道:“那一孩童原來也是山東人氏,飄流在外其